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中国打开地图软件,输入“香榭丽舍”,数以百计的坐标迅速跳出。但你可能会吃惊,它们几乎全是中国本地的住宅小区和商店的名字,而巴黎真正的香榭丽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却难寻踪影。

然而,中国政府似乎正想改变这一切,一场全国范围内针对住宅小区的改名运动正在展开。很多城市要求当地住宅小区修改他们的名称,理由是这样的名字“崇洋媚外”,不够“文化自信”。

学者对BBC中文表示,此类现象在中国已存在很久,现在重提“崇洋媚外”,甚至直接将其作为处理依据,体现中国当局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收紧。

“崇洋媚外”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多地近期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等地名进行清理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广东、山西、浙江、四川、福建等多省开展类似行动。

而最新的两个案例,是海南省和陕西西安。

当地媒体《华商报》报道称,西安市将在7月起施行《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在西安市所辖的未央区,有19处地名需要清理整治,包括“塞纳公馆”、“保利拉菲公馆”、“紫薇苑欧洲世家”以及“英皇之都”小区等,这些小区被指名称“崇洋媚外”。

另外,一个名为“维兰德小镇”的小区被指名字“怪异难懂、故弄玄虚”,而“御府花园”则被指带有“封建色彩”。

与西安类似,海南省民政厅也发布了一份包括84个“不规范地名”的清单,其中,海口市共有26个、三亚市14个。在遭点名的小区中,“崇洋媚外”依然是一条主要原因,包括“凯撒豪庭”、“夏威夷海岸”和“维多利亚花园”等。

在名单中,还列入15家名为维也纳国际酒店的分店,理由同样是“崇洋媚外”。

BBC中文发现,中国政府此轮对于“洋名”的打击,起源于去年12月,中国民政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该文件要求,各地在2019年3月前需完成“摸底排查”,并确定拟清理整治的不规范地名清单。

文件称,这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

“国家现在要文化自信嘛,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在中国的领土上叫这些洋地名合适不?这不是伤民族的感情吗?在外国干嘛不叫中国的地名啊,”一名海南省民政厅官员面对媒体询问时回应道。

争议

改名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政府管到小区起名上是滥用权力,要求已经合法注册的商标改名更违背法律精神。

“(洋名)说白了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想象空间,有一种虚假对标更‘高尚’、更‘有品位’生活的幻觉。但为什么会有这种幻觉?人家确实过得好嘛,而且明显生活质量更高。其实说白了,所谓自信要靠实力,”时评人@五岳散人 在微博说道。

“阿里巴巴也改个名吧,这不是崇拜阿拉伯文化吗。当然,最大输家是Angelababy(中国女明星)”,另一名网友戏谑道。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国营对BBC中文表示,语言之间的互相借鉴让语言保证活力,而非损害。他举例称,汉语在汉唐时代,便从西域引进不少新词语,近代中国转型期更从日本引进大量汉字新词。

但他认为,中国当局并未对商标注册进行管理,此次对小区名称的治理,是因为小区名虽然是私人的,但也属于公共地名的范畴。

中国曾大量修改被视为是“西方化”的路名和地名,但这多在中共建政前后。例如,近代上海的贝当路就被修改成了衡山路,霞飞路被修改为淮海中路,而爱多亚路被修改为延安东路。

针对被列入“整改名单”,维也纳国际酒店周二(6月18日)发布声明称,“维也纳酒店”是在2012年,经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合法品牌名,目前该酒店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

西洋化

1990年代,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让房地产业全面商品化。

与之相随,中国的住宅小区也从千篇一律的赫鲁晓夫楼(一种盒子式的简朴公寓楼)迅速多样化起来。很多小区从名字到建筑风格,都开始运用西方的符号,以打造“高档”形象。

去年,杭州一个小区便因“山寨了整个巴黎”走红网络,从“埃菲尔铁塔”到“凡尔赛宫”一应俱全,甚至还包括卢浮宫内的名画《蒙娜丽莎》(Mona Lisa)。

中国社会学者郭于华对BBC中文说,这种对于西方的推崇,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看到自身与西方世界落差的自然反应,很多小区确实“不伦不类、名不符实”。

但她表示,这不代表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进行处理,尤其是重新以“崇洋媚外”作为名义,是“一种倒退”。她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局将“崇洋媚外”作为批斗的罪行,甚至拥有海外关系,都可以入罪。

“出现这些情况又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突然打击,是因为和西方关系不友好情况下,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收紧,”郭于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