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上汽集团旗下的MG拟在英国推出MG6

MG将于本周开始全面生产MG6,该公司称这是其16年来的首款全新车型。 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SAIC)旗下的MG将从周三开始,组装这款五门“掀背车”,随后还将推出一款轿车版车型。 这些车的车身是由中国制造的,发动机由一小批工人在MG的英国伯明翰长桥(Longbridge)工厂制造。 在英国,MG6的悬挂系统比在中国硬一些。中国大多数驾车者喜欢更为柔和的驾驶感觉。 MG6最低售价约为1.55万英镑(合2.534万美元),配有彩色卫星导航、倒车摄像头和高级温控等装置的豪华版售价高达1.9万英镑。MG表示,这款车旨在与对手的类似车型竞争,比如斯柯达欧雅(Skoda Octavia)以及福特的蒙迪欧(Ford Mondeo)和福克斯(Focus)。 MG计划在英国推出MG6——上汽已在中国销售该款车型——随后可能在其它欧洲国家上市。它将标志着这家英伦品牌在中国新东家的领导下,从几近被人遗忘到东山再起的最新举措。 2005年,上汽从资产接收方手中收购了破产的MG罗孚(MG Rover)的大部分资产,并将业务重点转移到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推出了MG和荣威(Roewe)两个品牌。 不过,上汽保留了MG长桥工厂——最初是作为工程和设计中心,目前正重新恢复生产。长桥工厂大约有400名员工。 除了MG6,长桥工厂还设计了目前在华销售、车型较小的MG3,这款车也有可能在长桥生产。在本月的上海车展上,MG将首次推出另一款在英国设计的“概念”车MG5。MG5随后也可能在长桥生产。 在英国组装中国制造的配件,将标志着对汽车业通常模式的一种非同寻常的逆转——欧洲、美国或日本汽车制造商通常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组装汽车。 MG破产后在英国制造、并于经济衰退期间推出的首款车型——双座车TF,销量仅为1000辆。 业内分析师给予MG6的评价总体上较为积极,但他们表示,MG6可能难以在欧洲供过于求、停滞不前的汽车市场脱颖而出。 《汽车》(Autocar)杂志编辑查斯•哈利特(Chas Hallett)表示:“这款车外型不错,MG品牌也仍有一些影响力,但我认为他们将会发现成功很艰难。” 不过,哈利特补充称:“他们以后推出的车型可能会取得更大成功。” 译者/君悦

阅读更多

每日推荐 – 2011/4/12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以便与大家共享。 【热点评论】   《纽约客》 – 为什么艾未未很重要? http://www.newyorker.com/online/blogs/evanosnos/2011/04/why-ai-weiwei-matters.html   《外交学者》 –  艾未未、迪伦与尊严 http://the-diplomat.com/china-power/2011/04/13/ai-weiwei-bob-dylan-and-dignity/   路透社 – 21 岁的魏强因茉莉花革命被判两年劳教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04/12/us-china-dissident-idUSTRE73B1XI20110412   《卫报》 – 刘安军讲述失去自由的 45 天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1/apr/12/china-dissident-interrogation-plot-communist-party   Michael Pettis – 中国银行需要进行四项重要改革 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publications/index.cfm?fa=view&id=43553   中美人权报告互相指责 – 美国需要反思 http://www.chinahearsay.com/china-strikes-back-at-us-rights-record-and-why-its-not-funny/       【社会百态】   半岛电视台 – 巴西国旗,中国制造 http://blogs.aljazeera.net/americas/2011/04/12/brazils-flag-made-china

阅读更多

安邦-每日经济-第3900期

分析专栏:“十二五”国企影响力将显著强化 市场预期中国经济三大压力可能带来决策变数    3 发改委控制煤价的政策效果需要重新审视    3 中西部经济增长将引发中国能源供需格局结构性调整    4 业内预计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将稳中趋缓    4 环境评估制度在利益驱动下已成了“走过场”    4 外资透露食用油禁涨令可能被延长    5 为防止恐慌而减少核辐射监测站的想法令人惊讶!    5 “十二五”中国水电投资将暴发性增长    6 中国叫停电解铝项目如果落实将产生不小冲击    6 财政部和国土部将联手调研推进土地出让收支改革    6 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整合做大    7 粮食恐慌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亚于石油危机    7 国务院有对地方房价控制目标进行“纠偏”的可能    7 是什么教育出轻易杀人的中国年轻人?    8 牧马人吉普车事故显示中国仍是受歧视市场    8 去年保障房指标未完成,未来也不可能完成    8 美国官方资料证实外星人曾魂断地球    9 MG6回归英国市场象征意义明显    9 5月份钢材价格下跌的趋势渐渐明晰    10   〖分析专栏〗 【“十二五”国企影响力将显著强化】 “调结构”是中国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而降低以往国内GDP增长对投资的过于依赖,则是调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调结构与追求经济增长始终是一个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问题,所以,虽然“十二五”会放慢经济增速,降低投资比重,但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的投资项目却仍然不会减少,高铁五年投资1.8万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恰恰是一场重头戏,从资源、能源到重化项目;从医药、建材、信息到商贸流通领域,几乎所有重大项目无不被国企尽入彀中。 比如,未来5年,我国新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将投资800亿元,油气管线建设还需投资约3500亿元。到2015年,国内油气管道总长预计将达14万公里左右。此外,还将围绕全国天然气管道联网进行配套城市分输支线建设,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基本框架,形成以四大气区(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外输管线和进口天然气管线为主干线、连接海气登陆管线和进口LNG等气源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而这些庞大项目的投资主体,则正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家国内石油巨头。 另一方面,国内众多省市也正在积极拉拢央企落地,用项目带投资,“傍央企”的心态已愈发明显。比如,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带队的广东省政府招商团3月份在北京先后签下249个合同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539万亿元。而其合作方,则是71家央企,占全部央企(122家)的58%强。广州更单独另签下4538亿元的央企项目。即使是位居三线城市的揭阳,也引入了中国五矿、中国电力等央企发展项目。 这些并非个案。2010年年中至今,央企在投资方面突飞猛进,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省份,处处见其身影,其带到各地的投资项目动辄千亿。如甘肃在“十二五”期间将获得50家央企的投资,新上项目275个,概算总投资达1万多亿元。与湖北省合作的央企已有23家,其中仅9家就计划投资超过2552亿元。贵州去年底与央企签约47个大项目,总签约金额近2300亿元。山西与70多家央企的会谈已基本明确了5132亿元的投资项目等等。此外,云南、福建、安徽等等省份莫不是与央企全面接洽,屡屡释放热烈欢迎的讯息。 因此,这些涉及石油储备及管道建设、高速铁路、大飞机、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网、核电站、水电站、公路建设、重大基础建设等“国字号”领衔的投资项目,必定会成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亮点”领域。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投资项目不但将会得到银行信贷、土地审批的便利,在外汇、环评、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也将会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 但是,在国有经济雄心勃勃的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却还在受困于信贷的短缺和政策的不足,投资项目上的“玻璃门”始终让民企徘徊于核心经济的边缘。如果民营企业在这种国企突进的局面中想捞到点项目做,恐怕只能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国字号”的重大投资项目。此前,安邦曾分析过,工信部欲打造的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实际上是新一轮“国进民退”的帷幕,而从这些“十二五”期间对国有经济的优先投资项目及政策倾斜来说,则也是从一个侧面,预示了未来“国进民退”的前景。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相比于国有经济,缺乏足够支持的民营经济始终在中国经济系统中处于一个“补充”的边缘地位。而“十二五”期间被国企牢牢控制在手的众多巨额投资项目,无疑是在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民营企业如果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恐怕要比过去更难了。(ACXS)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政策:市场预期中国经济三大压力可能带来决策变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末到浙江考察,《香港经济日报》评论指出,温总理此行与即将于15日公布首季经济数据及当前经济走势有关。当前的中国经济运行,面对通胀、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经济放缓等三大压力。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目前的经济走势,中央领导层已有点着急。上述三大压力,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可能陷入新困局中。首先是价格上涨压力愈来愈大。国家发改委上周放行油价上调,引发各方炮轰。目前价格调整压力极大的,一个是煤,一个是电。中国各大电力企业,都上报大面积亏损。电力企业说,给油涨价及电煤变相涨价,不准电涨价说不过去,不然就要倒闭几家。但若煤和电都调价,由上游而下游,通胀压力之大,可以想见。第二大压力,是企业经营生产压力。