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

美教授: 中国即将出现的大变革

中国即将出现大变革,而且很可能是激烈的变革。在过去 30 多年里,中国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 9% 的速度迅猛增长,这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业的大玩 家,而且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增长不仅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迟早也将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即将出现的是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变革。变革出现的顺序将产生影响力的巨大差别,但这个顺序非常不确定。无论如何,大变革很可能在 2020 年前出现。    社会变革   变革出现的早晚将产生重大差别。相信中国的增长将最终带来政治变革是一回事(邓小平在 1988 年告诉国务卿舒尔茨中国在 50 年后将成为民主国家,或许 他的意思是 ‘ 忘掉它吧 ’ ),期待政治变革在这个十年内出现是另外一回事,本文的观点是后者。 不过,事情并不这幺简单(从来不),下文还将谈到的另一个观点 是在此阶段很可能出现突然的经济衰退。人们不应该期待这些预测的事件是各自独立的,因为政治动荡将损害经济发展,而经济突然衰退肯定产生政治后果。政治动 荡或经济衰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相互作用只是猜测而已,本文将做出一些猜测。   假设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变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2015 年,这是很近的未来,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随后几年可能性将越来越大。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共 同因素是中国的人均 GDP 到那时将达到 17000 美元(以 2005 年的购买力为准)。 这是自由之家列举的大部分 “ 自由 ” 国家或所有 “ 部分自由 ” 的非石油富 国的经济水平。有助于自由的因素还有教育程度,而这在中国也稳步增长。虽然今天中国的教育水平仍然属于 “ 非自由 ” 的范畴,但假设增长率维持在年均  9-10% ,它将在 2015 年达到自由的基本水平。 如果增长率下降到总理温家宝所说的 7% ,该水平也将在 2017 年后不久实现(更准确地说,如果经济持续 高速增长,中国在 2017 年被认定为 “ 部分自由 ” 的概率是 50% ,随后概率将越来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该话题的大部分讨论集中在政治自由即人民选择国家领导人的能力上。但自由之家有两个自由指标:一是政治权利,一是公民自由(如美国的权 利法案)。从这些标准来看,当今中国在政治权利上垫底,在公民自由上稍好一些。原本就不该有政治排名,因为中国是列宁主义国家,共产党把经济自由和严格的 政治控制结合起来,但是经济自由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后果。 经济自由的基础是繁荣,而繁荣是不平等分配的,中国东部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大 的私营经济,媒体比 10 年前更自由,比 30 年前的自由度更是大多了(但政治言论仍然不自由),劳动力市场更开放,都市居住权的限制也不那幺严格,宗教活动 虽然常常受到骚扰但基本上被容许了,司法体系也在缓慢前行,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笔者想再次强调繁荣并不均衡,庞大的中产阶级集中在东部城市里。用自 由之家的说法,这些进步意味着公民自由的进步。   从消极的一面看,最近一直存在着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击,官方的委婉语是 “ 维稳 ” 。现在还不清楚为什幺在共产党控制似乎很强大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明年即 将出现的领导人换届似乎已经定下来了,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很多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 官方对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传播到中国的担心是真实的,但人们对 1989 年天 安门事件的记忆肯定也发挥了作用,因为这场风波在共党领袖的心中一直栩栩如生。那场风波是最后导致苏联解体的东欧动荡激发起来的,被视为危害党的领导。如 果你采取列宁主义者的做法,就不可能不特别小心。   不幸的是,中国官方最近以维稳的名义打击持不同政见者。   中国的情形需要放在世界模式的背景下考虑,该模式显示经济发展和民主自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这种联系或许三种可能性可以解释: 1 )经济发展导 致民主;   2 )民主或许促成发展;   3 )两者或许有一个共同起因。经济发展导致民主的第一种可能是西摩 · 马丁 · 李普塞特 ( SeymourMartinLipset )的假设,即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人才能抗拒蛊惑人心的煽动家。稳定的民主预设了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的积 累。教育促进增长,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促成反对独裁的民主革命,使得反对民主的政变不大可能成功。   罗伯特 · 巴罗( RobertBarro )在分析了一百多个国家后发现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高的教育水平(初级)预示着更高的自由,这是支持李普塞特观点 的证据,虽然在有利于选举权的因素出现和它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在教育水平上, 2000 年中国 25 岁以上的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 限是 5.74 年,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方面教育进步的步伐在加快。 到了 2025 年, 25 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正规学校教育将达到 8 年。教育带 来的进步虽然缓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终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巴罗把这种滞后归咎于制度的惰性,虽然受到经济和社会变量出现变化的影响。他注意到大概 20 年 后, “ 民主程度就将完全由经济和社会变量所决定。 ”   这个观察帮助人们理解为什幺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当今的自由程度远远低于现有经济发展程度预测的那种水平。   亚当 · 普沃斯基( AdamPrzeworski )及合着者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最好地预测了不同政权出现的概率,但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和从独裁到民主的转 型国家相比,富裕国家的民主更容易生存。这些研究者注意到,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越高,该国的民主政权维持下来的机会就越大。   中国共产党人在表达各种怨愤不满时感受到的禁忌越来越少。   巴罗和普沃斯基等人发现民主并不直接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佩尔森( TorstenPersson )塔贝里尼( GuidoTabellini )进一步强 化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民主导致经济增长的证据非常弱。他们写到 “ 民主 ” 这个概念太笼统,而制度细节非常重要。该理论的画面仍然不清晰,文献仍然存在不同 观点。   第三个可能性是民主和发展拥有共同的起因。