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

何不把保障房“军令状”晒晒太阳

何不把保障房“军令状”晒晒太阳 2011年03月01日 08:24:2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11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中国青年报 》2月28日)同时有消息说,一些省市区也已经或打算和下辖的市、区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   有意思的是,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时,都把《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称为“军令状”。建设保障房属于行政范畴,与“军务”无关;即使现在的军事建设,也不会签订什么“军令状”的。所以,“军令状”之说,其实只是一个比喻,不过是用“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的含义,来论证《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的严肃性罢了。所以,温总理也说,国务院主持各地与中央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书。关键不在一张纸,而在于决心。我想中央已下了这个决心。   既然这个《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如此重要,如此严肃,我忽发奇想,想知道这个“军令状”究竟说了什么。于是我建议,何不把保障房“军令状”晒晒太阳?   我想知道“军令状”的内容,第一是想知情。“军令状”究竟说了什么,不能只有签订的双方知道,我们老百姓也可以知道,因为这是为老百姓解决住房。现在知道了,今年全国将共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最迟在11月底前要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快进度,确保今年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至于本省、本市、本县今年任务是建设多少保障房,就更应该知道,因为与我们的利益休戚相关啊。   第二也是想“检验”,看它像不像个“军令状”。《三国演义》中,镇守街亭的马谡和诸葛亮签订了军令状,后来街亭失守,就得按军令状杀头,所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了。现在的保障房“军令状”只是说“对于未能按期开工的地方政府,视情况对其行政首长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罚还很模糊,让人感觉软了点。   第三,公众也想参与监督。保障房需要公众监督的地方很多,例如,在完成任务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资金缺口很大,而保障房来源多元化,不排除某些地方玩数字游戏,掺水造假,拿过去的保障房或其他房屋来充数以应付抽查。同时,也要防止在保障房的质量、位置和配套设施上打折,用降低质量来维持数量;特别是在保障房的分配上,可能因为最后一公里的堵塞,让保障房的意义尽付东流。让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要比只由上级考核有效得多。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政治就得透明,政治就是大家的事。因此,不妨把各级签订的保障房军令状向辖区群众全文公开,从而把由上而下的单向用力,变成上下结合的双向促进,对于及时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殷国安 )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叶檀:中国保障房建设或为一场乌托邦运动