3月采购人经理指数(PMI)止跌反弹,被解读为中国经济回弹,企业经营开始向好。但事实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是太妙,主要问题在于成本大幅上升,从原材料、能源到人工,几乎所有成本都在上涨,这可能引出走向低迷的工业生产数据。第三大压力,是经济有放缓之势,表现为出口和消费都有下滑。目前出口数据虽还在高位,但港口和航运企业,报上去的数据不那么好看。消费情况不用说,市场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民众消费意欲往下行。如以扩大投资来稳住经济,又担心收紧货币政策前功尽弃。部分市场人士甚至猜测,温总理宁波讲话之后,有关部门可能会有些动作,包括放松投资来拉动经济、出台政策为企业解困等,宏调转向已势在必行。(B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发改委控制煤价的政策效果需要重新审视】 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抑制电煤价格上涨来稳定煤价和电价,从而管理通货膨胀。日前,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电煤价格专项检查,强调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这是从去年底以来政府第三次发出控制煤价上涨的通知。“目前政府对煤价的控制很严格,态度也很坚决,对煤价的控制范围也在扩大,目前控制的不仅是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而是所有的电煤价格。”一家煤炭企业负责人称,多家煤企曾收到国家发改委的内部文件,要求严控电煤煤价,不得轻易上涨,而控制的范围已经不仅限于重点电煤价格。尽管煤价受到政府严密控制,但因为目前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政府所能控制价格的电煤份额可能并不多,这导致限价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位电力集团高管表示,“政府所能控制价格的电煤只占电煤总量的20%,虽然政府加大力度控制电煤涨价,但年后,市场电煤价格涨幅仍然很大,使得火电厂压力剧增,亏损面很大,苦不堪言。”价格管制也令市场对“煤荒”、“电荒”的担忧陡增,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涨价没途径、跌价不可能的环境中,煤企的应对方法是减少煤炭供给,电企的的应对方法是减少电力供给。在我们看来,如果发改委只能控制20%的煤炭价格,调控有何作用呢?这样只会制造更大的价差,形成更大的套利空间。来自市场的变化证明了这种看法:目前,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三周上涨,动力煤涨价形势已经蔓延到山西内蒙等煤炭产区,最高的鄂尔多斯煤价两周上涨40元。(NZW)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西部经济增长将引发中国能源供需格局结构性调整】 在过去,以成都平原和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一直是能源输出基地,包括天然气和电力;但随着西南开发速度的加快,这种能源格局已经悄然生变。这几天,成都的出租车司机发现,“加气难”突然消失了。原来,4月4日起,来自一万公里外的中亚天然气,以每天100万立方米的规模,通过中石油忠武(忠县-武汉)输气管线,源源不断地进入川渝地区。而早在去年12月1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就关闭了向湖北、湖南供应天然气的忠武线的闸门,川渝地区不再通过该管道向外输送天然气。4个月后,闸门再次打开,不过,气流的方向正好相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生产运行处的人员表示,下一步,忠武管线樟树-湘潭联络支线连通,中石油将进一步通过西气东输管线、忠武管线调度中亚天然气进入川渝,预计输气量将可达到每日300万立方米以上。加上之前输往区外的气量留在本地区,每年四川至少将增加七八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实际上,安邦在研究中发现,类似于天然气输送方向的变化还不止于此。例如,在三峡最早的电能消纳方案中,主要是保障华东、华中和广东共8省两市地区。但随着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用电形势日益紧张,所有沿途省份都在争取较大份额的电力留存。在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中,能源流向往往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指标。传统上的资源输出区,由于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加大,过去是输出的,现在变成净输入了,在四川、重庆、贵州都有这种情况。这对于全国各区域之间的能源、电力、矿产等的供需格局、物流及能源分布,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A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业内预计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将稳中趋缓】 一季度重要经济数据将于4月中旬公布,综合多家机构的预计来看,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在9.5%左右,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仍较为强劲。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称,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6%。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速在9.5%左右,较去年第四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中信证券发布的报告称,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2%左右。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缓,是我国宏观调控之下的结果。今年我国加大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来看,房屋成交量的下滑以及房价出现下降的苗头都显示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同时,我国取消了车市的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之后,车市较去年已经“降温”。此外,贸易逆差的出现,也是一季度我国经济将会有所放缓的一大原因。然而,虽然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但是市场基本对我国未来经济是否会出现下滑并不担忧。3月份PMI的回升也表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态势继续得到巩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要应对金融危机周期性变化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中国在“十二五”期间采取的节能减排政策等。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结合在一起,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2010年稍微慢一点。(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环境评估制度在利益驱动下已成了“走过场”】 环评过关的企业污染事故频发;民间环保组织对环评报告质疑声不断;公众将环评机构、环保部门告上法庭……本该为保护环境严格把关的环评制度却不断遭遇着信任缺失的危机。曾任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委书记的侯宜中表示,目前环评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具备资质的“合法”工程师供应远远跟不上各种新建、扩建的项目数量需求。有的环评机构干脆瞎编,内容弄虚作假,速度快的一两天就能交货,甚至出现了报告封面和内容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而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称,西部一个著名风景区水电项目环评评审时,专家们都被关到当地一家宾馆,美其名曰叫“封闭评审”。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告诫评审专家,这个项目一定要通过,否则就是站在政府的对立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专家只能“就范”签字。同时,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也有众多的尴尬。安徽阜阳某县的一位环保局长表示,虽然近年来环保部门的声音响亮了许多,但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钱和帽子始终捏在相关地方领导的手中,因此审批项目时的独立性肯定要受到影响。因此,利益的驱使极大地正动摇着环评的公正性。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专家朱才玲说:“利益是环评造假的元凶。谁给钱替谁做,只要有利益驱动,环评行业的乱象就难以根除。”(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资透露食用油禁涨令可能被延长】 于去年11月开始实施的4个月食用油限价政策可能将得到延续。新华财经报道称,拥有“金龙鱼”品牌的丰益国际发言人称,政府已要求该公司推迟上调食用油价格。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以及中粮集团早前提出的调价申请遭到了拒绝。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4家企业召开了座谈会,要求4家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4个月内不得涨价,要涨需要报批。去年12月份豆油价格较10月份上涨13%,榨油商仍可获得每吨约20-50美元的利润。之后全球的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在今年达到两年半新高,由于本种植年美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减少,大豆价格仍面临上行压力。目前中国进口毛豆油每吨的价格在万元以上,食用油企业仍处于成本倒挂状态。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政府希望控制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但也考虑到有必要给企业微薄的利润提供空间,眼下其正在与各方密切沟通,并已经向榨油厂发放了补贴确保供应。针对发改委约谈日化、酒类生产企业一事,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却表示:“涨价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没有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定价的行为。