这个观点得到戴龙 · 阿西墨格鲁( DaronAcemoglu )和合着者的支持,他们认为 “ 虽然收入水平和民 主是正相关关系,但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因果关系。 相反,历史因素往往影响不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的偏离,导致民主和经济表现的正相关关系。 ” 这些学者 认为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交织在一起。有些国家走上民主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有些国家则遵循专制、压迫和更有限的经济发展的道路。   不管人们采取哪种解释,民主的中国在东亚并不算稀罕,因为日本、韩国、台湾都被自由之家列为民主国家,新加坡被列为 “ 部分民主 ” 国家。它们显示西方式的民主能够在华人社会生根发芽。   中共为选举开了一扇小窗户, 1988 年允许村级领导干部选举。到了 1990 年代中期, 90% 的村委会主任都是通过投票而上台的。但个人直接提名、多个 候选人、秘密投票、公开唱票、马上宣布投票结果、正常的罢免程序等要求并不总是得到遵循。多年前人们就猜想这种选举将扩展到乡镇层级,但这种期待并没有出 现。   这使得中共面临一个变化的情景,人们在表达怨愤和不满时感受到的禁忌更少了,而这些不满和冤屈往往是当局的错误造成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 2011 年 7  月的温州动车事故。这个事故本来就够糟糕的了,让许多人愤怒不已的是当局试图掩盖真相(从字面意思上就是把摔到桥下的车厢和尸体掩埋)。   人们表达不满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当局所说的 “ 群体性事件 ” 。这些事件主要是罢工和抗议的结合体,抗议警察的不公,抗议地方党组织征地拆迁牟利以及少数民 族民众抗议种族歧视等。在 1995 年,报道的群体性事件大约一万起,十年后的官方数据增加了十倍。如今政府已经停止报道这个数量,但非官方的估计是  2010 年大概有 16 万起群体事件。 抗议者一般都避免直接挑战中共的权威,更愿意引用党的文件、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和领导人言论中列举的权利。抗议者也非常 小心地把议题局限在本地事务上。人们不应该认为这个国家的抗议活动将严重威胁政权的存在。人们知道历史上这些抗议的作用是什幺,领袖们有时候鼓励他们抗 争,作为赶走当地腐败官员的方式。但是,尽管这并不说明中共摇摇欲坠,但也并非中共执政正当性的证据。   当局表现出的焦虑反映在社会出现的深刻变化上。正如杰夫 · 代尔( GeoffDyer )在 2010 年 10 月的《金融时报》上写的:   因为组织亲民主的情愿活动而被关进监狱的刘晓波是政治改革的旗手,但在很多方面他并非当局的主要挑战。刘先生属于上一代的持不同政见者,这些人在天安门事件后已经被边缘化了。普通中国人很少听说过他。   相反,压力更加多样化而且来自不同地方。都市郊区富裕阶层如果财产权受到侵犯更乐意组织大型抗议活动,而且确保电视摄像机的拍摄。中国迅速增长的司法群体里有很多人主张建立更加独立的法院,其中不仅有法官也有背负冤屈的公民。   而且,现在还有因特网,虽然当局尽一切努力审查和左右舆论导向,但网络已经成为反叛和嘲讽的源头。   中国的党国是这样一场暴风雨,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列宁主义阴影下出现的越来越充满活力的社会。   中共确实是一场暴风雨,爱德华 · 斯坦菲尔德( Edward Steinfeld )在 2011 年 7-8 月那一期《波士顿评论》上总结如下:   在这个新制度下,国家权威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个现实被国家狂热地试图开发新规则维持控制和影响力的努力所证实。为回应对变化了 的国家作用的期待,出现了依法治理的新话语。除了新税法、合同法、物权法、环境保护法之外,国家还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中国的信 息自由法。有些省比如经济发展很快的福建已经出台了强调集体协商作用的新的劳动法。   有关政治未来的话题,领导人的公开言论存在不同的口气。党的许多领袖已经表达反对审查和支持言论和媒体自由的观点。至于当局,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采访时说 “ 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希望和需要是不可阻挡的。 ” (这句话遭到中国媒体的封杀)   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其中一个是无处不在的手机,当今中国使用的手机超过 8 亿 5 千万部,未来几年,手机用户可能超过  10 亿。每天有五亿条短信在流传,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人们传播信息、组织抗议活动和揭露腐败等的控制(比如下一场类似萨斯的传染病)。手机成为突发事件引起 的群体性抗议活动的组织工具。   因特网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中国有五亿网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因为信息的其他来源和娱乐一直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限制,它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更大些。这就 产生了寻求信息和发布博客的用户和试图确定限制性边界的审查者之间不断上演的博弈。 领导人对阿拉伯世界抗议活动的恐慌近乎草木皆兵,最近以一种滑稽的方式 表现出来。因为突尼斯革命者将他们成功的起义命名为 “ 茉莉花革命 ” ,所以这种花在中国就曾经成为不存在的植物。二月份,当中国的 “ 茉莉花革命 ” 信息开始在 网上传播的时候,三个汉字茉莉花被屏蔽了,发短信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字,连胡锦涛主席唱 “ 茉莉花 ” 这首歌的视频也从网上消失了。   人民通过因特网或者使用手机展现出来的力量破坏了列宁主义控制的原则:用地域和社会阶级把人们孤立起来。所有这种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当局的许可,因为这些社交网络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它们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和政治动荡?   所以,中共领袖认为维持党对国家的控制所必须的经济高速发展播下了它们垮台的种子。但是中国的高速增长能够持续吗?每年 9% 以上的速度将降下来,这是 绝对的真理,就像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30 年的高速增长( 1989 年天安门事件后短暂停滞了一段时间)已经非常罕见了。普遍的观点是通过劳动力增长乏力、 工人从生产力低下的农村向生产力高的城市流动放缓、国家向国际技术前沿迈进的途径等形式出现衰退。   最近一些学者巴里 · 埃森格林( BarryEichengreen )、康镐炫( KwanhoShin )、朴东炫( DonghyunPark )等提出了相 反的观点。他们发现几乎所有非石油出口国家的高速增长都是在以 2005 年国际价格计算人均 GDP 达到 16740 美元后突然停止了,其增长速度从每年  5.6% 突然降至 2.1% 。 他们注意到中国的轨迹是在 2015 年达到这个水平(或者如果每年增长率是 7% 的话,是在 2017 年)。他们预测未来的经济衰退 将是年增长率是 2% 到 3.5% ,这将意味着中国的增长速度降至 6 到 7% (作者认为这种结果不是确定无疑的,但可能性很大)。 基本原因是人均 GDP 到了这个 程度后,工人从农业转向工业的回报开始下降,利用外资和技术的利益也随之消失。导致经济衰退的另外因素是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这三位作者观察到,越过  16000 美元水平仍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两个,那就是城市国家新加坡和香港。   这个现象的核心是生产力增长的放缓。他们写到:   经济放缓出现在经济增长过程的这个时刻,即人们不再能从农村转移多余劳动力到工业领域来刺激生产,引进外国技术的收益开始降低,但全要素生产力( TFP )从不寻常的 3% 以上的高水平突然急剧降至零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但在这个方面,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中国地域辽阔可以大量注入投资,西部省份人多但贫穷。