  中国保障房建设到底是一场乌托邦运动,还是基于事实的民生壮举,将在未来两三年受到考验   没有人否认 房地产调控 与建设保障房的重要性,同样重要的是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与公平分配。   房地产调控正在聚集一批反对派力量,中国保障房建设到底是一场乌托邦运动,还是基于事实的民生壮举,将在未来两三年受到考验。   房地产市场地动山摇,成交量大幅下挫与土地流拍让地方政府如坐针毡,今年地方政府将面对巨大的财务负担。据报道,一些地方官员对房地产调控啧有烦言。全国人大代表、辽阳市委书记唐志国表示,现在财政体制不尽合理,地方政府事权承担多,责任较大,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市长坦言:“不靠卖地,还能靠什么?!”上述报道与笔者所见所闻一致,许多地方政府在为今明两年的收入来源发愁,他们愤愤不平,认为中央政府拿走了他们的饭碗,却没有给他们面包。   地方力量只是抵抗房地产调控的诸多力量之一,其他的抵抗力量包括习惯了厚利的开发商、尚未退出的投资者,甚至包括某些保障房的保障群体本身。   将上述反对与恐慌全部视作既得利益阶层的哀鸣,并不公平,中国房地产依赖症后的剥离术十分艰难,一纸蓝图与一个宏伟目标并非确保目标实现的手段。在调控过程中,既牵涉到中央与地方责权利的分配,也涉及调控深入到市场的哪个部分,厘清市场与行政边界,才能让行政调控止于所当止、行于所当行。   一连串的问题包括:如何筹集众多的资金用于保障房等民生项目,银行与实体经济的风险如何规避,如何确保多数保障性住房不被寻租者与资产者获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房地产调控获得民意支持础;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实体经济下行、通胀上升、保障房寻租加剧,将使房地产调控功亏一篑。   只有效率与公平可以解决不满与恐慌。   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仅仅依靠拨款,中国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无法完成的。3600万套的保障房大约需要4万亿左右的资金,而从 2011 年筹集的资金数量来估算,5年总体资金缺口大约在3万亿元左右,相当于我国2010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的36%,是 2011年 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民生支出的3倍( 2011年 实际支出安排10509.92亿元),与2010年全国土地收入大致相当,总而言之,这是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资金规模。   筹集资金,无外乎开源与节流。所谓开源,即增加税源开征税收;所谓节流,即改革行政架构,降低政府行政支出。我国的税负负担全球领先,继续对实体经济征税是自杀之举,在温州等地已经出现金融体系崩溃的前兆,在中国市场信用最发达的地区,卷包而走的民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温州上万家的地下钱庄资金链受到冲击,因为他们赖以为生的实体经济急速下行,根本无法支付年息30%左右的融资成本。   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是必要的,同时要扩大增值税留存在地方的比例。中央向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在增加,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但转移支付有严格的限定,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多,效率不高。与其进行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还不如把这部分税收收入直接留在地方政府。也许有人会担心地方政府挪用,但我们必须清楚,转移支付的使用最终仍由地方政府操作,如果我们不相信法律能够制约地方政府,那么,更不应该相信法律能够制约中央政府。   根据房地产市场历年土地收入,以及地方财政状况,保障房的数量可能需要降低一半以上。也许这会丧失让人振奋的蓝图,却有实事求是的美德,否则,一些地方政府将以其他手段忽悠社会,比如在保障房中使拆迁房占比提升到一半以上,在建设保障房的过程中制造出另一批需要保障的群体,无法形成保障房增量。表面上保障房数量节节上升,实际上全都是金玉其外、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   1800万套保障性住房落实到位,以每户4口人计,可以解决7200万人的居住难题,如果切实分配到需要保障的人的头上,同样是个了不起的工程。   正因为支持保障房建设,支持政府恢复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双轨制,更需要实事求是,让事情办成,以免用形象泡沫取代业已形成的房地产泡沫,使房地产调控的反对者们,用以往垄断体制下虚无的房地产市场攻击民生工程。

阅读更多

保障房的租值将如何耗散?

