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新作《无人区》再次“黄了”,上映日期无限推迟。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老同志赵葆华说“影片里没有英雄净是坏蛋,违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由于广电总局审片委员会历来作风神秘,能够确切透露“干掉”一部片子的理由,也算难能可贵。对于这样的理由,暂不论能不能站得住脚。先来看“审片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的成员来自何方,它自身又是如何运作的。
审片委员会隶属国家广电总局,执掌着中国大陆上映的所有电影的生杀大权。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只有通过审片委员会的审查,被认为适合播放,才会投放院线。如果被认为不合格、不适宜播放的电影,则被驳回修改、重新剪辑,或者直接被枪毙。
据内部人士透露,审片委员会成员仅36人,背景来自各行各业,如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老牌电影导演、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大学教授、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等。这36人审核电影能否上映的标准主要涉及意识形态与官方政策基调。具体的标准则是广电总局的“十类禁止九类应删”,罗列如下:
十类禁止(一)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 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 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 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 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 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电影技术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九类应删剪(一)曲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严重违背历史史实;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贬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篡改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
(二)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的;
(三)夹杂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展现淫乱、强奸、卖淫、嫖娼、性行为、性变态、同性恋、自慰等情节及男女性器官等其他隐秘部位;夹杂肮脏低俗的台词、歌曲、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等;
(四)夹杂凶杀、暴力、恐怖、鬼怪、灵异等内容,颠倒真假、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混淆正义与非正义的基本性质;刻意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吸毒、赌博等情节;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台词、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
(五)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的;
(六)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挑起各宗教、教派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伤害群众感情的;
(七)宣扬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的;
(八)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
(九)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
如果看得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十类禁止标准,只有一条针对影片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其它全部是针对影片的思想和内容的。至于九类应删减的,范围之广几乎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从拍摄内容、对象,到拍摄手法、影片价值观,甚至音乐、台词均会管到。“十类禁止九类应删”与其说是明确的审片标准,不如说是一个模糊的纲领性文件,具体执行完全看个人发挥。这便是审查制度的荒诞之处,即没有人知道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审查。因此,如果一部电影需要被禁播,理由总是会找到的,而且很充分。
稍微列举一下90年代未通过审查的片子,包括《十七岁的单车》(2001)《鬼子来了》(2000年),《苏州河》(2000年),《过年回家》(1999年),《东宫、西宫》(1996年), 《活着》(1994年),《蓝风筝》(1993年),《北京杂种》(1993年) 等。
再来看未通过审查的原因,部分如下:
《十七岁的单车》被禁理由是“如果看过影片就会觉得这部作品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表现的就是年轻人对现实的看法和生活经历,基调是灰色的,立意上也有问题。”
《鬼子来了》被禁理由是“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比较有意思的还有贾樟柯讲述小人物命运的三部曲,《站台》、《小武》、《任逍遥》,均未通过审查。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整理出所有被审片会禁止的影片就会发现,整个9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几乎全部未通过审查。这样的审片委员会,其工作的标准和价值衡量方式就很让人质疑。制片人方励曾在接受采访时无奈的说,审片委员会成员都是中国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他们普遍年事已高,在观念和审美上都与当今的观众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距离……导演是年轻的导演,目标的观众也是年轻的观众,结果一帮老头老太太来审这个电影,让老人家来决定年轻观众应该看什么样的电影。
对于这样的审查团队,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么。但它的确有自己的工作逻辑,那就是严格维护“十类禁止九类应删”,对于能删的尽量删,对于不怎么对味的尽量禁。对于色彩黯淡、不积极向上的尽量改,对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指导改正。36位老人,俨然是中国13亿电影观众、庞大的电影工业与不变的国家利益保护者,他们按照指示条款与阶级斗争时代的审查精神,一板一眼,不慌不忙的完成本职工作。他们也许从来不想观众想看什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观众,并自认能代表中国所有观众的品味。
如果你追问他们,艺术品价值如何检查、又怎样判断?那肯定毫无答案。因为艺术价值的判断不是他们的专长,许多时候也不是他们能理解的,就像《站台》,在他们眼里就是一部基调灰暗,价值观颓废的片子,他们丝毫不感到这是一代人的时代生活印记。
因此,《无人区》被认为“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就毫不让人奇怪。他们丝毫没有看到中国导演的创造力,看到一种新的电影风格的成型与成熟,只是考虑到“教育、教育、责任、责任”,导演需要负担什么责任呢?观众又需要多少教育呢?对于一个普通的观众,他花钱进影院,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这还不够么?
本博联系方式:
Google Group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hexiecollege
Twitter http://twitter.com/hexie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