针对这一点,作者写到:   如果增长奇迹在国内移植的话,占中国人口相当比例的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人口比很多国家还多)在未来几年仍然可以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政府已经扩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速路和铁路到这些欠发达地区,为它们的经济转型做准备。   假设确实出现了突然的经济衰退,后果会是什幺呢?从国内来看,衰退很可能根据地域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变化。已经出现的情况是很多资本投资很可能回报率很 低, 3000 亿美元的高铁投资中很多可能就是如此。政府会做出削减资本投资和鼓励消费的反应吗?中国的整个出口已经引人注目地下降了 36% 。政府说要这幺 做。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稳定,实际上也是中共统治的合法性要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最起码年均增长率应该在 7% 。虽然存在神奇的门槛的说法并不可信,但这个速度若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会被认为非常好的,如果经济大幅度衰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将对中国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出现很多问题,如这种衰退的不同影响如何跨国收入分配,我们知道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巨大了。有钱有势的某些人在炫耀他们的财富,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这种事。如果困难时期到来,人们会怎幺看待这种消费?   哪些经济领域受到影响最沉重?房地产泡沫破裂已经即将来临,建筑工人将面临失业困境。汽车行业如何呢?作为世界第二大, 2010 年销售汽车 1800 万 辆,官方预计在 2021 年将达到 5000 万辆。这对已经让政府头疼的问题如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失业和就业不足意味着什幺?人们对希望破灭会做出什幺反应 呢?人们对本来就不受人爱戴的党的不满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呢?   至于对国际产生的可能影响,埃森格林和同事的观点是 “ 有人估计,中国一家就占全球需求增长的 30% ,金砖四国总体占需求的 45%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是世界的绝大多数。 ” 简而言之,中国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受影响最大的是原材料供应如巴西、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但也包括日本和欧洲的机器供应商。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多边特征,美国的出口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也将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衰退意味着未来军事潜力的扩张就不会这幺大。中国将发现更难提供许多人预计将拥有的,人 民解放军无疑期待的各种先进武器的货款。如果国家的困难足够沉重的话,中共可能被诱惑把外国人当作替罪羊。首要的目标就是美国人。   中共有一个选择,通过逐渐引入自下而上的政治变革试图避免可能的大动荡。这就是曾经也是列宁主义政党的国民党在台湾的做法。政治选举首先在地方政府, 随后在国民代表大会进行,直到最后选举总统。这个过程虽然也不是没有困难但相对来说还算顺利。 中国没有采取自上而下的途径或许是因为党的领袖看到这对其控 制的威胁实在太大了,或许因为担心造成政治动乱。人们很难批评中国领袖这样的权力专家,但大麻烦确实就在前面。    两种变革的相互关系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立场:在 2020 年之前某个时候中国将很可能出现政治变革或经济变革或者两种变革同时出现。如果这种变革出现了,两种变革出现的顺序 可能产生很大差别,虽然人们只能预测情况会如何变化。 如果首先出现实质性的政治自由,那幺不那幺严重的经济衰退就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但是如果出现另外一 种情况,经济动荡先于政治改革,那幺,严重的经济衰退将造成政治自由化、保守派势力成功控制局势、或陷入长期的政治动乱。我们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将很可能深刻地影响世界其他地方,就像过去这些年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样巨大,只不过是用其他的方式。   作者简介:亨利 · 罗文( HenryS.Rowen )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荣誉教授,是斯坦福区域革新和创业工程主任,《大中国革新探索》(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2008 年)主编。 译自: China: Big Changes Coming Soon by Henry S. Rowen 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policy-review/article/100861 作者 : 亨利 · 罗文 / 着 吴万伟 / 译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亨利·罗文:中国即将出现的大变革:经济增长和政治动荡

亨利·罗文:中国即将出现的大变革:经济增长和政治动荡 进入专题 : 中国 大变革 经济增长 政治动荡    ● 亨利·罗文       亨利·罗文 著 吴万伟 译          中国即将出现大变革,而且很可能是激烈的变革。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9%的速度迅猛增长,这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业的大玩家,而且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增长不仅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迟早也将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即将出现的是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变革。变革出现的顺序将产生影响力的巨大差别,但这个顺序非常不确定。无论如何,大变革很可能在2020年前出现。          社会变革          变革出现的早晚将产生重大差别。相信中国的增长将最终带来政治变革是一回事(邓小平在1988年告诉国务卿舒尔茨中国在50年后将成为民主国家,或许他的意思是‘忘掉它吧’),期待政治变革在这个十年内出现是另外一回事,本文的观点是后者。不过,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从来不),下文还将谈到的另一个观点是在此阶段很可能出现突然的经济衰退。人们不应该期待这些预测的事件是各自独立的,因为政治动荡将损害经济发展,而经济突然衰退肯定产生政治后果。政治动荡或经济衰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相互作用只是猜测而已,本文将做出一些猜测。     假设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变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2015年,这是很近的未来,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随后几年可能性将越来越大。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共同因素是中国的人均gdp 到那时将达到17000美元(以2005年的购买力为准)。这是自由之家列举的大部分“自由”国家或所有“部分自由”的非石油富国的经济水平。有助于自由的因素还有教育程度,而这在中国也稳步增长。