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

时寒冰 | 权力者痛感的丧失与食品安全、保障房

权力者痛感的丧失与食品安全、保障房 ——原文刊发于上海证券报头版           时寒冰 一位朋友戏称:国人现在不是根据菜单吃饭,而是按照“元素周期表”吃饭。 这种冷幽默中,其实包含了许多无奈和哀伤。 为何这么多部门,连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都管不好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想说的是,关键是有关部门没有痛感。 以食品安全为例。现在,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粮食、蔬菜供应基地,聘请农民专职经营,选用传统的种子,施的肥料是成本很高的土肥,不用农药,也不用诸如膨大剂之类的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从头到尾,都是绿色、生态、环保的。 随后,这种做法蔓延到了县一级、乡一级政府,甚至,连很多企业也如是效法,从农民手里租用土地,开辟自己的绿色生态园。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些部门利用自己的权力,率先在食品安全方面步入到了世界前列,对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没有丝毫的痛感,这使得他们对于民众的忧虑,无法感同身受,默然看着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社会。 从开辟专用的生态粮食供应基地的做法来看,有关部门是知道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如果他们把对自己严格保护的专注和投入态度,也用到对公众食品安全上来,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解决呢? 因此,腐败的蔓延,特权下的自我保护,及由此导致的不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是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源之一。 保障房同样如此。 即使在房价上涨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关部门依然可以用仅仅相当于市场价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便宜的福利房,他们对民众的住房压力同样缺乏痛感,无法感同身受,自然,也没有动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投入更多财力和精力。这是中国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根据惯例,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的福利房,在统计时,都纳入到保障房之列,使民众原本少得可怜的福利遭到更严重的蚕食。 有关部门动用公共资源,率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典型的集体性以权谋私,这种情况的蔓延,导致了官员对民众的痛感麻木不仁,不仅造成了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的下降和数量的减少,也造成了有关部门运行效率的低下。 难道非得等到民众把“元素周期表”吃过一遍,有关部门才能真正重视食品安全吗?难道非得等到住房保障缺口带来的压力和不良后果清晰地浮现出来,各级地方政府才能真正去落实中央的住房保障政策吗?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令人乐观。笔者建议,在诸如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前,应该严厉禁止、严格限制、严厉惩处有关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牟取私利的做法。唯有此,才能让他们慢慢恢复痛感,并在解决现实重重问题上,认真起来。否则,民生只能流于口号式的安慰。(发表时题目为《痛感的丧失与食品安全》,发表时略有删节) 7月31日,【经济趋势演讲】2011年7月31日(周日)上午,武汉, 详见: http://www.chinaefc.com.cn/club/ashow.aspx?id=43     电话订票:400-880-8016, 027-83615631  17:30后可拨打:15337288578报名!   链接:财经郎眼:通货膨胀猪说了算(视频)2011年7月11日 链接:一路走来,一路感动! 链接:畸形走廊——郭美美的T型舞台 链接:大道至简之十三:节点的提前和延后   链接: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   链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链接:大道至简之十一:超越才有境界       链接: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 链接:曹建海:我以我血荐轩辕(新书序言) 链接:刘广元:在震撼中感悟大爱之美(新书序言)   链接:周洛华:深怀悲悯的金融战略家(新书序言)      链接:乔良:悲壮的先知——序时寒冰《经济大棋局》 链接:大道至简之九:周期的实质与投资机会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茅于轼: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偏差

