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路透社 | 中国股市盘前看点 9月21日

以下是路透整理的可能影响今日股市表现的重要新闻: 今日看点: –美国8月成屋销售年率. –美国9月16日当周抵押贷款市场指数与再融资指数.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利率决议. **宏观经济及政策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预估从9.6%下调至9.5%,2012年经济增长率预估从9.5%下调至9.0%.预计今年消费者物价将增长5.5%,明年增长3.3%. **重点行业和公司** –多位人士表示,新建核电项目审批工作或于明年初重启.修订後的核电中长期规划对2020年核电装机目标的设定,将不低于6,000万千瓦. –SOHO中国(0410.HK: 行情 )董事长潘石屹表示,目前房价还没有降到位,今年不降,两三年後还得降,因为保障房的影响太大.

阅读更多

澳广 |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闭幕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闭幕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8日在中国西南部重庆市闭幕。. 2011  年 09 月 19 日 | | |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File]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8日在中国西南部重庆市闭幕。 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华文媒体负责人、中国国内媒体负责人、传媒专家等将围绕“联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就“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进行高层次对话。 经过两天的讨论交流,与会代表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并就“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发表了《重庆宣言》,主张华文媒体加速融入世界主流传播体系,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国际话语体系中更多话语权。 宣言要求华文媒体以传播资讯、传递信心、坚定信念为己任,进一步塑造自身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搭建对话、交流、融合的平台,担负起促进各族裔文化融合、促进海外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推动所在国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世界和谐进步的使命。 西澳州与中国签署商贸投资协议 澳政府拟修改移民法广遭批评 澳大利亚女网英雄斯托瑟载誉归来 本台驻台湾通讯员,擅长以国语和闽南话编播、制作题材广泛的专题节目,先后制作、主持过有关时事、文化、妇女及公益社福等方面广受欢迎的节目。 本台驻香港通讯员,不仅是香港优秀的普通话节目主持人,而且是香港说普通话活动的积极推动者,所主持的“普通话大联盟”和“情迷中国”等节目拥有广大的听众。 本台驻新加坡通讯员,以主持活跃轻松节目和大型活动见长,曾获动力电台2000年新生代主持大赛冠军,所主持的流行音乐节目深受新加坡听众喜爱。 我们的英语教学节目均以中、英文双语播出,课文、录音都在网上发布。 英语讲座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伟达:温家宝的“天鹅之歌”?

伟达:温家宝的“天鹅之歌”? (2011-09-21)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一个头疼的问题 [时事漫画] 标普下调意大利信评 [名家专评]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中国政情] 中国不良贷款 明年或显著增加 ● 伟达 审时度势   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会上,再次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放言,他讲了五点问题,而第一点属于提纲挈领的性质:“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邓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   众所周知,温家宝几乎是近年来中国高层关于努力推动政改的唯一倡导者,曾在多个国际国内重大场合作出过类似上述的表示。但是很可惜,表示归表示,具体的实行却鲜有发生。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各种阻力很大。已经习惯于一元政治长达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最为忌讳的就是限制权力。此个忌讳的古典表达如“犯上做乱”,而其当代语汇则包括了“反党反社会主义”云云。于是当温家宝在21世纪谈及如此敏感话题时,都还不得不搬出20世纪的邓小平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中国政治文化的“两难”在于执政者从来坚持“绝对领导”,否则就认为国家民族将分崩离析;而“绝对领导”又面临着“绝对权力等于绝对腐败”这个致命陷阱。如何有效克服这种两难,中国文化中几无过往经验可以借鉴。外国倒是有譬如民主自由,权力制衡,法制科学等手段,但中国出于掌权者私利或担心于自己水土不服,所以学习借鉴起来总是三心二意,踌躇不前。   中国的大众心态习惯用“好坏”来鉴别政治,实际上这种近乎情感层面上的判断没有多大意义。尤其对当代政治体制而言,更重要的恐怕是应该检验其运作的合理与科学性。如果一个体制中发生的事情经常讲不出多少道理,那就很成问题了。   譬如有宣称说,我们是人民的国家。那么我们不妨沿着这个话题梳理一下,人民普遍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或罢免党和国家领导人吗?普通人民拥有宪法保护的财产权和自由言论权利吗?民办企业,学校,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有多少?司法是独立运作的吗?等等。如果答案多有折扣或不知所以然,那么所谓“人民国家”的宣称就颇欠准确。   再有宣称道: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具体根据又是什么呢?譬如人民允许被代表的具体授权方式为何?人民代表的资格是如何认证的?重大国内和外交决策得到人民的监督、质询和支持了吗?国家的主要财政,司法,和政治程序是对人民公开透明、并最终听命并服务于人民吗?   如果大框架组成的道理和科学性不充分,具体运作起来及其结果也必然是勉强甚至荒诞的了。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张广昭:民意“干扰”司法的中国悖论

