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BBC | 中日联合民调显示彼此恶感创新高

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仍对对方国家保有成见 中国和日本一项最新的联合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和日本民众对对方国家的恶感达到最高水平。 有关调查由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日本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言论NPO”联合进行。 中国1540名被访者中,对日本持坏印象的人占65.9%;日本1000名被访者中,对中国持坏印象的人占78.3%。 中国被访者对日本印象坏的最多理由是“日本侵略过中国”,其它还有“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辐射事故后日本政府没充分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 日本被访者对中国印象坏的最大理由首次从以往的“历史纠纷”变为“中日撞船事件后中国政府的处理手段”,其它依次是食品安全问题、稀土贸易纠纷等。 第七年 这两个中日机构每年实施的联合民意测验从2005年双方举行第一届“北京-东京论坛”前开始,每年在论坛上发表最新的测验结果。 周四(8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北京-东京论坛”记者会上,发表了今年6月尾至7月初期间对两国大学师生和市民做的测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查还不含7月23日中国高铁事故和处理方法对日本被访者的影响。 不过该测验中,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被访者双方都超过了七成。 而且双方被访者都同样认为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因依次是“领土问题”、“两国国民没信赖关系”、“海洋资源纠纷”。 撞船事件 该测验结果说明,去年9月中日东海撞船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可能已过,但不仅对日本国民感情仍有影响,而且还是目前日本国会审议中追究的问题之一。 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周三在参议院冲绳、北方四岛问题特别委员会上答辩时说:“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如果被其他国家侵略,日本将不惜一切牺牲行使自卫权来排除”。 周四海上保安厅应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要求,提出了去年中日撞船录像带未曾公开的部分,来说明当时有多艘中国渔船进入日本主张的领海并协助冲撞日本巡逻艇后的中国渔船逃跑。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世界媒体看中国:里里外外看航母

 2011年 8月 12日 图片来源: AP 8月6日中国航空母舰在大连 中国第一艘依然没有正式名称的航母试航,引起中国国内外的纷纷议论。其实,中国国内外有关中国航母的争议和议论由来已久。 *航母及成本效益* 在中国还没有明确表示将建造航母的19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一位军官在杜克大学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就以个人身份表示,美国海军内很多军官期望中国建造自己的航母,因为航母建造和维持费用非常高,航母的配套及人员训练也非常费钱费力,美国海军期望中国因为有了自己航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航母占用,中国军队对美军的威胁由此可以减轻。 在中国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先前表示中国政府不应当在不征得国民同意的情况下耗费纳税人的巨资去建造航母。 在中国航母出海试航的消息传出之际,中国评论人士 王晓夏 在《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抱怨用购自乌克兰的废船“瓦良格”号改建至今没有正式名称的航母的改建资金在黑箱之内,中国百姓无从知晓,不知道是否是花了冤枉钱,花了多少冤枉钱。 这些争议在中国军队内部也有反映。《 日本经济新闻 》8月10日发表记者岛田学从北京发出的报导说,中国军队内部对航母的成本效益一直有争议,而且有关的争议持续到现在。报导说: “许多(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近年来反舰导弹精度提高,航母容易成为海上目标,实战价值不断下降。中国一位军方官员表示,‘有了航母之后的战略现在在军队内部还没有共识。’