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刘晓波获诺贝尔奖或激励中国民主自由

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给中国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上带来的影响现在还不明朗。但他们说,清楚的是,刘晓波获奖能够鼓励那些为在中国争取更大自由而奋斗的人,同时给中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他们也许会重新审视中国的政策。 *中国为自己辩护* 刘晓波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也许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震惊,但却使得中国不得不极力为自己辩护。 中国强烈抨击和谴责诺贝尔委员会无视中国司法体系的做法,并且取消了与挪威官员在挪威和中国的几次会谈。中国还取消了一个挪威音乐剧到内地公演。 诺贝尔委员会是总部设在挪威的一个私营机构。 挪威外交部表示,如果中国是在对诺贝尔和平奖的决定进行报复,这些举动是不合时宜的。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认为,尽管中国有可能继续这种激烈回应,甚至扩大到针对其它国家,但最有可能的是,北京政府将把视线转移到其它问题上,停止讨论诺贝尔和平奖的事情。 李成说:“总体而言,我不认为中国政府的反应会持续很久。而且如果他们反应过度强烈的话,会在中国国内产生不和谐的声音。”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一切对刘晓波获奖的讨论,只允许国家媒体进行有限和负面的报导。 *中国网上讨论被封锁* 研究中国互联网的专家麦康瑞说,中国老百姓甚至不可能在网上谈论这件事情。 麦康瑞:“我一直试图了解中国互联网上大概有多少人能够从不是纯官方的媒体,或者博客、聊天室等其它渠道获知这些消息。我们所看到的是,人们要想设法得到有关消息,或者谈论有关刘晓波和他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时,网络上的审查却极其严格。” 麦康瑞说,她其实将一些有关刘晓波获奖的文章发布到了中国的一些博客网站上,但这些文章很快就被从网上完全撤除了。 她说:“这司空见惯,当有人发表或试图发表有关刘晓波的评论时,评论就会被删掉。人们在中国试图通过手机发送有关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短信时,他们发现这些短信被拦截。他们最终什么短信也发不出去。” 麦康瑞说,如此严格的审查,使得中国很难有关于刘晓波或是他获奖一事的热烈讨论。 “我看到有些人在推特上发布有关刘晓波是怎样一个美国政府间谍之类的言论。你当然会看见类似的评论四处流传,然后其他人就会批判这些人是中国政府的‘网托儿’。” *中国人在反思* 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说,刘晓波获奖一方面让中国的一些人更感到这是西方或美国的一个反华阴谋。 但同时,他说,从尊重人权和民主的角度看,这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有积极影响。 李成说:“中国人通常很看重诺贝尔奖,无论是和平奖还是科学奖。这肯定会使中国人,甚至是中国领导人重新思考中国在今日世界的角色如何融入世界,而不是远离全球发展。” 最起码,李成指出,这个奖将给中国一个对它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的机会。 他说:“两年前,中国奥运会有一个很好的口号,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普世主义。当然,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的事实–虽然让许多中国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从另一方面讲,中国人需要思考,是外面的世界在误读中国,还是中国在误读世界。” *获奖影响力不在一时* 麦康瑞说,虽然只有少数人可能知道刘晓波的情况,但这次获奖仍有影响力。她说,影响力并不总是能用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来衡量,也并不总是马上显现出来。 麦康瑞说,这一奖项最起码对冒险签署08宪章的几千名中国人是有影响力的。这些人支持刘晓波帮助撰写的这份民主宣言,并因此面对恐吓。 她说:“事实上,刘晓波现在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因为敢于为信仰挺身而出而获得全球的赞誉。对这一群中国人来说,他们一直甘冒大大小小的风险,推动对中国的未来以及其他出路至少进行讨论。对这些已经冒险支持刘晓波这一主张的人来说,他们觉得受到了维护,觉得他们的冒险并不是儿戏。” 中国另一名异议分子戴晴同意这一说法。 戴晴说:“这个奖不是给他一个人的。因为挪威委员会说得很清楚,说刘晓波是一个象征。也就是说,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他们的位置上在努力奋斗。他们所处的地位比刘晓波有的要困难得多,有的要危险得多。他们做的事情要艰苦得多。可是呢,没关系,总要有一个人获奖。刘晓波获奖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阅读更多

中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妻子抗议非法软禁

被监禁的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星期三抗议中国政府对她实施“非法软禁”。 自从在奥斯陆的诺贝尔委员会上星期授予她丈夫今年的和平奖后,她就基本上不能离开家。刘霞在她的推特帐户上还说,中国警方禁止她与一位试图了解她情况的挪威外交官会面。 中国对这次颁奖给刘晓波做出了愤怒的反应,取消了与挪威渔业部长的会见,以及11月的挪威音乐表演。早些时候,中国官员警告说,如果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国与挪威的关系将受到损害。支持民主的活动家刘晓波被控犯有煽动颠覆国家罪,他正在服11年的刑期。