张广昭:民意“干扰”司法的中国悖论 (2011-09-21)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一个头疼的问题 [时事漫画] 标普下调意大利信评 [名家专评]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中国政情] 中国不良贷款 明年或显著增加 ● 张广昭 民众对于政府的失望,对于司法独立的失望,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失望,正是法官“痛苦”于专业审判常不被信任的根源。 中国聚焦   当今中国,随着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公共参与意识表现得愈来愈强烈。在这种背景下,近些年,尤其是今年,中国大陆的司法维权模式呈现一种非常醒目的现象,即法律面临“民意不可违”的司法困境。   无论是“药家鑫案”、“李昌奎案”或者“小贩夏俊峰杀死城管案”,民意都表现出惊讶的一边倒倾向。可以说,这种现象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和社会都很少出现,为什么却频频出现在中国?这里隐藏着一个中国司法悖论的问题。 民意“干扰”司法的根源   其实,对中国稍有观察的人就能发现,民意之所以频频对司法审判进行质疑甚至干预,其根源在于中国的司法不独立,无法排除外界的干扰,尤其是来自行政权力以及特殊集团的压力。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出“依法治国”的治理目标,但在现实中“法”仍是一种单向的,以上对下管理民众的工具,对民权的保护可谓严重不足。基于此,中国老百姓对司法充满不信任的情绪便不难理解。   中国的现象往往渗透着高层政治精英的偏好和选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领导人是真心想搞市场经济,想要把法治结合起来,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党政系统还是人大系统,法治的理念都备受重视。然而变化发生在2003年,以中共中央成立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为标志,司法改革开始弱化各个部门主导法制改革的发展模式,主导者由司法机关本身转为中央决策层。   尤其是2008年以来,新一轮司法改革体现出鲜明的“群众路线”方针,进而改变了之前司法改革中由法院改革所日渐凸显的审判独立、法官独立所带来的司法现代性趋向。   说到底,司法独立、法律权威等价值要素之所以在中国很难生长,是因为中国现有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未能与之配套,并由此陷入了目前的司法困境。要想改变这一点,除却制度变迁之外别无他法。然而,这在中国至少目前是不现实的(执政高层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不敢轻易冒这个政治风险)。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邓聿文:特供不除,中国食品难有保障

邓聿文:特供不除,中国食品难有保障 (2011-09-21)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一个头疼的问题 [时事漫画] 标普下调意大利信评 [名家专评]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中国政情] 中国不良贷款 明年或显著增加 ● 邓聿文   在食品安全不断恶化的背景下,近日中国媒体曝出浙江一些权力部门和单位,如浙省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以及一些外地政府机关,在该省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保障其部门和单位内部供应,引起了舆论很大反弹。许多人就质疑,当官员,尤其是监管者通过权力,能够享受到无毒无害的有机食品,自己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后,他还会尽心尽力地去打击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吗?   百姓的诘问是有道理的。某种意义可以说,正因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对日益泛滥的有毒有害食品根除没有信心,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建立食品特供渠道,先把自己小圈子的食品安全保障好。只要自己能够吃到放心的蔬菜食品,百姓能不能吃到,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客观上无疑会松懈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惟有监督者自己也随时受到有毒有害食品的威胁,才可能尽心尽力地去考虑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各种有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乃是人性使然。   但现在监管者选择了先确保自己的食品安全。权力部门这样做,当然是因为他有条件如此行事。这就说明,不管监管者自己是否明确意识到头脑里的特权思想,社会依然客观存在特权和等级现象。一个社会,要完全杜绝特权和等级是不可能的,总会基于各种条件,产生特权和等级,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竞相去效仿,建立自己的特权圈子,而社会并不去阻止。   现在中国的问题恰恰是,“特供食品”并不只是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例,而是大面积存在,几乎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特供农场和蔬菜养殖基地与渠道,从商家喜欢为某种产品打上“特供”来看,社会也普遍存在着“特供”心理需求,这又进一步反证了目前的食品安全的确堪忧。   事实上,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特供”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它曾经高调地存在,代表着物资紧缺时代,普通人难以得到的好东西。任何特供,都表明一种物品的稀缺性。计划时代如此,当前的各种食品特供现象依然如是。只不过前者是普遍的物资短缺,现在则是让人放心的物品短缺,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因此两者之不同是:计划时代的特供,是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按权力大小分配资源的特权和福利,普遍存在于官员队伍里的,它明确与权力和官职挂钩,权力越大,官职越高,所能得到的特供也就越多;当前的特供,则还未形成一种明目张胆的制度,它只是少数部门和单位借助于权力,为自己部门建立的一种福利,享受这个福利者,不单是单位领导和官员,普通职员也能得到。但不管怎样,特供存在本身,说明特权现象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 特供的寄生虫本质   假如社会多数人都想通过特权来谋取建立特供体系,从而使自己免受物资匮乏或免受有毒有害食品之苦,结果必定是食利者众多,生产者愈少,出现更多的物资匮乏,更多的有毒有害产品,最后导致整个社会不堪重负。   苏联就是前车之鉴。有研究者认为,二战后,苏联的生产效率一直在提高,但是国民生活水平改善缓慢,原因就在于庞大的特供体系,霸占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特供体系下,特权与职务挂钩,并扩大到家属,致使党政机构设置越来越多,干部队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食利阶层。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