虽然今天中国的教育水平仍然属于“非自由”的范畴,但假设增长率维持在年均9-10%,它将在2015年达到自由的基本水平。如果增长率下降到总理温家宝所说的7%,该水平也将在2017年后不久实现(更准确地说,如果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在2017年被认定为“部分自由”的概率是50%,随后概率将越来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该话题的大部分讨论集中在政治自由即人民选择国家领导人的能力上。但自由之家有两个自由指标:一是政治权利,一是公民自由(如美国的权利法案)。从这些标准来看,当今中国在政治权利上垫底,在公民自由上稍好一些。原本就不该有政治排名,因为中国是列宁主义国家,共产党把经济自由和严格的政治控制结合起来,但是经济自由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后果。经济自由的基础是繁荣,而繁荣是不平等分配的,中国东部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大的私营经济,媒体比10年前更自由,比30年前的自由度更是大多了(但政治言论仍然不自由),劳动力市场更开放,都市居住权的限制也不那么严格,宗教活动虽然常常受到骚扰但基本上被容许了,司法体系也在缓慢前行,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笔者想再次强调繁荣并不均衡,庞大的中产阶级集中在东部城市里。用自由之家的说法,这些进步意味着公民自由的进步。     从消极的一面看,最近一直存在着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击,官方的委婉语是“维稳”。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在共产党控制似乎很强大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明年即将出现的领导人换届似乎已经定下来了,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很多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对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传播到中国的担心是真实的,但人们对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记忆肯定也发挥了作用,因为这场风波在共党领袖的心中一直栩栩如生。那场风波是最后导致苏联解体的东欧动荡激发起来的,被视为危害党的领导。如果你采取列宁主义者的做法,就不可能不特别小心。     不幸的是,中国官方最近以维稳的名义打击持不同政见者。     中国的情形需要放在世界模式的背景下考虑,该模式显示经济发展和民主自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这种联系或许三种可能性可以解释:1)经济发展导致民主;2)民主或许促成发展;3)两者或许有一个共同起因。经济发展导致民主的第一种可能是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的假设,即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人才能抗拒蛊惑人心的煽动家。稳定的民主预设了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的积累。教育促进增长,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促成反对独裁的民主革命,使得反对民主的政变不大可能成功。     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在分析了一百多个国家后发现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高的教育水平(初级)预示着更高的自由,这是支持李普塞特观点的证据,虽然在有利于选举权的因素出现和它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在教育水平上,2000年中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74年,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方面教育进步的步伐在加快。到了2025年,2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正规学校教育将达到8年。教育带来的进步虽然缓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终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巴罗把这种滞后归咎于制度的惰性,虽然受到经济和社会变量出现变化的影响。他注意到大概20年后,“民主程度就将完全由经济和社会变量所决定。”     这个观察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当今的自由程度远远低于现有经济发展程度预测的那种水平。     亚当·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及合著者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最好地预测了不同政权出现的概率,但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和从独裁到民主的转型国家相比,富裕国家的民主更容易生存。这些研究者注意到,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越高,该国的民主政权维持下来的机会就越大。     中国共产党人在表达各种怨愤不满时感受到的禁忌越来越少。     巴罗和普沃斯基等人发现民主并不直接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佩尔森(Torsten Persson)塔贝里尼(Guido Tabellini)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民主导致经济增长的证据非常弱。他们写到“民主”这个概念太笼统,而制度细节非常重要。该理论的画面仍然不清晰,文献仍然存在不同观点。     第三个可能性是民主和发展拥有共同的起因。这个观点得到戴龙·阿西墨格鲁(Daron Acemoglu)和合著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虽然收入水平和民主是正相关关系,但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因果关系。相反,历史因素往往影响不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的偏离,导致民主和经济表现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学者认为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交织在一起。有些国家走上民主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有些国家则遵循专制、压迫和更有限的经济发展的道路。     不管人们采取哪种解释,民主的中国在东亚并不算稀罕,因为日本、韩国、台湾都被自由之家列为民主国家,新加坡被列为“部分民主”国家。它们显示西方式的民主能够在华人社会生根发芽。     中共为选举开了一扇小窗户,1988年允许村级领导干部选举。到了1990年代中期,90%的村委会主任都是通过投票而上台的。但个人直接提名、多个候选人、秘密投票、公开唱票、马上宣布投票结果、正常的罢免程序等要求并不总是得到遵循。多年前人们就猜想这种选举将扩展到乡镇层级,但这种期待并没有出现。     这使得中共面临一个变化的情景,人们在表达怨愤和不满时感受到的禁忌更少了,而这些不满和冤屈往往是当局的错误造成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2011年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这个事故本来就够糟糕的了,让许多人愤怒不已的是当局试图掩盖真相(从字面意思上就是把摔到桥下的车厢和尸体掩埋)。     人们表达不满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当局所说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主要是罢工和抗议的结合体,抗议警察的不公,抗议地方党组织征地拆迁牟利以及少数民族民众抗议种族歧视等。在1995年,报道的群体性事件大约一万起,十年后的官方数据增加了十倍。