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看来已铁打不动,五年规划是3600万套,今年的计划是1000万套系统;这一事态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意味深远:首先,现有住宅市场的一半将直接重归计划体制,而另一半将因等待保障房分配的漫长队伍而大幅萎缩,最终退缩于高端市场;其次,近年来已逐渐松动的城乡分割和户籍壁垒将重新竖立,农民将再次被排斥于计划性财富分配的盛宴之外;最后,支撑数亿人口当前生活与消费规划的家庭资产结构,和支撑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财政结构,以及以之为基础的金融资产,将被全面重新估值。 如此剧烈变动的最终结果还难以看清,不过我们倒是可以设想一下住宅分配体系本身将会呈现何种新面貌,或者说,即将参与保障房建设和分配的企业与个人,会面临何种竞争格局,他们有望从中获得什么?由于旧式的全民计划配给体系已不复存在,而住建部也并未统一规定保障房的分配标准,这一格局当前的权力分布和组织结构下重新构造,它在各省也会十分不同。 过去几年的商品房销量,体现了高价格下的需求量,而保障房价格低得多,因而潜在需求必定大大超出供给量;所以,核心的问题就是,将由什么样的规则和机制,决定谁将成为数量有限保障房的众多申请者中的幸运儿?按历史经验,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被人为限制在市场水平之下时,其差价通常不会全部变成买家的实际收益,相反,它更可能以排队、争夺、走后门和分配系统的成本等各种形式无谓的消失而未被任何人获得,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租值耗散。 当然,某些条件下可以避免租值耗散,假如有待分配的保障房是已经存在的,而分配所依据的是一些简单清晰而没有争议的规则,并且分配过程在短时间内迅速执行,那么,差价收益确实可以落入得房者的手中;另外,也存在一些部分避免租值耗散的可能,比如腐败,原本会耗散的租金以贿赂的形式部分转变为分配执行者的收益。 但实际上,3600万套保障房还没盖出来,而其销售价格已先于其生产而被确定,于是就有一种可能:这些房产的质量将向同价位的商品房质量靠拢,极端情况下,两者将无差别;这样一来,与市场化条件下唯一的差别就是,原本可以开发更高品质房产的土地,被用来开发低品质房产了,即,土地租值部分的耗散了;不过,现行政策大概将阻止这种极端情况出现,而阻止它所需要的质量管制体系本身将成为租值耗散的一部分。 可以预料,某些简单明了的标准将被用于筛选申请者,比如户籍标准已经出现在每个已出台的城市分配方案中;但户籍只能剔除农民(它不能剔除流动人口,因为外出者显然不会白白放弃其在户籍所在地拥有的机会),剩下两亿多城市家庭显然需要更严格的筛选标准;或许按身份证末四位号码抽签是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但其它可能的标准,比如已经被采用的年收入、现有房产面积和家庭财产,全都不符合简单且无争议的条件;我们并非人人都有的一张年度所得税单,也没有立即可用的家庭财产清单,更不存在官员财产公布制度,所有基于收入和财产的筛选标准都将经历复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因而申请和审批机制不可避免的是复杂、迟缓且不透明的。 迟缓和不透明将给各利益相关者的争夺留出时间和空间,假如争夺过程没有及时导致一个透明化的标准产生,它将一直持续直至租值耗尽,即达到这样的状态:那些最费劲的获得保障房的边际买家,他们付出的总代价将不低于在市场上购买同等房产的价格;而此时,那些比他们更轻松获得保障房的人,所得到的,其实是帮助他们参与这场争夺的那些资源的租金。 那么,哪些资源可以提供这种帮助呢?尽管全民计划体制已不存在,但它的历史仍可以给我们许多提示;根本上讲,计划性分配问题就是个组织问题,个人在其中的竞争地位,取决于他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他是这个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是游离在外?是否处于或靠近支配性位置?是支撑结构的承重墙还是填充材料? 很明显,与整个国家体系紧密结合乃至构成其组成部分那些“正式单位”,诸如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学校,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些单位原本就有这一套在其内部分配非市场利益的有效机制,也有着对即将建立的分配机制施加影响的足够畅通的压力渠道;可以预期,像清华大学为教师分配几千套住房这样的方案,在未来几年将大量涌现;在政策压力之下,向单位福利性分房体系回归,将是地方政府完成政策任务的简易途径。 相关日志 2011/03/05 — 宽带山:热门的三林经济适用房房型来了,35层一梯大概8户+了 (0) 2011/03/05 — 薄熙来不按常理出牌,逆天了:公租房中选名单报纸全部刊登出来了 (0) 2011/02/21 — 调控后一线城市房租猛涨 (0) 2011/01/30 — 新闻晨报:房产税落地部分地区房租飙涨 幅度最高达700元/月 (0) 2011/01/05 — 今后教小孩算术,1到100,只需要学97个数了:77成为新敏感数字 (1)

阅读更多

谢逸枫:房企进军保障房充当什么角色?

为此,开发商瞄准保障房必须遵循法律 监督 的程序轨道,拥有 公权力 的相关政府职能机构也应一同接受 监督 ,防止保障房异化成“圈钱运动”的可靠机制。 开发商的开发选择路径首选是商品房,其次是属于保障房的限价房,再次才是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其他 …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如何看待墙内出现了关于S3赛季(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传?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