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黎明(凯迪网首席评论员)
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这起案件,令一条庞大的删帖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
称此案“第一删帖大案”不妥。
我的理由是:最大的那条“删帖黑色利益链”,并未浮出水面。
我和我的同事都曾经“疯狂删帖”。删到手腕子酸,但没收过一分钱的酬劳,因为那是对薄熙来、徐才厚、谷俊山、令计划等“大老虎”的无私奉献。
我等对曾经犯下的“罪过”,谈不上忏悔和内疚,只是有点感慨:封民众的嘴,夺全民的权,贪成吨的金,这条好长好粗的利益链祸国殃民。
我们也无数次删除无根据、无逻辑的中伤他人的帖子,这是另一种无偿删帖。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出自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二来因网站需要维护自身的公信力。
在这方面有个很大的难点,即网编对许多所谓的“反腐帖”、“维权帖”的真假虚实,真的拿捏不准。所以,拍打“苍蝇”与抨击企业黑恶又未引起管理部门关注的网文,在网上存量不少;不过,各相关大网站为避免法律纠纷,也都引据法规制定了申诉、处置流程,给主张删帖的当事人提供及时服务。
网站接受删帖主张的条件很简单,流程也简便,然而,大部分希望帖文消失的当事人和机构,却不按照网站公布的流程走。
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官员、机构希望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进行,自己不露面,连身份信息也不向网站方透露。
其二,要求删帖人对网络传播和网站特点、删帖程序不了解,只好托付给“专业人士”。
其三,中国人的习惯是遇事找门路、托关系,“全都没正事,正路走不通”之观念深入人心。
这三种因素叠加,挤压了合法删帖的正规途径,于是“删帖市场”和“公关公司”应运而起。
“小网站的帖子,价格在100元到1000元之间,知名网站一般是2000元到4000元。一名犯罪嫌疑人告诉记者,有的国家级网站收费还会更高,甚至达到上万元”。
这里的“国家级网站”,指的哪家网站呢?这里就有举报线索了。既然它列入了“国家序列”,追查起来,就不能将它“混同于普通老百姓”。
吃删帖这碗饭的,大都采取“左手删帖、右手发帖”的方式,也就是说,搞“网上摆平”活动的,几乎都为持续攫取删帖费用而大搞“网络敲诈”。
网络敲诈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官方大网来说更为方便。你找他有事相求,他就明示或暗示你做广告、订内参、搞活动、买软件,其实这就是让你无法吐槽的网络敲诈。
我等服务国企的劳动量也很大。记忆犹新,在删帖这方面最牛的企业,当属“老虎”执牛耳时期的铁老大、油老大,另有电业、金融等行业的大国企也不善。
如果因为这些企业是“自家人”,就不算有偿删帖,不算腐败和违法,这可是个邪乎理。
嫌疑人披露的删帖收入之高,连办案警察都不相信。其实,有价无市的情况也不少。
比如,曾有个煤老板对凯迪网的删帖报价是一个帖子两万元,而这一报价一提出,就把删帖的可能性彻底打掉了。大家可以发现,“第一删帖大案”中收入最高的人是一位黑客,这现象,反映公关公司的无奈和部分网站管理员的无辜。
黑客效率和收益,仅次于网官和网警,但他们承担最大的风险。
个人删帖时,公关攻不下来,对某网无缝可钻,实在没办法才动用黑客。前两年,有个删掉几个帖子的黑客,在凯迪网报案后被重判。他删掉的帖子,内容是揭发某地方官腐败。合理推断,这位黑客被当事人一方雇佣,他收入来源的主要部分,由努力打消网声的官员所提供。
民警调查中发现“山西某县县委书记”保存了52条删帖记录,合计金额超过3.8万元,这钱数不多。“濮阳网警删帖案”中涉及一个花十多万元删帖的人,那人只是一小县的科级干部。
我还知道,花几十万删帖费的县处级干部,也早已有之。
这一回湖北查案,翻出了“表哥”杨达才的漏罪。他在被查之前,网上涌现大量举报的帖子,不少“删帖专业”的同行都为他删过帖。
实际上,杨达才式的干部多着呢,他们是些不享受舆论保护特权的“苍蝇”,有理由害怕网络舆情,有进行温柔维稳的必要。
对发帖网民采取技侦手段定位捉拿,线下打击与网上删帖齐头并进,为官员涉网活动中的第一恶行;权力飞扬跋扈走邪路、堵正道,成其删帖市场中不法分子之榜样。
“特别是十八大后,出现过一股网络举报高潮,那时我们的‘生意’非常红火。”犯罪嫌疑人如此交代耐人寻味。
应该看到,非官方、非正式的有偿删帖现象,伴随网上民声趋强而兴起——有人怕网声,暗人不做明事,这是被公众的觉醒和犀利言论逼出来的。
捍卫国民言论权、批评权、监督权——如果这就是“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活动的宗旨,那就谢天谢地了。
如是,就有可能审视权力删帖与权钱勾结删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或有可能挖到删帖利益链的根子。
201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