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老虎庙 | 纪录片拍摄手记:除夕

作者: 老虎庙   除夕夜,摄制组把人员精简到最少。原本就我一人,临时叫来了赖杜,是考虑到深夜设备的安全,说白了,赖杜充当灯光和保镖。而减员是为了不干扰高流恩和家人的年夜生活。 第一次素材里有了高的儿子和儿媳妇。看得出小夫妻俩很恩爱,举手投足,言谈交互,无不透出甜蜜。儿子说“我三十上才结婚,懂得珍惜。”儿子拿出白酒,酒名叫“铁道兵”,名儿有点怪异,不像酒名。但酒后边有故事,有很多的三线学生愿意讲这个故事。儿子说起回到城里工作的艰辛,听起来很像搬运一类,虽然做得是后勤管理,搬运也只是参加工作初期的情形。儿子是很努力的,他知道若想要在这座城市扎根儿这就必须! “其实和你们三线一样!”儿子说。 儿媳妇就很贤惠了。在屋里忙前忙后洒扫庭除。摄制组跟拍已有时日,直到今天才拍到了晚辈儿们,足见日常忙碌。儿媳妇很漂亮,在花絮里可以看到,我特意给了几个特写,高流恩知足吧,这在之前很难想到…… 流恩的老伴担当年夜厨娘,这在这个小小普通的底层家庭里并不见怪。厨娘端上饺子的时候,就有了儿子的一声“谢谢妈!” 年夜饭菜很简单,甚至没有绿色,不知是忘了还是另有原因。后来有人看素材感慨“现在买得起肉也买不起菜。”也许是长期简单生活,不讲品质,绿色就难免疏忽。切瓣儿的松花蛋、肉皮冻、最昂贵的是一盘酱牛肉。儿子给父清斟酒,是“铁道兵”。事先高流恩说起过这酒,并且说不打算喝掉,想珍藏。儿子则破了瓶,很痛快地。我在镜头后心底一颤,高流恩则似乎不看见,像所有的父亲一样,高流恩也溺爱儿子。 老伴包的饺子很有模样,馅儿用的是韭菜,加之香油、加之肥肥的大肉,搅拌出韭菜的蹿香。儿媳妇说“我妈拌馅儿最好吃。” 年夜饭上的高点不在春晚,而在孙子。因此孙子就成为镜头里的主角儿。 去城墙根儿上给先人烧纸钱,我对高流恩说“有孙子的时候,家里就什么也没有了。”高流恩想了想才明白过来,笑笑,不言语,在暗暗的路灯下,脸庞流溢着幸福。 今儿是除夕,癸巳年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分水界,过了今夜,二万五千八百名曾经做过毛则冻的少年劳工的孩子们就或先或后地进入了花甲。因此年后就有了跟拍高流恩去大荔县办理退休手续全过程的故事。 《在历史这边》摄制组跟了一个人,一批人的人生后半截儿。过去的就只好过去,没有镜头,只有世说。到此也算是对片名儿“在历史这边”的最高诠释。 还得跟拍高流恩的家中起居,现在还只是开始。好在高以及老伴,儿子儿媳儿都很配合,对于镜头的陌生感也渐渐褪去。 拍了部工作花絮,其实不亚于小片。在您观看的时候,也许会有这么点儿感觉:一家人攒起来过活,平静地,团结地,恩爱地。问起老伴“流恩平时都爱干些啥?”老伴儿说:“流恩就爱捡他那些瓶瓶儿。”问起儿子,也丝毫没有对父亲所做事情的歧视。 年夜里,我记录了一个人进入花甲年岁之前的那情形,那一刻…… 注:高流恩癸巳年就六十岁了。四十二年前,高曾以十七岁年龄被征召修建襄渝铁路线。后来分配没有返城,去了距离西安几百公里外的一座小县城,成了一名造纸工人。厂子破产后,高流恩返回西安故乡,成黑户。靠的是老伴儿的一千来块钱退休金生活。日常,高在西安的繁华大街上捡拾饮料瓶子换钱。回答不解时,高说:“这样自在,不用看人家的脸。”癸巳年二月,高流恩办完退休手续后,该有每月不到两千或两千的退休金可拿,他将结束他十年来分文不进的窘境。 这部花絮在这里观看http://24hour.blogbus.com/logs/228636870.html