我们一贯尊重企业的定价自主权,但不能串通涨价,或者提前释放涨价信息,如果有人‘跟风’就涨,这些行为都会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LHZ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为防止恐慌而减少核辐射监测站的想法令人惊讶!】 在日本核辐射泄露的影响下,目前,北京、天津、河南等地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检测出了“碘-131”。消息出来后,业界人士对相关部门提出质疑:相比韩国等其他周边国家,卫生部通报的此次监测结果存在滞后问题。据悉,目前我国已在各省市的环保局设立了核辐射科,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也正在推广建立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并配备专业监测人员。国家主管部门还加强了全国各地监测站的数据发布。据统计,全国42个监测站和三大核电基地在运核电站周围23个监测点,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数据除3月17日昼夜公布五次外,从3月17日21点开始到现在,每3小时公布一次。而在此前,根据环保部制定的《辐射环境监测网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各地辐射监测站的数据报送只需每季度一次。不过,国家发改委能源中心研究员姜克隽表示,“全国各地正在建立的核辐射监测站是不是应该重新整合?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关于“重新整合”的具体内容,姜克隽强调,从核技术角度讲,各地没有必要建立太多监测站,“监测站建得越多,通过媒体报道,对公众造成的恐慌就越大。”在我们看来,姜克隽的言论颇让人费解。加强对有害污染物的检测是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天责,而通过建设监测站网络无疑将有利于监控的细化,为何有“过多”之说呢?将该结论建立在防止公众恐慌的理由上更是荒谬。只有加强监控和通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恐慌,在灾害来临之时保持缄默才是最错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A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十二五”中国水电投资将暴发性增长】 据中国广播网11日报道,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且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这也印证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不久前做的“十一五”规划中未能完成的2/3的水电开发项目,将在“十二五”释放的判断。张博庭称,“十一五”期间,原规划的水电开工量约为7000万千瓦,但实际开工量只有2000多万千瓦,占规划量的20%-30%。2008-2009年,全国仅核准开工水电项目累计1000多万千瓦,其中没有一个大型水电项目。此前的2010年7月8日,金沙江中游金安桥水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被认为是重大水电项目重新开闸的标志。随后,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等一批在“十一五”期间遭遇滞缓的水电项目审批陆续得到解禁。而过去5年,对于水电的开发,在中国一直争议很大。中国未来降低碳排放的压力较大,而日本核电危机很有可能放缓中国核电的建设速度,大力发展水电也是必然的选择。但水电建设提速需要充分考虑移民的利益。《瞭望》周刊报道称,3月25日开始,三峡集团的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涉及的2000余移民走上街头,表达他们对安置政策的不满。事件至29日方平息。根本原因就是移民安置政策存在滞后性和模糊性,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对涉及移民切身利益的一些补偿问题没有明确方案,已经公布的补偿方案也难以让移民满意。(LHZ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叫停电解铝项目如果落实将产生不小冲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日前在参加某行业内部会议时透露,因电解铝产能已经过剩,国家发改委将会同8个部门近期下发通知,对拟建当中的电解铝产能一律叫停。据透露,为了保证该政策的顺利实施,文件下发后国务院还将派检查组进行督办。如果这一通知得以实施,将停建的项目包括: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拟建60万吨,新疆信发拟建40万吨,宁夏锦宁拟建40万吨,中电投青铜峡拟建22万吨,中电投黄河上游拟建17万吨,邹平高新拟建40万吨,东兴铝业拟建20万吨,霍煤鸿俊拟建35万吨,中铝广西拟建25万吨。实际上,这并不是国家首次叫停电解铝项目建设。此前的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3年内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但分析人士指出,在需求拉动和地方政绩冲动两个因素下,电解铝项目投资扩张冲动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国内铝需求涨幅平均每年15%,去年更是达到了20%,此外中国铝系列产品也由“净进口国”转为了“净出口国”,而电解铝也在2010年4月份开始净出口。两方面因素影响造成了价格的上涨,对未来利润转好的预期强烈,驱使较多资金流入电解铝行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的政绩冲动也同时加速了电解铝行业的扩张。知情人士说,目前国内电解铝新建或者扩建的名目较多,多借助新材料、下游加工、技改等名义进行电解铝生产,逃避了国家限制电解铝过剩产能过快扩张的约束。如果上述叫停政策落实,将会对电解铝领域产生不小的冲击。(ABHM)返回目录 【政策:财政部和国土部将联手调研推进土地出让收支改革】 据报道,针对地方的土地出让的收支情况,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将于5月初联合开展全国性摸底调研。而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土地出让收支改革。2010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是29397亿,同比比上年增长106.2%。虽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地方土地出让并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且土地出让收入必须专项用于土地建设、水利建设,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过,上述规定并未得到多数财政支出压力大的地方政府的完整执行。2011年1月,审计署就发布审计报告指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基本要求,2007-2009年3年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财政部官员认为,改革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需求“非常急迫”。据悉,根据两部委摸底调研的情况,财政部将出台针对性措施,以便确保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同时,土地出让的净收益,首先要更多地用于农田和水利建设,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整合做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4月8日在行业会议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将有3-5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将达10家以上。据康义介绍,“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生产经营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格)年均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幅控制在8%左右。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企业对产业链、价值链进行调整重组,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铜冶炼、电解铝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比重在95%以上,铅锌冶炼世界先进水平达到85%以上。此外,产业组织和布局结构计划将进一步完善。严格控制在缺乏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没有保障的地区新建冶炼项目,电解铝有序向西部转移。2015年,20万吨以上企业的铜、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90%、95%,具有自备电和直购电的电解铝产能达到90%以上。资源保障能力也将明显提高,康义称,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可能的成矿地带的普查和勘探,增加国内后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加大开展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力度,争取形成新的境外矿产资源基地。2015年铜、铝的资源保障能力将分别提高到55%和75%。(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粮食恐慌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亚于石油危机】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很难回避这样的疑问:在全球谷物产量位于高值的同时,为何食品价格也在突破峰值?为何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在挨饿或者陷入粮食短缺的恐慌?2008年,国际米价和小麦价格已然翻倍甚至上涨到三倍,粮食短缺相继在喀麦隆、塞内加尔、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和地区引发抗议和骚乱,超过9亿人生活在饥荒的噩梦中。时隔不到3年,这样的恐慌仿佛伴随着马尔萨斯幽灵重回地球,并直接应验在全球食品价格飙升这种形式上。带来的结果便是,全球不断增长的财富正在压低而不是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因为食品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引发粮食恐慌,对许多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和最贫穷的经济体将是一个噩耗。尽管在美国等富裕国家的消费篮子中,食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仅为10%左右,但中国的平均水平约为30%,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则超过了60%。