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纪念活动

今年的25周年六四纪念活动则是由众多公民团体合办

台湾在六四25周年的晚上在中正纪念堂的自由广场举行了一场纪念晚会,这场由太阳花学运领袖合办的晚会,有着与过往不同的底蕴。

位于台北市中心的中正纪念堂在六四发生25年来一直都是纪念者聚集的场地,在25年前曾出现过数万人规模后,纪念六四在台湾一路只是极少人参与的活动。

以六四20周年时由台湾"血脉相连后援会"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的烛光晚会来说,活动者只有十多人,当时采访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到场的记者人数,多过了整场活动的参与者。

今年的25周年六四纪念活动则是由众多公民团体合办,在晚会上发表演说者除了吾尔开希、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林培瑞等关切中国民运人士外,也包括了台湾太阳花学运的学生领袖。

太阳花学运在两个多月前占领立法院议场期间,曾经号召五十万人在总统府前示威,而这场由学生领袖联合举办的晚会,人数虽较往年增多但仍远不能与香港维园的规模相比,据学生领袖陈为廷估计在台北25周年纪念晚会上到场人数约有一两千人。

"庆幸"

台湾在1989年时曾出现过数万人参与的六四活动,当时许多台湾一线的知名歌手并谱写合唱了"历史的伤口",标志六四镇压事件。

近日在台湾网络上流传一份当年谱写合唱者名单,网民讥讽这些当年对六四镇压大义澟然的台湾音乐人,目前许多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生活发展,对六四早已噤声。

陈为廷说,当年台湾的大规模活动与"历史的伤口"都是通过国民党的动员系统出来,当时的主流印象是用"自由中国"来对照"红色中国",人们是基于从小被灌输的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想象来参与。

但陈为廷说1989年台湾称不上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在六四发生前两个月台湾还发生因为对抗压制言论自由的自焚事件,而当年那些声援六四的台湾民众与歌手,对动员他们出来的台湾政权毫无批判。

对于香港维园动辄以十万人起算的六四晚会参与者,陈为廷则说香港在1989年已知其即将回归成为中国一部份,而在成为中国一部份后,直到今天港人都还在争取普选与民主。

他说对照于台湾当年对民主价值可能没有太多坚持的大型六四活动,以及香港的处境,眼下台湾纪念六四人数不多不仅不用觉得沮丧,甚至应该感到庆幸。

"悲哀"

此前采访天安门学运领袖王丹时他曾向我指出,陈为廷在四年前就参与组织了近年来台湾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六四纪念活动,并且一直关注中国民主及社会议题。

并非第一次组织合办六四纪念活动的陈为廷,虽然从另一个意义对台湾参与人数不多表示庆幸,但他也从从一个意义上说这应觉得悲哀。

陈为廷在晚会上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学生加入了六四纪念晚会,是因为清楚的感受到了威胁,从2008年陈云林到台时导致的国家暴力威胁而有少数学生组织了野草苺学运,在2012年感受到威胁进一步进逼,学生们组织了反媒体垄断运动。

台湾的民主曾被美国赞赏为"民主灯塔",但陈为廷在晚会上以他去年到中国多个城市与青年及学生的交流经验说,台湾并不是"照亮华人世界"的民主灯塔,因为本身就很黑。

他说到的例子之一是与一名厦门年轻人的交流,这个年轻人曾参与2007年厦门抗争台商化工厂在当地设厂一事,而该厂的老板是曾任国民党中常委,其后因经济犯罪潜逃并取得中国国籍的陈由豪。

陈为廷说中国从南到北许多类似抗争基本都没得到回应。他说这名年轻人问他,台湾不是民主灯塔吗?那么台湾人面对这类事上做了什么?又能做些什么?他说他对此回答不出来。

若以陈为廷此前曾积极参与家乡苗栗的大埔强征民地事件来说,陈为廷因抗争活动而官司缠身,但这并未挡住当局强征,家园被强拆的居民并有两人以自杀抗议。

中国民主

陈为廷在六四纪念晚会上鼓励台湾学生关心与连结中港澳的民主运动,除了陈为廷外,发动太阳花学运的黑色岛国青年阵线的总召魏扬也在晚会上呼吁,台湾人应更多地关心中国民主化。

魏扬说学生们认识到无论未来局势如何,中国都将是台湾在经贸上最重要的对手,而一个民主化的中国对台湾是有利的,因为一个威权及违反普世人权价值的国家,更会想用各手段想并吞其邻国。

他说学生们关心六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无论是台湾或中国,两者的近代史都是一部国家暴力压迫人民,以及国家用各种手段抹去人民历史记忆的近代史。

魏扬说台湾从228到白色恐布,一整代的菁英被抹除但没有人负起政治责任,台湾人除了要夺回自己的记忆与历史外,也要协助中国人民夺回其前辈对民主的执着争取历史。

虽然新一代台湾学生们对于六四及中国民主化投入了更大关心,但从台湾媒体上来看整体社会关心似仍远不及香港,比如在六四晚会当天,媒体更多的关注焦点是一名台湾网络女作家的外遇事件。

代表台湾政府的马英九则一如往常发表例行性六四感言,但这篇感言在台北的纪念晚会上,被台湾关怀中国人权协会理事长杨宪宏批判为"垃圾文章"。

他说许多台湾公民团体发动了在立法院通过一份决议文对六四表达心意,但提案被国民党两度否决,他批判马英九玩的是两手策略,一方面否决有关六四提案,一方面"虚情假义"寄望习近平推动中国民主。

参与晚会的公民团体持续呼吁说,台湾当局在进行两岸交流时应以民主与人权为前提条件,比如在各项两岸协议上加入像与新西兰经贸协议的人权专章,不过这样的要求马英九政府从未接受。

作者:林楠森

BBC中文网台湾特约记者

(责编: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