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谢勇 | 永远合体的莫言

2012年12月12日 10:58:21   这个晚上,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莫言,会穿什么?     一个庸俗的八卦问题。不过,自从莫言兄长对媒体表示要入乡随俗在颁奖典礼上穿燕尾服,并已经开始学习跳舞以后,争议声随之出现,并持续到今天。现在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可以确信的是,在今晚谜底揭晓之后,无论他最终穿了那种款式的衣服,莫言的衣着和他的作品,以及言论等等,都将成为这个社会持续争论的议题,并且不断暴露出这块土地上上民众价值观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对立和撕裂。     不过,这种争议和撕裂只会属于围观者。今天的莫言,已经不再被这些问题困扰,就服装而言,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在记者招待会和瑞典学院讲演时,莫言先后身着西装和中山装,不管何种服装,莫言都显得异常合身精神,在我看来,即便是穿上燕尾服,也不会有网友争论的那种“不伦不类”之问题,在经历了大风大浪,最后站在世界文坛最高峰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而言?已经不会有任何“不合体”的语言和行为了——所有的指责都可以闭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永远“合体”的莫言。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从东方到西方,从高密东北乡到斯德哥尔摩王宫。成熟的莫言已经从透明的红萝卜里面那个内向自闭的沉默的孩子变成了情商极高和蔼可亲外柔内刚极度自信的世界级作家,他应该已经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对自己已经跨入了社会阶层和生活境界而言,只有不够专业的裁缝,没有不合适的衣服。     自然,不仅服装,还有思想,语言等等。他的作品获得了充分的被阐释被理解的空间与权力,他的自称源于民间的粗鄙语言成为哲学,甚至他的外表的沉默木讷也成为思想和精神的深渊。即便一些话语明显未必基本常识和价值判断,以至于让人们怀疑在这个曾经被命名为疾病的城市里,现在的他,就是最显著的症候。比如:文学教人恋爱,政治教人打架,再比如,每个国家都用新闻审查制度……     可所有的这些发言,都会有而且已经有人为之辩护,以文学之名为之洗白并不断欢呼胜利。有国内媒体报道了德国文坛对莫言的争议,结尾则写到了是对莫言持批评态度的赫塔米勒惨败,她为古拉格群岛而进行的创作被诟病为艺术水准不高,而在另一条新闻则报道了马悦然爽朗的笑声,他在为莫言获奖而遭受的指责被澄清而感到高兴。“瑞典最大的晚报发表了我原来的一个学生写的一篇很长的文章,就把那些批评莫言的人完全把他们打倒了。写的非常好”,“现在瑞典的媒体对莫言的看法变了,完全会变了,明天我敢说会出很多的书评,所以以前批评他的人就会后悔,肯定会后悔”。     自然,讲演中的几个小故事,也被赋予着深刻的寓意,为什么是八个泥瓦匠而不是七个或者九个?破庙最后在暴风雨中倒塌又意味着什么?是暴力煽动胁迫者终难逃毁于暴力的宿命还是有更深一层的政治隐喻?但无论含义如何,这些故事在阐释者看来,都“有庄子般智慧 有宗教寓意”。     总之,这个世界的“真理”是,文学高于政治,高于所有的政治。不需要反驳什么,拿到诺奖,可以堂而皇之领奖的莫言就是证据本身。所有的批评都与这个莫言无关,是另外一个同样叫莫言者在承担。而那些分裂的意见,不正是对于这个经历过百年革命,被摧残被打散被重塑被压迫被煽动被利用被伤害后居然活了下来还创造出奇迹的国人的分裂态度吗?当然,这种分裂不属于莫言,在找到自己的语言,用故乡的故事建构了一个与现实同样神奇的国度之后,他的写作成为真实世界不断蔓延的仿像,所有对他的指责都被可以转换成对现实的批判,而与写作者无关。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永远合体的莫言。      上一篇: 永远合体的莫言 下一篇: 永远合体的莫言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老虎庙 | “独行侠”的故事

作者: 老虎庙   原文载:北京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学术通讯》二零一二年第四期(PDF 下载)http://zhuanxing.cn/public/newsletter/201204.pdf 【“独行侠”是谁】1953年生人,本名张世和,网名老虎庙。公民记者,纪录片编导。2004年11月7日,老虎庙目睹并报道了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发生的杀人事件http://24hour.blogbus.com/logs/2004/11/483198.html,被中国网络评论家keso评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2007年万里单车行,写出了中国底层的艰难困苦,途中有关方面特别发文禁发他的消息。他关心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流民,兴建流民公房。关注兴建奥运场馆的民工艰难生存,写出了太平繁华背后的真相。在博客大巴、搜狐、网易、凤凰、和讯、新浪、博客中国、1510部落均设有博客,通用博客名:24小时在线博客。 