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莫乃光 | 「安全港」真的安全吗?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 安全港 , 互联网 , HKISPA , ISOC-HK , 实务守则 , 版权条例 政府建议修订《版权条例》,包括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引入「安全港」,即如已確切遵守《实务守则》,限制或遏止有关侵权行为,便不会因其服务平台发生的侵权行为,承担损害赔偿或其他金钱申索的法律责任。 业界普遍认为「安全港」有助服务提供者合理免责,亦方便版权拥有者较快就其侵权投诉得到处理。但政府在法例修订都已提到立会时才向业界諮询,公眾亦未对《守则》的影响有充份了解,也令人担忧。 本周有代表供应商的香港互联网供应商协会,以及关注用户权益的香港互联网协会,表达对《守则》条文及细节表示关注。互联网供应商协会指,「安全港」未充份保护服务提供者可能因为《守则》而移除某用户內容时,无意影响其他用户;並且因技术转变,未来可能因新技术令其不能根据《守则》移除被指侵权內容,故该会建议当局修订《条例》,扩大「安全港」保障以包括这些情况。 须加防失实投诉机制 香港互联网协会则担忧《守则》可能对资讯自由及用户个人私隱保护不足。我们特別关注用户被投诉在收通知后,未必清楚其提出异议通知权利和所需格式,政府要加强教育。同时,有用户反映,因为当服务提供者收到用户的异议通知后,要向投诉人发出的通知將要包括异议通知的副本,可能出现投诉人以不能成立的投诉而获取用户身份及资料的情况,《守则》有必要加强对用户资讯保护,严格监控这些资料的的处理。 《守则》亦未处理投诉人提出失实或未能成立的投诉,而令用户內容不合理被移除,担忧可能出现投诉人滥用。《守则》有必要加入防失实投诉机制,向相关投诉人引进罚则,及对被错误投诉的用户的补偿机制。 在网络 2.0世界中,任何互联网用户或小型提供者甚至个人,亦可能同时成为提供互联网服务或內容者,但他们未必能有能力及了解如何执行《守则》,政府有责任把「安全港」保障对所有机构同样执行。政府应就《版权条例》修订及《实务守则》的最后諮询阶段,开放给用户及代表用户的各团体,听取他们的意见。 2011年8月27日 刋载於《苹果日报》 http://is.gd/3nLUL3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孙局长,可以邀请你去看一部电影吗? / 2011-08-30 03:06 / 评论数( 2 ) 谁玩转了大龙凤? / 2011-08-23 00:07 / 评论数( 8 ) 港推动 4G应放眼世界 / 2011-08-20 09:25 / 评论数( 0 ) IT界选民首次不增反减,更易操控! / 2011-08-16 12:33 / 评论数( 0 ) 「披露易」DDoS 事件引发的监管和技术质疑 / 2011-08-15 23:5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莫乃光 | 孙局长,可以邀请你去看一部电影吗?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2)  | 标签: 印度 , 教育制度 , 填鸭式教育 , 香港 , 3idiots , 宝来坞 本週希望为大家介绍一部將於九月一日在香港上映的电影,名为「打死不离三兄弟」(Three Idiots)。这是一部来自印度,约年多前已经上画的电影,笔者年多前也曾经在香港电影节观赏过,非常喜欢,也感觉喻意深长,很值得介绍,至今电影有机会终於在香港上映,可让更多观眾观看,总算是迟来也是不枉的。 电影故事是关於三个大学工程系同班同学,发展成最好的朋友,面对学习压力、感情、对未来的抉择,有点像是印度版的「前程锦绣」。故事笔者就不打算透露太多了,还是让大家入场欣赏,但可以说的,是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印度「宝来坞」电影:长达三小时,载歌载舞,笑中有泪,正是香港已经再难有心再拍出的好片。Three Idiots在印度推出后,转眼变成了印度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这部片不能说是无瑕之作,但就是能感动人心。笔者感到的,是它能在娱乐和欢笑中带出对严肃问题的反思,也能为观眾带出希望,指出能真的追寻理想,而非金钱名利,才能活出丰盛人生。你可以当作是普通的一部励志电影进场,出来时你可能会觉得超额而回。 的確,电影的主题的无论在那个文化中,尤其在亚洲,都可以令人產生共鸣的,因为我们几乎全都分享著这填鸭式教育制度,读书只为爭取分数、成就、有钱有名的未来,而不是为了训练出更有创意,更能发挥个人潜能的系统。在电影內外,这都可以成为杀人的制度。 说假话的教育制度 我们在香港,虽然政府的宣传片常言「求学不是求分数」,但试问有谁相信?没有学生、家长会相信,因为连学校、老师都不会信,他们的行为基本上也与这標语背道而驰。电影的主角就是敢以一己之力向这种制度挑战,但我们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却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资源就是要搞什么国民教育,也不肯推行真正的小班教学,或者增加大学的学位;结果,反而变成要进一步把我们的学生变成思想废柴,这印度三傻正可给我们一个当头棒喝。 电影的主角是读工程的,正反映印度对高科技发展的热中。