虽然空母的战略重要性得到承认,但军队内部似乎还不能确定(用于航母的)巨额费用是否能获得合理的投资效果。” “中国公开发表的国防支出额每年都在增加,但政府和军方把军费限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之内。要拥有投资效益不透明的航母,就会对先前受制于一定的‘财政规律’的国防费构成重大压力。因此,今后中国有可能根据国防费的‘集中和选择’调整航母(建造)规划。但在另一方面,假如为了坚持拥有航母而突破1.5%限制,中国就有可能进入无定规的扩军。” *日本表示担忧* 与中国有海上领土纠纷的日本官方对中国航母试航的消息表示了毫不掩饰的担忧。 8月12日,日本主要报纸之一《 读卖新闻 》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报道,题目是“北泽俊美防务相:中国航母航行,考虑注视其动向。”报导说: “北泽防务相12日在内阁会议之后会见记者,对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出海在大连周围海域试航的问题发表了评论。他说,‘毫无疑问,这将对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日本方面将带著警戒感予以注视。’” 日本《产经新闻》同日也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报道,题目是“对中国航母抱有警戒感 / 北泽防卫相质问‘有什么必要?’”报导说: “北泽俊美防卫相12日会见记者,表示‘为什么有必要拥有像航母这样有机动性而且攻击力强的东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希望说明其目的,’从而再次要求中国提高对国际社会的透明度。” 12日,日本《 每日新闻 》也发表记者阪口裕彦的报道,题目是““北泽防卫相:中国海军拥有航母,期望中国‘确保透明度。’” *中国航母对其水手的威胁更大* 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现在和将来对周围国家到底有多大的威胁?这是一个观察家们还在争议的问题。但英文网络新闻杂志《 亚洲时代 》驻曼谷的记者克雷格·格思里报道了一种看法,这就是就目前而言,中国航母对航母上的中国水手威胁更大。 《亚洲时代》8月12日发表格思里的文章,题目是“对中国航母的傲慢与偏见。”文章说: “北京星期三低调试航第一艘航母,目的在于减轻美国以及地区邻国对中国航母影响太平洋地区军力平衡的忧虑。然而,即使是中国官员也承认,现在尚未命名的航母本质上是一艘战船。” “据信中国正在建造3艘航母。一些人认为,跟美国的巨无霸航母相比,中国第一艘航母在技术上很低下,对其水手的威胁要大于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航母代表了中国发出的威胁性的意图声明,表示中国在台湾和南中国海岛屿问题上不会善罢甘休。” “然而,人们也担心中国这艘航母的涡轮发动机很可能出故障,或者不能使航母达到足够的速度,从而在海战中有用。据报道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发动机在‘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上频频出机械故障。” *名称虽未定 意图已明显* 美国《 时代 》杂志8月10日发表记者奥斯丁·拉姆兹从辽宁大连发出的报道,题目是:“不平静的海洋:为什么中国海军让亚洲国家感到精神紧张。”报导的一开头首先以认真而滑稽的笔调叙述了‘瓦良格’号不同寻常的由来: “上一次一度被称作‘瓦良格’号的航母引起如此之多的关注,是因为人们担心它会沉没。这是苏联海军最后定做的航母之一,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它在黑海米科莱夫造船厂被停止建造。‘瓦良格’号作为一艘有待完工的船壳就这样扔在那里,直到一个在澳门注册、跟中国海军有关系的公司从乌克兰手中买下了它。该公司说是要把它用做海上浮动赌场。土耳其官员担心这艘300多米长、锈迹斑斑、没有武器、发动机或航行设备的舰船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时候会沉没,从而给那里的航道造成环境问题和航行障碍。于是,土耳其官员把它通过海峡的事情一搁就是三年,只是到了2001年才同意中止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海交通,以便让这个苏联衰落的象征被驳船拖过海岸的要塞和伊斯坦布尔的高档住房,开始它进入太平洋的为期5个月的航程。” 在讲述了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争议、以及中国强硬的措辞引起该地区国家和美国的不安之后,拉姆兹的报导接著说: “在这种言辞激烈的环境中,中国新的航母将引发新的不安。这艘航母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中国名称。但一些中国大陆的网民已经把它叫做‘施琅’号。这个名字来源于17世纪中国一个征服台湾的海军将领。即使是北京最终给它选择了一个更为含蓄的名字,这艘航母对该地区发出的信息也是明确的——中国支持其主权要求的能力正在增长。” *过去历史与未来前瞻* 英国《 卫报 》8月11日就中国航母试航发表社论。