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明報 | 甘肅食燒雞粉中毒3死7危[15:43]

甘肅隴西縣文峰鎮民眾昨晚在一燒雞粉攤點食用燒雞粉後,懷疑食物中毒,造成3人死亡、7人病危。 當地警方於今日凌晨已對攤主進行了控制,對剩餘物進行了封存取樣送檢。 截至今日上午10時,共有40名患者到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檢查治療,其中3名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7名危重患者由醫療專家正在全力搶救,24人住院輸液留觀、體徵平穩,6名來院檢查後體徵正常已回家。 據悉,患者之前均在均在文峰鎮交通路十字一處燒雞粉攤點食用燒雞粉。 事發後,當地政府立即啟動食品事故應急預案,及時組織成立醫療救治組、事故調查處理組、現場檢測組和綜合協調組進行病人救治、外圍調查、病人家屬安撫和信息上報等工作。對就餐場所,當地公安局正進行詳細調查。 (綜合)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读基辛格《论中国》

过去50年间,在外交政策的形成方面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基辛格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当属明智。《大外交》(Diplomacy)一书出版至今,已近二十载。其中有一个观点:无论人类多么渴望国际合作,国家仍将是国际政治基石。在信奉这一观点的人心目中,基辛格这本研究外交的经典著作,堪称一部经久不衰的“圣经”。 如今,凭借《论中国》(On China)一书,基辛格将思想转向了另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着独特的发言权。可以肯定,从上世纪起,出版商们就在巴望着这位大师能写一写这个当时已开始崛起、如今还在继续崛起的新兴大国,特别是考虑到基辛格的特殊身份——他帮助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论中国》一书的核心内容,讲述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中国之行,以及基辛格访问前所做的秘密准备。在书中,基辛格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剖析了会见过的几位领导人的性格,并详细描述了会面时的细节。基辛格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就民主价值观(或曰普世价值)与外交实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些总体看法,并毫不出人意料地表示:他对美国与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从很多方面来看,《论中国》是基辛格对其毕生追求的一些要务的辩解。尽管基辛格提到了美国对多元主义、民主和人权近乎宗教般的执着,但他同时辩称,这些合理关注不应妨碍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而在40年的时间里,与中国恢复邦交一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此外,在谋求与中国恢复友好邦交的初始阶段,另一个额外好处(同时也的确是动机之一)就是:孤立苏联(Soviet Union)。近年来,在美国忙于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之际,中国常常采取配合的姿态,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相对于美国一些讨厌的欧洲盟友,中国反而显得“更加合作”。 基辛格在书中写道:“评判政治家,要看他们能否长期坚持其理念。”当然,基辛格非常乐于提到一点: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个繁荣、开放的中国对世界有利。可以理解,他认为对人权问题的过度关注不应干扰严肃的外交,或许事实证明这一看法是正确的,但最近中东的事态发展却倾向于得出相反的结论。关于民主,最终并不存在什么“阿拉伯例外”,或许也不存在什么“中国例外”,近来中国安全机构的所作所为,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对于基辛格的主要微词,并不在于他过于致力于美中伙伴关系,也不是他对中国的成就褒扬太过。但我在想,基辛格的外交基调是否对中国人和其他人有益,以及他写到中国时的笔调是否流露出一种完全多余的倾向?——不说是仿佛在向中国叩拜,至少也是在毕恭毕敬地鞠躬。 事实证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的确如他自己所言,是“改变了世界的一周”。那是一次奇异的冒险,而基辛格并不打算抢走理应属于尼克松的功劳。基辛格在书中说道,他告诉自己的助手亚历山大•黑格(Alexander Haig),自己从一开始就把这次访问视作一次“奇幻之旅”(a flight of fantasy),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论曾私下怀有怎样的疑虑,基辛格最终让这次访问真正成为了一次“奇幻之旅”。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全球化的大败笔