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国家是那些低收入的食品净进口国。更为甚者,如经济学家萨克斯所说,我们已经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转化成了当前的高消费。目前是在高投入、高产出,而不是低投入、高产出。所谓的“收入”,它们本该是经济活动的增加值,而它们现在却大多是由被损耗掉的自然资源转化来的。这意味着,改善穷人生活质量所需的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地消减。同时,已经激起了贫富差距大、相对贫困国家的不满。在这个意义上,粮食恐慌的敏感程度远远大于石油危机。(ALG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务院有对地方房价控制目标进行“纠偏”的可能】 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此次督查的16个省(区、市)是: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对其他地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情况,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每个省市督查5-7天,回来后8个督查组将会各写一份报告,然后由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写一份总报告提交上去。”据了解,此次督查分组并非按照就近原则,比如上海市和山东省为一组,海南省和甘肃省为一组。据悉,此次的督查提纲共3页,2011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也成为督查内容之一,列入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子项,该项还包括对哄抬价格等情况的查处情况。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对“重调指标”一事模棱两可。有专家分析,不排除国务院督查组直接给出解决方案的可能,而北京市提出的“稳中有降”的基调有望被广泛采纳。(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是什么教育出轻易杀人的中国年轻人?】 药家鑫持刀杀人的案子还未审结,国内又曝出一桩年轻人杀人案,这次杀的竟然是自己的母亲!据国内媒体报道,4月1日晚,一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回到上海后,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据上海警方透露,纠纷的原因是因为在日本上学的学费,母子二人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据围观者介绍,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了数刀,导致顾某当场昏迷。机场民警赶来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据悉,这名弑母的留学生在日留学5年,从未打过工,他每年开销30万-40万元人民币,学费和生活费都来自母亲每月7000人民币的收入!这种弑母的逆子,连畜牲也不如,因为畜牲基于本能也不会弑母。这个姓汪的年轻人与药家鑫一样,受到父母呵护,条件可谓养尊处优(即使是父母勒紧腰带),却全然没有基本的道德、善恶、同情心,更缺乏自食其力的独立性。稍有不如意,竟然持刀杀人!痛骂之余,我们要反省:是什么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畜牲?为什么他们没有基本的善恶、好坏的判断力?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到底缺少什么?如果不对此进行深省,未来我们将造就垮掉的一代!(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牧马人吉普车事故显示中国仍是受歧视市场】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暂停进口克莱斯勒“吉普牧马人”。公告称,中国发生多起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进口吉普牧马人越野车起火燃烧事故,数量占该车型社会保有量比例高。经调查发现,吉普牧马人越野车的自动变速器与相关系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克莱斯勒公司对此回应称,牧马人在中国出的事故确实多于在其他地方,将配合质检总局调查原因。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克莱斯勒同期共销售了近34万辆和中国出售的产品动力系统相同的牧马人,而在中国只售出了7000辆,但中国的牧马人中已经有9辆发生了可能与变速箱油温相关的事故,其中2辆出事故之前已经被公司召回并做了修理。安邦认为,跨国公司在销售汽车时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与国际标准不同的服务水平,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丰田召回汽车时就把中国市场上的丰田汽车视为例外。关键在于,中国质检部门本身采用的标准是否能够与国际接轨,能否让存有投机心理的外国汽车企业在偷工减料之前就知难而退。(RBHM)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去年保障房指标未完成,未来也不可能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日前表示,中国要想有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原则不应是限购,而是大部分住宅不许通过买卖转手来获取利润,这包括保障房和大部分规划容积率较高的商品房,它们应该占到住宅供应量的85%。只有剩余的15%高档住宅,可成为自由买卖的奢侈品或投资品。蔡继明并不认为大幅度增加保障房供应具有可操作性,“在房价已经高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的情况下,城市人口的大部分都只能排队等候保障房,这样的供求结构不发生根本改变,政府想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给来解决房地产难题是不现实的”。在蔡继明看来,商品房过高的房价所构成的系统,无法支持足够数量的保障房供应,国务院所下达的保障房指标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2010年年底前住建部宣称,全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在2011年元月发布的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绝大多数省市都没有公布2010年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数量,相当一部分省市只公布了‘十一五计划’的五年间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数据,其中包括为多少万户提供了住房补贴,概念已经被严重扭曲和偷换了,而真实的情况却是,2010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很多还处于‘零开工’状态。”(LHZ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美国官方资料证实外星人曾魂断地球】 香港《东方日报》11日报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日前推出网上档案阅读室The Vault,公开超过2000份各类型电子版文件,让公众可以接触更多与该机构有关的记录。其中一份文件,赫然是驻华府主管霍特尔(Guy Hottel)于1959年3月撰写的飞碟备忘录。该手稿指出,一名美国空军调查员曾在新墨西哥州,发现三艘圆形及中间拱起的飞碟,其直径约十五米。每只飞碟内有三具类似人形的尸体,每具约高九十厘米,全部穿着高质料金属制的紧身衣,全身被紧紧包着。霍特尔的备忘录引述空军调查员的话指出,美国政府在当地设置了高性能雷达,相信飞碟的控制系统因而受干扰并在当地坠毁。记录指调查员未有跟进事件,其在手稿上的名字也被故意删去,无法证实身份。然而备忘录的部分内容,与1947年的罗斯韦尔事件不谋而合,包括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等。另一份在Vault公开的文件也指出,1947年有人报称在罗斯韦尔市发现一艘六角形飞碟。(BHZB)返回目录 【市场:MG6回归英国市场象征意义明显】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上汽集团将从4月13日开始在英国组装MG6。据了解,此次生产的MG6的车身是在中国制造的,发动机由一小批工人在MG的英国伯明翰长桥(Longbridge)工厂制造,并且还针对英国消费者的需求对悬挂系统进行调整。MG6最低售价约为1.55万英镑(合2.534万美元),配有彩色卫星导航、倒车摄像头和高级温控等装置的豪华版售价高达1.9万英镑。MG表示,这款车的竞争对手为斯柯达欧雅、福特的蒙迪欧和福克斯。据了解,这款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市的车型还将可能在欧洲其他国家上市。除了MG6,长桥工厂还设计了目前在华销售、车型较小的MG3,这款车也有可能在长桥生产。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MG将首次推出另一款在英国设计的“概念”车MG5,随后也可能在长桥生产。不过目前英国市场的现状或将影响到MG6车型的市场表现,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SMMT)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英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累计为55.8万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61.2万辆下跌了8.7%。此外,SMMT预计,2011年全球英国乘用车销量或降5%,至193万辆。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MG6很难取得成功,但是我们认为,MG6回归英国市场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值得注意的是,MG6以及接下来可能在英国市场销售的车型,都将采用在英国组装中国制造的配件这一模式,意味着突破以往欧洲、美国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组装汽车的通常模式。不仅如此,此前还有消息称上汽或将借助通用在欧洲市场的渠道销售MG车型,若属实,这也意味着上汽在海外销售渠道建设上首开先河。因此,MG回归英国市场象征意义明显,或许将加速全球汽车市场传统产业布局的改变。(RYY)返回目录 【市场:5月份钢材价格下跌的趋势渐渐明晰】 春节后,为遵循市场以往的“需求旺季”,钢价在震荡攀升中逐步抬高价格底部。但这种“无量空涨”只是迎合了市场的“愿涨”心理,因社会高位库存和流动性趋紧大幅阻碍钢价上行通道,4月份钢价难以实现整体回暖。4月7日,据《现代物流报》消息称,宝钢已出台今年5月份价格政策,对热轧、酸洗、普冷、镀锌、彩涂等主流产品出厂价格不含税下调了200-300元/吨,调整后5.5mm*1500 SS400热轧板卷出厂价格为4592元/吨(不含税),1.0mm*1250 SPCC冷轧卷出厂价格为5296元/吨(不含税)。