社论的一开头用另一种方式描述了‘瓦良格’号的不同寻常的由来: “舰船的历史有时候比其主人的历史更能说明问题。排水量3万3千□的‘瓦良格’号当初的设计是用作苏联的多用途航母。其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残存了下来,但到了苏联寿终的时候,‘瓦良格’号已经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大累赘,停在黑海的码头外。它不但丢失了船上的电子设备,而且也糊里糊涂地丢失了它的国家。” “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不会改变南中国海的海军力量平衡。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将用它来进行训练,并用作将来的航母的摹本。但作为将来意图的一种标志,这艘被改装的航母的意义立即被中国周边国家日本和越南理解。这些国家跟中国有一系列的领土争议。其他海洋国家美国和印度也理解其意义。中国一直在进行前瞻性思考,已经计划了未来30年向东扩展的海军战略。” * 必须填写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共同网 | “日本考古展”将首次登陆中国

“日本考古展”将首次登陆中国 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将在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日本考古展”。图为展品之一的男性土俑。图片由该研究所提供。(共同社) 【共同社8月13日电】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12日宣布,将于今年10月21日至12月11日在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日本考古展”。这是日方首次在中国举办考古展,预计将有参观人数将达30万。 考古展将展出奈良县斑鸠町藤木古坟出土的马具、该县三宅町石见遗址出土的男性土俑等84件文物,其中包括4件国宝和11件重要文化财产。 奈良县近40年来一直与陕西省保持着文化交流,去年借用陕西省的文物在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附属博物馆举办了“大唐皇帝陵展”。 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的所长菅谷文则在记者会上表示:“这将是日中文化财产交流的转折点。希望能够使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产生兴趣。”(完)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何清涟 | 中美两国拆迁户霄壤之别的命运

常有人用宏大叙事方式比较中美两国的差别,有比较政治制度的,有比较人居环境的,也有比较教育制度的,当然更多的是比较收入水平。但我近日看到的两篇有关拆迁的报道,却比上述几个角度更能直观地说明美国人与中国人生存状态之差异,这差异就是:在以人权为本的美国,公民权利得到法律强有力的保证;在权力至上且肆虐无边的中国,政府本身成了剥夺人民各种权利(包括生存权在内)的罪魁祸首,民众即使用生命维权也只能为世间留下又一幕人间惨剧。 先说一个中国人听了会感到象天方夜谭的美国拆迁故事:10美元购买纽约曼哈顿区的高级公寓。这个故事的背景如下:纽约曼哈顿区东村火星酒吧曾是公认的最好的平价酒吧之一,因而成为流浪者群聚的艺术场所,它不但以喧嚣古怪的顾客而闻名,也以满墙的涂鸦和震耳朵欲聋的爵士乐而广为人知,极富个性和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纽约著名的文化符号。今年6月底,这栋保留着老纽约记忆的老房子即将被推倒,在该片土地上将建起一座12层65套的高级公寓。 火星酒吧楼上是廉价公寓,楼上的9位房客在6月底将被迫搬离他们租来的房子。但是他们与建筑开发商BPC达成的协议是两年后花费10美元即可在这栋新的高级公寓里购置一套新公寓。 这样的便宜事情是依靠什么捡来的?其实是两条,一是美国的法律保障房客的权益,一般情况下,房东不能赶走房客,房地产开发商就算是买下了房子,成为新主人,也无权赶走原来的租户;二是美国绝大多数州的法律规定贫富混居,在新建住房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低收入房。BFC的住房建设计划中,指定了13个单元为低收入单元。这9位坚持不愿意搬家的“钉子户”获得了10美元购买住房的优惠,另外4套将以15万美金的价格卖给那些年收入不足6.4万美金的人。这一收入水平约为该地区平均中间收入的80%。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国内读者不相信,请上网搜索这条消息“BFC Partners gives away East Village condos for $10 each”。 中国的拆迁故事却让人听了恐怖,几乎每天在中国不同地方都上演着有关拆迁征地的“血色故事”。