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并不了解学术圈、尤其是科研界,到底存不存在性别差异现象。收到这篇投稿后,我们也去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
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发起的“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中显示,1066位受访者中,表示“经费充足,可以开展一些费用较高的实验”和“经费缺乏,科研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比例在男女青年科研人员中明显不同。其中,男性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24.61%和20.0%,而女性则是16.01%和22.22%。和男性相比,更少的女性表示“做实验的经费充足”,而更多的女性表示“经费缺乏,科研受影响”。
此外,调查还显示,女性科研人员在“独立领导的项目比例”、“获得过的科技奖励”、“申请的基金数量”等也存在差异。
这算是最后半年在科研圈的日子了,现在毕业论文快写完了,离科研也越来越远了,所以,趁着现在还能抱怨几句,就再说一说。
她之前不信研究所真的不招女生,这次也终于信了。
本科的时候,对科研还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其实日常就是上课,做题,考试,偶尔做实验,自己还是蛮喜欢学这些课的,也很能静下心来去学一些东西,一度觉得自己很适合学术,纯粹,很简单,一度以为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很远。
后来发现,原来是我太天真。
本科保研的时候,由于对未来方向不够确定,我选择了暂时读硕,这样不管是以后换课题,换老师,还是出国深造,都有较大的改变空间。
读了硕士,算是开始真正接触科研了吧,关于学术圈那些事,很多朋友说的也够多了,其实都一样,也可以理解:
什么纯粹为了做项目拿钱呀;
什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呀;
什么精神压力大圈子排外呀;
…….
我原本以为,企业会比较歧视女性,这样的事情听多了,但后来才发现,最歧视女性的,是研究所!
当然,我不能说,我了解全部类型的研究所,因为专业问题,我只了解自己所在工科领域的研究所。
这一类的研究所,无一例外,几乎不招女生,不管是女硕士还是女博士,不管你的成果如何。
去年9月份,上海一家研究所选择我一个本科男同学时,说:“其实你条件真的不怎么样,之前那个女生比你强多了,可惜是个女生。”
虽然我没有去面那家研究所,不过难免心有戚戚。“既然好的研究所不要我,我才不要委屈求全。大不了转行吧,哪里都能养活自己,没有我是他们的损失”,我这样告诉自己,我也是这么做的。
我其实并不知道真实的原因,似乎是因为研究所的福利很好,很稳定,进去了就不会被辞退。
因此,招的女生打酱油的,请假生孩子的,生二胎的太多,几乎不干活,因此,才会导致不招女生。
但没有合适的考核制度,吃大锅饭,是研究所本身的体制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用扬汤止沸的方式,不觉得可笑吗?
为什么同样的成果,同样的贡献,却换不来同样的尊重???
那么,在科研界,男女平等究竟何时实现呢?美国《自然》杂志给出了答案,文章称,要想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出现男女各半的现象,至少还需要一百年。
这个数据是真的吗?我很希望它不是。
不过仅仅因为我是女生,就不招我?
这个理由,也许足够让我直接放弃整个行业。
anyway,我不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