【“独行侠”自述】我去国内一些地方,总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哪里,还在骑车吗?网端则有朋友直接称呼我是“独行侠”、“游侠”‛等。 的确这些年我是跑了些地方,而且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单车。2009年国庆前,我从湖北襄阳出发,经鄂、陕、川三省抵重庆。当我风尘仆仆地站在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下时,围观人群里有人问我:你是为支持北京奥运会骑车征集签名的吧!听此话我当即火冒三丈。干他所说那事情的人这些年的确不少,但又怎能是我呢?在我出行前所写“此行目的”里明确道:此行我是要观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在重庆全面复辟的。言辞极其尖利,很多人不同意,现在看来则具前瞻。 后来又很多记者问过我“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目的呢?”我说‚我厌倦了网络论坛里的热门追随,主观性很强,内容则根据发展每天漂移。我要去实地观察。我要有真正的发言权。‛2007年7月始,我正是骑单车开始了我的五年游历。就此骑车五年,走过五条线路,跨越十省。有趣的是至今不能被驴友们认同,他不算驴友,他不是以锻炼游玩为目的。的确,我轻车简装,携带生活用品很多却连骑行帽都不戴。生活用品是为自助夜宿免住旅馆,不戴安全帽,穿骑行服是为老乡不被吓着,拉近我们距离,好深入调查……对此不认可我驴友身份的驴友们却报以尊重。 我走过的线路: 2007年:北京-河北-大同-鄂尔多斯-银川-陕北-西安 2009年:(襄渝三线行)襄阳-十堰-安康-紫阳-万源-达州-重庆 2010年:(万里黄河溯源行)青海湖-西宁-兰州-宁夏固原-银川-石嘴山-内蒙古五原-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延安-吴堡-壶口-山西柳林-河津-风陵渡-陕西西安(走完了黄河中上游) 2011年:(南水北调工程探秘行)北京-邯郸-河南南阳-湖北丹江口-郧县-十堰-随州 2011年:(西去长安行)北京-石家庄-山西岳阳-河津-风陵渡-陕西华阴-西安回想五年来我骑车所经之地,有华北平原、西北高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以及中原河南、鄂西北山区-重庆山城。 接触的主要是农耕农牧区,部分则属长江流域。归纳所了解社会话题有如下: 一、农耕农牧区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战略地区,在执行相应政策中地方执政者与农民间的关系现状; 二、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后,农村初级教育现状以及对希望小学的观察; 三、实行‚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医患者间以及政府与卫生员间出现的问题以及政策实施现状; 四、环境污染(涉及水污染及乡镇小型工业的煤气尘污染)尤其是人为制造污染后的政府态度; 五、村民自治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选举贿选、拉帮结派,以及村干治理乡村不力和贪腐盛行等问题; 六、地方政府强征农地大搞城镇化建设,农民被逼上楼断生计,土地大量丢失; 七、南水北调工程导致的灾难性移民。地方政府趁机虚报额度索取国家补偿,冒用国家名义扩大化征地大搞形象建设等问题; 八、地方乡级干部非法套取国家扶贫、专项建设资金,以假业绩充数的个案; 九、我看到的私人煤窑的真实情况。 2007年深秋,我在位于毛乌素沙漠的陕西定边县盐池堡乡姬卷村和石生活老人同住一屋彻夜聊天时,老人对我说: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你看胡主席那慈眉善目的模样。就是地方上这些混蛋干部瞎搞……‛后来,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省份旅行考察中,发现时常听到这样说法。这个说法令我狐疑,我为此长时期思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答案。2011年,我在山西河津市附近的农村里和农民试做如下探讨:中央的‚好经‛能被地方政府念歪了,只能认为是中央的管理出了问题,如此问题长期不得解决,问题最终该追究的还是中央。那么农民还该念中央的好‛吗? 听后农民们不再言语。但我知道,近些年对农村实行税费全面,扶贫救济,种粮补助,新农合以及义务制教育等所做宣传足以坚定广大农民对中央的膜拜式的信赖。也因此,地方政府在骂声中成长,亦获取了实际利益;中央则在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地方政府的埋怨声中得以"维稳"。农民是真正的冤大头。 2011年年终,我将五年来对中国北方农村的考察结果撰写成书,初定名《中国北方农村调查报告》(征求出版中)。 2011年三月,我在北京居住19年的宅子被迫放弃,移居至仅与北京一街之隔的河北香河安平镇。之所以被迫移居,廊坊市公安局是唯一给出答案的政府机构“这个人太麻烦!”那意思是有我在廊坊(香河安平镇隶属廊坊管辖)呆一天,他们就增加一份维稳的麻烦。在对我实施监视、正面驱逐以及威胁房东的恶手段后,我决定走向农村,走向更广大中国范围,去做更深度的农村考察。家住三地‛就是我的一个设计:我决定在北京、陕北、西安三地安家,每年轮回居住,以便更深入了解中国农村,自由地报道中国农村。目前我已经定居西安老家,并决定未来的日子里将陕北农村作为我的社会考察基地,长期深入下去,为我们社会转型期需要提供最鲜活的资讯。(老虎庙/文)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大赦违章”里的权力讨巧与创收术

