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

BBC | 网友热议:港人拉出“米字旗”?

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已经有15年了,在香港街头出现“联合杰克”—米字旗,BBC记者沃迪恩•英格兰感到很惊讶。为探究竟,他采访了香港作家陈云根,艺术家荣念曾和政治家吴霭仪。沃迪恩发表的这篇文章《 按键 港人拉出“米字旗”? 》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以下是一些读者们的评论。你对文中所提及的解释和网友们的反馈有看法吗?欢迎各位留言。 问题产生于共产党治下的中国,生活方式、价值观、公共秩序及公民素质等等整体都跟香港的环境相差太远。而大部分内地访港游客及内地新移民,在香港表现出的低劣生活习惯及素质,我行我素地在公共场合便溺饮食及大声喧哗等等的行为,经由媒体传播放大报导以后,成为了压垮港人对兲朝印象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跟在台湾也有一些人相当怀念日据时代的秩序跟繁华是一样的。问题不在于这些怀念殖民时期统治的人他们的政治立场,而在于这些人想要维持原有的生活素质及水平,但新来的统治者却强迫拉低了港人的生活习惯,这就像五胡乱华、蒙古南侵,或是清初强制薙发留辫所遭遇到的反弹是一样的。 陈平 改革的阻力,不管改好改坏,都会有各方的阻力,社会趋于混乱,很多人不希望混乱,一切稳字当头. law, mars 香港人被迫做英国殖民地奴隶.国内人被迫做中国共产党奴隶.97年后, 眼看香港实施一国两制, 港人争取民主, 有机会当家作主, 国内人却仍要接受中共一党专制, 继续奴隶生涯, 百般滋味在心头, 唯有骂港人奴才泄忿,也好过过主子瘾.就连来港购物都要扮个大款,自我安慰一下, 心理补偿一下. 可怜可笑! 原细海, 香港 虽说拿个米字旗抗议大陆有点傻,可是香港人还是值得同情,被人殖民了那么多年,对英国都产生认同了。好容易回去,还回到中共政府手里··苦逼啊苦逼,不管怎么说,支持香港反抗。 mirror, china 中国要加快对香港的人口清洗,加大输入移民的力度,使香港变成一个一点都不特别的三线城市,到时取消边境废除港元禁绝粤语,振我天朝声威!! (兴奋) 爱国的中国人, 天朝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香港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看来早忘了 圣贤书了。 RONE, 中国陕西 香港人做几天英国人的狗腿子就忘了自己姓什么名什么了 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要自作多情了。 lee, wuhan 上面好像没几个香港人: 实际上共产党与英国人, 根本上是90% 与80% 坏旦之分, 说易港人怀念英国人–> 开玩笑!你英国人想人怀念你, 便不要把我们的英国国籍尹成不可进入英国及没居留权的假国籍! Helen, Hong Kong 有些香港人很不厚道,譬如说上面这位署名“邓欣龙”的读者(如果他真是香港人的话)。他说的中国鬼子也许还是他的亲人呢,我不相信他的祖上是曾经的英国主子。也许,他感觉现在的香港没有殖民地时期那么民主自由,但现在至少还有小圈子的特首选举。也许,2017年能够真正实现双选举呢。以前的港督都是英国任命的,你们当时怎么就没有想自己选举港督呢?难道就像别人说有的香港人当奴才都习惯了?现在的香港高度依赖大陆。没有他嘴里的中国鬼子,也许他早就失业了,还能在这儿骂人?做人要厚道,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要民主就說要民主就好,不屑中共就說不屑就可以了。拿什麽米字旗。難道英國殖民就有民主了嗎?殖民那麼多年,給你民主了嗎?大陸人民和香港人台灣人一樣渴望擁有民主,但是你拿出米字旗如果只是對中央政府表達不滿,很好。但是如果是想恢復殖民統治,很傻很天真。 lkx, dalu 香港你需要活出你的色彩,把你的优缺点都展现给大陆看,好让大陆从中学习到你的优点,从你的缺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大陆为香港了一个舞台,香港为大陆表演了一场舞剧。我们需要彼此,我们需要不同,包容不同。联夫妻都有不同,都需要包容,何况两地。 杨, 中国 湖北 英国佬想挑动香港独立?管好你们自己吧,省得到时候把你们打回石器时代,现在不是你们英国当霸主了,说白了,你们连屁都不是,继续做你们天朝上国的美梦吧。 王先生, 广州 还请新加坡网友发表一下, 是否新/马关系等同港/中关系. 新加坡人今日享受的社会福利是来自马国人民的帮忙, 补贴?也难怪, 根据下方网友的描述, 原来国内同胞来港买安全奶粉, 无毒药品, 足料金饰, 什至冒死闯关来港生子…..等, 都是为了帮补一下香港经济, 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是中共那一个单位迫他们来的? 是统战部?香港再不是英殖民地, 但中共及一些国内人还是用殖民地心态看待香港, 还要反咬港人保留殖民地心态.可以清楚看到”老子来购物就是为了打求你” 这种态度, 与当年英国佬向海外殖民地购货时那种霸道无分别.新加坡是否需要招揽中国专才打救,最好自己想清楚.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对比新闻 : 深挖陈案:地方“无法无天”?中央默许授权?