如今政府已经停止报道这个数量,但非官方的估计是2010年大概有16万起群体事件。抗议者一般都避免直接挑战中共的权威,更愿意引用党的文件、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和领导人言论中列举的权利。抗议者也非常小心地把议题局限在本地事务上。人们不应该认为这个国家的抗议活动将严重威胁政权的存在。人们知道历史上这些抗议的作用是什么,领袖们有时候鼓励他们抗争,作为赶走当地腐败官员的方式。但是,尽管这并不说明中共摇摇欲坠,但也并非中共执政正当性的证据。     当局表现出的焦虑反映在社会出现的深刻变化上。正如杰夫·代尔(Geoff Dyer)在2010年10月的《金融时报》上写的:     因为组织亲民主的情愿活动而被关进监狱的刘晓波是政治改革的旗手,但在很多方面他并非当局的主要挑战。刘先生属于上一代的持不同政见者,这些人在天安门事件后已经被边缘化了。普通中国人很少听说过他。     相反,压力更加多样化而且来自不同地方。都市郊区富裕阶层如果财产权受到侵犯更乐意组织大型抗议活动,而且确保电视摄像机的拍摄。中国迅速增长的司法群体里有很多人主张建立更加独立的法院,其中不仅有法官也有背负冤屈的公民。     而且,现在还有因特网,虽然当局尽一切努力审查和左右舆论导向,但网络已经成为反叛和嘲讽的源头。     中国的党国是这样一场暴风雨,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列宁主义阴影下出现的越来越充满活力的社会。     中共确实是一场暴风雨,爱德华·斯坦菲尔德(Edward Steinfeld)在2011年7-8月那一期《波士顿评论》上总结如下:     在这个新制度下,国家权威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个现实被国家狂热地试图开发新规则维持控制和影响力的努力所证实。为回应对变化了的国家作用的期待,出现了依法治理的新话语。除了新税法、合同法、物权法、环境保护法之外,国家还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中国的信息自由法。有些省比如经济发展很快的福建已经出台了强调集体协商作用的新的劳动法。     有关政治未来的话题,领导人的公开言论存在不同的口气。党的许多领袖已经表达反对审查和支持言论和媒体自由的观点。至于当局,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希望和需要是不可阻挡的。”(这句话遭到中国媒体的封杀)     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其中一个是无处不在的手机,当今中国使用的手机超过8亿5千万部,未来几年,手机用户可能超过10亿。每天有五亿条短信在流传,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人们传播信息、组织抗议活动和揭露腐败等的控制(比如下一场类似萨斯的传染病)。手机成为突发事件引起的群体性抗议活动的组织工具。     因特网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中国有五亿网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因为信息的其他来源和娱乐一直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限制,它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更大些。这就产生了寻求信息和发布博客的用户和试图确定限制性边界的审查者之间不断上演的博弈。领导人对阿拉伯世界抗议活动的恐慌近乎草木皆兵,最近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突尼斯革命者将他们成功的起义命名为“茉莉花革命”,所以这种花在中国就曾经成为不存在的植物。二月份,当中国的“茉莉花革命”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的时候,三个汉字茉莉花被屏蔽了,发短信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字,连胡锦涛主席唱“茉莉花”这首歌的视频也从网上消失了。     人民通过因特网或者使用手机展现出来的力量破坏了列宁主义控制的原则:用地域和社会阶级把人们孤立起来。所有这种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当局的许可,因为这些社交网络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它们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和政治动荡?          所以,中共领袖认为维持党对国家的控制所必须的经济高速发展播下了它们垮台的种子。但是中国的高速增长能够持续吗?每年9%以上的速度将降下来,这是绝对的真理,就像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30年的高速增长(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短暂停滞了一段时间)已经非常罕见了。普遍的观点是通过劳动力增长乏力、工人从生产力低下的农村向生产力高的城市流动放缓、国家向国际技术前沿迈进的途径等形式出现衰退。     最近一些学者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康镐炫(Kwanho Shin)、朴东炫(Donghyun Park)等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发现几乎所有非石油出口国家的高速增长都是在以2005年国际价格计算人均GDP达到16740美元后突然停止了,其增长速度从每年5.6%突然降至2.1%。他们注意到中国的轨迹是在2015年达到这个水平(或者如果每年增长率是7%的话,是在2017年)。他们预测未来的经济衰退将是年增长率是2%到3.5%,这将意味着中国的增长速度降至6到7%(作者认为这种结果不是确定无疑的,但可能性很大)。基本原因是人均GDP到了这个程度后,工人从农业转向工业的回报开始下降,利用外资和技术的利益也随之消失。导致经济衰退的另外因素是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这三位作者观察到,越过16000美元水平仍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两个,那就是城市国家新加坡和香港。     这个现象的核心是生产力增长的放缓。他们写到:     经济放缓出现在经济增长过程的这个时刻,即人们不再能从农村转移多余劳动力到工业领域来刺激生产,引进外国技术的收益开始降低,但全要素生产力(tfp)从不寻常的3%以上的高水平突然急剧降至零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但在这个方面,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中国地域辽阔可以大量注入投资,西部省份人多但贫穷。针对这一点,作者写到:     如果增长奇迹在国内移植的话,占中国人口相当比例的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人口比很多国家还多)在未来几年仍然可以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政府已经扩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速路和铁路到这些欠发达地区,为它们的经济转型做准备。     假设确实出现了突然的经济衰退,后果会是什么呢?从国内来看,衰退很可能根据地域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变化。已经出现的情况是很多资本投资很可能回报率很低,3000亿美元的高铁投资中很多可能就是如此。政府会做出削减资本投资和鼓励消费的反应吗?中国的整个出口已经引人注目地下降了36%。政府说要这么做。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稳定,实际上也是中共统治的合法性要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起码年均增长率应该在7%。虽然存在神奇的门槛的说法并不可信,但这个速度若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会被认为非常好的,如果经济大幅度衰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将对中国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出现很多问题,如这种衰退的不同影响如何跨国收入分配,我们知道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巨大了。