阅读更多

方可成 | 乐见更多针对新闻作品的讨论和批评

2013年新闻界的第一个事件,自然是1月初我所供职的《南方周末》报社经历的事件(过一段时间,我也许会好好写一写这件事)。第二个事件,当属《人物》杂志2月号的报道《 厉害女士 》所引发的讨论。 最近三四天内,不少新闻从业者及众多各行各业的网民在微博上进行了密集的讨论,《人物》杂志亦出具了三份声明,展示了一些证据,也表达了编辑部的态度。虽然该杂志以“网络争议陷入情绪化、泛道德化的气氛”为由,决定不再作出回应,令外界无法得知该稿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更多内部信息,但报道本身的相关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讨论。 从稿件本身的几千个汉字,到操刀的记者,到责任编辑和主编,再到一家杂志社,乃至整个新闻行业中的一些普遍现象,都在此事件中被公众拎到了放大镜之下。 类似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时候,读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便对一则报道不以为然,也不会花时间去研究和批评。但近年来,这种现象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去年,我所供职的《南方周末》有几篇报道获得了差不多的待遇,比如对方、韩二人的报道,对吴法天的报道。《智族GQ》对优酷土豆合并的报道《诗人与银行家的对决》亦引发了不少讨论。自然,这些讨论的核心参与者还是业内人,但其覆盖的半径已经非常大。 若论这些讨论的质量,整体上看不必给予过高的期待和评价。情绪化的评论乃至粗俗的人身攻击大量存在,这恐怕也是《人物》杂志所谓“情绪化、泛道德化”之所指。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各种评论当中,有不少理性、中肯的言论。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中,也并不全然是骂娘和诅咒,时而会闪现出颇为精彩的观点交锋(例如对某些语句和段落的技术分析,再如是否能够质疑袁厉害,是否应该要求袁厉害提供明晰的账目)。对于新闻界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业务讨论契机,因为这篇稿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当多新闻作品的共同特质和倾向;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也是一次讨论私人慈善行为边界问题的机会。 在我看来,新闻界应该乐见这种针对具体新闻作品的讨论和批评。以前我们要么只能接受来自某个中央部门的“阅评”,要么对来自公众的那些大而化之的泛泛批评感到厌倦(诸如“南方系都是汉奸西奴”等等),现在有了具体的讨论对象,有了实实在在的真问题,这是多么难得的进步。 在这种讨论当中,公众和媒体能够一起得到成长。这一次,有很多人陷入“情绪化、泛道德化”;下一次,情况就可能会好一些,大家都没有学过公共讨论,只能在实践中提高。这一次,很多人对媒体的态度表现得很极端,要么绝对支持,要么一概不信;下一次,大家的媒介素养可能就会提高不少,对报道的阅读和批判能力也会增强。同样,这一次,《人物》杂志的回应方式令许多人感到不满;下一次,媒体的应对就可能更成熟和诚恳些。 有不少人提出,微博不是进行这种讨论的好地方。这一点不假,但如果没有微博,这样的讨论或许也很难发生。不在微博讨论,那去哪里讨论呢?这个问题其实提醒我们:中国的新闻界缺乏一个进行严肃业务讨论的平台。这是一个遗憾,也意味着一个机会。

阅读更多

胡泳 | Is China’s mystery blogger Xi Jinping himself?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world/2013/02/06/china-mystery-blogger-xi-jinping/1895543/ Is China's mystery blogger Xi Jinping himself? Calum MacLeod, USA TODAY 12:33a.m. EST February 7, 2013   A mystery blogger who appears to have close access to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China's new leader may be the leader himself, say China watchers. BEIJING – A mystery blogger who appears to have close access to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China's new leader may be the leader himself, China watchers say. The blog “Study Xi Fans Group” has posted pictures of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General Xi Jinping's trip to northwest China along with detailed updates about his busy schedule.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访中纪委