作者: 苗蛮子   如果你是合肥的违法车主,并且还有没处理的违法记录,那恭喜你“中奖”了:在2012年12月8日至12月31日期间,你只需去合肥交警行政服务大厅登记一张表格,看半小时电视学习,然后把所需罚款交上便“收讫两清”——你的违法记录就这样一笔勾销了。 这样的利好消息,当然不是什么谣言骗局,而是经过央视记者明查暗访确证的真事。至于合肥此举的原因,按当地官方的说法有二:一是为了做好即将到来的春运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二是为了迎接明年就要实施的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是,合肥市公安交警部门决定在全市开展一次交通违章清零行动,督促广大驾驶人依法、及时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 媒体在报道及传播这则消息时,多数用上了“大赦”一词——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新皇登基为笼络民心而“大赦天下”,在历史的语境中,所谓“大赦”多少有些喜感的成分。而合肥“大赦违章”之举,也有这样的效果:一些拿到处罚决定书的车主喜笑颜开,合肥交警行政服务大厅一时水泄不通。这样的画面,似乎意味合肥此举俨然有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赢局面。 可不是么?如此“大赦违章”,化繁为简,既完成了光荣艰巨的迎接春运任务,又为明年新规的顺利实施扫清了路障,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部分违章司机的“好评”——原因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常识,司机一般不怕罚款,而害怕扣分乃至吊销驾照,因为以现行的交通违法违章罚款标准来说,那点罚金实在不值一提。正因如此,一些车主用舒心的笑容,用脚投票,表达了对合肥这一“惠违章司机政策”的大力支持。 合肥大赦交通违章的“好处”,当然还不止于这些。在上面这些冠冕堂皇的效果下,“大赦违章”还有这一层不可言说的“妙处”:那便是通过对违法违章的一次性打包大甩卖,以此刺激、诱惑那些违章司机主动处理违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轻松如期地完成了罚款指标,而且为增加集体福利开拓了财源,同时也为“放水养鱼”培育了良好的土壤。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显然不难看出,当地官方所谓“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等神马理由,其实都只是浮云,“清理”和“创收”,恐怕才是真正目的。而这种“一举多得”,无疑是以牺牲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以及破坏法律的整体性和消解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而实现的。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须被信仰,否则便形同虚设。”当执法者伤害法律尊严,民众的法律信仰必然受到威胁,甚至出现瓦解的状况。一些人本来还能遵守交通法规,可现在违章只罚款而无需扣分,势必降低对交通法规的尊敬与信任。 “只罚款不扣分”这种明显有悖于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看似“人性化执法”,实则是“认钱不认法”,这是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一种放纵。其所导致的结果是:非但不能确保交通安全,反而在无形中助涨了违规者的气焰,带“病”上路的机会大增,交通秩序势必更加混乱,公共安全雪上加霜。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合肥这出“大赦违章”的游戏,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所谓法律的尊严、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以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等,无不受到损害。在这出游戏里,我们再次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执法者知法犯法;法律俨如橡皮泥而可以被权力者随意更改、把玩;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不过是某些权力部门的自娱自乐,而民意无从谈起……由此而昭示的是我们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阅读更多

方可成 | 想象新闻的另一种可能性(4)