有钱有势的某些人在炫耀他们的财富,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这种事。如果困难时期到来,人们会怎么看待这种消费?     哪些经济领域受到影响最沉重?房地产泡沫破裂已经即将来临,建筑工人将面临失业困境。汽车行业如何呢?作为世界第二大,2010年销售汽车1800万辆,官方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5000万辆。这对已经让政府头疼的问题如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失业和就业不足意味着什么?人们对希望破灭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人们对本来就不受人爱戴的党的不满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呢?     至于对国际产生的可能影响,埃森格林和同事的观点是“有人估计,中国一家就占全球需求增长的30%,金砖四国总体占需求的4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是世界的绝大多数。” 简而言之,中国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受影响最大的是原材料供应如巴西、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但也包括日本和欧洲的机器供应商。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多边特征,美国的出口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也将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衰退意味着未来军事潜力的扩张就不会这么大。中国将发现更难提供许多人预计将拥有的,人民解放军无疑期待的各种先进武器的货款。如果国家的困难足够沉重的话,中共可能被诱惑把外国人当作替罪羊。首要的目标就是美国人。     中共有一个选择,通过逐渐引入自下而上的政治变革试图避免可能的大动荡。这就是曾经也是列宁主义政党的国民党在台湾的做法。政治选举首先在地方政府,随后在国民代表大会进行,直到最后选举总统。这个过程虽然也不是没有困难但相对来说还算顺利。中国没有采取自上而下的途径或许是因为党的领袖看到这对其控制的威胁实在太大了,或许因为担心造成政治动乱。人们很难批评中国领袖这样的权力专家,但大麻烦确实就在前面。     两种变革的相互关系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立场:在2020年之前某个时候中国将很可能出现政治变革或经济变革或者两种变革同时出现。如果这种变革出现了,两种变革出现的顺序可能产生很大差别,虽然人们只能预测情况会如何变化。如果首先出现实质性的政治自由,那么不那么严重的经济衰退就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但是如果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经济动荡先于政治改革,那么,严重的经济衰退将造成政治自由化、保守派势力成功控制局势、或陷入长期的政治动乱。我们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将很可能深刻地影响世界其他地方,就像过去这些年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样巨大,只不过是用其他的方式。          作者简介:     亨利·罗文(Henry S. Rowen)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太研究中心主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荣誉教授,是斯坦福区域革新和创业工程主任,《大中国革新探索》(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8年)主编。     译自:China: Big Changes Coming Soon by Henry S. Rowen     http://www.hoover.org/publications/policy-review/article/100861         进入专题: 中国 大变革 经济增长 政治动荡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天益政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76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警惕奥巴马的“围棋战略”

警惕奥巴马的“围棋战略” 作者:李开盛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12-4 本站发布时间:2011-12-6 9:48:41 阅读量:5次   在一些人眼里,奥巴马是一个阳光大男孩,很难把他与那种深谋远虑的领导人形象联系起来。但是,奥巴马上台近三年来的外交实践证明,他的外交手腕远比前任小布什要老到。特别是美国在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亚峰会等系列场合的表现再次让人看到,奥巴马的对华外交看起来不动声色,实则背后暗藏玄机,其要诀可用三个字概括:   一是“稳”,避免与中国的直接对抗   多年以来,中美关系的一贯特征是起伏不定,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领导人的战略“定力”不够。克林顿时期,美国一方面挑起“银河号”事件甚至是炸馆危机,另一方面也提出过“三不”政策并和中国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缺乏一个清晰的对华政策。小布什政府上台初期,曾放言要协防台湾,中美关系还一度因南海军机相撞事件降到冰点。后来九一一事件发生,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反恐,中美关系才进入一段稳定时期。但小布什似乎很难把这种战略转移坚定地进行到底,特别是在民主、人权问题仍经常对中国假以词色。如2002年2月小布什访华,他在清华演讲中用很大的篇幅大谈美国的民主、公正、自由,批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的错误描写,以及对中国民主的期待。这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显然是具有挑衅意味的。   反观奥巴马,他的冷静与克制显然要胜其前任一筹。在他上任后近三年的时间里,中美免不了各种争吵、摩擦,却不曾有重大的危机。为了稳定中美关系,中美间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还被合并为更高层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分别由中方副总理和美国国务卿领衔。特别是与小布什清华演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时在上海发表的演讲中表现了更多的合作态度。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是民主、人权外交的一贯倡导者,民主党总统卡特更是使人权外交从其任内起成为美国的“国策”,在民主、人权问题批评中国几乎是美国总统每次访华的必备节目。然而,奥巴马在那次讲话中用了大段的篇幅赞叹中国“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详细回顾了中美之间的历史交往,并提到中国人十分熟悉的姚明。对民主人权问题,他则轻描淡写,以人生来平等、信息自由和法律公平等几句话带过。   与冲动的小布什相比,奥巴马显然更清楚国家利益与推广人权孰轻孰重,其战略上的“定力”更强。   二是“准”,坚定地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   这种“稳”是不是意味着奥巴马对华特别友好呢?答案恰恰相反,奥巴马一直坚定地视中国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他对维护美国世界霸权十分敏感,竞选总统时曾在美国著名刊物《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标题就叫《更新美国的领导权》。与小布什相比,奥巴马意识到,对美国霸权的真正威胁不是恐怖主义,不是流氓国家,而是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美国的这种战略定位可从两方面一窥端倪。   其一是奥巴马上台后的战略东移。希拉里上任后的首访是亚洲,奥巴马也自诩要当“太平洋总统”,最新的表现是在刚结束的东亚峰会上,美国正式加入成为其中一员。