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韩寒不脑残精选

李海鹏:韩寒者,冒犯也

出道十年,名满天下,仍是后生,韩寒被欣赏他的人开玩笑地称呼为“韩少”。这个称呼隐含了戏谑的赞许之意,指他风流而自在,有品质,不是乏味的家伙。韩少是个作家,是中国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车的双料年度总冠军,是偶像,还是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他太有名,人们反而忽视了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是何等不寻常。可是韩少真正成为广受尊重的韩寒,还是在2005年10月28号,这一天他开通了博客,不久开始写作社会评论,与时代共振。他的风格不羁的言论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于是有一天,最古板的人也意识到这不是个胡闹的年轻人,在那将近3亿的点击量背后,是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 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有一次他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他认为这么做很自然,因为这些人们习焉不察的框架是荒谬的,不对的。 2006年3月,他在博客上引发“韩白之争”,攻击文坛的门阀之见,理不糙话糙,于是被抨击为“红卫兵”,陆川甚至说拿他的做法与“红卫兵的铜头皮带,再一次抽到我父亲的脸上”相提并论。韩寒其后的作为证明这只是夸张其辞。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 其时情势超出预料,如今他回顾说,“主动跳进来的人跑题太远了。”跑题是因为裹入战团的人的身份在变,从文学批评家到音乐人。就像他在17岁成名时一样,每当他冒犯一个人,就等于冒犯一个有着私人关系和共同利益的群体。他赢了,用一句“高处不胜寒”解构了高晓松,然后说,PASS,下一个是谁?这狂妄本该激起更多愤慨,却再没有人接茬儿。安静,困惑。对这个毛头小子的轻视不见了。如果说文坛的正统派仍坚持说韩寒没有在小说中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只是基于现有的短视,但韩寒已经证明了他的对手是多么虚弱。 这在韩少却是“练手”。这是一个预示,他将用同样的机智去戳破四处弥散而且更沉重的荒诞泡沫。 几年来,他在博客文章中评论社会热点话题,有“周老虎”事件、火炬传递风波、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三聚氰胺事件、“欺实马”事件等等,也有较少人关注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至于从现实的角度促进公共生活的改善,这样说太严肃了。看到一些现实事件的时候,我是一个懒人都忍不住充满了创作的欲望,你说这些事有多操蛋。”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后的骄傲”,有人要选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这些文章的内容一再地揭示这个社会的反常之处,质量则一再地反衬中国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是多么的失败。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橥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7门功课不及格的留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 他了解当下知识分子式的文章为何行之不远,“论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用典,”连朋友的故事都不需要,“当论理彻底不需要典故的时候才是强大的。”他年轻,吸引年轻读者的经验却罕有其匹。 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来”的高手,是“以其知之所之,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典范。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打比方说,这就像一个男人问充气娃娃,我强不强,我强不强。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鉴于其产量甚丰,这是一项概率意义上的成就。 在文章中剥除一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供了助燃剂。最终斯人的幸运成了国家的幸运:他带着他的影响力站在了人这一边。