想象新闻的另一种可能性(3) □方可成 (上接 第三部分 ) 提问: 您好,我在你博客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四种记者的分类》,分为替党说话,替百姓说话,替钱说话和替客观事实说话。刚刚你说到那个主题先行的问题,我不知道主题先行和替百姓说话能不能当做同一种概念?你个人是更偏向替百姓说话的记者定位,还是替客观事实说话的记者定位?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媒介霸权的,我们上课老师跟我们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推荐你们读《南方周末》吗,因为只有这家报纸是做深入报道的。我想问你,中国还有没有另一家报纸是替客观事实说话的,能和《南方周末》抗衡的、平分秋色的报纸? 方可成: 替客观事实说话、替百姓说话和“主题先行”不是一个意思的。我们的党报上有很多“主题先行”的替党说话的报道,这只是说“主题先行”是一种操作方式,你可以先定这个主题也可以先定那个主题,这个都不一样的。替老百姓说话的那种,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已。主题先行指的是,某一种主题你可以定成替党说话也可以定成替百姓说话的主题。 至于最认同哪一种,我当然是更认同替客观事实说话,但这个真的很难。你问每个记者他们都会说“我替客观事实说话”,但关键是你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说到很多影响,包括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包括一个媒体它可能有自身的一个定位、特性、缺点之类的,这个可能会对怎么认识和传播客观事实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怎样实现为客观事实说话,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了。 然后你说老师推荐看《南方周末》,很感谢!不是说它有什么好,它是一个标志性的媒体,你可以看出好也可以看出不好来。当然它不是唯一做深入报道的媒体,做深入报道的媒体有很多,很难数清。推荐的话我也觉得真的挺难推荐的。你问有哪个是不一样的而能成为补充、成为一种相制衡的力量,我倒想不出一个特定的媒体。我只能说一方面,对一个重大事件来说,或许应该多看一些媒体的报道,看看他们怎么说的,不能偏信其中某一家媒体,另外一方面自己也需要自己辨别这些媒体报道的能力。 提问: 我听过舆论说现在的媒体会为了增加关注度而夸张扭曲事实,再一个是说他们会增加一些对社会来说比较焦虑的比如说医患矛盾,在十万个人中可能有十个人会有医患矛盾,但是他们可能部分地夸大这个事实,让社会关注。您是否赞成这个行为?您认为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和作为媒体,应该怎样对待这种现象呢?第二个问题是,您说媒体是在社会中的,它不可能做到完美,那么作为一个媒体人,您会不会有些无奈?您可能有时想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但因为社会的一些影响而不能这样做,这个时候您怎样看呢? 方可成: 你说的这个夸大的情况我觉得是这样的:有时候媒体的特性、本质就决定了它对这些事情就一定是夸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媒体它本身的这样一种运作方式就决定了它报道出来的东西需要得到你的关注,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乃至说它的这个新闻才能传播出去,它的报纸才能获得更大的发行量之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事情的报道一定是夸大的,或者比如说我们每天在世界上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只关注了这一些事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你注意过这件事情真的重要到它说的那么大的程度吗?这也是很难说的,所以一方面我想说的是:夸大是客观存在的,很难避免的情况,但另外一方面,就要看你怎么去用合适的方式避免这种过分的而且带来不良影响的夸大发生。这个可能在媒体里面会有一些共识,就是说怎样报道才是专业的,怎样报道才是尽量接近客观的,我想这个在新闻学院里面也该有教这方面的内容,这方面我想我们可以去尽量避免,但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这个由于他的性质所决定的,它肯定是存在这种夸大的成分。 个人的无奈的话当然是经常发生的,就是稿子发不出来啊,稿子被删了啊,这个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最初的时候会很激动,但是慢慢倒后来想开了。因为你会觉得这件事情我没有报道,可能过段时间其他的媒体报道出来了,或者虽然你的文章没有在报纸上写出来,但是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在自己的博客上,微博上写出来。所以其实无奈是有的,但是可能性是有的,你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传播自己想传播的信息。我们现在还是处在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时代下,所以不用太悲观的看待这些无奈。 提问: 您刚才说您对现在新闻业的现状不是很满意,而且还提到一些控制。然后我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会发现,每当你打开电脑,弹出来的都是关于某某事不报道不评论这么一个框架。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你不写你会很郁闷,如果你写了,领导会很郁闷,那么您在工作中会选择让自己郁闷还是让领导郁闷呢?