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西藏僧侣指责中国镇压西藏寺庙

新德里 据德新社报道,印度达兰萨拉格尔登寺住持格尔登仁波切严厉指责中国军警。流亡印度北部的格尔登仁波切(Rinpoche Lobsang Tenzin Jigme) 周五在新德里要求外界,声援中国西南部的格尔登寺。自上周以来,已有300位佛教僧侣从寺庙中被警方带走,他们被拘禁的地点不祥。另外还有100名僧侣被逮捕或者下落不明。 格尔登仁波切要求中国警方立刻释放这些僧侣。他说,镇压行动越演越烈。自3月份以来,已经有3名西藏人在冲突中死亡。安全人员几乎将拥有2000名僧侣的寺庙变成监狱。他们不允许僧侣与亲友会面。军队在半夜冲入房间,凌虐僧侣。“这好像是一场针对寺庙的游击战。” 中国政府上周二证实格尔登寺的冲突,但是没有报道死亡人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北京说,少数僧侣已经干扰社会秩序很长时间。四川省阿坝州的地方政府已经对该寺庙进行“集体法制教育”。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韦斯特韦勒参观艾未未新作品展

柏林 被监禁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至今下落不明,他的最新作品周五在德国首都柏林展出。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为声援艾未未参观了展览,柏林市长沃维莱特主持了展览开幕式。两位政治家再次要求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韦斯特韦勒说,联邦政府对被监禁的艾未未表示担忧。沃维莱特表示,举办该展览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被关押的艾未未。他呼吁中国当权者释放这位艺术家。大赦国际的人权活动分子高举标语牌在画廊前举行示威,要求释放艾未未。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国际笔会呼吁重新审视德中文化交流

由德国政府资助的启蒙艺术展正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异议人士则采取了各种强硬措施。德国笔会与独立中文笔会认为,德中文化交流不应该陷入这种局面。在一封致联邦总理默克尔的信中,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指出,过去几年间,德中文化交流很成问题: “近来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了解到,中国当局并不遵从艺术自由、文化自由、言论自由等普世价值,而是有他们自己的行事标准。” 比如,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中国与主办方德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争执。中国代表团一度扬言要退出书展,以抗议德国主办方邀请了中国异议作家赴展。而在今年,中国作家廖亦武也再次被中国当局阻止出境。就在启蒙艺术展开幕前,中国政府还拒绝德国汉学家史蒂曼(Tilmann Spengler)随外长韦斯特韦勒访华,理由是他”不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史蒂曼此前代表德国笔会在向狱中服刑的中国作家刘晓波颁发该会当年的赫尔曼-凯斯滕奖(Hermann-Kesten-Medaille)时致颁奖辞。 廖天琪难以理解的是,德国外长在这样的境况下为何还是踏上了访华行程: “史蒂曼被拒入境后,韦斯特韦勒本应该立刻表态说:’那谢谢,我也不来了’,或者至少可以拒绝出席启蒙艺术展。但韦斯特韦勒还是去了中国,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是重大失误。” 然后,韦斯特韦勒的专机刚刚启程返航德国,几个小时后,艾未未就被中国当局拘捕。目前,德国各界不断呼吁中止在北京的启蒙艺术展。本周,甚至联邦议长拉默特(Norbert Lammert)也间接呼吁中止展览。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德国笔会主席施特拉瑟(Johano Strasser) 但德国笔会主席施特拉瑟(Johano Strasser)则认为,还不至于需要中止展览: “我们没有中止展览的要求。我们只是要求,在人权问题上,明确指出差距在哪。这种做法会得到尊重,我们不能忽视,其实中国人对合作也有很大兴趣。” 为纪念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明年将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廖天琪却认为,结合眼下的形势,文化年活动就是一个错误: “这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德国人想看的不是中国官方的宣传、舞蹈、杂技、儒学等东西。这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 德国笔会主席施特拉瑟则说,德国不能接受中国当局新闻审查、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公民出入境的做法: “批评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举办这个活动,但不能一出现批评,然后中国代表团就愤怒离场。他们必须学会忍受批评。” 德国笔会呼吁,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年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否则这又会成为另一场闹剧。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编译:文山 责编:李京慧/吴安丽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再提政改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四在马来西亚访问时,再次提出中国应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日报》也于同一天发表文章,呼吁“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北京的《国际财经时报》的报道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星期四在马来西亚会见当地华侨时表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如同人的双脚一长一短,肯定站不住;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民,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让每个人,每个组织,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选人、用人都要遵循公平原则,为人民所拥护。温家宝还表示,要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他说,“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独立思考和有创造精神,是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 美国纽约的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认为,温家宝的讲话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与中共上层的权力斗争有关: “温家宝在马来西亚的讲话显然是有所针对的。