“这是自2010年9月份以来,宝钢出厂价格首次下调。”来自全国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西本新干线”的钢铁分析师邱跃成表示,在2011年1-3月份,宝钢累计对热轧、冷轧等主流品种出厂价格已经上调了600-800元/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主流产品价格普降的情况下,宝钢取向硅钢出厂价格在4月份已经上调1000元/吨的基础上,5月份再度大幅上调1500元/吨。由于鞍钢、武钢、河北钢铁等钢厂在4月份已经下调了主流产品出厂价格200-300元/吨,宝钢5月份价格调整幅度与此基本相当。(LLH)返回目录 〖调整与修正〗无 〖每日数据〗 COMEX 金=1474.10美元(4月8日收盘价) NYMEX原油期货价格每桶112.79美元(4月8日收盘价) 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126.65美元 (4月8日收盘价) [外币100] 美元654.01 英镑1069.76 日元7.6929 港币84.18 澳元689 欧元945.31 1人民币=4.43727新台币 [1美元兑] 英镑0.61050 欧元0.69046 澳元0.94661 瑞郎0.90620 日元84.7450 加元0.95540 港币7.77150 [主要股市指数] 深指/沪指12925.05/3022.75,沪深300指数3333.43,恒指24303.07,道指12380.00(4.8),纳斯达克2780.42(4.8),标普500指数1328.17(4.8),日经9719.70,台湾加权8880.27,德国7217.02(4.8),法国4061.91(4.8)   声   明 安邦集团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电话咨询”(TELEPHONE CONSULTING)及“在线咨询”(ONLINE CONSULTING)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电话咨询:010-59001350,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59001350,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鉴于市场上出现假冒及转发安邦产品的现象,特此声明:安邦咨询向正式客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只通过如下邮箱发送:anbound@anbound.com.cn、anbound@anbound.info、anboundmail@vip.sina.com ,客户也可从安邦官方产品网站(www.anbound.info)获得。从任何其他途径收到的产品,都不能代表安邦产品,安邦咨询概不负责。 ©2011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日志 2011/04/11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5期 (0) 2011/04/11 — 安邦-每日经济-第3899期 (0) 2011/04/08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4期 (0) 2011/04/08 — 安邦-每日经济-第3898期 (0) 2011/04/07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3期 (0)

阅读更多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以诺斯 (Douglass C. North) 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史学家发现,公元 1500 年开始的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海洋贸易,特别是跨大西洋长距离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条件之一。这其中,制度差异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贸易带来的好处以及相关的经济增长可以用亚当﹒史密斯 (Adam Smith) 的分工理论很精确地刻划其中的精髓。   亚当﹒史密斯认为,分工的发生将使得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得以上升;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则创造了供给与需求;于是,贸易随之出现。供给与需求的增加,则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变大;而市场的变大,将进一步将促进专业化与分工水平的发展。这种分工与市场贸易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正是亚当﹒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亚当﹒史密斯所认为经济发展的起源。经济社会也就不断地从这种分工与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中获得成长。西欧的大西洋贸易正触发了上述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过程,同时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杨小凯的新著“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文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用很多模型分析了这个过程。   虽然自 1500 年以来,大西洋贸易对西欧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在 16 至 19 世纪从事大西洋贸易获利的国家,以亚当﹒史密斯的思想足以刻划经济增长的精髓。不过,同样进行大西洋贸易,工业革命却只发生在英国与荷兰,但是却不在西班牙与葡萄牙发生。这又是什么道理?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强森 (Simon Johnson)、阿西墨格鲁 (Daron Acemoglu) 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罗宾森 (James Robinson) 等人,在他们的新文章〈欧洲的兴起:大西洋贸易、制度转变与经济增长〉中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提供大量经验证据。他们认为 16 至 19 世纪西欧的经济增长,虽然只是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片段现象,但如能研究 16 至 19 世纪大西洋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藉此管窥经济增长理论的样貌,或能让人们进一步理解完整经济发展理论所应具备的原理原则。   强森等人比较英国与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具备的条件。他们发现,与英国相比,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不但比英国起步早,而且许多条件优于英国。也就是说,从客观条件看,如果工业革命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也应该能在西班牙发生。他们发现,西班牙大致在以下三个方面优于英国。   第一、西班牙、葡萄牙早于英国从事大西洋长距离航海探险,较早掌握并拥有相对优良的航海技术和经验。可以说,这两国是整个大西洋贸易的先行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甚至垄断了整个大西洋贸易。   第二、由于西,葡早于英国从事航海贸易,他们率先占领了自然条件优于北美的南美洲,所以西葡比英国有更好的自然资源进行国际贸易。   第三、强森等人引用馬克思主义以及新馬克思主义的边缘理论,认为帝国主义的发达应以剥削 (殖民地) 为手段,越对殖民地进行剥削的国家,该帝国的国力应该越强。不过,英国与西班牙对待殖民地的方式有显著的不同。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以自治为主。基本上,英国让各殖民地成立议会自治,各殖民地拥有各自的宪法并有自主的税收权利。只有当英国本身遭遇战事,英国才会透过各殖民地均有代表的英国国会,以决议的方式要求各殖民地缴交特别税捐来支应战费。英国对前殖民地香港连这种战费要求都没有,所以中國政府1997收回香港后也不敢向香港收税。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均无议会,西班牙在各殖民地拥有税收权,各殖民地所收缴的税收大部分被送回祖国。也就是说,相对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并非以剥削殖民地而满足祖国为目的。但西班牙、葡萄牙的确对殖民地进行剥削。所以,依照馬克思以及边缘理论的说法,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帝国主义发展,应该使工业革命发生在西葡两国。   但历史却让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而不在西班牙发生。至今,原来分别为英国与西班牙殖民地的北美与南美,北美的美国甚至已成为世界的超级强权,而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仍为开发中國家,政局不安,经济动荡。   面对这种历史矛盾,强森等人提出了一套大西洋贸易影响制度转变,制度转变再与长期经济发展交互影响的良性循环理论,并以这个理论说明工业革命为何会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西班牙。   强森等人对上述的发展提出三个重要的假说。第一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关键的影响。第二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的利益能催化制度转变。第三个假说是,制度转变的前提条件与国王和皇室專制权力的强弱有关。   强森等人根据以上三个假说所建立的完整论述如下:大西洋的贸易机会,若能与各国国内内在的制度转变发生良性循环,则从大西洋的贸易得到的好处会引发经济成长与工业革命。 而各国在大西洋贸易发展初期所拥有的政治制度,与各国在大西洋贸易后所进行的制度转变有密切的关系。   他们搜集历史资料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以城市化程度以及平均每人国内生产毛额两项指针作为贸易发展下分工高低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收集了15至20世纪的东欧、西欧与南欧的城市化数据。他们的经验研究发现: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均有长足的发展,而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例如东欧、中欧或地中海的城邦,如意大利的城市等,则发展迟缓。   另外,他们发展出制度指数(institution index),用以刻划三种制度特征。其一,为刻划各国或各城邦、皇室或其它特权階級侵犯商业活动权利限制的程度、其二,为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程度,其三则为允许人们在有利可图的产业中自由经商的程度。