最近欧元区和美国经济几乎同时发生市场信心崩溃,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经济战略和政府领导的失败。我们没有必要指责评级机构:欧洲和美国的政府没能处理好全球资本市场的现实和来自亚洲的竞争,理应承担最主要责任。 我仔细研究过数十次金融危机,知道成功的政策意味着要向公众指出一条出路,它既要大胆、在技术上合理,又必须以社会价值观为基础。大西洋两岸的领导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孚众望。甚至,美国和欧洲都未能正确诊断出核心问题所在,即这两个地区都深受全球化的危害。 国际竞争导致制造业的低技术工人失去工作、大量工业领域的新投资减少。21世纪头十年里,美国和欧洲的就业率一开始之所以得以保持,只是因为低利率和不负责任的放松监管刺激了住房建设,直到后来泡沫破裂。现在的复苏之路,不在于催生一个新的房地产泡沫,而在于提高工人技能、扩大出口、以及增加在基础设施和低碳能源方面的公共投资。可恰恰相反,美国和欧洲却时而采取行不通的消费导向刺激计划,时而诉诸于不考虑未来投资的紧缩政策。 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没能创造就业,也不符合基本的社会价值观。让我来说得清楚一些:好的社会政策不应该导致巨大的财政赤字。欧洲和美国的公共债务规模已经太过庞大了。但好的政策的确应该在削减社会福利和对富人增税之间进行一种完全不同的平衡。 一个明明白白的事实是,全球化不仅对缺乏技能的就业者造成了沉重打击,而且实际上已成为全球超级富豪的巨大财源。他们能够在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新的高利润项目投资。同时,正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上周所言,他们还能够成功说服本国政府,以全球税收竞争的名义为他们的利润和高收入减税。即使偶尔受到政客的抨击,避税天堂仍然得以迅速发展。最终,穷人受到双重打击:先是来自全球市场的竞争,然后是富人以低税率把钱藏在遍布世界的避税港所造成的伤害。 因此,改善欧美财政政策应该以三点为基础。首先,应该扩大对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次,应该削减浪费性支出,比如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也门等地的不明智军事活动。第三,应该在中期内实现平衡预算,主要手段是增加对高额个人所得和跨国企业利润的征税,这些所得和利润通过各种漏洞和海外避税天堂被隐藏起来。 如果新项目能够自募资金,基础设施投资并不一定会增加赤字。即使项目需要先期借款,但如果以未来收入偿还债务,就不会增加净负债。目前,美国和欧洲的预算会计,基本上都未能区分自融资资本项目(比如以未来通行费作为收入来源的桥梁项目)和用一般财政收入作为融资来源的项目。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是另一条尚未有效开发的复苏通道。其中一部分必须依赖技能和技术的改善来实现——这是不能削减教育开支的又一个原因。但另一部分可以通过改进融资政策来实现。中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提供长期中资贷款,每年向非洲出口几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而美国和欧洲由于没有向非洲和其它快速增长国家提供融资,实际上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了中国。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中国的“两种蛋糕论”

