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有兴趣进入文艺指导领域,通过一次北京文艺座谈会,宣示了他的文艺主张。但因为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阴影,北京文艺座谈会就像是一次高仿的讲话,硬生生把习近平搞成了毛泽东的套娃娃。习在座谈会上未能达成新气象,仍旧是毛氏文艺战士的一员。
这次座谈会就像两年前众作家抄写延安座谈会讲话一样,显示出“党文艺观”在社会大众中的处境相当尴尬:它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笑话的稳定来源,就像苏联政治笑话一样;人们竭尽所能地解构它,玩弄它的荒谬于鼓掌,党文化观的不合时宜可见一斑。
具体到的北京文艺座谈会,若从党魁的角度看,在效果上可以说相当失败。人们除了记住了“文艺不要做市场奴隶”、“不要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关于党首的文艺指导方针的记忆近乎零。注意力都被宣传系统潜力推送的周小平占据了,转移了去。
这次文艺座谈会的赢家是中宣部,习近平不过是拿来一用的摆设,成为蹬鼻子上脸的那个道具而已。宣传部精心安排周花二人进入符号强烈的座谈会场所,硬是将习近平做成了配角——从会后新华社、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的配套操作看,习近平完全成了大笨熊。
舆论被周花二人转吸引过去,座谈会的舆论完全被遮盖了。这么个后果,可以证伪许多传说。比如,有人曾认为习近平身边拥有一个专业的形象塑造及传播团队,从座谈会的表演看,这个应该只是美丽传说。但不管怎样,这都不怨别人,还是习自身的素质使然。
习近平在法国说出拿破仑那句中国造名言,说他看了多少法国作家的著作,到北京文艺座谈会上重复列举更多的入门级通俗小说,都暴露了他对小说、对文艺的理解是相当不够的。毛泽东为延安座谈会做过文艺理论上的精心准备,习近平明显是急就章式应对。
座谈会之前,人日与红旗有过法治与否的舆论对打,环球也参进来帮腔踢出惯用的撩阴腿,从整体上看,人日是落在下风的。再联系到座谈会的舆论操作,显示出党的舆论阵地其实不掌握在党魁手中,那些个整日里号召占领舆论阵地上甘岭的,不知为谁冲锋。
周花二位占据了舆论的焦点,但他们两位一点也不重要,橡皮泥捏成平一样还是花一样,都由不得他们。黄马褂加身,可作为马前卒炫耀的资本,却也成为讨伐与谴责的标记。座谈会给这两位涂上了标记,也给背后的人上了颜色,这不都是好事。
总结起来,北京文艺座谈会的主题就是三个字:平,你好!问题是,这“平”到底是习近平还是周小平,舆论中有了分晓,背地里怎么个两分法,谁也不知道。本想通过接近彼“平”而让此“平”由黄的漂成红的,近平者红也红得,只怕炒的太甚,近平者糊,笑出泪来。
文轩系统会认为周花二人可以当得起网络一战,不惜通过将他们送去习近平身边开光加持,至此而言,幕后操盘手不惜暴露面目,走到前台来措手布置。但舆论竭尽嘲讽之能事,将周花二位喽啰虐得个遍体凌伤看,文轩系统低估了因捆绑周花而给自身带来的如潮劣评。
从铁凝的说法看,座谈会像是临时搭台的,搞得她要从国外紧急返回。当然,她也只是个小符号而已,就符号学的解释看,整场戏码下来,没有人真的在乎习氏传承“党文化观”的表态,北京文艺座谈会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北京文宣座谈会”,在明的座谈会后面藏着一套暗的宣介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