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最早于2020年起开始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
最初,网民们用“小镇做题家”来代指那些出身小城镇,在高考等各种考试中都很会做题并取得高分,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的人。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更擅长通过“题海战术”埋头苦读从而获得高分并考入一流名校,从而脱离小镇生活。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及社会工作后,“小镇做题家”们发现仍然无法摆脱“小镇”的命运,很难在社会中取得什么成就,实现所谓的“阶级跨越”。“小镇做题家”们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在拥有近五万多名成员的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中,众多来自“985”、“211”等高校的“失败学子”分享他们“失败的故事”,他们自称为“five”,谐音“废物”。除此之外,“小镇做题家”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自嘲。
在《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文章《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中,近年来中国青年的众生相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无资本、无背景、无颜值,为了在城市生存,只能不懈努力。
然而,真正让“小镇做题家”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的起因则是这一本是青年自嘲的称谓却被官媒使用于对网友的讽刺和攻击。
2020年12月20日,官媒《中青评论》发布文章《“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该文针对彼时网民们对因“政府造星”而走红的藏族小伙丁真的不满进行嘲讽。文章中写到:“不少活跃在网上的做题家,突然把丁真当成了命中的对头,为此大发怨言”,并认为网友对丁真走红不满,是因为“羡慕嫉妒恨”,丁真的成功扎伤了那些失意做题家们的心。
2022年7月,中国娱乐明星易烊千玺疑似走特殊渠道考入带有编制的国家话剧院的新闻持续在中文互联网引起网民热议,众网民再次借此事件感慨“小镇做题家”们“悲惨”的命运。
但很快,官媒《中国新闻周刊》就发文力挺易烊千玺,并在文章《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中对“小镇做题家”们进行讽刺和攻击。文章称“小镇做题家”是无能恼怒的失败者。
接连遭到官方媒体的嘲讽和攻击,自认为是“小镇做题家”的网民们则发起了反攻,他们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小镇做题家’可以是自嘲,但不能变为‘他嘲’”。
在2023年3月,”小镇做题家“们有了另一个称号:“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百余年前的小说《呐喊》中的一个人物,穷困潦倒却还穿着象征读书人的长衫,缺乏谋生技能,显得迂腐且麻木。
“孔乙己文学”在中文互联网上爆红,许多年轻网友用鲁迅小说《呐喊》中人物“孔乙己”进行自嘲,抒发自己“毕业即失业”的迷茫。
然而,和“小镇做题家”的遭遇一样,以央视网为首的中国官媒同样发文批评“孔乙己文学”,并求年轻人通过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官媒的批评再次惹怒了一众网民,有网民批评官方将“孔乙己”们的悲惨命运怪罪到个人身上,而不反思社会因素。
“小镇做题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社会规则的不公平,虽饱受争议,但正如知乎用户@如月千早所说:“为什么要做小镇做题家?因为出生在小镇,再不做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考试是他们唯一堪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