这些指数可以作为交易效率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发现,随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进展,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各个城邦对财产权的保护,对特权階級权利的限制以及自由经商的权利等均明显地增加,而那些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邦则变化有限。他们对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证明, 除大西洋贸易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正面影响外,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專制程度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负面影响。第三,他们也发现,英荷两国在大西洋贸易之初,对專制王权的限制明显多于西葡。英国的议会对皇权有相当的制衡能力,而西葡则为專制王权的国家,这个初始条件对改进上述交易效率的制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英国,限制皇权、保护私有财产 (特别是对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 以及人们可以自由经商的权利等等,在随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扩展下,改进的程度远优于西班牙。   也就是说,在理解大西洋贸易对西欧经济成长的影响后,人们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了很不一样的图像。这个图像是以英国为背景而非以西班牙为背景。   英国在进行大西洋贸易之后,社会中出现新的富有商人。这些富商为了保护既有的财富, 或为了创造更多的利益,便和原有的王室以及特权階級发生冲突。由于英国自始就有比较自由的代议政治制度,这种议会政治对制度改革产生了正面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例如王室的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政黨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企业成立不需政府批准而自动注册,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许,也就是一般民众可以自由从事大西洋贸易而获取利益等等有利于经济成长的制度因此出现。   这些制度的出现以英国大革命打破都铎王朝贸易特许垄断权为先导,其中詹莫士二世复辟时期又打破革命后共和国执政克伦威尔的政治垄断,恢复议会制。但詹莫士二世企图恢复王室各种垄断特权,又被议会从荷兰请来客籍国王(威廉三世,其妻为英国公主,有英国王位继承权), 发动光荣革命,既避免了第二次大革命可能导致的新政治獨裁,以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又以威廉的武力革了詹莫士二世的命,避免了王室的各种垄断特权的复辟。   强森等人发现的大量历史证据说明,这一时期与英国王室有关系的大型贸易公司不断减少,规模大多也相对变小,而大量与王室无关,没有特权的人民从大西洋贸易中发财。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的贸易机会造就了与王室特权无关的新商人階級,他们当中有人甚至富可敌国。这些新富正常交税,在国会中有代表为他们发言,因此能在政治上发挥相当影响力,这使得整个新富階級在人数与影响力上比旧有的等级特权更强。另外,社会中的新富不再是固定的等级,社会階級有了很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大西洋贸易冲垮了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藩篱,一般人均能分享大西洋贸易的利益,好处不被国家垄断独占,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进入上层階級。这种高流动性进一步深化了分工的演进与贸易的发展,引发了亚当史密斯所描述的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整个社会因而富裕起来,而工业革命也因此在英国发生。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大西洋贸易创造出来的新富中,有许多人是拥有地产的企业家。这些地主在产权能获得保护之后,利用土地取得资金,而这些资金也就成为进一步促进投资与赚钱的资本来源。亦即,有效地保护包括土地在内的私有财产权,让这些拥有土地的地主,不仅不会成为妨碍经济成长的障碍,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   而西班牙从事大西洋贸易却得到与英国相反的结果。由于西班牙王室垄断大西洋贸易的好处,在当时除了皇室以及皇室本身特许的公司或等级拥有贸易的权利外,他人均被禁止从事国际贸易。加上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有税收权,这使得王室从大西洋贸易获得的好处益加助长王室权力与專制地位,造成社会中不可跨越的等级越加坚强。与此同时,王室却将贸易所得到的好处花费在奢侈品或炫耀性的财富之上,社会不能善用大西洋贸易获得的好处,因此,社会中出现一种不能被逾越的等级,社会的流动性反而更僵固,贫富差距亦越悬殊,大西洋贸易的好处不能被一般老百姓所共享,没有新的商人階級出现,最终社会也就没有新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也就不会在西班牙出现。   总结的说,强森等人的发现有以下几个含意。第一,让人们重新认识西欧经济发展的历程,理解大西洋贸易在其中所具有的关键地位,及其如何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相应而来的经济成长。第二、颠覆了馬克思认为帝国主义的发展必须以剥削为手段。事实上,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的出现反而发生在限制專制王权的议会国家,这些国家内没有皇室的特权,没有固定的特权階級,社会的流动性高,并且保护私人从事商业的各项权利等等。也就是说,英国与西班牙在制度上的差异正反映在商业活动是否开放,而商业活动的开放与否则影响了社会是否存在不可跨越的階級。第三,他们的发现与诺斯、托马斯等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一致。他们发现制度的确在经济成长中扮演关键角色。杨小凯和廖最近用一个超边际经济模型严格证明了这一猜想。   上述的故事对中國经济的改革开放特别有启发性。中國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就如同开放大西洋贸易一般地开放了太平洋贸易。中國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长绝大多数也来自太平洋贸易。中國至今享有与美国极大的贸易顺差,正足以证明中國正是从太平洋贸易中获得经济成长的好处。   很不幸的是,中國经济的改革开放还是建立在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与管制之上。这种对商业活动的限制让中國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太平洋贸易获得的好处,不但无法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反而被垄断性的官商企业以及与官商勾结的私人企业所独占。虽然中國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中國政府仍然维持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与限制。中國政府不允许私人任意成立企业,亦即成立企业需要政府批准,政府仍然垄断着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新闻媒体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大部分的外贸经济活动。   事实上,只要成立企业须经政府批准,政府也就控制着所有产业的商业活动。也因为成立企业无法自动注册,所以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就须和政府建立关系,行贿甚至收买政府官员,也正是政府对经商自由,贸易自由的限制,因此就造就了今日在中國成功经商要靠关系,讲门路;造就了表面上是私人企业的股份公司,本质上仍为官商企业的特许利益等级;以及最严重的,造成社会流动性遭受阻碍,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动荡的可能性逐渐严重的情形。   中共 16 大会议中通过开放资本家入黨,16大中出现了很多官商及与官方勾结的股份公司老总。这种作法其实更是将垄断利益制度化。其结果是让中國更像 16 世纪的西班牙而非英国。这让中國政府与有商业活动的特许階級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國的太平洋贸易有让中國「西班牙化」的倾向。   因此,如欲中國经济发展长久延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打破政府对商业以及贸易活动的垄断,限制政府对贸易的干预,限制政黨不得从事营利事业,黨库不能通国库,允许政黨自由竞争,建立公平合理的选举制度,允许政黨轮替,以及建立分权制衡、权责相符的的政府体制等等,好让中國能像 500 年前的英国,让太平洋贸易带动制度与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造就中國的长治久安,而不是走向 500 年前的西班牙,兴盛一时,但终究衰弱。   作者:杨小凯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历史长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鲶鱼效应与汽车降价 (0)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0) 运10之死与中国民航飞机工业的复兴 (0) 当年运10果断下马是中国民用飞机工业的福音 (0) 工业豪门的失落说明什么? (0) 告诉你中国制造的真相 (0)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0) 中国近代工业化失败的三个原因 (0) 中国的国防工业科技现状令人担忧 (0) 中国汽车巨头,谎言想骗谁? (0) 中国刺激消费是一张画饼 (2) 中国制造令人沮丧,中国态度更令人失望 (1) 中国为何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 (0) 三峡工程:中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大倒退 (0) 三大汽车公司——美国人的痛 (0)

阅读更多

