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5周年:强大无比与惶恐不安
《回声报》和《世界报》驻京记者都注意到中国政府在六四25周年之际,强势打压背后难以掩饰的不安。《世界报》驻京记者的文章写道:中国政府很少如此让人感觉强大无比却又惶恐不安。中国政府执意要把北京之春所代表的那场严重的政治危机从人们记忆中抹去,近期逮捕了一系列活动人士,而且,一些谷歌服务完全被封锁,外国记者也受到威吓,这些在以前都从未发生过。文章引述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Joshua Rosenzweig指出,当前的镇压力度反映着如今更开放、有要求的社会对中共构成的威胁。
《回声报》驻京记者的文章写道,北京对1989年发生的事件一片沉默,但唯一让人们想到六四悲剧的恰恰是政府自己的作为,是天安门广场有重要活动时才会有的警力部署规模。文章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政府达到了他的目的,首先是失忆:如今的中国年轻人普遍不知道八九六四;这也就是为什么香港人坚持纪念那些在这场民主运动中丧生的学生;其次,中国共产党达到的另一个目的,是邓小平在六四之后加速推进的经济改革,政府当时向国民提出的契约成功运作到今天,也就是:放弃政治自由,换取强劲的经济增长。这项契约使得数亿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改善。仅仅25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就从第9位跃升到第2位。这种飞跃的另一个后果是北京领导人在与其邻国的领土争议中不再瞻前顾后。
但文章指出,从北京当局在6月4日的紧张不安来看,权力金字塔的顶峰明显对局势失去稳定忧心忡忡。在经济增长放缓越来越无法避免、中国土地上又出现新生的恐怖主义的时候,无法摆脱六四记忆的是中国政权,就好像这个日子在提醒:他暴力强加给人民的契约十分脆弱。
中国,越来越不和平的大国
《回声报》驻京记者也借六四25周年之际,以“中国,越来越不和平的大国”为标题,分析伴随着中国经济起飞的外交政策。文章解释说,和平崛起概念自2003年起出现在中国官方语汇中,给在国际舞台强势崛起的中国描绘上了一层令人放心的色彩。其用意十分巧妙,在中国产品涌入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全世界被告知:中国没有任何称霸的野心。为了证明这一点,中国向世界解释中国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一个外侵的国家,也从未侵略过他的邻国, 1962年的中印之战、1979年的中越之战这些并不久远的历史因此被一笔勾销。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接受了这种说法。
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反复提到的中国梦显然是一个空壳,可以随意添加内容。习近平在其中加入了军事崛起。中国与邻国的领土纠纷由来已久,但中国的态度在几年之内已经明显改变。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保持谨慎,倾向维持现状,而如今他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去制造地区麻烦。这篇文章虽然认为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议中不乏日方的因素,但也指出,是中国每天在亦步亦趋地挑战已经持续数十年的事实存在。
文章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评判任何一方的要求是否正当,而是,从根本上说,这些事件反映出中国外交地位的改变。五年前还被看作和平的中国,如今已经变成了整个亚太地区一个潜在的进攻者。尽管中国当局并不否认这种转变,但这其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风险:那就是中国声誉的破坏。文章写道:一个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经营,但一个糟糕的形象可以很快使这些努力功亏一篑。中国意识到了以建设软实力来竞争美国梦的必要性,大笔投资,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但她同时向邻国、向世界传达的信号却是恐惧。尽管有熊猫外交,但中国已经不再被看作是没有攻击性的、沉睡中的大国。
文章认为,中国如果确实希望发展软实力,也就是他的吸引力,就不仅需要改变态度,而且,也许还需要一个与他想在世界舞台所扮演的角色相当的、更成熟的外交理论。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将其绝大部分对外行动都置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之下。这也就是说,中国只遵循一个原则:对与他无关的事漠不关心,但在涉及到他的利益时,只如同实力较量。
黄雀行动与法国
《世界报》驻香港和台北的记者今天联合发表长篇报道,回顾六四惨案之后为帮助被通缉的学运领袖人物逃亡而紧急组成的黄雀行动。两名记者联系了多名黄雀行动的参与者以及当事人,梳理这个由天主教会、人权活动人士、黑道人物、演艺名人、外交官等原本不可能合作的力量如何紧急联手,在1989年6月至1990年2月间,成功帮助150名异议人士逃离追捕的过程。法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为这些被中国政府通缉的异议人士寻找庇护国时,只有法国痛快地接受了要求。正是在法国明确对这些流亡者放行之后,黄雀行动才得以启动,法国也因此一度被称作是中国异议人士之都。
不过,文章最后写道,这些人大部分对法国过于陌生,也没有学习过法语,他们最终选择了前往美国。而那些当年梦想着能组成一个有信誉的、中国共产党的反对力量的人最后也失望了,中国当局的渗透、内部的纠纷、个人的生活安排、西方人的倦怠以及中国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转变瓦解了这场法国曾为之面对各种危险以及中国龙的愤怒的民主运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