打黑风暴给重庆主政者带来了一片叫好 最近,主政重庆和广东的薄熙来和汪洋分别以蛋糕作喻谈及各地发展方向,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两种蛋糕论”。因这些可能关系中国未来,值得加以探讨。 两种有关蛋糕生产和分配的论 述 据报载,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从去年底至今前后数次以蛋糕做喻强调重庆的发展路线是重视分配的公正,“分好蛋糕”(发展的果实)再来做大蛋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次谈话是胡锦涛“七一讲话“发表之后的7月3日。数日后,在有关薄熙来主持市常委会贯彻胡的讲话精神的报道中,除些官样说辞和在结尾时再次强调重庆模式的意义外,通篇不见薄对胡的讲话有一字评论。 相反,7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九次会议上,就布置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时却高调赞扬胡的讲话,提出要弘扬改革之初“ 杀出一条血路”的锐气,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路径依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直言“分蛋糕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要把蛋糕做大”。且意有所指地说“这点是有针对性的。这不是新话,但是在这个时候强调它就有新意”。汪薄二人发展理念以及政治归属上的分歧,再一次明显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把公民的权利做大 “两种蛋糕论”一出,即引起国内外人们的热议。一是因其中透露出一些围绕十八大的政治纷争的信息,二来更重要的,也是因这两位现任政治局委员未来都可能升级为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旧的发展模式面临瓶颈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时刻,这些有关地方发展路线的不同执政理念或许都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 其实,两种蛋糕论各有道理,涉及发展的两个方面,且与各地方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关,很难简单地说谁对错。但如果上升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般路线,就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在三十年效率优先的不平衡的发展模式的恶果日渐显示的今日,一味地强调将蛋糕做大而不注重分配的公正、不谈分配蛋糕的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网上那些众多的对汪论的批评意见,明显表达出相当多民众对此论的不认可。但由此回到靠权力来推动平均分配,甚至搞不好掀起些"杀富济贫"民粹式波澜,也注定不会是中国的福音。许多人对薄论有所保留的原因也就在此。 且不谈靠权力、搞运动式地推行公正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即使收一时之效,如缺乏制度性的对公民权利的保证,这种因某种政治需要赐就的公正能否持久,是否会因薄熙来的高升,某李熙来的就任而偃旗息鼓?尤其是,即使多得到些蛋糕,但谁又能保证得到的不被一些权贵再次掠夺?这些显然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包括国外的经验看,不确立人们的权利保障,对官权的真正约束,蛋糕做大,只会增加权贵的掠夺;蛋糕分配,也只会有短时的公正。从中国平均主义的过去到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以及想靠权力解决贫富悬殊的今日而走向一个更平均的明天,说到底本质上都是权力的逻辑,而不是权利的逻辑。因此,人民就可能不断地在这历史的周折里得到暂时的好处,却付出长远的代价。 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命题,恰恰是公民的权利增量的问题,是应该由公民们而不是由哪位领导来决定蛋糕如何做,怎样分的问题。这才是关键。 从重庆发起的唱红歌活动已经推广到中国各地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重庆模式能以权利优先,允许人们自由决定是否唱红,甚至反对唱红,严格依法打黑,而不政治黑打,以公民的参与扩大来落实、保障社会分配的公正,那“重庆模式”或许就不仅能得到更广泛的赞赏和支持且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而广东如能以“杀出血路”的勇气进行公民权利增量方面的探索,相信“广东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式蛋糕越大,人们越会认同,越幸福。否则,实在看不出,广东所谓要杀出的血路到底指向何方?如何可能? 动员何人?意味什么? 改革丧失动力,恰是因为公民权利没有伴随改革增大的结果。做大蛋糕自己吃,做大蛋糕的动力自然大;分蛋糕由做蛋糕的人们按众人认可的规矩分,分配自然就会相对合理,矛盾少。由此,这两种蛋糕论就可以和二为一,剩下的,就只是些地方发展的具体差别。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称在利石油投资对两国有利

中国去年的进口原油有3%来自利比亚。图为被反对派武装控制的扎维耶附近的利比亚炼油厂。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星期二(8月23日)说,中国在利比亚的石油投资项目对两国有利。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说,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尤其是石油方面的投资,对中国和利比亚人民都是有益的。 利比亚反对武装目前正向首都的黎波里推进并逐渐控制局势。利比亚反对武装警告说,在利比亚新政府成立后,中国石油公司可能失去投资合同。 文仲亮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特别是石油方面的投资,体现了中国和利比亚两国之间的经济互利合作,而这种合作对中国人民和利比亚人民都是有益的。 他表示,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活动因前一段利比亚局势变动而受到一些影响,中方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稳定,同时也希望继续跟利比亚开展各方面的经贸合作。 路透社说,利比亚反抗武装控制的石油公司AGOCO一名官员暗示,由于俄罗斯和中国未支持反对派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这些国家可能失去在利比亚的石油合约。 今年三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授权北约针对卡扎菲部队的空袭行动,中国未使用否决权,但中国谴责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并敦促利比亚政府与反对派达成协议。 中国去年的进口原油有3%来自利比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房屋养老金不要老百姓直接出钱,可不可以理解为‘要老百姓间接出钱’呢?”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