倘若提起历史上的同道中人,韩寒的精神世界可能远远不如,但就现时的影响而言,他却比先贤们强大千万倍。韩寒就像鲍勃.迪伦一样把良知送得更远。 韩寒每年赚取版税200万元,他的选择却使他算不得强势阶层。他的影响力会戏剧性地断裂。 在同级别的名人里,他可能是最与特权无缘的,甚至名气也不被权力认识。“比如我们区里的领导,他们对于我是根本无所谓的。”他的母亲为了他舅舅的摩托车库被抢占一事去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政府上访,竟被保安煽了耳光,他去交涉也没有什么结果,连镇长都见不到。 2009年11月,他应邀去“世博论坛暨第四届嘉定汽车论坛”演讲,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他说,“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这100万个理想诞生出1到2个新富。”陈丹青征求当地官员对韩寒发言的意见,当地官员说,其实他不知道韩寒这个人。会后大家友好握手,还一起吃了饭。韩寒的印象是,“其实很多的领导和我们是两个资讯系统。” 韩寒常是被切割的对象。任何一个正襟危坐的地方都有很多人乐于和急于表明自己与韩寒没关系。一个文化人也会以对韩寒的轻蔑来暗示自己的水准和级别,至少表明自己不流于俗。韩寒只是“黄口小儿”、“车夫”和“小公鸡”。他是对的,但他文笔不过尔尔,上不得台面,等等。他好像只适合赛车。韩寒对此反应冷淡,对于“反智的先锋”之说,他说,我会争取做一个繁殖的先锋。 未被污染的穿透力是韩寒的大杀招。“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他却从未被各种场域扭曲和体制化。他站在常识这一边而无任何犹豫。“很简单,适合人类的就是适合世界的,除非你不是人。” 这才是让韩少真正像个“少”的地方,轻松、愉快、持平、坦荡,落笔于重大事件却有悠游之态。当很多时评家体会着责任重压的时候,他举重若轻;在别人自矜于道德光泽的时候,他不当回事儿。他全无“进亦忧,退亦忧”的愁苦,也无“铁肩担道义”的凝重。一方面他早早跳脱了教育的桎梏,另一方面,名气、地位总是会令匹配它们的人更放松自如,再一方面,松弛本来就是杰出者的特征。忘掉文学,就人而言,27年时间,韩寒的自我实现是现象级的。 这轻松也来自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享受目睹之事带来的刺激感和戏剧感之前,韩少也曾激愤过。 “以前我很悲愤,当你看到矿难,你悲愤是人之常情,当我看到五十次矿难,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悲剧。不过当你看到第一百次的时候,你会有点儿觉得这其实是个喜剧。”在一连用5个“最”描述了国家当下的各种差距之后,他说,“看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 他会令人感到矛盾。你几乎不可能让他尊敬某个作家或者学者,甚至于你怀疑他根本不钦佩任何人,除了他自己。他的骄狂几乎是刺目的。你只是不能低估他的自由自在和不落窠臼的能量。 有趣,对于韩寒来说始终是排序第一的,然后才是公义。可是他也在此寄托了理想:“我希望我们真的安居乐业,没有人冤枉获罪,没有流血和牺牲,中国人真正意义上被全世界所尊重,而不是光靠着我们短时间内少部分得到了财富的人在世界范围内挥霍而得来的假尊重。世界商业看我们就像我们看山西煤老板,世界文化看我们就像……我希望我们真正能够强大起来。” 最终他要的是什么呢?一个精彩的人生,还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生?韩少却说,“一个和谐的人生。” 过去十年,韩寒的崛起是这个国家的一道标志性的景观。他从17岁开始搅动中国,人皆以为昙花一现,他却成长,变得强大,他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获得成功,在社会挤压的罅隙中开辟天地,在敌意中赢得尊敬。他用调笑的声音说出了肃穆的真理:自由之树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生长。他言人所不能言,为人所不能为,他鼓舞了年轻人,鼓舞了梦想,鼓舞了无数的“自我”,甚至给这个古老的国家以身体力行的教益。他的故事是过去十年中的美好的一部分。 ————————————- 业余为南方周末做的年度人物稿子。韩寒是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 韩寒的感言是:“14年前,在同学们还在看《红领巾报》的时候,我每周都要用可调配资产的十分之一来买《南方周末》,是这份报纸给了我最初的启蒙。14年后,就是这样了。我很荣幸。” 来源:寂静之声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39e50100gh98.