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往往都有一个特征。

那就是杀奸臣。

实际上,每一个皇帝心里都非常清楚,想要江山稳定,就必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

就算不和谐,也要高举和谐的旗帜,用几本三纲五常,或者弄出点价值观,哄哄埋头种地的老百姓。

实在哄不住了,就拿几个倒霉鬼开开刀,杀给老百姓看看。

然而,一旦到了王朝的末期,杀奸臣再多,也抵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滑向灭亡的深渊。

因为,在惯性的道路上,杀的越多,朝臣就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没有安全感,朝臣腐败就越厉害。

朝不保夕的日子,只有钱和权,才能让自己多少有点安全假象,或者说心理安慰。

实际上,一旦贪腐之风生根落地,就像粪坑里的蛆,永远都杀不完,子子孙孙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我的主业是读三国,今天我们继续拿三国来开刀,聊聊东汉末期的几只大老虎。

2,

论老虎之大,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当仁不让就是张让。

张让是十常侍之一,也是汉灵帝最为崇信的宦官。崇信到什么程度呢?书上是这么写的: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

其实,大汉朝皇帝对宦官的呵护,也是有祖传基因的。

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就喜欢和宦官搞点断背山恋情。再传到后来汉哀帝,更是搞出了一个“断袖之癖”的美好爱情。

性取向有异于常人,在今天来说,或许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我想说的是,汉灵帝的祖宗们为了爱情而崇信宦官,也就罢了。可汉灵帝不为爱情,为什么也崇信宦官,还把一个木有唧唧的老头称为父亲,实在令人不解。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张让的权力之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张让的权力,不仅可以“假帝诏”(用皇帝的名义下旨),连皇帝的小舅子何进他都敢动手杀掉。

在当时,只要跟张让沾上点关系,那就是富贵无忧。曾经有一个叫孟佗的企业家,散尽家财就为了见张让一面。后来也确实如他所愿,张让给他封了个凉州刺史。

特别让老百姓憎恨他的,其实也不是这点权钱交易的勾当。在老百姓的意识里,当官若不为钱,谁愿意当官呀?这点事情,老百姓向来都是习以为常。

甚至,连张让把自己的别墅建得跟皇帝一样,老百姓也毫不在意。当官的房产再多,老百姓也只有羡慕,并不会嫉恨。

老百姓只有在触动到他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把贪官视为大老虎。嗯,张让之所以导致民怨载道,只是因为他加重了老百姓赋税。

为修建宫室,张让下令全国加收田地税,每亩十钱。为征集修建材料,张让派出“中使”,一级一级往下摊派,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才臭名远扬。

事实上,张让若是懂得闷声发大财的话,老百姓想来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或者他更聪明一点,造上一百口棺材,对外宣称九十九口杀贪官,一口留着给自己。我想,老百姓一定会把他当成包青天。

也不至于最后落到被袁绍带兵追杀,投水自尽。

3,

张让死后,老虎就没有了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封建王朝这块病态的土壤,永远都不可能结出健康的果实。

随着张让之死,进京勤王的董卓开始粉墨登场了。

仗着维稳汉室江山的功劳,董卓到了京城还没老实几天,就开始耀武扬威的,显露其残暴的一面。

有一回,京城附近的农村有祭祀土神的聚会,董卓刚好路过,二话不说就下令把所有人都杀了,砍下一千多个头颅挂在车边,扬言是杀贼大胜而归。

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大恶人,朝野上下个个都恨之入骨,可他丫就是命硬,你老百姓画个圈圈,诅咒不死他,朝中有人暗杀他,也弄他不死。

董卓挺着个大肚子,永远像只大金蟾,照样招财进宝,照样趾高气扬,照样坏事做绝。

哪怕是在他被袁绍干得灰头灰脑,劫持汉献帝迁都洛阳时,也不忘了把长安烧个黑烟铺地,京城上下,尽为焦土。

更令某些人想把他挫骨扬灰的是,他对那些练太平道妖术的黄巾军,相当的残忍。每次抓到就开膛挖肚,剖出器官,焚杀于众人面前。

除此之外,董卓的荒淫无道,也是登峰造极。不仅“奸淫宫女,夜宿龙床”,但凡被他看上的美女,无论老幼,无论良家还是歌女,通通都难逃其魔爪。

当然,天道恢恢,疏而不漏,作恶多端的人最终都会不得好死。在王允和吕布的合作下,董卓最后死于封禅台。

按书上说,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经过,莫不手掷其头,脚踩其尸。

至此,这只军政一手抓的超级大老虎,以暴尸街头,满门抄斩的结局,走下了他荣华富贵的政坛。

4,

也许有人会说,像董卓这样的吊睛白额大虫,也能拿下,而且下场是如此悲催,东汉政府应该没有人敢再当老虎了吧?

呵呵…那你可就想错了。

贪腐这门生意就像传销,一变为二,二变为四…只要粪坑不铲,蛆虫就会不断地倍数增长。

话说,董卓的手下有四员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说董卓已死,便假借替董卓报仇的名义,兵分两路,直杀长安。

仓促之间,迎敌的吕布首尾难顾,长安与汉献帝落入四人手中。东汉政府的军政大权,也因此掌握在此四人手中。

李傕自封大司马,相当于军委主席,郭汜自封大将军,相当于军委副主席。朝中以这两人为首的董卓门徒,个个都尽享荣华富贵。

在李郭二人的领导下,军中买官卖官,强霸民女、抢掠百姓财产诸事,蔚然成风,民众苦不堪言。

说来,也真是难为汉献帝,整整四年时间,身边环绕着四只大老虎,每天还得假装着上朝理政,科学安排国家发展大观。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后来以曹操为代表的紅二代、紅三代崛起。

曹操平定山东后,太尉杨彪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悄悄私信汉献帝。言下之意,就是他有办法搞定李郭二人反目,让汉献帝把曹操叫过来收拾残局。

在杨彪的策划下,李傕和郭汜果然出现分裂,一个劫持了汉献帝,一个劫持了王公大臣,在长安城里打得不可开交。

李傕和郭汜的军队所到之处,劫掠百姓,奸淫烧杀,天下一片大乱。

这一战,足足纠缠了一年多。一直到建安196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过来迎接汉献帝,乱战的局面才得以结束。

再后来,郭汜死于部将伍习手下,李傕被曹操砍下头颅,悬挂于许都示众。

5,

历史走到这里,实际上东汉政府已摇摇欲坠。

哪怕是曹操再英明神武,也挽救不了东汉走向灭亡的道路。一只只大老虎,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

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其实我们并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朝代的更迭,并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所改变。

朝廷中的各种权斗,虽然老百姓一时看不见,但每一次斗争所产生的涟漪,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民众的生活中感受到变化。

事实上,大厦将倾,就算杀再多的贪官,也无法修复整一部庞大、老化的封建机器。

满朝文武权贵的心里,并非真的牵挂着治下老百姓。更多的人,都是拨划着小算盘,挖空心思捞取最后一笔。

这样的帝国体制,从根本上就构筑了其腐朽的本质。所有不以人民幸福为基础的政权,最终都会在历史中灰飞烟灭。

也正如《三国演义》的开场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