作者: 老虎庙   手头案子不少,筛来筛去捡了两样儿,年前去了趟中纪委。 给中纪委送案子,一个是要对口,不是什么鸡毛蒜皮都可以送的。所以后来才有了媒体的质疑“为什么要实名举报,岂不是为秋后算账留下伏笔?!”我则理解,屁股太脏了,不得不捡大的先办。“实名举报”就成为不得之而为之的举措。其实对于已经进无前景,退无后路的冤民们来说,敢于实名举报的海了去了! 王岐山上任,办公室还在中央,本来嘛。中纪委监察部设了一间王办。王办里坐着为新调来的纪委干部。据说人还好,毕竟代表着王,举手投足,分寸有加。王岐山上任不久,听各室头头述职,这在谁上任是必须环节。前一天,各室气氛紧张,大小头们都忙着撰稿。第二天一个接一个被谈话。 进去一个,王说不要念稿,稿子昨天不是已经送来了嘛,我都看了。现在就口述最好。后来出来的头头们大汗淋漓…… 我的案子递给了某某。一个放上头,我说这个最对口,那个其次。心里其实都认为重要。 给中纪委直接交送案子在我不是头回。从前的事情是这么做的:某某当面看过,直接叫我去了监察部信访办。我带着当事人走过二三百人只多不少的一个访民队伍,被特别请进,又有一位头头请到密室细谈(很对不住那么多访民啊)…… 那回的结果是,监察部认为案子对口,直接责成地方省里办理,并且要求反馈办理结果。那么结果呢?两年后我想起这件事情,中央没有说啥,地方上倒是由省上派员找当事人谈话,据说谈话气氛很好,一片升平。事后我问当事人办得如何?当事人支支吾吾,我说干脆点儿。他说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我很生气,质问他为什么如此糊涂?他倒觉着冤枉: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一贯精明的我经那干部一通谈话,我倒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了。直到高高兴兴,嘴里拜拜不停地道别出来,我才睡醒,什么也没说啊!可是……我觉得再也不好找人家啦。 我直接晕菜,我知道那一定是遭遇了我党饱经风霜的游说干部。这样的嘴皮子干部我党培养了不少,也储备雄厚。人才代代不休代代生万年青。 这个怪圈我熟悉。2003年温家宝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曾经给过访民希望。从那年起,信访办大改办公面貌,接待访民们开始有水喝,有椅坐。尤其是要求中央直属部委信访部门对群众案子做到报上来,追下去,要有所反馈,善始善终。喝水的事情好办,中央各部位有的是钱,你喝就是了;坐椅子的事也好办,中央各部委也有的是钱,我买就是了。唯有一件事情蹊跷:凡是“报上来的又追了下去”的案子最终总是回到事件案发地,这个按说也没错,可是交办地方的接手人竟然是事件元凶,这个问题温家宝后来没说怎么办。估计也就没法办啦,后来温家宝作的许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儿嘛!也难为他,有想法,没法子,你纵是千手观音有七头六臂又奈何? 现在给中纪委送案子很有意思,事先精心打印的文件,还特意花两元买了张牛皮纸的“卷宗”给筒上。想想是给中央送文件,难不成一封鸡毛信可以打发,你当你的事情加急?却不曾想两元是白花了,某某抽出信瓤子,把那“两元”还给我,我说我买得起,装上,正规,还好拿。某某执意把信瓤子揣进怀里。我忽然明白,这是干部作风转变一举措吧。 往年的这时候,中纪委(何止这个部门呢)上上下下早早洋溢着年味儿。主管科室已经放出风声,今年的年饭在哪办,今年的晚会有甚甚花子。领导,尤其是最高的领导们这些日子都成隐身侠,神神鬼鬼地车进车出,总之谁都知道领导就是领导,谁叫咱不是! 2013年的领导很寂寞,终日把守办公室,有事没事别乱动。因为你动就有恁多只眼在看,就有恁多个脑筋在猜。猜你要干嘛,猜你是否做了份外奉献。你手里要干净,别老拎着大小包好像快递员似地。凤凰卫视的今日点题字是:嫌!(避嫌也) 我问某某现在中纪委如此风声鹤唳,岂不是工作很不开心? 错!错也!某某对我说,过去虽然有年的热闹,可大家看着领导间礼尚往来总那么有点别扭。也还多少有点儿愤。现如今虽然会餐没有了,纪律更严了,没有人指望年里头收到点底下的红包什么的,但是说实话,大家很开心,尤其是看着那么多个人被搬倒。我问这个表示开心的比例是多少,某某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开心。 在中纪委工作的人和咱老百姓一样,有善良的心思,但也很局限。他们习惯于党史教育里的整风、运动,尤其是来个明白人当头儿,这个就很令大家欢欣鼓舞了。 最后来个段子:我在和中纪委隔着一条街区的一间打印社里出文件。我的U盘插进机器里,在不下五十几个文件里我一时间没能找出我要的那个。却被打印社的小伙子一眼指认“是这个吧?”我这才看到了“严惩某某某”几个字,连称是它是它……出得门来,我还狐疑:他怎么就知道呢? 离开中纪委,我忙给地方上打电话,叮嘱案子是递上啦,会不会又和温家宝那会儿一样,你将遭遇一个饱经风霜的游说干部的会见呢?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征求意见”要“真”求意见

