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后,香港一些主流媒体只是强调这些示威者的诉求:大陆游客过多,政府应该设限。这项被发起人称为「创造了本土历史」的行动由名为「反赤化、反殖民」的香港组织在「脸书(Facebook)」上提议,抗议大陆人抢占香港资源,并要求政府减少大陆自由行旅客人数、全面取消「一签多行」政策。行动发起人称,这次行动只是开始,计划在日后继续发动「驱蝗行动」。
亚洲周刊报道,香港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学者则指出,这样的示威活动显然已经超出了示威与言论自由的范畴,牵涉「仇恨犯罪」,与普世价值背道而驰,且违反联合国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香港在一九九一年,就在这项保护人权的国际公约签字。
该事件也引起多位港府高官的批评,包括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在内的四名官员先后表示谴责,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谭志源批评,行动是少数人的野蛮和不文明行为,与香港主流价值观相反。
目前香港警方还没有对这些毒骂大陆游客的香港示威者采取检控行动。但香港大学美国研究荣誉讲师杨社祥表示,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欧洲和美国,这些示威者可能早就被检控,因为他们触犯了「仇恨犯罪」的法律。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反应颇为强烈,并带有情绪发泄成分,连港区人大代表田北辰提出在下月举行的人大政协两会提案,调控内地旅客来港的增长量,也被批评为「好自私」。香港《明报》社论称,内地旅客来港衍生的问题,是客观存在,「驱蝗」本质就是极少数人的情绪反弹,他们的错误做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若内地官方媒体也以情绪发泄对抗,则内地旅客在港引发的矛盾不可能疏解。只有面对真实问题,透过理性讨论,才可以找到恰当的对应办法。
《明报》社论指,「驱蝗」游行绝无代表性,与本港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游行期间,个别人士指骂内地旅客、滋扰旅客以至做出不文明动作,绝大多数香港人都不以为然,主流舆论予以严正批评,他们的做法是否抵触了法律,警方表示已开展调查。所以,事态显示,香港主流社会与驱蝗行动划清界线,因为港人知道「驱蝗」只是情绪发泄,不单无助于解决问题,反会加深矛盾,恶化问题。
田北辰提出设定自由行访港旅客人数上限,维持每年增长3%至5%,这个建议是否可行,或许有值得讨论之处,最重要是田北辰跳出情绪宣泄,务实地对应问题。不过,北京的《环球时报》社评除了点名批评田北辰「好自私」,一些话罔顾香港人感受,香港人读来绝对不是滋味儿。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