他谈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封建的残余;还有文革,所以有网友就说封建残余那是不是就指权力世袭、太子党?至于文革那一套当然就指的重庆那一套唱红打黑了。那么这一套说法他显然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跟前一阶段4月14号他特别谈到鼓励讲真话,而这些话恰恰就是针对前一阶段当局乱抓、乱捕、很多人被抓、失踪这么一种情况。我的分析他这些话说的有很明显的针对性。当然是和上层的权力斗争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明年的十八大上很可能会使过去多年以来上层派系平衡被打破。谁主导了十八大,谁就把以后局面全部控制住了。像温家宝这些人显然是处于弱势,他们肯定是不甘心这种情况,所以绝地反攻,做背水一战。”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星期四发表署名“本报评论部”的文章,呼吁“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莉藜先生认为,中国政府近来加强了对异议人士的镇压,媒体普遍左转,但同时也释放出一些矛盾的信号,反映了中共内部不同观点和理念的斗争: “《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我想这也说明了中共内部即使是很重要的喉舌集团它内部也是有倾向于改革,希望看到中国在政治上有所进步的这样的人。这篇文章有人指出可能是释放艾未未的一个信号。不管最后的结局是不是这样,但我们可以看出来毕竟有人或者说不管这个作者还是审查这篇文章让其通过,让其发表出来的编辑和网络审查的这些人,他们至少表明是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的。” 胡平认为,中共高层的派系斗争,不仅关系到明年中共十八大后的权力走向,也关系到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而目前中国在政治方面进一步紧缩,处于六.四以来的最低点,并大有向下突破,进一步法西斯化之势,这也迫使中共内部与薄熙来左倾派系相对立的派系必须发起反击。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中国生育率严重高估 老龄化被低估

以往生育率被严重高估    【财新网】(评论 | 郭志刚) 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下称“六普”)显示,前些年中国生育率被严重高估了,同时老龄化程度相应被低估了。对低生育率的认识迷茫,导致对人口基础数据的过分怀疑和否定,人口形势的误判必然会误导决策,贻误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这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    以往生育率被严重高估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 总人口 为13.4亿人。这个最新的普查数字实际上印证了以往人口抽样调查早已揭示过的事实。即,目前中国生育率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它不可能是人口主管部门坚称的1.8,而是显著更低,甚至低于1.5。也就是说,目前,一对夫妇终其一生生育不足1.5个孩子。   五年前,有关方面在拟定“十一五”人口规划时,把2010年人口总规模定为13.60亿。这是在2005年总人口13.08亿的基础上,按1.8左右的生育率推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按以往主流认识的1.8的生育率,2006年至2010年,中国 人口数 将增长5000万,年均增长约1000万。   然而,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总人口比“十一五”人口规划数少了2000万。也就是说,中国年均人口净增长只有600多万而已,与人口规划数差了近400万。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误差,而应视为一种错误。这种规划目标和普查数据的反差证明,以往中国的生育率被严重高估了。   据最新的普查结果,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由此粗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可能只有1.5,甚至更低。事实上,七年前笔者经过分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五普”)数据,就曾得出同样的结论。该结论也与多次全国性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是,出于怀疑调查的出生漏报率非常高,这一观点始终被质疑和拒绝。   2000年“五普”的漏登率的确很高,达到1.87%。上述结论确有可能基础不牢。尽管当时我的推算结论中已考虑了18%的出生漏报影响,但是有关部门和一些人口学界同行坚持认为并试图证明,“五普”实际出生漏报率在30%左右。这种判断主要仰赖各式各样的间接估计。而这类间接估计或证明虽然层出不穷,但在推算方法或数据方面却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很难经得起推敲。   此次“六普”公布的漏登率非常之低,只有0.12%。这样一来,便没有理由再像以前那样对低龄人口数做大幅度统计调整,因而也就很难再否定这十年中中国生育率一直稳定在很低的水平上。实际上,不少有心人早就发现并指出,无论是2000年的“五普”还是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局每次都在调查后对此前估计的年出生人口数做统计调整,而且每次都是下调。   中国实际人口增长数显著低于人口规划数,这一现象并不限于“十一五”人口规划,还可追溯至“十五”规划和“九五”规划。上世纪90年代初,当生育率降至2.1的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中国人口发展史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对这个重大的转变缺乏充分认知,导致低生育率的迷误延续了近20年。 人口老龄化被低估    人口老龄化被低估   过去三十年,执政党和中央政府只设定了人口总量峰值上限,但却从没确定过人口老龄化的峰值上限。因而,在执行中,控制人口数量的一手很硬,而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手则要软得多,更没有明确由谁来负责。这种政策上的不对称,潜藏着人口老龄化失控的风险。   “六普”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87%,低于此前根据1.8的生育率推算的老龄化比重一两个百分点。这说明,此前多年,中国的老龄化事实上被低估了。   当前,生育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变化是决定人口老龄化的两大主因。预期寿命的提高会使人口金字塔的顶部相对加重,称为顶部老龄化。