笔者亦有感,就是这点也值得香港学生和家长反思,是不是任何人都要追求加入金融界,就会赚取最多的钱,得到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工程,也不是只为找一份好工,更应是为了解决世界上的问题,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反之,一直在说假话的教育制度,教出来的只是一代一代的世界仔。 年前笔者观看这部电影时,已经觉得这片適合全港学生包括大学生和他们的校长、老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欣赏和思考。可惜,笔者没有能力负担请这么多人看戏,只能在此介绍推介。不过,笔者也忽发奇想,也许值得邀请教育局长孙明扬去看,笔者就此作个公开邀请,希望局长接纳,与我们一同反思,教育是怎样,才能算对得起我们的下一代。 原文刊於信报论坛 2011.08.23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2470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安全港」真的安全吗? / 2011-08-27 19:10 / 评论数( 0 ) 谁玩转了大龙凤? / 2011-08-23 00:07 / 评论数( 8 ) 港推动 4G应放眼世界 / 2011-08-20 09:25 / 评论数( 0 ) IT界选民首次不增反减,更易操控! / 2011-08-16 12:33 / 评论数( 0 ) 「披露易」DDoS 事件引发的监管和技术质疑 / 2011-08-15 23:59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双重压力下的写字教育如何突围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书法,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国粹艺术,而书写汉字正是感受书法艺术内在神韵的通道。然而尴尬的是,全民汉字书写水平下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当今社会,能把字写得美观并有艺术味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具体到学校,且不说学生书写水平如有人所形容的“打字如飞梭,写字像狗爬”,就是作为教师群体,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书写水平都不容乐观。此前有媒体报道,有的语文老师写3个字,其中就有2个字笔画不对;至于毛笔字则有90%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可见,教师的写字基本功都不过关,可想而知整个社会大众的书写水平是何种状态了。 鉴于这一背景,教育部8月26日发文要求中小学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则更像是一次汉字书写水平的拯救行动。教育部此举的初衷值得肯定。毕竟,环顾汉字文化圈中的日、韩等国,无不对书法教育予以重视——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2000个汉字。邻国尚且如此,教育部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显然没有理由对这一国粹艺术不予以重视。 不过,细究该通知的其他内容,却给人以操之过急或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观感。比如通知提出: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硬笔软笔兼学,临摹名家作品,并从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不难看出,教育部这一文件精神偏向于“书法教育”而非“写字教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在具体要求上也不同。实际上,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的一个误区,即将写字教育等同于书法教育。书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培养书法艺术家;而写字教育则相对简单得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和书写规范,即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和易认,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练习,领略书法艺术之美。 可见,书法教育是写字教育的高级阶段,前者偏于审美性,后者强调实用性。在当今社会,拿书法家的书写高度去要求大众,显然不太现实;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求鉴赏名家作品,也有违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所谓的书法鉴赏课很容易成为学生的一种包袱。 在我看来,写字教育在“软硬兼施”的基础上,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硬笔字的书写能力,而非将此目标局限于小学低年段。这是适应书写工具的时代变革所需。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书写工具与之相适应。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硬笔工具远比软笔工具更为便捷、经济。