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再度放缓,政府不再推出新刺激政策的决心因而受到考验。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陷入了停滞,彰显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5%,低于第一季度7.7%的增速,但与经济学家的预期相符。此外,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按照官方数据进行的计算,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环比增长6.9%,略高于第一季度6.6%的增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初预计的合理范围内。中国政府今年的增速目标为7.5%。
月度数据也显示出,推动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二季度末渐渐丧失动能。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中国经济学家李炜表示,6月份工业增加值和投资继续放缓,这将抑制市场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另外,数据也表现出了积极一面,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增幅高于5月份的12.9%。这可能是因为物价上涨,但也暗示下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的支持作用可能会略微增强。
不过,收入数据表明,中国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摆脱对投资的一贯依赖、向内需拉动型增长过渡的问题上仍面临着艰巨任务。若计入物价变动因素,上半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5%,不及2012年上半年9.7%的增速,也落后于GDP的整体增幅。
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速的放缓可能会给地区及全球经济带来波及效应,不论是智利矿业公司还是香港、巴黎的奢侈品店,都可能受到影响。
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反应温和,上海股市和香港恒生指数均小幅走高。澳元兑美元小幅上涨。
中国领导人已认识到信贷和投资在刺激经济方面的局限性,截至目前未采取任何刺激举措。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在一个与地方政府领导举行的座谈会上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第二季度用工需求继续高于可提供的数量。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多万人,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继续增加。
不过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可能考验领导层的容忍度。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他认为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几率为零,但政府面临以扩大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的压力。
信贷激增已引发围绕金融系统过度扩张的担忧。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2万亿元,同比增30.5%。6月份出现的短期利率飙升现象被外界视为监管机构有意为之,是为了促进信贷投放更有节制。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反映出国际和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
海外方面,欧美需求不振令中国制造业承压,6月份出口同比萎缩3.1%。国内方面,产能过剩令工业投资承压,收入增长放缓也可能令政府刺激内需的目标受挫。
Tom Or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