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虎庙 | 评论(0) | 标签:下载, 电子书, 历史
2007年8月,我骑车行走在晋蒙辽阔的大地上。
也是在那年的六月,先生及家人曾被押送旅游,过山西矿区,过左云、右玉,后进内蒙古境内……
我那时就真的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慨。先生何以可轻松散游?先生又何以可真如闲庭散步?我们相信先生的被迫出行也只是高压下的无奈,亦凸显了先生革命胸怀之宽广,我亦丝毫不会怀疑:先生的再起之时,必有力挽巨澜之势!
然而先生却不久后与世长辞。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642690.html
先生一生著文如山,曾被党内誉为一大才子。却于晚年即使有只言片语,也会尽数被锁。晚年的林牧先生似乎文字见诸传媒甚少。也因此,当我得楼台之近,从林牧先生的爱女蓁蓁手中拿到15万字林老口述稿以及数万字的电讯文稿时,深感责任之重。我和榛榛约定编撰成书。
在西行途中,我通常住在农户家里,一为节俭费用,二为与农人近距离接触。那时候无线上网尚处2G时代,我因此一缺时间,二缺电讯通畅。正在编写的林牧口述进程就尤显艰难。那些日子里,我往往是一到住下,先是测网速,接着是上网发稿,然后才洗澡吃饭。接下来天黑,编写书稿的工作才得以进行。又往往完稿后,必须上网储存在某个网上空间里,此为防备路上可能出现的人为甚或自然侵害。“人为”是指稿子被没收,“自然”就不必解释,因为我是独自骑车行进在荒漠草原之上,前程莫测……
10月底,在独身跋涉近八千里(实为7800多华里)后,我到达陕西西安,遂将尚不完善的书稿交予了林牧的女儿。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2411134.html
林牧去世前写字不易,出版不易。我一个小后生,为其编撰文稿,却也遭遇艰难十分。我甚至随时要将书稿备份至五处地方以防不测。有幸的是书稿最终于2009年初得以出版。当然,大陆依然难见原书。
时值世界民主大潮如浪似涌,浩浩荡荡,而我们缺不得不为自己的言行所担惊。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声音就更应该发出。而且,我们不发谁发,我们不说谁说?
最近做了个小范围人群里的调查,结果是:知道《烛烬梦犹虚》这本书者约在1/3人,看过此书者则寥寥无几,连说出个比率来都很尴尬。那么,倘若放大范围去看的话,相信知情者就更少。和友人私下聊天说起此事,有人说道何不做个电子版挂网?启示匪浅!再早做网版不是没有想过,但多少被自己轻视了。现在想想,还是网版来的快,传的成本亦底。因此我就做了。
林牧先生的《烛烬梦犹虚》里有对他自己投奔延安,到解放以后,直至经历的历次政治运动,亦包含此间中外国际、党际间发生的诸多事情之内幕的详尽描述。由于是林牧先生亲历,说道起来就尤显生动。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从先生的笔下我们将看到的是另外一部党史的写法。
《烛烬梦犹虚》真实、生动、敢言,值得一看!
【林牧现象】释义:從中國體制內分化出來的一大批背負著‘紅色記憶’和中共沉重歷史的官員和知識份子群體轉變為民主派的時代現象。[牟傳珩定义]
电子书下载在此: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6358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