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华府,住在华盛顿圆环,这里恰恰是全美政治气息最重的两条街道交合点:一个是连接白宫和国会山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另外一条是各类游说公司、智库聚集的K街。华府是一个完全人造的城市,国会山是中心坐标点,整个城市被分成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象限,然后横街以从国会山往外推后的字母表示,竖街以从国会山往外递增的数字表示,而不甚规则的街道,会以美国最初加入美利坚的十三州名、“宪法”、“独立”等命名。所以一般在华府的住址数字越小、字母越前,就表示离美国人民主权中心越近。走在华府的大街上,仿佛走在了独立宣言和宪法文本中,时刻提醒来到这个城市的旅游者,美国国父们说的“We the people”(我们人民)指的是国会,而不是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另一权力机构白宫里的总统。 这让我立刻想起了另外两个人工城市:巴黎和北京。巴黎市是大巴黎的核心部分,其街区按照螺旋状从中心(老皇宫卢浮宫)的1区开始,逐级展开,到最外围的20区。市民住址区号越小,也就离权力中心半径越近——而这个权力中心是法兰西国王。北京的中心,显然也是故宫,然后是一层层矩形分布的城墙,把帝国权力逐步隔离在人民理解力之外。 其实仔细看华府的很多纪念堂、纪念池、纪念碑,都能感觉到古罗马式的雄伟,哪怕仅仅是火车站,室内四周都有众神在高处俯视平凡的旅客。美国的其他城市,都有很随意的自然发展风格,唯独这个人造的首府,却给人有一种逼迫人的视觉压力。走在从林肯纪念堂到国会山的著名长廊中,美国游客很快会有今天共和党人的感觉:联邦政府如果不限权,实在会成为一个帝国中心,正如华府建筑之雄伟超过任何一州人民的日常想像。 华府还是全美国年轻人最多的城市。分布在城市中的几个圆环附近,傍晚常常能看到鱼贯出入酒吧、书店、咖啡馆的年轻人,他们是国会的年轻助理、常常惹出事端的女实习生、政府部门的年轻雇员、K街的年轻从业人员、立志投身政治的乔治城等大学的学生,以及无数新兴NGO组织的执行人。无论是布什和共和党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还是奥巴马和民主党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都会吸引全美最有政治野心的年轻人来此朝拜。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奥巴马,或者就是未来的佩洛西。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新流感,都没有丝毫中断他们对未来坚定的憧憬。 在杜邦圆环,我和在哈佛的美女好友Mary喝了告别酒,她去年为奥巴马用新媒体竞选,今年一直在华府为一家基金会做咨询,爱上了来乔治城大学讲学的一位印度新媒体专家,很快就决定陪他搬去新德里,为印度的政党做新媒体选战顾问。一丝伤感之余,我也祝福她:华府本身就是全世界对民主和权力运作着迷的年轻人的事业孵化池,青春、野心、执着,很容易激荡出火花,再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关于政治的梦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