或者是您已经对这样一个习惯的框架已经不在意了呢? 方可成 :当然得让自己郁闷啦(笑),因为你就算写了也发不出来啊,结果就是大家都郁闷。 提问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被环境改变了? 方可成: 不是,我觉得没有到改变的程度。当有人告诉你不能写什么什么的时候,你其实是比较幸福的,而当别人告诉你必须写什么什么的时候,你才是最不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对一些事情做报道,比如说你要对十八大人事做预测报道,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我真想做这件事情,那么我就去别的地方去做这件事情。既然我在这个地方,那么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除了认识到自己的媒体局限性以外,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刚才我说过的我做对“老朋友“的报道,可能当时是禁止报道一些比如说卡扎菲的事情,但是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还是回到这个问题,就是你怎么达到你想推动的这个社会价值,你的最终目标是如果是要通过你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来推动我们所认可的这些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实现。如果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来考虑这些具体的事情,我想会比较释然,因为的确存在许多其他的方式能够推动。 提问: 方老师您好,您刚才提到要鼓励一些非专业的人士来参与新闻工作。一方面,非专业的人士其实是缺乏专业素质的,对新闻的底线又把握不够,导致一些报道失实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社会监督的机制,那么您觉得这种现象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方可成 :你的提问让我有一种在参加辩论赛的感觉,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是大学辩论赛最喜欢用的辩题嘛。 一些非新闻专业的同学会问我,如果我以后想做记者是不是应该读这方面的研究生?我的答案是没有必要。现在我们有许多非常牛的记者都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所以专业问题并不会构成很大的障碍。说到底,一些基本的新闻常识和规范是比较容易学习的,而且我所说的鼓励并非是要让大家都要写出《南方周末》式的新闻,这是没有必要也缺乏可能性的。我们号召广泛参与的初衷是要给大家呈现一种更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你所做的事情是真实的,不要凭空捏造或是散布谣言,那么不论你想用何种方式传播都是没有障碍的,比如采用做网站的方式,监督媒体等等。不过另一方面,我还是要提倡大家更多的了解媒体工作。一个大学里有一个新闻学院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光是因为新闻学院可以为这所学校办活动时提供一些优秀的主持人或是给校园里增加很多漂亮的女生,它最重要的好处是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帮助大家认识媒体、使用媒体,这对每一人来说都是有用的。 提问: 第一个问题,华裔作家严歌苓写过一部小说《赴宴者》,里面的内容有攻击记者的意味,让人觉得记者就是成日混吃混喝,哪个单位要是开个发布会,就先跑去蹭吃蹭喝,再用单位给的一份意见写篇报道。因为我并不太了解记者行业,所以我想知道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是否普遍?第二个问题,刚才您谈到数据可视化,其实我感觉这种东西可能比较浅薄,比如前段时间人人网上传过关于一个左派右派的图,这图做的挺不错的,但是左派右派这问题很复杂,本质上说是个挺学术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做这样的图有好处,但是可能也会不会让一些对这个问题本身不是非常热心的人感觉好像就这样,在学校可以了解这个问题,可能就被误导了。最后一个问题,我以前在人人网上加过你好友,后来可能你觉得不认识就把我删掉了,就是你能不能给我加回来? 方可成: 这个没问题,我为了能加大家好友已经买了人人网的VIP。先回答你后面那个问题吧,当你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图片进行传播的时候,确实是存在非常多的信息损耗在里面,甚至是有一点扭曲。但我的观点是什么样的呢?你仔细看那张图的话,我在上面特意标注了一句话,叫做“本图不是严格的学术作品,仅供参考”。我也知道这个图本身不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分类,其中非常多的复杂性没有展示出来,但是我的观点是,就是你是更希望大家对左右的划分完全是一片混沌,混乱,或是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呢,还是说大家通过这张图了解到基本的大概,当然前提是知道这张图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作品,它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觉得在这两种情况间,我当然会选择让更多的人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这个事情有更深的了解就需要比较多的阅读,去花时间研究这件事情,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有时间精力、或者有意愿来做这件事情,那我觉得这个图一个用处是让大家起码对这件事情产生了一定兴趣,有些基本的了解。