前年四川唐福珍站在高高的屋顶上自焚的镜头,通过视频流传到国外之后,让外国人见到了中国拆迁的血腥与恐怖。但是从那以后,自焚抗争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日渐变得麻木。南都记者谭人玮在微博上说:“唐福珍自焚后,再有自焚就很难引起媒体兴趣了。江西宜黄是因为有三个人自焚,另加跳楼,加官员见死不救还不让人自救。每一次极端事件被报道后,都抬高了同类事件报道的门槛”,这段话说明了中国人“身体维权”效益逐次递减的残酷现实。 就在有关拆迁的新闻已经引不起人们兴趣的时候,四川成都双流县成立的维稳新机器再次将拆迁这个话题推向公众视野。成都专门成立一支“综治服务队”,用来对付拆迁户的反抗。这只队伍主要由无业农民构成,已经在今年3月30日双流“大展神威”。西南地区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成绵乐城际高铁工程拆迁,成都市双流市村民黄文伟被迫绝地反抗,驾车冲撞前来强拆自家房屋的拆迁者,然后持刀劈刺,致使九人受伤。参加拆迁的强制执行者就是黄文伟所在村庄的邻村村民,受政府之雇前来拆迁。媒体感叹:“强拆执行者和被强拆者,都是附近村子的农民,有的甚至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高速推进的高铁工程把他们置于鱼死网破的拆迁争斗中,两败俱伤。但是,到底谁在伤害谁?” 这一底层成员为了一点钱不惜同类相残的故事,令我想起一个猴子的故事。中国广东人食猴脑,关在笼子里待死的猴子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每当厨师前来挑选猴子时, 猴子们就盯着厨师,一发现其眼光落在哪只猴子身上,就立即将那只猴子推搡到笼子门口去。这只被同类抛弃的猴子流着眼泪,被迫接受命运——中国国民性与国运之间的关系是个大题目上,在此就不延伸下去了。 中美两国拆迁户天壤之别的命运,体现的是权利为本之国与权力肆虐之国之间的本质差别。美国的立国立法原则都是权利本位,一切从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出发。以纽约租房法律为例,其特点是保护相对弱势的房客。房主不能赶房客走,更不能以断水断电等各种方法相逼。即使房客不交租金,房东也只能上法庭解决。而中国是权力本位,立国立法基本不考虑人民的权利,只考虑政府行使权力的方便及规定人民要对国家尽的种种义务。 这就是美国拆迁过程中“钉子户”能够用10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购置低收入房,而中国拆迁过程,血拆故事没完没了的深层制度原因。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维权人士王荔蕻在北京受审

赵连海到法院外参与了声援王荔蕻的集会。 中国维权人士王荔蕻被起诉“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开审,包括“结石宝宝父亲”赵连海在内的近百名维权人士到法院外声援。 56岁的王荔蕻因参与“福建三网民案围观”活动而遭到拘留,当局曾两次更改其罪名。 欧盟、加拿大和捷克等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领代表星期五(8月12日)早上到北京朝阳区法院温榆河法庭了解情况,但被阻止进庭旁听。 王荔蕻的辩护律师韩一村在审前对媒体说这是政治迫害的审判,其子齐健翔则说希望法院能给与其母亲公正的审判。 王荔蕻这次被起诉,据信是与去年4月16日,她到福建福州参与的一次示威有关。 当天,福州马尾区法院就三名网民因调查女子严晓玲死因而被控诽谤一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网民范燕琼、游精佑和吴华英被判有期徒刑两年、一年和一年。 王荔蕻(紫色外套者)曾参与“福建三网民案围观”活动。 参与该案“围观”活动的王荔蕻被指在法院外起哄闹事,扰乱秩序,今年3月被北京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当局在其被捕至开审之间曾一度把控罪改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 王荔蕻近年来一直在中国各地的维权活动中表现活跃,还曾参加过“邓玉娇事件”和“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的维权和援助活动。 同样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目前正保外就医的赵连海在温榆河法庭外表示,王荔蕻一直为弱势群体发声,因此他必须到场声援。 因逃税等指控仍在假释候查的异议艺术家艾未未则在微博网站twitter上留言说:“如果你不希望被消失、被诬告,关注王荔蕻。”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六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爱党爱国加十分,越级上访减十分

【网络民议】“It must be Chinese before you”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