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偏差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原文链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477   目前,为了建保障性住房,中国政府打算大规模介入房地产市场。其理由是房地产市场失效了。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某一产品的市场失效,这时需要市场之外的力量介入,最通常的就是政府介入。按照现在的计划,非市场支配的保障性住房五年内将达到3600万套,而商品房平均每年的交房量大约为500万套。可见保障性住房将占领住房供给的大部分,商品房市场将退缩到半边天下。   反观中国住房供给的历史,可以看出,住房商品化对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所起的无与伦比的作用。   解放的次年,1950年,在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之后,住房遭到空前破坏,人民的居住条件极为困难,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5平方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27年后,到1977年,人均住房面积反而降低到3.6平方米(陈杰:《中国住房事业六十年》),比解放初还减了五分之一。改革开放20年之后,到1997年,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8.8平方米,居住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真正的突飞猛进是在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以后,在短短的13年内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28平方米。住房商品化对改善中国人民的住房条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近三年来中国的住房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房价冲天,涨了一倍多。许多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出了问题,是市场失效了,因此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呼声极高。这就是大规模保障房出台的背景。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查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竞争性市场。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上百家房地产开发商。房价是充分竞争的,买房的人有充分的选择权。房价之所以高,不是房地产业的市场失效,而是土地市场失效。土地价格飞涨是房地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土地市场失效,又是因为土地是独家供应,而且供应方是政府。没有人能够监督政府,它又有强烈的利润动机,无节制地推高地价,使得房价跟着无节制地上升。这才是房价高涨的真正原因。   现在不去解决土地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把房地产市场收归政府;病在土地市场上,现在叫房地产业吃药,根本是文不对题,药吃错了对象。   另外一个认为房地产市场失效的理由是,房价与百姓的收入水平完全脱节。普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的工资也买不起一套房。价格和购买力分离,这个市场只能靠特殊高收入家庭来维持,显然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为了纠正普通人买不起房的问题,政府应承担起为普通人买房的责任,提供低价的保障性住房。   可是,按购买力分配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光是住房如此,一切商品都如此。有人买不起就认为市场失效,是毫无道理的。现在有一大批人买不起房,问题不在商品房市场上,而在收入分配过于悬殊上。不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而归咎于商品房市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病在收入分配,现在叫房地产市场吃药,那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住房和一般商品有所不同,住房是必需品,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每个人都该有住房,这是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有人因经济困难而住不起房,政府有责任提供能过得去的住房,这就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来由。也可以说,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缓解住房上的不公平,是让最困难的人也能有起码的房子住,并不是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普通人现在买不起将来应该买得起,实在买不起还可以租房。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对象不是中等收入的普通人,而是住房最困难的人,现阶段就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相比之下,他们的住房条件最差,他们应该是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   可是,我们把服务对象搞错了。我们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排除在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之外。结果是中等收入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房价补助。受损失的是国有土地的流失,而且流失给了并非最困难的人。所以这个政策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公平,最困难的人没有得到改善。   由于中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标存在重大失误,实施四年来不但没有缓解住房的不平等,反而加剧了这方面的不平等,而且还造成大量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更为糟糕的是,它恶化了商品房市场的环境,将来如何恢复这一市场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是的,普通人也要改善住房,但那要靠改革开放,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而不是靠政府补贴。补贴的钱还是从百姓创造的财富来。社会不富,谁有能力补贴广大的普通人?   (注:本文由天则经济研究所授权FT中文网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偏差

目前,为了建保障性住房,中国政府打算大规模介入房地产市场。其理由是房地产市场失效了。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某一产品的市场失效,这时需要市场之外的力量介入,最通常的就是政府介入。按照现在的计划,非市场支配的保障性住房五年内将达到3600万套,而商品房平均每年的交房量大约为500万套。可见保障性住房将占领住房供给的大部分,商品房市场将退缩到半边天下。 反观中国住房供给的历史,可以看出,住房商品化对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所起的无与伦比的作用。 解放的次年,1950年,在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之后,住房遭到空前破坏,人民的居住条件极为困难,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5平方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27年后,到1977年,人均住房面积反而降低到3.6平方米(陈杰:《中国住房事业六十年》),比解放初还减了五分之一。改革开放20年之后,到1997年,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8.8平方米,居住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真正的突飞猛进是在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以后,在短短的13年内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28平方米。住房商品化对改善中国人民的住房条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近三年来中国的住房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房价冲天,涨了一倍多。许多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出了问题,是市场失效了,因此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呼声极高。这就是大规模保障房出台的背景。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查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一个竞争性市场。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上百家房地产开发商。房价是充分竞争的,买房的人有充分的选择权。房价之所以高,不是房地产业的市场失效,而是土地市场失效。土地价格飞涨是房地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土地市场失效,又是因为土地是独家供应,而且供应方是政府。没有人能够监督政府,它又有强烈的利润动机,无节制地推高地价,使得房价跟着无节制地上升。这才是房价高涨的真正原因。 现在不去解决土地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把房地产市场收归政府;病在土地市场上,现在叫房地产业吃药,根本是文不对题,药吃错了对象。 另外一个认为房地产市场失效的理由是,房价与百姓的收入水平完全脱节。普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的工资也买不起一套房。价格和购买力分离,这个市场只能靠特殊高收入家庭来维持,显然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为了纠正普通人买不起房的问题,政府应承担起为普通人买房的责任,提供低价的保障性住房。 可是,按购买力分配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光是住房如此,一切商品都如此。有人买不起就认为市场失效,是毫无道理的。现在有一大批人买不起房,问题不在商品房市场上,而在收入分配过于悬殊上。不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而归咎于商品房市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病在收入分配,现在叫房地产市场吃药,那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住房和一般商品有所不同,住房是必需品,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每个人都该有住房,这是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有人因经济困难而住不起房,政府有责任提供能过得去的住房,这就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来由。也可以说,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缓解住房上的不公平,是让最困难的人也能有起码的房子住,并不是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普通人现在买不起将来应该买得起,实在买不起还可以租房。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对象不是中等收入的普通人,而是住房最困难的人,现阶段就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相比之下,他们的住房条件最差,他们应该是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中国未来保障房不会闲置 专家