阅读更多

中国惩罚挪威或损和平崛起形象

中国政府继续以取消官方和民间交流活动的方式惩罚挪威,以表达对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异议人士刘晓波的不满。分析人士说,北京的举动会损害和平崛起的形像,但他们不认为中挪关系紧张局势会持续很久。 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和平奖得主之前,中国政府就警告过挪威有关方面不要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否则中国与挪威的关系将受到影响。 *中国单方面取消官方与民间交流* 在和平奖公布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指责 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了一个罪犯,背离了和平奖的宗旨,并再次声称中挪关系会因此而受到损害。不久后,两国之间一些官方和民间的交流被中方撤销和终止。 挪威渔业和海岸事务大臣莉斯博·伯格·汉森这个星期访问中国,本来在上海参观世博会之后会到北京与中国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员举行会谈,但是中国方面单方面取消了原定星期三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伯格·汉森说,中国官方没有向挪威解释取消会谈的理由。不过早些时候挪威官员说,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选择刘晓波的结果。 此外,中国政府取消了挪威一个音乐剧在中国的演出。音乐剧“些许阳光夜”的作曲者斯坦格赫利星期二宣布,中方取消了挪威音乐剧原定十一月在武汉和北京的演出。 与此同时,挪威政府也不示弱,一方面强调诺贝尔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机构,委员会的决定不是政府决定, 另一方面它又敦促中国政府不要限制刘晓波的妻子刘霞的行动和言论自由。 *中挪经贸密切 关系紧张损害双方* 中国和挪威经贸关系日渐密切,近些年来双边贸易稳步和快速增长,年双向贸易额达八十亿美元,其中中国享有三十亿美元的顺差。两国还在两年前启动了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澳门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刘伯龙说,两国关系僵持下去对谁都不利。 刘伯龙说:“我想,这牵涉到一些正常的往来和商业活动,对双方都有影响。如果这些正常的双边贸易关系取消的话,对大家都有影响。我相信等颁奖仪式过了以后,局势会慢慢平息下来。” *卡宝:打压挪威对中国不利* 刘伯龙教授说,与中美关系不同,中挪关系在北京领导人眼中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目前高压对待挪威的方式可能与这方面的考量有关。不过,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斯堪的纳维亚问题学者卡宝(Beatrice Cabau)认为,正因为挪威是一个在国际政治中争议性比较小的小国,中国对挪威的打压更可能损害中国力求和平崛起的形像。 卡宝说:“中国想对挪威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对中国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挪威的形象比较正面。中国如果继续这么做,会对自己有害。” *学者:中挪关系将比以往恢复更快* 1989年中国政府血腥镇压六四学生民主运动之后,挪威与许多西方国家一起对中国实施了制裁,同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还把当年的和平奖授予了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中挪关系陷入低谷,两年后双边关系才开始回暖。不过,澳门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刘伯龙认为,当前中国与挪威的这场争执不会持续那么久。 刘伯龙说:“因为达赖喇嘛牵涉到中国的根本利益。达赖喇嘛牵涉到西藏问题,西藏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所以它(关系正常化)拖的时间比较长一点。但我相信在目前这个问题上会恢复得比较快。” 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卡宝也认为,当年中国与挪威关系紧张除了因为它涉及民主和人权等问题之外,还涉及到西藏的主权问题,而当前的双边紧张关系不涉及领土主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比当年更有能力应对外界对民主和人权问题的指责,因此中国与挪威目前的这场争执不会持续很久。 卡宝说:“1989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那时,中国可能更不愿意接受外界对异议人士的重视。但是,也许中国接受了教训。即使他们对2010年异议人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高兴,即使他们反对挪威和其它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但是他们的反对也许不那么强烈,也不会持续那么久。” 尽管中国政府警告两国关系会因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受到损害,但是当局对以什么方式对付挪威一直保持低调,对有关中国政府继续以取消官方和民间交流活动的方式惩罚挪威的新闻报道不予置评。