专题报道: 关注陈光诚 » 据信,逃出生天的山东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已经到了“安全”地方。维权人士胡佳说,陈光诚应该受到了美国的保护。互联网日前出现的一段陈光诚视频说,他在这些年中,全家还有其他亲人都遭到了当地政府的严重迫害。那么,如果这些指控属实,那么,到底是山东临沂地方当局自己的“无法无天”,还是最高当局的默许或批准下发生的这种迫害盲人的惨案? *多维:是地方政府无法无天* 在海外中文网络非常活跃的《多维网》发表文章(4/28)说,陈光诚事件是地方政府“擅自妄为和无法无天”。 据亲北京的该家新闻网说,“有熟悉中国政治的观察人士对多维新闻表示,虽然目前外界一直有传言,对于陈光诚的软禁、监控来自于中共九常委之一、现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的周永康,但是从目前的事实来看,陈光诚事件自始至终,一直是沂南县地方政府冲在最前,充当“打手”的角色。更高层级对于此事都没有发表过多的看法。” 该文章还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曾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国记者采访陈光诚时受阻一事表达看法,称外交部得知上述情况后,即向山东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并及时作了妥善处理。 文章说:“由此可以看出,中共高层级方面对于陈光诚事件一直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至今仍未作出正面回应。而将此事推到今天这个地步,更有可能来自于当地政 府的擅自妄为和无法无天。” *陈光诚吁温家宝过问:谁下的命令* 在海外曝光的这个陈光诚所录的15分钟视频中,他向总理温家宝提出三点要求,首先是要求温家宝“亲自过问”,彻底调查殴打他和家人的事件,“谁下的命令,谁做出的决定,并依法处理。” 陈光诚最后要求温家宝调查用于囚禁他和家人的维稳费用问题以及其中的腐败行为。他对温家宝说,“这一切不法的行为,很多人都不解,究竟是地方党委刚不违法乱纪胡作非为,还是受中央指使,我想不久您应该给民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美学者:迫害陈乃周永康所令*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学者章天亮认为,陈光诚案走到今天,就是中共最高层某些人的责任。他发表文章(4/28)说:“首 先,迫害陈光诚必是周永康所为。自陈光诚2010年出狱后,法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CNN等国际媒体相继去采访陈光诚,但都无功而返,采访器 材被抢、被损坏,记者被恐吓和殴打。2011年12月14日好莱坞著名演员、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克里斯汀·贝尔去探望陈光诚,监视者照打不误。” *章天亮:法办周是“三赢”局面* 美国维吉尼亚州学者章天亮说:“这种涉外事件,影响极其恶劣,外交部都要被迫受到各国记者的质疑,因此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东师古村、临沂市或者山东省政法委所能决定,也不是和外交部平级的公安部所能决定,而一定是外交部之上的中央政法委书记、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决定。” 章天亮建议温家宝揭露陈光诚向全世界结露周永康的罪恶、藉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和美国的外交压力,顺势法办周永康。“这对美国、陈光诚和温家宝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剧场中国的情景剧

