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媒体人(好吧,兼职),每天醒来之后最担心的问题,除了中午吃什么,就是今天有没有大新闻可搞。没有大新闻,版面怎么填,流量哪里来,粉丝怎么涨?今天早上,看了一圈新闻,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又陷入到题荒的困境。突然我们意识到,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没有大新闻可以自己造个大新闻来搞一搞嘛。
愚人节搞大新闻,拼的不是采访突破能力,不是人脉资源,而只是想象力。多么简单刺激!不知道每个新闻人心里都有个虚构写作的梦吗?连著名的洋葱日报社都在早上发表声明“今天是全年365天我们唯一的休息日,今天我们把发布假消息的机会让给友媒”。天时地利皆备,可是正当我跃跃欲试时,突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警告——
凡是自称媒体的中国机构和个人,都不该制作愚人节新闻,因为中国没有愚人节文化,任何愚人节新闻都可能是真正的欺骗。
不少人说,媒体不应该搞假新闻,因为受众会当真。可是外国媒体不是每年都在愚人节搞花样百出的假新闻吗?还有人说,媒体要搞愚人节新闻也行,但要在显眼位置注明“愚人节”字样。可是愚人节的乐趣就是骗到别人,骗人之前先说一句“我要骗你了哦”,得是多么乏味无趣。
“中国没有愚人节文化”是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表达者和受众要有共同的背景知识,否则一方的玩笑可能变成对另一方的冒犯。但是按我的记忆,至少是从中学起,每逢4月1日班里同学就乐此不疲地过愚人节。而我们那穷乡僻壤又不可能是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如果上大街上做个调查,知不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知道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在网上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愚人节玩笑。看来不能过愚人节的仅限于媒体,不,是仅限于中国媒体。
为什么中国媒体不能过愚人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问题。先看一个让媒体人哭笑不得的事,在一篇媒体人写的《媒体不应过愚人节》后面,许多网友跟帖说“媒体天天愚人节”。作为媒体人,不得不承认,当下媒体在网络上的形象的确不太好。称媒体为“霉体”,唤记者为“妓者”,已是许多网友的下意识反应。
在媒体工作了几年,了解到这个行业像其他行业一样,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绝不像一些网友黑的那么夸张。许多情况下,网友是将偶发的信息传播失真当成媒体故意扭曲,将个别失实报道的出现当成整个行业的沦陷。而且他们往往忽略,对于失真报道,最后澄清真相的往往也是媒体。真相永远是流动的,只要信息传播与更新的渠道是通畅的,谣言并不可怕,新闻和舆论的自净功能不应低估。然而许多网友一方面靠媒体滋养自己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又对媒体没有真实的认知,只会简单地歌颂“良心媒体”和痛斥“无良媒体”,结果有些“良心媒体”只是迎合民粹,而有些“无良媒体”也只是说出了真相。
外界对媒体“出格”行为的低容忍度,是许多中国媒体不敢搞愚人节新闻的重要原因。没有幽默感的又岂止是网友。1993年,中国青年报做了轰动新闻界的愚人节专版。“2020年去月球炒地皮”“重奖知识分子新政策出台,博士可生第二胎”“济南将铺设啤酒管道”,其中不少新闻现在看来仍然感觉脑洞大开。虽然版面上栏头位置写着大字“说得跟真的一样”,但还是捅了大篓子。据当事人回忆,全国人大、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共青团中央都打电话到报社质问为什么会出那么一个整版的假新闻,而且还涉及计划生育那么敏感的话题。结果你们懂得。
媒体搞些愚人节新闻,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在信息获取如此便捷的今天,即使被离奇新闻骗到,只要上网一搜,就知道是不是恶搞了。最怕的是没有幽默感,不能容忍“异类”。只有当外界不再紧绷着道德之弦,人们多点幽默感,做媒体的才敢在愚人节放心大胆地搞些“大新闻”给大家带来会心一笑。当然这也需要媒体自身不要往自己身上贴“神圣”的符咒。
1993年到现在已经22年,未来还要再等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