路透北京7月5日电—针对近期保障房建设或面临资金瓶颈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目前并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融资渠道;他并预计未来保障房将不会面临闲置. 新华社周二报导援引他的话并称,目前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规模可观的政策资金;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内部和民间储备了大量的可用贷资金. 同时,地方政府通过支持发行债券和担保贷款,帮助企业和居民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也可通过注入财政资金或将土地作价为资金注入,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 根据测算,2011年保障房建设需要直接投资1.3-1.4万亿元人民币.中央目前投资1,300亿元,还将继续追加;同时采取了允许发行地方债券,鼓励社保和保险资金进入等措施.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支持保障房建设

中国将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希望此举在下半年将重振正在放缓的经济。 2011年伊始,中国政府就承诺开始兴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此举旨在化解公众对房价上涨的愤怒,并帮助那些被繁荣的经济抛在后面的人们。但在年中来临之际,通常不会无法实现经济目标的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只推进了大约三分之一。 地方政府需要提供相当大一部分建设资金,它们抱怨称,中央政府为遏制持续通胀而大力收紧货币政策,造成它们资金短缺。为应对这些关切,实权在握的中央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NDRC)上周宣布,将允许各省市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这在中国是一个高度不寻常的举措,通常中央政府由于担心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过高,而禁止其借款。 分析人士表示,这突显出中央政府决心达到其住房建设目标,此举还可能为今年剩余时间经济政策发生微妙而又重要的转变确定基调,即运用慷慨的财政支出平衡限制性的货币条件。 中国正竭力遏制2008年以来的最高通胀水平,官方已4次加息,并在9个月内9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官员们称,收紧后的政策已开始抑制价格上涨压力,但整体经济所遭受的连带损害也在变得明显,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制造业急剧减速。 在这种背景下,按照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沈建光的说法,再次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构成对下半年经济活动的巨大提振”。他预计,地方政府债券将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并将填补资金缺口,使中央政府能够实现其建设目标。 今年计划动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超过去年楼市火爆时销售的900万套普通商品房。在未来五年里,中国政府希望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力求使政府补贴的住房占到全国楼市的20%,比目前份额大致高出一倍。 政府的动力源自其对楼市导致的公众愤怒以及社会不安定的可能性越来越敏感。 然而,即使中央政府消除了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最大资金障碍,还有其它种种担忧给相关计划蒙上阴影。 官方媒体在讨论违规方面坦率得不同寻常,电视画面显示,在理论上只供穷人居住的公寓小区里停泊着奥迪(Audis)和奔驰(Mercedes)等高档汽车。 中国国家审计署周一称,有4247套住房被提供给收入较高、不符合规定的人。实际欺诈数目很可能更高,因为中国审计机构往往一方面指出问题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另一方面又低估问题,以免损害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译者/和风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