南方周末:纽约客“走西口”——两位美国记者的中国亲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埃文·奥斯诺搭乘国际航班,从北京直飞香港,再转机东京。此前,他只去过日本三次,对那里知之甚少,也不会说日语。他并不准备报道地震的细节,而是打算写写日本人的精神。 埃文长着一张标准的“美国脸”,高挺的鼻梁,微卷的金黄色头发,淡蓝色眼睛。为了让这张“美国脸”看上去不那么显眼,他特意央求中文老师取了一个中文名:欧逸文——他是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的驻华记者。 抵达东京后,欧逸文找了一家宾馆。在朋友推荐下,联系上一位乐意充当翻译的日本年轻人,两人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他们先是拜访了两位政府高级顾问,去他们家中及办公室坐了坐,两位顾问都是救灾和核问题处理的负责人。随后采访了一位激进的民间评论人士,他正号召自己的同胞要求政府公布更多核辐射信息。紧接着,与一位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的日本记者见面,听他回忆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 天色已经擦黑,剩下的几个小时里,欧逸文来到东京电台广播的播音室,看到主持人正在念短信,纪念只有一周岁的罹难婴儿,他已经有自己的名字了,叫Hikari,主持人说,“所有在这一年出生的宝宝,都带着使命,他们是我们的新一代。”这是欧逸文为数不多的落泪瞬间。 不断有人打进电话,相互温暖,彼此慰藉。“此刻,电台就像某种精神的集会地,痛苦、恐惧,还有希望,全都汇聚在一起。”欧逸文说。 他回忆起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9·11”恐怖袭击时,美国社会最好和最坏的一面都袒露无遗,但在日本,他看见的全是美好:没有小偷,没有暴动,秩序井然。日本人告诉他,他们的精神信条里,有一条叫“gaman”,意为隐忍。 2011年3月28日,《余震:一个民族不能承受之重》成为当期《纽约客》头条,封面上,樱花被绘制为辐射物警告符号,背景一片漆黑。欧逸文只用10天就完成了“余震”的写作,这是他用时最短的报道之一。通常,在《纽约客》,一篇报道采访需要3个月时间,深度调查则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 “许多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很愤怒日本过去对于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次经历让我非常惊讶,在吃苦和为更好的生活抗争方面,中国和日本是如此相似。”欧逸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欧逸文(左)深入中国采访,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他希望在与普通人接触中发现真正的中国。2007年,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徒步旅行,路经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泸定县时,在当地的露天餐馆与陌生人边吃面条边聊天。 (受访者/供图/图) “中国通信”,始自熊猫 日本之行前一天,乍暖还寒的北京,欧逸文在黄昏时分结束了一场持续三小时的讲座,眼角流露出些许疲惫,但兴奋依然。他快步走进798艺术区露天的一家咖啡馆坐定,就用标准的普通话张罗着:“老板,两杯拿铁。” 马路上车影重重,不时有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交错鸣着喇叭,发出刺耳的声响呼啸而过。他扭头看了看,转而淡然一笑:“以前我觉得难以忍受,现在习惯了,感觉这才是中国,嘈杂,但热火朝天。” 比起日本,欧逸文更了解中国。1996年,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从历史课本中发现了中国的20世纪,“那太精彩了,像一出戏剧”,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走马灯似的渐次登场。他争取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半年汉语的机会,想把书本里抽象的黑白故事涂上色彩。 九年后,欧逸文以《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北京。2008年,他“转会”《纽约客》,成为这本杂志历史上第二位驻华记者。 欧逸文的前任叫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叫何伟。“这就跟美国人叫吉姆、鲍勃一样普遍”,何伟笑着耸耸肩。他今年42岁,深棕色的头发,眼袋很深。因为身形魁梧,曾有搭“顺风车”的北方农民问他:“你是内蒙古人吗?” 2007年,何伟与妻子结束了长达11年的中国生活,在美国“内地”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安顿下来。何伟的妻子张彤禾是一位美籍华人,供职于《华尔街日报》,曾因《打工女孩》闻名业界,这是一本讲述东莞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孩们工作、生活的书。他们居住的小镇只有一盏红绿灯,没有麦当劳、大型超市,大多数人一天的工作就是放牛。在那里,何伟开始写作关于中国的纪实作品,并打算集结成书。 何伟把回美国称为“去西方”,这也是他一篇《纽约客》文章的标题,他把这次跨国搬家经历写成了文字。“我在中国太舒服了,开始习惯。习惯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很危险,所以我要去新的地方,接受新的挑战。”何伟说 四年后,何伟和妻子带着他们的成果: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有一本新书《寻路中国》来到上海。“寻路”是何伟“中国纪实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另外两部是《江城》和《甲骨文》。 何伟与欧逸文通过几次电话,但彼此从未谋面。欧逸文喜欢笑,何伟常常是严肃的;欧喜欢喝咖啡,何则更愿意喝可乐或者矿泉水。把两人连在一起的是《纽约客》里一个名为“中国通信”的专栏,他们先后成为专栏掌门人。 在《纽约客》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度以“备忘录”、“大事记”的面目出现。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纽约客》出现了一篇名为《啊哈!》的文章,说的是中国政府送给美国人的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大受欢迎,那是“中国形象”第一次变得有血有肉。此后,《纽约客》平均一两年刊出一篇关于中国故事,取名“中国通信”,是记者偶尔探访中国的记录,内容多是揭秘式的,关注的区域也仅限于北京和上海,他们把北京和上海分别比作华盛顿和纽约,把中国称为“红色中国”。 从何伟开始,“因为我碰巧在中国”,于是,《纽约客》有了驻华记者,“中国通信”渐渐变成固定专栏。 “在美国,人们更容易把中国想象成漫画式的角色。”欧逸文说,两大主流的观点常常把中国置于非黑即白的两极,要么会称霸世界,要么是另外一个日本,经历一番高速增长后,最终会停滞不前。《纽约客》则希望能注入一些更加微妙、更有层次感的对于中国的理解。 何伟是《纽约客》第一任驻华记者,他很少写北京、上海,觉得那不是普通的中国。从2001年起,他开始自驾游,几年时间,走了大半个中国,写成了《寻路中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供图/图) 江城:吵闹、繁忙、肮脏、拥挤 “中国人吃狗吗?听说他们会杀死小孩,这是真的吗?”一年前,何伟回美国密苏里州的老家探亲,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子一脸害怕地问他,这让他惊讶极了。 “在美国,人们看到关于中国的报道常常是耸人听闻的。”何伟说。他希望能介绍一些普遍人的普通故事。 何伟第一次来中国是1994年,他刚从英国牛津大学硕士毕业,正在计划一次毕业旅行,打算向东走,再回美国。东行计划里原本有俄罗斯,没有中国,有人告诫他,“中国很麻烦,不好玩。”可到了俄罗斯,何伟发现人们总是低着头闷声排队。于是,他改变路线,去了北京。北京街头的人连走路都是意气风发的,他觉得“这地方可能有前途”。 两年后,何伟申请了美国“和平队”,再次来到中国。“和平队”由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签署成立,是旨在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教育、医疗、环境、商业等服务的志愿者组织。“文革”期间,反美宣传达到高潮时,“和平队”一度被认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员、西方帝国主义的特务。1993年,“和平队”在成都设立了在华项目,为了与历史区隔,中国政府为“和平队”改了一个新名字,叫“美中友好志愿者”。 按规定,每位来华志愿者都要有一个中文名字,领队给彼得·海斯勒取名“何伟”。他与另一位队友亚当被要求到偏远的江边小城涪陵,在涪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英文,一待就是两年。 1990年代的涪陵,街上很少有外国人出没。何伟上街买东西,或去公园练汉语,都会有十几个人围上来,叫他“老外”、“洋鬼子”,看他在做什么。何伟很生气,“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刚到涪陵第一周,学校正举办各种活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一天,何伟穿着旧的灰色T恤和运动短裤,准备与亚当去远足。走到学校操场,赶上了“重走长征路”的16位师生从延安归来。他们穿着白T恤,系着红领巾,分成两排,正接受学校领导的表彰。两人被副校长逮了个正着,拉他们上台为长征者佩戴大红花。“在那样的场合没有穿正装是件愚蠢的事”,何伟觉得尴尬极了。典礼结束后拍照,何伟、亚当与学校最重要的领导一同站在前排,两人光着的腿在一排整齐的长裤中显得格外刺目。 何伟常常把在涪陵的经历和见闻写信给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的导师约翰·麦克菲看。麦克菲是《纽约客》的作者、普利策奖获得者。他看了何伟的故事,觉得很有趣,专程发来一千多字的邮件,建议何伟把在涪陵的两年生活写成一本书。 2000年,何伟完成了《江城》。1990年代的涪陵在他笔下的面目是这样的:“它和中国的其他小城镇十分相似——吵闹、繁忙、肮脏、拥挤。” 最初,何伟拿着《江城》与不同的出版商频频见面,但都被拒绝了,他们认为这样的书不会有市场。 时隔一年,2001年,知名出版商哈珀·柯林斯看中了《江城》。出人意料的是,《江城》一经推出,卖了15万册,还获得了“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美国图书出版协会评论“它如诗般的语言和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愿意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心和灵魂。” 那一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许多美国人发现,身边的“中国制造”突然多了起来,连日常用的毛巾、牙刷、孩子们的玩具,都和中国扯上了关系。他们再也无法对中国视而不见了。 李雪顺是涪陵师专英语系的教授、何伟曾经的同事,他回忆,《江城》出版后,一些外国游客来三峡旅游,途经涪陵都会要求游轮停靠一下,下船去何伟的学校转转,李雪顺碰到的这类游客就有二十多人。 当地政府也听说了《江城》,想知道一个外国人到底写了些什么。李雪顺组织学校十多个同事和学生,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江城》翻译了个大概,印了20本给领导们看。领导们看后并不高兴,“这是在说涪陵坏话!”《江城》的中文版出版计划因此搁浅。 何伟驾车南下浙江,准备写写“中国经济的发展”,路遇一个下乡演出的小杂技团。 (受访者/供图/图) 寻路中国:你只需要写你感兴趣的故事 2001年,何伟考取了在中国的驾照,从一家国有租车公司租来一辆国产切诺基吉普车,开始了自驾游中国的计划。这辆吉普贴有“CitySpecial”的标签,意为专供城市使用,不能驶离北京。第一轮自驾游,何伟就违反规定,偷偷开到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农村。 在路上,他遇见了形形色色搭“顺风车”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从“小地方”来,见过一些世面,即将到更大的地方去,成为别的什么角色。 