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可(台灣大學陸生博士生)
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台北又要從喧囂歸於沉寂,這使我想起最近發生在身邊的兩則故事。
第一則故事,是台北的選前之夜。我的陸生小夥伴從候選人的現場回來,她們告訴我說,在執政黨的造勢晚會上,她們幾乎看不到同齡的年輕人,充斥在現場的,基本上都是中年或者中年以上,而她們則被當作是年輕的支持者,備受身邊叔叔阿姨們的優待。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我去看的長安國小開投票所,那時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一些穿著印有柯文哲LOGO的青年學生站在那裡監票。這時候,有一張蓋在6號選票上的印章帶有重影,這引起了同學們的異議,而在場的選務人員並不這樣認為。就在這時,一位監票的女同學拿出中選會印發的指導手冊,認為根據認定標準這張應該算廢票。最後,經過討論,選務人員認定其為廢票,整個過程平和,沒有爭吵。
「作為楔子的青年世代」
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國民黨敗在民進黨的手上,不如說是國民黨在面對來自於青年所發動的公民力量的全面性崩盤,而其中最致命的論述,就是一直在年輕人中口耳相傳的兩岸政治統戰和經濟買辦的故事。
我的一位藍營同學投完柯文哲之後,笑瞇瞇的對我說:「很不幸哦,你們(北京)從2004到2012,剛剛弄明白台灣選舉的基本規律,現在青年人變了,整個都變了,你們全部又要重新來過了。」
假如從台北的結果看,這一代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已經開始出現跳出政黨二元結構限制的行動可能,伴隨著PTT、Facebook為主的網路社群動員的出現,以及素人政治的登場,也使得他們看到基層青年參與政治的可能性,而這近三十年來破繭而出的「台灣主體性」論述,也有了實現其可能的新載體。
我的台灣同學在臉書上說:「你我該支持的,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而是更好的台灣。」台北的一場選舉,就是他們向這個藍綠二元結構,釘下去的第一個楔子。
「失去青年一代人」
反觀香港,佔領中環運動從九月底一直延燒到今天,恐怕已經超出所有人的預料。「佔中」從純粹的定點佔領,逐漸有變成全面性公民不合作運動的趨勢,他們站在旺角的人行道上,通過不斷臨時性的佔領運動,用打游擊的方式來消耗國家機器的力量,不斷增加香港政府的管制成本。而造成這一切的,還是香港的青年一代人。
對於這些香港和台灣的青年來說,他們很多接受了「祖國」吃香喝辣的招待,在領略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回去之後,仍舊票投在野黨,我要真普選。對他們而言,面對那些核心的價值,打任何經濟牌已然是不起作用了。而北京從頭至尾,除了經濟與統戰的乾癟論述之外,從來就沒有能夠建構一種能夠在青年人心中形成主流的話語。
晚間,我在大陸的微信上發了一則狀態,內容說我們即將失去台灣和香港的青年,不一會兒我的大陸同學,在下面回復了一則狀態:「反正大陸的年輕人也差不多快輸掉了,今天是不是可以唱綠島小夜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