当然前提是在于这张图没有明显的错误。我比较自信这张图没有明显的错误吧,因为研究中国知识界思想界的左右派问题有个很有名的老师叫许纪霖,他在微博上也转发了这张图,他转发的时候“这是一张被大大简化了的中国左右派图”,我觉得他的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就是被大大简化的;同时他发了这张图,表明他是基本认可这张图了,当然这个前提是没有大的错误了。 对于你第一个问题,这种情况确实有,但更多的存在于假记者当中,因为你知道中国有一种假记者,在山西特别多,那是因为那儿的矿难特别多,矿主需要给媒体派封口费。但是实际上特别正规的媒体是很少收的,但也有,前几年新华社记者就因为收金元宝还是什么闹出一件事情,但大部分情况下,真正去招摇撞骗,来收封口费或怎么样的记者,要不就是非常没有影响力,比如某个报纸办的一张某某增刊这种比较存在于灰色地带的这样一些媒体的记者,要么就是完全的假记者,他伪造记者证或是怎么样,这个在山西是非常多的。那在其他地方也有,比如说我自己的一个例子就是我爸在医院工作,然后他就遇到好几次所谓的记者去找他,说我在你们医院发现了什么什么负面的新闻,你要在我们这登一笔广告,否则我就要把这个报出来怎么样,这种其实跟你说的那种混吃混喝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他们是想利用媒体的舆论的力量来给自己获得利益,有点像前面那个同学所说的替钱说话的这类记者。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更多是在法律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这其实基本上是属于诈骗或者敲诈类的行为,在正式的媒体记者里面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有耐心在这坐到了现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了。我今天讲的这些内容,我自己也觉得可能是不构成系统,更多的是有我的一些感想,一些思考在里面,可能比较凌乱,因为我自己也是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原谅我的浅陋,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完备的这个体系,但是我和大家交流的非常开心,而且我发现大家对媒体已经有非常多的批评精神在了,发现大家并不是一个迷信媒体的时代,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比较可怕的就是大家迷信媒体说的都是真的。但是另一方面正合了我前面说的媒体的可信度在下降,也许我们的媒体真的面临这样一个局面,也许这个局面会带来一场传播革命的发生,这个我也不知道。我想说的是,大家有非常多的质疑、疑问是非常好的第一步,但后面我们可以不仅仅停留在批评质疑的角度,我们可以一起参与进来,符合我今天所讲的主题——想象新闻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不光是批评质疑,我们也可以一起来想象,一起来参与,构建一个更好的新闻环境。不管是自己来做一些事情,来监督媒体,批判媒体也好,还是自己进入媒体,通过内部的净化试图来带来一些好的改变也好,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和你的同学分享你对于媒体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都是共同来构建我们公民社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媒体是非常喜欢讲公民社会这个词的,大家可能对公民社会这个词也是比较有好感的,确实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这个词的。那同时大家会觉得在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媒体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事实,所以我们需要对媒体抱有更多的信任和期待。但是另一方面媒体本身也是影响我们能不能达成我们理想中的公民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媒体本身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它的好坏会影响我们走向公民社会的这一条道路。所以这是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也许还不成熟的内容,大家以后通过邮件、微博也可以很方便的联系到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流。(完)  与《青年人大》公关部同的合影

阅读更多

