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最近,广州家长李先生每天都要为6岁孩子的作业而纠结。其子刚上越秀区某小学一年级,虽然拼音字母写得不错,但由于书写不规范,每次都被老师批阅为“B”,这让两位年轻的博士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最近一次,孩子拿着作业回来哭了,让夫妻二人惊诧的是,“怎么也看不出来到底差在哪里?”事后打听才知,原来书写是有严格规范的,比如拼音y,左边要顶住拼音格的上线,右边一画上面也要顶住上线,下面要超过下线的三分之一。而写W的时候,两个V的高度和开口的都要一样。
除了不谙中国教育规则的外来和尚,有什么能让在同样教育规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感到惊诧呢?难道大家不是都被如此驯化过的吗?何况是千锤百炼的博士们。或许正因为自己相同的学习境遇,才让博士生父母看到自己孩子重蹈覆辙时,生出愤怒和无奈。
事实上,中国教育的理念很少发生变化,自始至终强调刻苦严谨、精益求精。不能说这种理念绝对不正确,但是单凭此理念并将其推向极致,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说强迫孩子将字母写成印刷体,还煞有介事地区分拉丁字母和英文字母的书写规则,一旦写不出印刷体就拿不到“A”,还要遭到批评等等。如果教育者首先想到的是规范孩子的各种行为,那么“刻苦严谨”就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痛苦感和挫折感;“精益求精”就会有固化成条条框框的危险。
福柯说,规训的背后是理性的力量。而中国教育在工具化理性的支配下,始终无法跳出功利化的泥沼。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参与中国教育的实践者,经常会看到一种尴尬的现象,当学生、老师、校长同时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时,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往往更加出色,很多老师反倒不如学生。对于很多老师、校长、教育主管者们来说,他们早就在自己糟糕的学习过程中将全部精力用在了服从规范上,从而丧失了不断思索的兴趣和能力,形成了各种老练而世俗的价值观、判断力,他们饱受中国式教育的影响,又反过来将这种影响加诸于后来者身上,所以无形中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
我想所有教育的从业者们大可不必对孩子们写歪了几个字母而斤斤计较,教育的天地很宽广,教育的方法亦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反复训练一种办法。动物园的狮子都会因鞭打而坐好,但是我们只会说它们是被训练得好,而不会说它们是被教育得好。
(文章发表于2013.10.11《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