其二,宣布重启美俄关系。上任后,奥巴马屡屡对俄示好,如暂缓北约东扩、调整反导计划、同意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等。众所周知,中俄一直是美国要应对的同一重量级的竞争对手。美国在战略东移时却与俄罗斯搞关系“重启”,清楚地表明美国已对谁是更大对手这一问题做出了判断。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的战略目标一旦定下,就吃准了不放松。当前美国仍深陷经济危机,许多人以为美国有求于中国这个最大债主和庞大市场,可能会比较善待中美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对台军售问题上屡屡对中国“出牌”。此次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胡奥会”前后,奥巴马还多次发表言辞强烈的措辞,要求“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需按规则行事”、重申“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等。之前的10月27日,美国防长帕内塔则表示,虽然削减军费,但美国不会裁减驻韩美军,而是要继续维持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这些迹象都表明,奥巴马的对华战略调整并非一时之计,而是一项长远、坚定的战略规划,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受到根本影响。   三是“狠”,全方面牵制中国崛起   那么,为何美国一方面视中国为最大的潜在战略对手,另一方面又避免与中国直接对抗呢?这正是奥巴马战略的老到之处,他的对华战略不是下“军棋”,直接一个个地把对方吃掉;而是下“围棋”,先在周边悄悄布局,等到时机成熟再收紧口袋、必要时聚而歼之。   奥巴马的“围棋”战略是全方面的。其一,安全上通过继续增强与传统盟友关系,将其建设成牵制中国桥头堡。美国在亚太的军事盟友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奥巴马不但继承了前任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还把眼光投向了澳洲。11月16日,奥巴马访问澳洲,宣布自明年起5年内向澳增兵2500人。而在美台关系上,美国的措词也在悄然变化。11月,希拉里和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德斯先后都提到要与台湾发展安全伙伴的关系,牵制中国的意图显而易见。   其二,在经济上加入并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亲自出面从经济上排挤中国。当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逐渐意识到:东亚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经济上平衡中国,美国必须亲自出手,构筑一个能够抑制中国影响力的经济集团,而原来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发起的TPP就成为它一个最好的工具。   其三是利用南海问题、对台军售敲打中国。在2010年7月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希拉里称南海“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引发延烧至今的菲、越与中国的争端。在此次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召开前夕,希拉里到访菲律宾,又再次公开支持菲律宾。至于对台军售,奥巴马上台后已搞过两次,最近一次是今年9月,美国宣布将为台湾升级F16战机。   以上可见美国用招之狠,招招都点向中国的薄弱环节。当然,我们不必把美国的行为妖魔化、阴谋化,这是美国站在其利益角度的战略举动。但中国也要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绝不能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围棋”战略无动于衷。当前的关键是,中国必须要有战略远见,绝不能满足于中美关系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而忽视底下的深海潜流。只有提前谋篇布局,必要时大胆出击,才能占据主动,走出美国精心构筑的战略包围。   (本文发表于《知识博览报》2011年11月25日,发表时编辑将标题改为“警惕!奥巴马步步算计中国”)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12月 01日 美学者研究窥探中国地下核长城 腐败指数出炉:台湾廉洁程度远高于大陆 成都数百职工抗议资产分配不公 中国央行下调存准金率 政策转向促增长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12月 01日 星期四 07:48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12月 01日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记者: 杜林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FP 中国工人在生产电子产品(资料照)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持续不景气,很多企业濒临倒闭边缘。数据同时显示,国家垄断产业基本维持经营正常,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广大中小企业却普遍陷入生存的困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年11月份是49%,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关口,而指数低于50%就显示制造业在萎缩。 有细心的媒体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在列入统计的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石油加工、烟草制造等10个行业的指数超过50%;农副产品加工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10个行业则低于50%。这表明,国家垄断产业依靠自身优势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广大中小企业却普遍惨淡经营。 *制造成本升高* 上海证券报12月1日说,沿海中小企业90%以上的综合生产成本至少增加了10%-3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融资难等。这在珠三角等中国沿海制造业重镇尤其明显。 东莞贝乐园玩具厂经理沈力行说,东莞制造产业都面临资金短缺、 原材料价格上涨。他说:“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的压力、海外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等这些都是原因。再就是原材料拼命地涨,物价涨得厉害。” 同样问题在安徽等内陆地区也相当普遍。安徽淮北顺发食品公司采购经理束瑞兰对当地媒体说,她采购方便面原料,原来打个电话就行,今年4月以后就价格上升,供应短缺。她说:“今年面粉(价格)与往年同期比大概增加了8%到10%,棕油成本增加了40%,生产成本压力比较大。我们想发展新的供应商,增加采购竞争力,尽量控制采购成本。” 安徽宁国兴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文凯抱怨说,原材料价格飙升,让企业很难支撑。他说:“原材料涨价拿天然橡胶做比方,2009年是2万3000多(元)。到今年6月份,已经涨到3万5000多(元),涨幅达60%多。” *困境蔓延* 评论认为,这表明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已经不局限于沿海地区,有向内陆蔓延的趋势,中国的东北就已经感受到涨价带来的压力。沈阳市辽威石棉瓦厂厂长荆继昌对当地媒体说,原材料涨价迫使厂方停止采购,现在不知库存能撑多久。他说:“咱的料都是原来进的,现在进都不好进了,都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停的。咱的原材料都是存的。咱这中小企业要想贷款,又是要抵押了,又是找担保的,比较困难,周期比较长。” 