胡泳 | 未来“网”世界(上)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21203/ArticelB01002FM.htm 网络并不只是购物和社交,还有很多我们无法预测和想象的东西正在发生   未来 “ 网 ” 世界   2012 年 12 月 03 日    来源:齐鲁晚报   距中国的双十一电商大战不到半个月 , 美国电商在今年感恩节促销季也迎来销售高峰。 “ 黑色星期五 ”, 全美电子商务零售额为 10.42 亿美元;随后的 “ 网络星期一 ”, 在线零售额更飙升到 19.8 亿美元。这让人再次感受到互联网已经在争夺传统零售业的话语权。   互联网的发展不止于此。   稍早几天 ,11 月 20 日 , 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前主编克里斯 · 安德森携带新书《创客 : 新工业革命》出现在清华大学。曾发现 “ 长尾理论 ” 的他炮制了新的概念 : 开源设计和 3D 打印技术已经通过互联网把人和产品结合了起来 , 我们每个人都成了 “ 创客 ”(Maker),“ 创客运动 ” 将带来网络对现实世界的颠覆 , 很快全球会实现全民创造 , 从而引发第三次产业革命。   一直沉浸在互联网研究的克里斯 · 安德森已经投向了实体领域。上月初 , 他从《连线》辞职 , 担任 3D Robotics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3D Robotics 的主要业务是利用开源设计和 3D 打印机制售 DIY 无人机。在他亲自操刀的《连线》 7 月份封面文章中 , 一架朝着读者飞过来的多旋翼无人机图片下写着 :“ 这种利用开源设计的飞行器比美国军方的要多得多。 ” 他看好 3D 打印产业的前景 ,“ 那将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事情 ” 。   存在了十几年的 3D 打印产业今年陡然红火 , 美国新开了两家 3D 打印机实体店。而据预测 , 这一产业的规模在 2016 年将超过 30 亿美元。   听起来匪夷所思 , 但互联网的变革无不充满着稀奇古怪的想法。   回顾其既往的发展史 , 通过一个个爆发性的增长点 , 网络不断挖传统产业的墙脚。   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原雅虎中国总经理谢文说 :“ 互联网先寄生于电信业 , 然后喧宾夺主;进而挺进媒体业 , 然后取而代之;接下来连续进军影视娱乐业、零售物流业、 IT 业 , 然后呼风唤雨;现在轮到了设计制造业 , 然后一步步走向人类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 ”   没有人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但整个世界的互联网化终将引发人类世界的变革 , 每个普通人都在其中被改变、被塑造。新媒体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说 :“ 我们要学会去迎接新的技术。 ”    □ 本报记者 龚海 创客 , 人人都是制造者    “ 给孩子做只玩具鸭 , 只要在电脑上运用 CAD 软件做出 3D 模型 , 然后放到 3D 打印机里打印出来即可。 ” 听到这里 , 玩具制造商们也许要为克里斯 · 安德森的构想战栗了。   克里斯 · 安德森从来没有放弃对硬件的追求 , 而现在正是时候 , 他说 :“ 过去 10 年 , 网络被用于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提供服务 , 我相信 , 接下来的 10 年 , 是要将这些虚拟的东西应用于现实世界。换句话说 , 未来不仅是属于建立在虚拟原则上的网络商务 , 也属于那些坚实地植根于现实的产业。 ”   即便互联网如此大放异彩 , 他仍认为与现实世界无法比 , 在经济规模上 ,“ 在线交易还不到所有交易的 10% 。 ”   然而这并不是向传统制造的回归 , 而是虚拟世界彻底改变现实的开始。这种变革来自于创客运动 —— 运用互联网和最新的工业技术进行创造。在辞职前的一个月 , 克里斯 · 安德森完成了《创客 : 新工业革命》 , 介绍开源硬件和 3D 打印机将把制造业带向个人制造。   一切得益于技术进步。克里斯 · 安德森发现实物的制造过程越来越趋近于数字产品的制造过程。 CAD 软件变得更加精巧且容易使用 , 你提供设计 ,CAD 帮你考虑如何生产 , 而 3D 打印机将把三维图形转化为实物。    “ 你可以打印出一支笛子或者一块肉 , 甚至活细胞构成的人体器官。 ” 这些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被克里斯 · 安德森当做未来 10 年科技的发展走向。他所在的 3D   Robotics 公司正通过网络平台 , 让科技发烧友上传 DIY 的 3D 飞行器图像 , 然后通过 3D 打印机帮助他们做出无人侦察机 , 并提供将 DIY 想法变成实物的硬件零件和设备。   最重要的是 , 不但产品可以件件不同 , 并且 “ 生产第 150 个和生产第 1 个的成本完全一样 ” 。   网络给创客运动的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2004 年 , 克里斯 · 安德森提出著名的 “ 长尾理论 ”, 随着网络的发展 , 所有产品都能轻易找到自己的需求 , 那些冷门产品加在一起形成的巨大 “ 长尾 ” 甚至比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还高 , 这是亚马逊、谷歌等如此成功的一大原因。    3D 打印机正在践行这一理论 , 它们逐渐变得便宜 ( 目前已降价至约 1000 美元 , 最低的有 600 美元 ) 和简单易用 , 任何人都可以用来制造复杂的物体 , 实现稀奇古怪的想法 , 且不需要特别的技巧 , 这为小众产品生产提供了可能。    