而低生育水平则使人口金字塔的底部相对缩减,称为底部老龄化。不过,维持过低的生育率对老龄化的影响要比预期寿命提高大得多。   多年来高估出生漏报和过度调整出生人口数,积累起来就会高估少儿人口数量,并且进而导致总人口数的高估。这些高估虽然并不影响老年人口数,但有可能低估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而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指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增加,而是指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起在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自2006年始,还公布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但是,与各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上述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差别很大。   一般而言,年度统计公报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较之抽样调查结果低1个多百分点。以2008统计公报为例,2008年底老龄化比例为8.3%,而相应人口变动调查数据计算值则为9.5%。如果再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为12.0%,比相应实际调查结果14.0%要低两个百分点。其实,国家统计局近年统计公报显示的老年人口比例,与人口计生委按1.8的生育率做出的预测结果很接近,只是略高一点。   由于人口流动的广泛存在,近年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确存在一定少儿人口漏报和十分显著的青壮年人口漏报,因此以调查的年龄结构数据推算老龄化程度会偏高。但是,如果按1.8的生育率假定推算老龄化,则一定会显著偏低,而实际的老龄化比例应介于统计公报数据和人口变动调查结果之间。   “六普”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而如果按1.8的生育率预测,2010年这一结果仅为12.42%,两者相差了近一个百分点。普查显示,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而按1.8生育率预测,2010年该结果则只有8.18%。   事实已很清楚,即使是当前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就已被明显低估,再推算到更远的未来,低估偏差必然更大。这反过来也说明,中国目前不可能有1.8的生育率。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贻误政策调整时机,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将更为严重、更难应对。 破解人口政策僵局    破解人口政策僵局   中国自1990年代初进入低生育时期后,官方人口统计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即“见到低生育率调查结果→归因于出生漏报并调高生育率→继续严格控制→再次见到低生育率结果→再调高生育率→继续控制人口数量……”   这一怪圈始于对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结果的强烈不信任,认为调查得到的很低生育率完全不可信。然后,统计部门和人口主管部门就借助各种应运而生的出生漏报估计和生育率估计,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提高到决策者能够接受的水平。   也正因此,中国的人口统计长期陷入迷茫状态。人口计生主管部门长期坚持1.8的生育率口径,与实际调查结果严重脱节。习惯成自然,不少人对此已经熟视无睹,根本不肯考虑,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所获的很低生育率可能是真的,或大致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事实。   其实,近年来人口学界也有很多研究,一直在置疑上述1.8的生育率口径。同时专业研究也发现,与其他低生育率国家类似,中国也存在着导致低生育率的诸多因素,诸如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婚育年龄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高,城镇化的发展等。另外,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选择性流产也是导致低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这些专业研究结果之所以未得到决策者重视,往往就是因为,有些部门和机构总是把是事实上偏低的人口调查数据结果简单视为“虚假统计”。而人口学家用实际调查数据所做的各种考察和分析,经常被指责为“假数真做”。这实在是可悲的事情。   总体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能够揭示很多问题,而“六普”数据的全面开发研究更能增强各方对中国人口形势的整体把握。对本次普查的调查质量,当然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但是,千万不要再次陷入此前的人口统计怪圈。   很多人口学家已发现,在新的低生育率时期,人口问题的很多传统理论、观点、经验等已经或正在变得过时。如再以这些认识和判断为准来做决策,很容易造成错误,甚至谬以千里。中国的低生育率之所以老是个谜,主要就是因为对人口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研究不够,结果作茧自缚。   “六普”结果引发了各方面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这只不过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中国人口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契机。而人口问题的真正破局,则靠决策者破解低生育率迷思后,积极主动地完善生育政策的实践。■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    2  相关新闻: 中国生育率严重高估 老龄化被低估 2011年04月29日 老龄化加剧 60岁以上人口占比升至13.26% 2011年04月28日 上海常住人口突破2220万 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 2011年04月06日 江苏老龄化问题全国最为严重 2011年03月09日 我国2030年前后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 2011年02月24日 迅速老龄化的日本如何为医疗护理融资 2010年12月28日 韩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长期护理保险 2010年12月01日 工作和子女 中国农村女性就业和生育率 2010年10月01日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