再者,即便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尽管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创作方式和艺术特征存有差别,但在一定程度上,硬笔书写水平高的人,毛笔书写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教育部的这一纸条文虽有瑕疵,但可以修正,问题的关键在于条文如何“落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写字课的命运令人担忧。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写字课和音、体、美等“副课”一样,往往被应试科目所挤兑;有的学校即便设置了写字课,但也要么沦为机械无趣的“抄字课”,要么成为应付上级检查或作为学校招生的手段。学校不重视,写字教师也就缺乏动力,对写字课也就敷衍了事。 因而,如若不将写字课与语数英等课程一视同仁;在教学评价中,不将学生的写字成绩,以及教师的写字技能和写字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部这一新规定然被各级学校所消解。甚至于,如果督察不到位,写字课很容易被一些学校和老师以“书法培训班/课”的名义所利用,而沦为一种赚钱的工具。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国家机密不是特权私秘的挡箭牌 / 2011-08-28 10:47 / 评论数( 1 )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1 ) 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 0 ) 老外与俑体亲密接触是“学术研究”? / 2011-08-22 23:49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苏小和 | 拯救南京的契约精神

2011年08月29日 14:04:26   最近在江浙一带做企业调查,先是去了哇哈哈公司,和宗庆后老先生面谈,他上来就对我说,“打拼这么多年,就明白两个词语。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分工和自由交换。这样的陈述,让我这个有些经济学训练的人大为惊叹。宗先生想来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不过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他真是无师自通也。过了几天,我又去到南存辉先生的正泰浏览,他告诉我,高达30江浙经济之所以能超过内地诸多区域,自由经济的历史传统其来有自。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我再次来到江苏,来到南京,去感受市场的元素。市场的传统永远是不死的,无论制度设计带给这个市场多么高昂的交易费用,但长久来看,人们对市场的坚守,某种意义上正是传统的力量。     我这么煽情地讲述这些常识,是因为在南京,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先锋地带,发现了一个有悖于市场传统的案例。     王北城,一名年轻的温州企业家,不过他没有选择在温州创业,而是来到同样具有市场经济氛围的南京。静态地看,这种选择无疑是合理的,南京,下有苏南经济的支撑,上有上海经济的拉动,作为一座古老的经济枢纽,南京的市场容量当然是不可限量的。事实上王北城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一直顺风顺水,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不过这样的景气势头,到2006事情似乎无可争议,这是一桩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市场交换行为,但是随着翟韶均出监,重新开始打理力联公司,情势就变得复杂了。刚开始当然是温和的,笑里藏刀的。以合作开发为由头,翟韶均找王北城借得8000多事情闹到这一步,官司就在所难免。翟韶均将王北城告上法庭,他的目的很简单,既不偿还借款,还要撤销之前的房产买卖契约。要抵达此目的,只有将简单的民事官司转为复杂的刑事调查意图将王北城送进监狱,方可实现。借款不用还,房产原璧归赵,之前出售房产拿到的巨额现金,也不用退出。如此,美梦似乎可以成真了。100万元一审被判7年,王北城也被隔离审查半个月,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不过翟韶均忘记了一个大背景:这一切都发生在南京,这座具有传统市场精神的城市,对于所有公开破坏市场契约精神的行为,都不太欢迎。接下来的局面让翟始料未及,南京鼓楼法院一审,南京中院二审,王北城均胜诉。不得已,翟韶均只好上诉到江苏高院,动用一些隐性关系,让高院发回重审。     翟韶均能有如此春秋大梦,缘于他自认为在南京有通天的人脉。当年的市委书记东窗事发,翟因行贿被牵连,后来被罚洋洋5000他的总裁包一致因职务侵占     需要说明的是,江苏高院并不是认为这个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仍然存在遗漏,而是认为可能存在刑事疑点。这在某种意义上,再次证明这场简单不过的房产纠纷和借款纠纷,事实已经清楚,各种证据齐全,地方中院的判决是合法的,正义的,是在维护南京这座城市古老的契约传统。     