52 岁的克里斯 · 安德森抓住了 “ 实物长尾 ”, 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的巨大创新将给予所有互联网用户以创造实物的能力。创客群体会很快从发烧友、专业人士、企业家扩展到所有网络用户 , 让人类归根结底成为一个制造者。   虽然大有前景 , 但在自己的时代到来前创客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对者称 , 也许经过了多年 , 能够用多重材料打印的 3D 打印机还没有制造出来。但克里斯 · 安德森在《卫报》上撰文说 :“ 这并不意味着它应该被忽视或被看做是制造业利基市场的天堂。 ”    11 月 30 日 , 新媒体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 有一天 , 街头像现在到处有加油站、超市一样 ,3D 打印机也很普遍了 , 而它能打印的东西包罗万象 , 这些东西无不极富个性化 , 那必然会带给我们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 , 你可以马上就打印出巧克力、玩具、衣服、汽车 , 发展到这一步那当然称得上是革命。 ” 互联网是纲 , 其他都是目   没有人能阻止新时代的到来 , 因为整个世界都在互联网化。但确实有人在为此担忧。   最近上映的英国科幻剧《黑镜》讽刺了网络对人性的吞噬。第一集中 , 绑匪将公主被绑架的视频放在 YouTube 上 , 要求首相直播与猪做爱才能释放公主。视频疯狂传播 , 政府删除一个就有 6 个在其他地方出现。对着屏幕生活的票决首相是否该屈从 , 起初还觉得这是个恶作剧 , 但在送来公主断指 ( 其实是绑匪自己的 ) 后 , 民意相信绑匪动了真格的 , 首相则被迫在 13 亿人的注视下完成了不雅动作。一年后 , 已自杀的绑匪获得了特纳奖 , 被称为先锋艺术家 , 而首相再也无法得到妻子的爱。   社交媒体让一个原本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走向了极端 , 这其中充满了对技术的悲观主义。   我们无法否认网络的阴暗面 , 但拒绝它势必会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因为现在看来 , 几乎没有什么是网络改变不了的 , 胡泳说 :“ 如果非要找到什么没法被改变的 , 那只有人性是永恒的。 ” 原雅虎中国总经理谢文则说 ,“ 互联网是纲 , 其他都是目 , 纲举才能目张。 ”   技术曾被看做是冰冷、笨拙和没有人情味儿的 , 但互联网却让人认识到人类的未来将是个有机的过程。   克里斯 · 安德森甚至从创客运动中搭建起与祖父的手工发明的情感联系 , 他觉得这还会让生活重归于自然。 “ 人们过去往城市移动 , 因为那里才有生产工具 , 但现在 ,( 随着 3D 打印机的发展 ) 生产工具已经来到他们面前 , 就在他们生活的地方。 ” 似乎连工业社会都要远离了 , 一切回到另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连线》创世主编、《失控》的作者凯文 · 凯利曾回忆自己对科技的再发现 :“ 当我把 PC 机和电话线连在一起时 , 我意识到另一端有一个线上世界。那一刻起 , 我对科技的看法改变了。哦 , 天啊 , 它柔软、人性、社会化、温暖、很生活。 ” 他将科技引导的未来视为向新生物文明的进发 , 越来越生态 , 也越来越有机。   他不是什么 Geek(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烧友 ), 只关注互联网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他预测 , 二十年之后 , 网络会变得更好 , 而且和现在完全不同 , 因为它会充满各种数据流 , 就像人类生活在云中 , 人类本身也构成云。所有的移动设备组成了我们称之为 “ 大脑 ” 的东西 , 于是不会再想网页、浏览器 , 只要有屏幕 , 就能和云中的信息进行交流。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夫 · 伊梅尔特看到了一个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的开放的全球化的互联网 ,“ 从简单的电动摩托到尖端的核磁共振仪 , 从发电的电厂到运输的飞机 …… 带有内置感应器的机器和软件将其与其他机器 ( 也包括我们 ) 连接起来 , 从中提取数据 , 进行分析 , 找出背后的意义。 ”   人们对信息社会的未来抱有自我解放的期许 , 例如可以自由去支配时间 , 并回避工业社会的拥挤、浪费、污染。互联网发展的物联网将使生活更加智能。当你进入超市,拿起一包饼干,超市网络能感知饼干的运动轨迹,在你走出超市大门时,超市网络自动结算出饼干的价格,并通过手机上的物联网感应器告知手机扣钱。在这种场景下,售货员消失了,信用卡也消失了,甚至排队都消失了。 对自动化的渴求让更多的物体与网络相连。一个物联网的灯具会自动调整亮光,光线弱时会调亮,在我们熟睡后自己关上,有电子邮件时会闪烁,外出旅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来造成家中有人的错觉。 越来越人性化的同时,互联网甚至还在改进着我们的人性。《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说:“就像网购,随着信息足够开放透明,最后终将让不诚信消失。”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