阅读更多

吴敦义: 两岸建立互信不设前提

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表示,台湾无法接受大陆在一中前提下撤除导弹的主张,他强调,两岸要建立互信,应该不设前提,也不要有附加条件。 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表示,两岸在司法或治安上有相当的合作,但是,如果要进行军事互信或是政治议题的协商,时机则仍然不成熟。 吴敦义指出,台湾想参加各种国际组织或是非政府组织,甚至在非邦交国的国庆酒会上,都遇到中国不友善的对待,显示两岸之间的互信还是不够。 *真心诚意确保和平* 吴敦义还表示,台海中线绝对不可能放弃,因为一旦放弃的话,台湾的空防门户也将大开。 吴敦义还强调,台湾无法接受大陆在一中前提下撤除导弹的主张,两岸要建立互信,应该不设前提,也不应该附加条件,而是用真心诚意来确保和平。 他说:”如果一旦有飞机在海峡上空,也许有一点紧张情况,绝对不要让它变成交火,引爆各种大的情况,这中间双方领导人一定要有高度智慧。” *中华民国应有底线*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陈仪深教授表示,台湾将来如果要和中国展开政治协商,必须坚定中华民国的立场,这是应有的底线。 他说:”我想北京最近也有透过一些非正式的管道,报章杂志提到说会逐渐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这个意涵不知道是否能进一步落实到不要处处封杀中华民国在国际上身份地位的问题,这部分北京有让步,马政府才有所交代。” 陈仪深教授还指出,由于中国政府目前仍然不愿意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双方也就没有进行政治协商的基础。 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强调,不统、不独、不武,朝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就是目前两岸交往的原则。 *商谈撤弹没有时间* 中国国台办日前表示,两岸应该透过适当的方式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并探讨军事互信机制,对于撤除导弹的时间表,双方如果找到合适的时间,就可以展开讨论。 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稍早在立法院答询时还指出,目前两岸没有撤除导弹谈判的时间表,台湾政府也没有交代陆委会和大陆商谈撤弹的问题,但是会透过各种管道向大陆方面反应台湾人民的诉求。

阅读更多

台湾政论杂志与合作形式登陆中国

台湾政论杂志《新新闻周刊》将跟中国大陆杂志《中国新闻周刊》联手合作,共创新杂志。台湾媒体进入大陆,对大陆的新闻自由、言路开放是否会产生某些影响? 《新新闻周刊》将出资1200万元人民币,与中国官方杂志《中国新闻周刊》一起创办一本新闻文摘杂志,暂定名为《看》(“I LOOK”)。 *发行范围在大陆* 《新新闻周刊》董事长周天瑞在北京表示,双方已经于10月11日签署合作协议,未来的发行范围以大陆为主,在台湾则要先观察市场反应,但不排除在台湾发行的可能性。 《新新闻周刊》创刊于1987年。台湾师大大众传媒研究所所长胡幼伟介绍说,《新新闻》在创刊之初是一本政论杂志,过去20多年来几经改版,现在的定位是以政论为主,以新闻事件为主,探讨触及台湾民众生活各个层面的一本综合性杂志。 *台湾媒体渴望到大陆发展* 胡幼伟教授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台湾的媒体,不论是电视、报纸、还是杂志都渴望到大陆发展,《新新闻》也不例外:“因为大家很清楚中国的市场比台湾大太多倍了,所以如果台湾的新闻事业能够进入大陆去开发市场的话,对这个媒体的生存,对它的营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自台湾1987年开放党禁、报禁以来,台湾媒体已经成长为一支极为活跃的社会力量。台湾被誉为是亚洲媒体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新闻自由程度,媒体竞争激烈度与记者的敬业与投入都广受人们关注。 *《新新闻》能否将台湾新闻理念带进大陆?* 《新新闻》作为台湾一本知名综合性杂志,是否能将台湾媒体特有的竞争性、敏锐性与新闻理念及专业性带入大陆呢? 据台湾中央通讯社报道,《新新闻》董事长周天瑞表示,《看》的新闻选材将注重大陆公共政策问题的实质面,将大陆各地媒体探讨的问题以文摘的方式呈现后,再根据议题追踪报道,以媒体社会监督的力量,促进大陆进步改革。周天瑞强调:“只要不触碰大陆的中央政策,媒体几乎没有约束。” *王东成:是好事也是难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东成教授对美国之音说,2010年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言论自由”。台湾媒体进入大陆,对中国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不论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都是好事:“一个是增进两岸的互相了解,例外一个是凭借台湾的媒体优势,来搀和大陆的事情,促进大陆的社会进步,促进大陆的新闻自由。这是一件大好事。” 与此同时,王东成认为,台湾媒体进入大陆,对中国当局来说却是一件难事。他说,中国当局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愿意让台湾媒体进入大陆,另一方面会很担心。 王东成说:“从大陆现在的政治状况来讲,它会采取‘为我所用’的办法,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大陆的当权者他们政治上特别过敏,他们看一切问题都要从执政权力的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出发,它会给两岸媒体的融合设置不少的限制和障碍。” *胡幼伟:其指标作用有待观察* 《新新闻》进入大陆,被台湾媒体评论为“颠覆两岸新闻交流模式”。《新新闻》董事长周天瑞说,大陆都准备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难道还能像台湾当年继续封死媒体吗?他希望新杂志在适应了大陆社会改变的节奏后,能对大陆产生影响。 胡幼伟教授认为,《新新闻》进入大陆肯定会产生影响,可以起到一些很值得观察的指标作用。不过由于中共对新闻的管制与审查仍然比较严格,有很多办法来管制报刊杂志的发行内容以及范围。因此,胡幼伟说,《新新闻》作为一本台湾的老牌政论杂志,在大陆是否能够突破各种设置的障碍,能够产生多大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七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我们仍缺乏让游戏行业自由健康发展的氛围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