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1220/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李海鹏:韩寒者,冒犯也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2/25, 11:02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焦点外的韩寒 就《差生韩寒》一文在网易与网友的交流记录 “差生”韩寒 韩寒:有话要说 骂韩寒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汉堡 地铁 韩寒 (@hexieshe) 韩剧版《城市猎人》确定,李民浩出演寒羽良 (@hexieshe) VANCL投放力度加大5倍 携韩寒诠释平民时尚 (@yixieshi) 百度的原罪:用户数量至上 (@yixieshi) 4_北韩 人民军 少女时代 (@yun) 无觅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薛涌:韩寒的政治投机

薛涌:韩寒的政治投机 进入专题 : 韩方之争    ● 薛涌       去年底,韩寒以《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大噪媒体,似乎要引起二十一世纪中国一场空前的思想论战。追捧韩寒的人,当然也对赞誉之词毫不吝惜,频频称这位年轻的赛车手登高一呼、足以让整个中国思想界汗颜,甚至有把韩寒和鲁迅相提并论者。可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韩三篇”已经鲜有人提起。占据网络的,是关于“人造韩寒”的争议。这一争议在春节期间达到高潮。韩寒向法院提出诉讼,以自己的原稿为证,要求不断写文章指称他的文章可能由他人代写的方舟子当庭对质,索赔10万。后来立案一天即撤诉,一个多月的戏剧也许暂告一段落。     对于那些期盼着一个新思想家诞生的人,大概我本人也包括在内,这样喜剧性的发展未免有些扫兴。韩寒本来是位大众明星、青年偶像,近年来的文字多有些社会批判。深浅不说,这似乎显示着他正在向思想领域转型。“韩三篇”也立刻引起震撼,每篇在韩寒博客上的点击就超过百万。虽然“韩三篇”没有原创性思想,但至少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如果韩寒是个认真、爱思考的人,本应该就这些辩论中对他的批评一一作答。但是,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和“人造韩寒说”这么一个娱乐性的主题去搏斗。     如今韩寒宣布对“人造韩寒说”不再答复,官司似乎也要不了了之。这场网络娱乐也许即将结束。但是,“人造韩寒说”直指的两个问题则是思想界必须面对的:韩寒是否诚实?韩寒是否是造神的结果?这些在“韩三篇”中都有所体现。这里不妨逐一分析。     “韩三篇”开明综义讲述了写作的缘起:“最近翻看了很多问题”、“中国最近群体事件频出”。虽然文章本身的语言闪烁模糊,但大意还是很清楚的:中国不能有“革命”,以当下中国人的素质,也不适合什么民主。再查日期,第一篇发表在2011年12月23日凌晨6点。众所周知,当时大家关心的是乌坎。这也是当时公众意识中最大的“群体事件”。12月23日正好是局面转危为安的关键时刻。可以说,韩寒写作当然在此之前,乌坎的前景依然模糊不清。他的文字,即使对乌坎这样的“群体事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至少也是风言风语、很是不屑。想不到,“韩三篇”刚一贴出,乌坎事件和平解决,村民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和“素质”,受到广泛的赞誉。乌坎对于解决中国的社会冲突提供了可贵的模式。这对韩寒来说,似乎是个“站错队”的尴尬。     根据我的记忆,韩寒事后很快出来若无其事地说,“韩三篇”早已写就,因故推迟到年底。言下之意,这并非针对乌坎事件。但许多评论家指出,韩三篇中拿哈维尔大做文章,和年底哈维尔去世的大新闻有关。其辩护者则称:事先写好的文章贴出前也可以改嘛?可惜,这三篇是以“最近翻看了很多问题”开始。如果根据时事的发展加入那么多内容,举手之劳地说明一下本是作者的义务。事先不说明,事后却赶上来解释,这就使人对韩寒的思想诚实大有疑惑。     其实,“韩三篇”并非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一些自由派人士出来骂韩寒“五毛”等等,确实也很过分。韩寒还年轻,过去一直专心于赛车、写小说、或唱歌等等,刚开始思考民主等等大问题,偶尔判断失当有情可原。然而,在韩粉们看来,韩寒就是尊神,怎么可能有错误?!通俗文化的偶像,受到这样的大众崇拜本是常情。可哀的是,中国思想界知识界的许多人,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了这种造神追星的运动中。我看了“韩三篇”后,觉得其其思想太陈旧,甚至还有所谓捷克没有普选这类的硬伤,于是在微薄上“多了句嘴”,劝韩寒“多读书”。刹那间就被韩粉的唾液所淹没:“你怎么知道韩寒读的书没有你多?”     这就把偶像逻辑演绎到了极致:就算我读书比韩寒少,难道不能劝他多读书吗?难道捷克有没有普选,不是稍微多读点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吗?