那时,何伟已经离开涪陵,移居北京,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北京东四十条的一处简陋民居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家。麦克菲建议何伟向《纽约客》投稿,“他告诉我,你只需要写你感兴趣的故事就可以了”。 他在《纽约客》的处女作是一篇名为《老鼠汤》的文章。写的是他在广东一个小村罗岗吃鼠肉的经历。“村里人什么都吃,连龙、凤也不放过。”饭店老板向他解释,吃龙凤的菜叫做“龙凤呈祥”,“猫代替老虎,蛇代替龙,鸡代替凤凰……混合到一块儿,味道好极了。” 第二轮自驾游,何伟租了一辆“捷达”轿车。途经北京郊区怀柔,他无意间撞见了一个叫三岔的村庄,抬头就能看见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他决定租住下来。此后五年,这里成了他北京城以外的第二个家。 魏子淇是何伟的房东,高中文化,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1980年代末高中毕业,离开三岔进了京城,做过电容器、纸板箱厂的工人,也当过保安。在外打了九年工后,回到三岔,做起了生意。先是承包了几亩地,种植核桃、板栗,后来又养起了水蛭,还盘算着利用长城的资源,发展旅游业,盖几间平房,五六个房间,就成了招待所。 何伟把魏子淇一家和三岔村的故事分篇写给了《纽约客》的读者,魏家的生活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开,中国的变化就在其中。他很少写北京,也从未写过上海,在他眼里,北京和上海都不是普通的中国。 第三轮自驾游,何伟去了南方。2005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向何伟约稿,写写“中国经济的发展”。他选择了去经济强省浙江找样本。他从当地租车公司租来一辆大众桑塔纳驾车,沿着330国道线行驶,发现了小城丽水,彼时,丽水在浙江省人均收入水平最低,一片乱糟糟的景象,但到处都在盖高楼、建厂房。“就是它了!”何伟决定留下来住上一段时间。 在丽水,他结识了一家胸罩肩带调节环生产厂的大师傅罗守云。靠着多年生产调节环的经验,罗守云成了厂里的“大拿”,2009年,与侄儿合伙开了一家废物循环利用公司,从国外买来垃圾,变成原材料,再卖给中国工厂。 丽水的故事也出现在《纽约客》上,何伟把它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定格在“中国通信”上:车间师傅、工厂打工妹、白手起家的小老板。 2007年离开中国之前,何伟的“坐骑”从国产切诺基,换成了“捷达”,直到大众桑塔纳轿车,这三部车陪伴他把中国游了个大半。他把在中国的三轮自驾游经历,分为长城、村庄、工厂三个段落,写进了《寻路中国》。 何伟走后,《纽约客》的“中国通信”出现了短暂的中断。但很快,就有新的面孔填补了空白,他就是欧逸文。 “一定要有点别的东西” 2008年的一天,纽约时代广场4号,《纽约客》办公室,大卫·拉姆雷克给远在北京的欧逸文打了一通越洋电话。大卫是欧逸文的编辑,曾担任《纽约客》驻莫斯科记者。 那时,欧逸文刚“转会”《纽约客》,正为如何展开“复杂的中国故事”而发愁。大卫告诉欧逸文:“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新闻,《纽约客》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你只需要跟随你自己的好奇心。”这句话给了欧逸文莫大的支持。 2008年对于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举国上下因北京奥运陷入狂欢,同时,“西藏事件”、“火炬事件”、汶川地震,又为这场狂欢打上了或浓或淡的阴影。欧逸文为这不平静的中国年找了三个“大脚印”: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还有“愤青”。 写拳击手是欧逸文自己的兴趣,“拳击是一项很奇怪的运动,看起来是一个可怜的人,站在台上,与不同的生活抗争。”学生时代,他还曾拍过一部关于拳击手的纪录片。在中国,拳击曾是被禁止的运动,政府认为那是在宣扬暴力。 大卫告诉欧逸文,可以写拳击,但不能只写体育,那不是《纽约客》,拳击手可以写得像诗人或者政客,总之,“一定要有点别的东西在里面”,把他们放到一个更广大的文化背景里面去讨论。 欧逸文决定到邹市明的家乡遵义看看。那时,遵义还没有机场,而贵州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他发现,“邹市明在遵义很红,人人都在谈论他。”遵义最初因“遵义会议”出名,之后就是邹市明。 邹的妈妈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她喜欢女孩,从小就把邹市明当女孩养,“我不能说话太大声,不能像其他男孩一样在操场上疯玩。”长大后,邹市明变得不喜欢与人说话,他性格中阳刚的一面一直被压抑着,直到在电视上看到拳击比赛,就立刻着了魔。在他眼里,学拳击能练出一身“男性气概”,还能逃脱母亲的“专制”。 邹妈妈是一位业余的乒乓球高手,对拳击没有概念。她的偶像是1959年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容国团。那个年代,乒乓球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国力的日益强盛。邹市明是80后,到了他这一代,拳击仍然是西方主导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需要有人来实现拳击上的零的突破。“像其他运动员一样,邹的身上悬着一个国家对自我的认知……他很早就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政治符号的角色,这个角色比他自己重要很多。”欧逸文把邹市明的故事取名《拳击起义》,写到最后,“这个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只不过碰巧是拳击冠军而已”。 《拳击起义》是欧逸文发表在《纽约客》的第一篇文章,而为他带来广泛声誉的,是一位名叫唐杰的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逸文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现了一段名为《2008,中国站起来》的视频,开头是毛泽东头像,头上闪着金光,黑色的屏幕上闪出中、英文的毛泽东“语录”:“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接着是一个接一个的热点新闻片段:股市暴跌、西藏事件、巴黎抢夺奥运火炬事件、CNN卡弗蒂粗口事件……视频结束的画面是中国国旗在阳光下飘扬,画外音则是庄严的誓词:“我们将站起来,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这段只有6分钟的视频,播出短短一周,点击率超过了110万次。欧逸文称它“记录了民族主义高涨的情绪”。视频里的那段誓词,成为许多自称捍卫国家荣誉的爱国先锋们的宣言,这个爱国群体被称为“愤青”。 几星期后,欧逸文辗转找到了这段视频的导演唐杰,一位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在读博士生,两人相约在复旦的校园门口见面。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远远就冲我笑着,显得谦谦有礼,当我走下出租车时,他抢着要为我付车费。”初次见面,唐杰留给欧逸文的印象好极了,他以为像唐杰这样的“愤青”应该是愤怒的。 欧逸文前后与唐杰和他的同学们相处了两个半月。他们都是二十来岁,是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并且对学习西方思想兴趣浓厚。唐杰没有入党,他担心属于某个派别会影响到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性。 欧逸文与唐杰们就很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答案常常出乎欧逸文的意料: 为什么学习西方?“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都有这个梦想:向西方学习,走富强之路。”接受人权和民主吗?“我们接受所有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问题是如何实现它。印度人有民主,非洲一些国家也有民主,但他们都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民。” 唐杰来自杭州的一个农村家庭,他成长的过程,享受了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在他初中时,中国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接着是大型超市、网吧的出现。“中国崛起已经不是一个预言了,它是已经摆在大家面前的事实。”欧逸文说。 欧逸文看到的这些“愤青”,大都是拥有高学历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冷静、克制,平时并不愿将“爱国”挂在嘴边。但他们对资讯敏感,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联想收购IBM引来了西方的某种压制,“我们打开了市场,但当我们试图购买你们的公司时,就遇到了政治阻碍,这不公平。”这时,“愤青”们开始以“受害者”自居,“他们需要做点什么来唤起人们的自尊心。”欧逸文说。 但即便在中国的年轻群体内部,对“愤青”抵制家乐福等行为也有争议,欧逸文引用了韩寒在博客中的一段话:“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怎么那么脆弱和表面呢?人家说你是暴民,你就把人家骂一通恨不能打一通,然后说,我们不是暴民。” 欧逸文把唐杰的故事写成了《中国愤青:新一代保守民族主义者》,刊登在北京奥运开幕前夕的《纽约客》“中国通信”上。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西方描述“愤青”相对客观、透彻的报道。 但在美国,“愤青”一文却遭到了一部分美国人的责难,他们认为欧逸文是在为中国粉饰太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人们现在内心是多么脆弱。”欧逸文笑着说。 欧逸文与何伟一样,喜欢写小人物,他们往往在大事件中扮演角色,具备意义,唐杰就属于此类。与何伟不同的是,欧逸文也关注“大人物”,他写过导演贾樟柯、媒体人胡舒立。他们不只是各自领域的先锋,有时还表达异议。 今年夏天,欧逸文将要结婚了,未婚妻是美国人,在一家中国的教育机构工作。两人租住在北京一处胡同的四合院内,每年回美国一两次。“我不想念美国,反倒是中国,常常让我有种‘乡愁’的感觉。” 欧逸文与何伟的朋友有很多交集,但他们两人却总是擦肩而过。1996年,欧初次来京,何去了涪陵;欧来了《纽约客》,何却回到美国,开始人生下一个段落。因为《寻路中国》出了中文版,何伟回到北京,两人原本受邀联合举办一场讲座,未曾想,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欧逸文飞去东京,见面计划再次搁浅。 “这一次,不会再错过了。”3月19日,欧逸文从日本回到北京,他与何伟约好在接下来的一周共进晚餐,两位“纽约客”终于在中国握手了。 何伟的第一本书《江城》中文版也将于2011年底在大陆出版,译者是李雪顺,他也是《寻路中国》的译者。涪陵当地的领导正在考虑将一本小小的《江城》与重庆拍的电视剧《解放大西南》,一同纳入重庆市的“文化精品”工程中去。但他们仍有担心,《江城》虽然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许可,“但总署并不审查有没有说涪陵‘坏话’,这本书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它远比你看到的、想象到的要更加复杂和多面。”何伟说。 (南方周末实习生蒋潇亦有贡献) © 梦里狩猎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4/08.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