还说点什么呢,我想起多年前阅读《江村经济》,费孝通先生对苏南地区经济自发秩序的陈述,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地区的市场精神。江苏人或者说南京人,在一种市场的秩序环境里,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当下生活,而是来自于历史的传承,并内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无师自通,市场经济才是南京最优美的老师。这正是这座城市虽然经历过历史的创痛,但市场精神至今不死,且欣欣向荣的密码。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无论是官员,还是企业家,虽然纠缠于各种利益得失,但言而有信的契约精神,至今仍然是大部分人生活的底线,是市场的底线,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底线。(时代周报)       上一篇: 蔡洪滨的经济学趣味(下)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802) 评论数( 3 ) 3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曾飚 | 赶不尽的“卡扎菲”,杀不绝的“尤尼斯”

2011年08月29日 00:29:10 按:这是我们网站一位分析员观点,是一个星期前的结果,当时革命军还没进入的黎波里,文中特别是提到了南北分治。这个观点很有趣,作为同事,我有保留的支持,并非是我对利比亚局势的熟悉,而是感觉形势变化太快,分析和判断,几乎是无效的。       [导言] 如果卡扎菲逃遁,反对派重组不利,那么利比亚内战有可能被无限期延长,甚至长期呈现南北割据的局面。     2月中旬,在‘阿拉伯之春’来势汹汹的巨浪席卷下,利比亚也随之爆发了大规模反卡扎菲动乱,当时的世界似乎一度看到了利比亚民主的诞生。然而,随着之后卡扎菲部队镇压的开始;北约军事干预的展开;反政府军发动反攻,被击溃,再反攻,再被击溃等一连串的瞬息万变;这一丝本就气息微弱的自由,在过去的半年里,又一次次的摇曳不定,令利比亚政局充满了不确定性。7月29日当天,反卡扎菲武装总司令尤尼斯又在班加西城外遇刺身亡,而随之各国各派又各有说辞。这一切,更是令本就无比混乱的利比亚政局,越发显得魅影重重。全世界都在问一个问题:“利比亚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首先,利比亚叛军的最高权力机关,也就是总部设于班加西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虽然名义上是反卡扎菲势力的最高权力所在,且对外宣称一旦内战结束,便会组建民主政府。但其中隐藏的两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第一,反卡扎菲势力是由包括‘利比亚国家解放军’,‘利比亚救世国家前线’在内的上百个大小不一的团体所组成的;而这些团体又分别与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海外支持者,有着各种不同的牵连。而外界所称的“利比亚反政府军”,仅仅是对这上百个团体的一个泛指。全国过渡委员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反卡势力的最高权,但事实上并不真正掌控所有的这些团体,而过渡委员会内部也同样派别林立。第二,虽然打的是民主牌,但过渡委员会的一把手当中,没有一个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反之,几乎全部都是卡扎菲时代的高官摇身一变而成。     其中,以最近遭刺杀的反政府军总司令法塔赫·尤尼斯为例,尤尼斯之所以可以在没有民主选举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化身为反政府军总司令,割据利比亚半壁江山,与卡扎菲形成对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之前的尤尼斯是卡扎菲时代的内政部与公安部部长。换句话说,尤尼斯是利比亚警察,秘密警察,及特务系统多年来的第一号人物。也就是说,利比亚各界强权人物的“黑底”,尤尼斯掌握的最为清楚。因此只要尤尼斯变节,利国上下便会一呼百应。     很显然,作为独裁者卡扎菲数十年的战友与至交,作为前利比亚特务系统的头号人物,尤尼斯其人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哪么,在其麾下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又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在为真正的民主而斗争呢?而全国过渡委员会中的其它强势人物,如卡扎菲时代的前司法部部长,也就是现在的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以及前计划部部长马哈茂德·吉卜利等人,也与尤尼斯一样,可谓一丘之貉。     这一切,都使利比亚反卡扎菲势力中的其它团体,与全国过渡委员会内部的其它派别耿耿于怀。在班加西哪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后,早就开始散布着“革命的果实已经被尤尼斯之徒绑架!”的悲叹。过渡委员会的内部裂痕,在卡扎菲势力仍然强大的时刻,还可以得到暂时的遮蔽。但随着反政府军逼近的黎波里郊区,卡扎菲败局几定,过渡委员会的种种内斗便不可避免的开始激化。