此外,上海证券报说,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也过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众多企业表示,他们短期内对经济前景看不到什么希望。 相关文章 11月中国制造业萎缩 11月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近三年来的首次萎缩,原因是世界各国疲于应对债务问题和低增长,购买中国商品数量下降。 中国11月制造业活动急降预示政策放松?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Jianti 繁体版地址: Fant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328786.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台湾艺术家裸演“一虎八奶”声援艾未未 阎学通被质疑:为何中国非得打败美国? 艾未未妻子被警方问讯 成嫌犯被限出境 一样维权两种命运,美中拆迁户境遇对比 章家敦:中国现状显示其不久将崩溃 (一) 世界媒体看中国:缅甸变化与中国 中国为外国捐赠校车引起网民质疑 世界媒体看中国:校车与灾难 美国之音新闻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存档 网站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关于美国之音网站 VOA简介 中文部简介 常问问题 免责声明 广播理事会 自由亚洲 友谊联网 关于美国之音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联络我们 | 繁體 | 简体 2011年 12月 01日 美学者研究窥探中国地下核长城 腐败指数出炉:台湾廉洁程度远高于大陆 成都数百职工抗议资产分配不公 中国央行下调存准金率 政策转向促增长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选择语言 Afan Oromo Albanian Amharic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i Bangla Bosnian Burmese Cantonese Chinese Creole Croatian Dari English Worldwide French Georgian Greek Hausa Indonesian Khmer Khmer (English) Kinyarwanda Kirundi Korean Kurdi Kurdish Lao Learning English Macedonian Mandarin Ndebele Pashto Pashto – Deewa Persian Portuguese Russian Serbian Shona Somali Spanish Swahili Thai Tibetan Tibetan (English) Tigrigna Turkish Ukrainian Urdu Uzbek Vietnamese Zimbabwe – English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现场广播 点击收听 中文主页 新闻快讯 美国 中国 台湾 政治 经济与金融 人权 法律 更多主题 亚太 中东 欧洲 美洲 非洲 社会问题 教育 宗教 科学技术 劳工 军事与战争 灾害和事故 环境 健康 体育 生活方式 文化艺术娱乐 港澳 专题栏目 国会报道 对比新闻 媒体看中国 信息往来 政府声明 专题报道 图片汇集 互动空间 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读者评论区 网上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12月 01日 星期四 07:48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12月 01日 制造业滑坡:垄断行业无损,中小企业叫苦不迭 记者: 杜林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FP 中国工人在生产电子产品(资料照)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持续不景气,很多企业濒临倒闭边缘。数据同时显示,国家垄断产业基本维持经营正常,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广大中小企业却普遍陷入生存的困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年11月份是49%,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关口,而指数低于50%就显示制造业在萎缩。 有细心的媒体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在列入统计的20个行业中,交通运输、石油加工、烟草制造等10个行业的指数超过50%;农副产品加工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10个行业则低于50%。这表明,国家垄断产业依靠自身优势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广大中小企业却普遍惨淡经营。 *制造成本升高* 上海证券报12月1日说,沿海中小企业90%以上的综合生产成本至少增加了10%-3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融资难等。这在珠三角等中国沿海制造业重镇尤其明显。 东莞贝乐园玩具厂经理沈力行说,东莞制造产业都面临资金短缺、 原材料价格上涨。他说:“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的压力、海外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等这些都是原因。再就是原材料拼命地涨,物价涨得厉害。” 同样问题在安徽等内陆地区也相当普遍。安徽淮北顺发食品公司采购经理束瑞兰对当地媒体说,她采购方便面原料,原来打个电话就行,今年4月以后就价格上升,供应短缺。她说:“今年面粉(价格)与往年同期比大概增加了8%到10%,棕油成本增加了40%,生产成本压力比较大。我们想发展新的供应商,增加采购竞争力,尽量控制采购成本。” 安徽宁国兴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文凯抱怨说,原材料价格飙升,让企业很难支撑。他说:“原材料涨价拿天然橡胶做比方,2009年是2万3000多(元)。到今年6月份,已经涨到3万5000多(元),涨幅达60%多。” *困境蔓延* 评论认为,这表明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已经不局限于沿海地区,有向内陆蔓延的趋势,中国的东北就已经感受到涨价带来的压力。沈阳市辽威石棉瓦厂厂长荆继昌对当地媒体说,原材料涨价迫使厂方停止采购,现在不知库存能撑多久。他说:“咱的料都是原来进的,现在进都不好进了,都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停的。咱的原材料都是存的。咱这中小企业要想贷款,又是要抵押了,又是找担保的,比较困难,周期比较长。” 此外,上海证券报说,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也过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众多企业表示,他们短期内对经济前景看不到什么希望。 相关文章 11月中国制造业萎缩 11月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近三年来的首次萎缩,原因是世界各国疲于应对债务问题和低增长,购买中国商品数量下降。 中国11月制造业活动急降预示政策放松?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Jianti 繁体版地址: Fant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328786.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台湾艺术家裸演“一虎八奶”声援艾未未 阎学通被质疑:为何中国非得打败美国? 艾未未妻子被警方问讯 成嫌犯被限出境 一样维权两种命运,美中拆迁户境遇对比 章家敦:中国现状显示其不久将崩溃 (一) 世界媒体看中国:缅甸变化与中国 中国为外国捐赠校车引起网民质疑 世界媒体看中国:校车与灾难 美国之音新闻 中文主页 节目介绍 视频点播 英语教学 粤语 藏语 关于我们 存档 网站服务 订阅新闻 掌上快讯 播客 聚合新闻 关于美国之音网站 VOA简介 中文部简介 常问问题 免责声明 广播理事会 自由亚洲 友谊联网 关于美国之音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