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學歷史與會計學教授索爾(Jacob Soll)在網路媒體Politico發表「中國:新西班牙帝國」專文指出,中國大陸金融危機猶如前蘇聯與16世紀歐洲帝國的翻版,前景並不樂觀。
索爾認為,中國股市震盪波及全球,是人類史上首次由非歐系國家影響國際金融穩定的例子,眼前的狀況是封閉極權社會與自由市場及資本主義的衝撞,歷史清楚說明,這種衝突令人憂心。
16世紀的西班牙是船堅砲利的海上帝國,17世紀的法國國勢強大累積財富,兩國當時都是秘密的君主統治,皇室統籌經濟,但面對資訊流通開放的荷蘭與英國的競爭,最後都淪落致破產、崩潰和內戰。
西班牙帝國緩慢崩解,危機頻傳;法國王室破產,被迫關閉歐洲境內的銀行,最終引發流血革命和破壞力強大的拿破崙戰爭。
近代則有在資本與極權中掙扎的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擴權創造強大的普魯士,最後仍陷政經危機,希特勒挑起二次大戰;前蘇聯呼風喚雨近半世紀,外界在其瓦解後才瞭解,蘇維埃政府債台高築,以極高的社會成本維持經濟數字,連中央情報局都騙過去。
索爾分析,中國與前蘇聯不同,混合了資本與極權,但政府的手仍在銀行、國企與股市背後,北京雖無法控制股市,但為國家財政蒙上了面紗,極權政府在16世紀就使用相同手段。
如今中國進入資訊透明的國際金融體系,但內部空有架構,卻缺乏最重要的開放精神,以極權手段維持數字表現,經濟只能成長,虛構政府數據與市場指數,眼前的混亂不過是連串政治與社會危機的開端。
索爾寫到,歷史上從未有施行封閉與專斷式經濟的成功經驗,「北京共識」裡的經濟成長保8,實際難以實現,政府債務纏身,金融體系形成泡沫,中國大陸現在看來像是「極權詐騙集團」,但這在歷史上並不陌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