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利比亚叛军人士向笔者透露,过渡委员会中的某些高层官方发言人,虽然与尤尼斯将军关系密切,但居然也对尤尼斯与穆斯塔法等人怀恨在心,一直密谋图反。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尤尼斯于7月29日,因被怀疑仍与卡扎菲有染,而在被押回班加西受审的路上遇刺身亡。     群龙无首,军阀混战     可见,尤尼斯及穆斯塔法一干人等的揭竿而起,仅仅是这些卡扎菲时代的一品高官,在看到卡扎菲江山动摇的情况下,为了自己能在新利比亚继续掌权,而动用的政治手腕而已。而另一方面,以捍卫革命果实为名,大胆暗杀尤尼斯的这一派人物,到底是否能够后来者居上,重新统一利比亚,并带来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呢?一切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反尤尼斯派别当中的主要组织之一,于7月14日成立的利比亚民主党的创始人艾哈穆德·沙巴尼,近期在伦敦向笔者透露:“尤尼斯是被反卡武装内部势力干掉的,在其被杀前曾被用刑,酷刑之下的尤尼斯表示了忏悔,但仍然被击毙。尤尼斯的尸体随后被抛入大海,而被送往班加西的尸体则是一具替尸。”刺杀尤尼斯的一干人等之所以不让他活着到班加西受审的主要考量在于,仍被尤尼斯党羽掌控的过渡委员会,过于腐败且官官相护。为避免节外生枝,而不得不选择提前‘处死’尤尼斯。”但是艾哈穆德先生随即还表示:“我们完全不赞同对尤尼斯不经审判便处死,甚至动刑的行为,这有悖司法公正的原则,这些人(杀尤尼斯者)是彻头彻尾的极端主义者!”从中可见,虽然在反对尤尼斯一事上同属一条战线,但反尤派别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不同路线。其中,不乏一边标榜自己是真正的民主势力,一边对尤尼斯不加审判便处死,甚至在行凶前动用肉刑的极端残暴势力。假设此类人群得以上台,恐怕也将蜕变成新一代的卡扎菲,新一代的尤尼斯。     另外,虽然尤尼斯已死,但穆斯塔法与马哈茂德等其它卡扎菲时代的前部长级高官,仍然在继续执掌过渡委员会的大权。这里有一个事实需要说明,也就是过渡委员会中真正掌握实权的人物,其实从来都不是尤尼斯,而是深藏幕后的前计划部部长马哈茂德。马哈茂德的全名是马哈茂德·吉卜利·阿瓦法里;其中‘阿瓦法利’是姓,而‘马哈茂德·吉卜利’是名。但是,自利比亚内战于二月份爆发以来,马哈茂德的公开发言,或媒体亮相可谓少之又少,而在仅有的外界报道中,马哈茂德的姓,也就是‘阿瓦法利’一字全部被故意隐去。其主要用意之一就是,在刀光剑影的利比亚内战中,避免各种势力瞄准自己。     尤尼斯近期被残杀,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马哈茂德的这种政治智慧。而过渡委员会的现任主席穆斯塔法,事实上只是一个“橡皮图章”,本身既没有尤尼斯的凶悍,也没有马哈茂德的阴险,手中更没有一丝实权。哪么尤尼斯死后,现在出现的一个尴尬局面就是,过渡委员会在前台,已经没有可以坐镇大局的强硬人物。马哈茂德虽然暗中掌握实权,但却没有尤尼斯在民众眼里的哪种威望,无力也不愿意走到前台。而名义上的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则是既无实权也无威望。过渡委员会在领导结构上,便群龙无首,成了一只“瘸脚鸭”。     反卡扎菲势力的内斗当前已经空前白热化,但现实是,卡扎菲目前还没有倒台。而从地理上来看,反政府军虽然对首都的黎波里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但东西两侧的武装部队还没有汇合。这边形成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局面,那就是在首都的黎波里,和卡扎菲的势力大后方,也就是支持卡扎菲的五大部落所盘踞的南利比亚之间,目前还保有一条狭窄的“走廊”。这条走廊目前还没有被反政府军切断,而卡扎菲一旦撤往五大部落盘踞的南利比亚,反政府军再想连根铲除卡扎菲的,便极为艰难。如果这一可能性成真,利比亚内战有可能被无限期延长,甚至长期呈现南北割据的局面。     利比亚民主重组无望,长期动荡几成定局     当前的利比亚,一方面,原独裁者卡扎菲还尚未完全倒台,并且,还不排除卡扎菲有可能撤往南部五大部落盘踞地,争取长期抗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反卡武装虽然表面上仍然是完瓦一片,但内部已经高度碎片化。反卡武装总司令尤尼斯被内部旁系势力,以“锄奸”之名残忍杀害;而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又是傀儡一只;深藏幕后操控一切的马哈茂德又不能顶替尤尼斯站到前台。而过渡委员会内部,反对尤尼斯等前卡扎菲官员的一派势力,自身内还要再分化出各种派系。     总而言之,今天的利比亚,可以说是如同满清刚刚倒台后的中国大地,袁世凯等强权人物昙花一现过后,便进入了漫长的军阀混战时代。可以说,利比亚想要在比较顺利,和平的前提下,实现国家民主重组的希望已经极为渺茫,而长期动荡则几成定局。而最终,到底哪一派势力可以在激斗中胜出,等到多久之后才能重新统一利比亚,而哪时的利比亚,会不会又被独裁者统治,横遭新一代 “卡扎菲”与“尤尼斯”的肆虐,目前都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上一篇: 上海与动车之旅   下一篇: 伦敦骚乱对新疆治乱的启示 阅读数(341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