作者: 苗蛮子   现实生活中,“说”与“做”往往是两张皮。这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便是:嘴(纸)上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一般来说,说易行难的原因,不外乎主客观的因素,如技术操作不便、民意基础低、个人决心与意愿等等。以此来审视最近广州及各区实施的“民生实事公开征求意见”,显然无关技术难题,只涉决策者的意愿。 “民生实事”,关乎民众福祉。对于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显然更有发言权,这也意味着群众在“民生实事公开征求意见”活动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而政府部门则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有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途径和空间。 所谓“充分表达意见”,大致包含几个面向:首先,民意不仅仅是“民生实事建设”的参与者,也应是其中的主导者;其次,无论是候选事项,还是活动时间,群众应当有比较充足的选择空间;第三,公开征求意见的途径、范围不能过于单一、狭窄,应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后,公开征求意见要及时反馈结果,不能是“烂尾工程”、“无言的结局”。 然而遗憾的是,看看时下一些政府部门连年推出的“民生十件实事征求意见”,貌似尊重了民意,让民意参与了公共决策,但实质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部门;表面上看,群众当了一回能够拿主意的“主人”,但这个“主人”的权限却十分狭窄,并且只能在事先被预设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如此情形下的“征求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决策者美化政绩的工具。 以广州萝岗区最近公布的十件“民生实事”来说,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相关信息公布时间最长仅为一周(1月28日至2月3日),征集意见的渠道局限于官方网站和一两家纸媒——而实际上,纸媒发布时间又比网站慢了几天。公布时间之短,公布渠道如此单一,传播效果恐怕难以让人乐观。我在想,短短的几天内,会有多少人知晓这件事?又有多少人提出意见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虽说是“公开征求意见”,然而市民却只能围绕“十件实事”打转。既然一开始就圈定了十件实事,那还征求群众啥意见呢?官方没有完全放开由群众列举事项,是担心群众列举“实事”太多而加大工作量呢,还是担心群众给自己出难题?退一步来说,即便由政府部门列举候选事项,至少也不应局限于10条吧,比如列举20项乃至50项,显然是完全可行的。 既然所谓“十大民生实事”是由政府部门钦定的,而群众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那这样的“十大实事”,是否具有普惠性,是否和公众心目中的“民生实事”合拍,是大可存疑的。比如要我来选一件民生实事,我可能会选择“食品安全”。然而这一“实事”却并不在官方的“十大民生实事”之列。 显然,“民生实事”要做到“真”求意见,就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只有真正尊重民意,正面回应民意,才是真正在搞民意征集。由此而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才更贴近群众心愿,也才能否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征集方案,切实把民生实事项目定位到群众心坎上。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