北京车展自如地变成了色相比拼,胸器、大腿、屁股、放电的双眸,裹在身上的布料和齐B短裙,只是为了引人窥伺,猎获下流媒体的关注度。熔财色尊贵于一炉,把最不雅的性和高品质的豪车捆绑销售,他们做到了。一些靠蓄意出位积攒身价的女子做撩人状,令不少参观者心猿意马——策划人在卖车的同时,也为自己麾下的模特赚取了不薄的知名度。只要看一眼环绕在肉球前后的滚滚色目,我们就知道幕后操盘手的把戏又成了。 毫无疑问,我们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剧场之中,老演员宝刀不老,新人花样翻新,无论是政客商人,抑或模特导演,都被某种说不清的玩意儿激励着,奋不顾身争先恐后迸射其狡黠的才华,博大众一乐。新闻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甚至穿越了生活,所有被广电总局“二十二条军规”训练出来的顶级编剧,在现实中国面前都不免显得滑稽可笑。 所有的新闻都已经充分戏剧化,倘若莎士比亚再生,都不用费力去撰写台词了,上自高官讲话官府文件文宣作品,下至社会新闻市井碎语,语义之丰富深刻,修辞之妖娆机智,足以令文采高手满载而归。更有趣的是,几乎所有戏剧化的新闻,都敞开了再创作的大门,任由各方人士参与完成。 官场沦落为高风险行业,跟谁走都很难保证绝对安全:几日庙堂坐,一时阶下囚。人生最怕被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所挟持。人际之间的变脸再敏捷,也比不上波谲云诡的权力博弈,每个人都在被一只巨手掀动,翻出其最不堪的一面。曾经呼风唤雨的强人,转瞬风雨飘零成尘泥。在薄熙来那张广为流传的两会照片上,人生的无常和悲哀体现得淋漓尽致。谋权者和弄权者,当以为殷鉴:当你的欲望挣脱命运妄为作恶之时,丧钟已经在某处为你敲响。 但事情皆有例外。媒体追踪到一个大家都不太想要的结果:三年前因“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被停职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两年前已恢复工作。仔细想想,这位官人说的是大实话,公众听起来不悦,但入主管人事官员之耳:党和百姓显然不是一回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岂容混淆?而且,谁都知道“党”是什么。这样一位能切身领会国家本质的官员焉有不复出之理?一场被无权者误以为是正剧的事件,却以讽刺剧终结。 青岛废草种树风波,几乎不费力地发酵成一出轻喜剧:官员从善如流,勒令下属听取民意,密植的,改;不适合种树的地方,不种了。而且要以此为契机,改变工作作风云云。青岛挑事的百姓,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但你们所谣传的四十亿是没有的,仅有紧紧张张的十六亿。一场封闭的权力寻租游戏,如此善终,皆大欢喜乎?钱是注定要花掉的,怎么置疑也无用。下一个项目照样出笼,你们当然可以事后议论,也或许借助看似万能的微博发酵出另一个公共事件,但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照此办理,将坏事顺理成章地变成好事。官员认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动摇,而且一定会摆平舆论——即使汹涌澎湃如同沸腾的南海。青岛市民在传统的草坪之外,看见了一些树。薄熙来在自己治下的红都重庆不也是这样吗?将当地好看的黄桷树拔掉,用难以成活的银杏树取代之,为贯彻元首意志,地方官员硬是给树挂上了吊针瓶。“长官意志”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一定会变成躺在外国银行里庞大的阿拉伯数字,那才是原动力。不能变现的个人喜好,确实没有意义,我们从一个个长官工程里无一例外地看到了皮袍下的那个贪。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时事大家谈: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

 2012年 4月 26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二在瑞典会见中国驻外人员和华人华侨的时候说,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在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富人珠光宝气纸醉金迷,另一方面是穷人节衣缩食,无限艰辛。今天我们就谈谈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关注中国问题的前美国国会众议员吴振伟先生。 视频第一部分: 视频第 二 部分: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以房养老”说易行难

有人用“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以房养老” 昨天,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养老保障方面,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也叫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试点业务,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有切实可靠的收入保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月24日《现代快报》) 有人用“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以房养老”。许多美国人会在退休前10年左右为养老买房子,将富余部分出租。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还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芝加哥老龄化办公室发言人米切尔认为:“尤其是针对人群当中的老年阶层,这不失为一个既能建立友谊又能减少家庭开支的好办法。”在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到30万加元之间,只要你不搬家、不卖房,房产主权不变,可以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老年人可用这笔倒按揭贷到的钱给子女支付买房的首付,或旅游装修房屋等。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新加坡、日本也是实施住房养老模式比较成功的国家。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如何养老已成为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那么,在欧美国家盛行30多年的“以房养老”模式,真的靠谱吗?在国内能否水土相服? 其实,早在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就建议对“住房养老”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民政部近日表示,鼓励各地探索“以房养老”等养老新模式。中宏保险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推出的中产家庭养老规划调查也显示,54%的中产家庭表示愿意接受“以房养老”方式。但是,说易行难。2006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以房养老”模式,但由于长期乏人问津,最后不得不停办该业务。 “以房养老”只是个梦想而已。首先,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物权法》虽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经批准准予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规定,“自动”并不意味着“无偿”,还得“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否则,“土地使用权将由国家无偿收回”。其次,除了法律、法规上存在诸多问题外,“以房养老”的最大阻力,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畸形。只有当房地产的价格能够真实反映房地产的价值时,“以房养老”才能成为我们未来养老的一个较好选择。”第三,一辈子好不容易还完按揭、老了还要跟银行“倒按揭”过活,叫人情何以堪?某君的话颇具代表性:“老年人不讲究什么高生活水准了,有多少就花多少。如果把房子抵押出去,钱倒是宽松了,但这不是在吃老本吗?落到最后,钱花了,房子也没了,那还能给儿子留下点什么啊?” 在中国公共财政无力兜底所有养老问题的情况下,“以房养老”不啻为解决养老难题的积极补充。这一点几成共识。但我以为,“以房养老”可以作为养老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作为主要方式不可取。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以房养老”只是养老体制的“补充答案”,而非“标准答案”。同时,运作“以房养老”模式需要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至少不是需要政府经常予以调控的市场。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推行多年“以房养老”,并已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和常规模式之一,与其有完善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机构及个人的信用系统完善健全有关。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