我一向以“反智”自许,当然不觉得读书人一定有什么高人一等的智慧。民主不是“书主”,并非一定读书才能谈。但是,如果你一定要谈一些通过书本知识才能知道的事情,是否应该事先读读相关的书呢?韩寒对待这样的问题,似乎和他脏话连篇的粉丝并不拉开距离。以下居然就是他写下的文字:“正如同刘瑜老师所说,才读了几本书的人通常是最喜欢叫嚷和笑话别人读书少的,而真的读了很多书,便能会学会谦卑和宽容。”“ 他们看不起我,我不是那么正派的读书人,搞学术研究的,所以没资格谈民主自由。理论上我看的书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多,你既然看不起我,那肯定就更看不起老百姓,但是又要拉老百姓过来做后盾。所以说,他们本质上是很矛盾的。”     人家劝你多读读书,怎么就成了“笑话”你、“看不起你”?如果你真诚地想探讨真理,别人指出你因为没有读有关的书而犯下的很基本的错误,改正就完了,再有好奇心的话就探问一下该读什么。我们不都是这么提高的吗?顺便说一句,我们这些读完博士的书呆子,写博士论文时经常有教授有批语:这个问题讨论得太肤浅,阅读不够,某某的某某著作需要看一下,等等。这是很例行的学术讨论,你如果求同学来阅读提意见,人家也可能这么说。这里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更没有摆自己比你读书多的架子,不过是就事论事帮助你而已。但是,韩寒没有一点承认错误的意思。似乎他关心的不是对错,而是自己算老几。其实,搞明白“直选”、“普选”这种概念, 只需上网查查即可,或公开在博客上向网友请教,几个小时后就会有答案。难道韩寒对上百万人阅读的文字中这样的细节硬伤也觉得不值得搞清楚或者更正一下?难道这不比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更重要。     “人造韩寒说”是娱乐界的事情。“韩三篇”则闯入了思想界。在思想界的问题被娱乐界的轰动效应压倒的氛围中,我觉得有必要再检讨一下“韩三篇”。“韩三篇”在思想上的陈腐和幼稚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每个人都写过许多陈腐幼稚的文章。思想的进步,往往是通过回应别人的批评而不断对自己的陈腐幼稚进行更正的结果。可惜,思想界的许多人已经不自觉地变成了追星族,成了韩粉。韩寒也似乎觉得自己不能认错,觉得自己的包装、面子比自己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提高更重要,乃至试图通过“修改”文章写作的日期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种政治投机心态不改,我们很难看到韩寒的进步。         进入专题: 韩方之争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专题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061.html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易中天:韩寒的新衣

易中天:韩寒的新衣 进入专题 : 韩寒    ● 易中天       没想到韩寒这么“不厚道”。大过年的,说人家穿的是“皇帝的新衣”,而且他说的还不是皇帝。这就难免让某些先生不快,也必定让某些伙计窃喜。其实窃喜是昏了头,或自作多情。不快者,则半因误读,半是活该。也就是说,喜欢和不喜欢韩寒《谈革命》、《说民主》的,其实有不少人是没看懂。     没看懂而窃喜的,就不说了。被误伤,则因为概念不明确。这怪不得韩寒,因为大家都不明确。比如把作家、学者、知识分子等文化人,统称为“文人”,就其实不对。这一坨人,实际差别大了去,应细分为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等。但这种分类,与职业无关,只关乎心性。士人的特点,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学人和诗人,则或者有真学问,或者有真性情。文人呢?只有腔调,没有学养;只有欲望,没有理想;只有风向,没有信仰。所以,他们也“只有姿态,没有立场”。尽管那姿态,往往会秀得“绚丽多彩”。     因此,文人是一定要走台的。走台,就得着装,而且得是时装。至于面料款式,则因时因人而异。想讨好卖乖,就唱“吾皇万岁”;想浑水摸鱼,就喊“造反有理”。昨天刚闹过革命,今天就可以劝进;力倡科学民主的,摇身一变就是“国学大师”。总之,什么时髦就来什么,怎么有利就怎么做。反正对于他们,“为民请命”和“含泪劝告”没有本质区别,都不过一种姿态,只看“画眉深浅入时无”。     韩寒反对的“中国式领袖”,往往就是这类人。什么“民主”,什么“革命”,只不过他们的时装。我是不相信这帮家伙的。革命成功了,他们是洪秀全;失败了,他们是向忠发(此人为中共叛徒,被捕后的表现,还不如做他情人的妓女杨秀贞)。只不过,向忠发多半成不了气候,成功了的必定是洪秀全。当然,他们更喜欢管自己叫“哈维尔”。     这就是我要力挺韩寒的原因,或原因之一。但有几句话,还得说清楚。第一,我警惕的,只是自命为“哈维尔”的“洪秀全”。如果真能出个“哈维尔”,我也不反对,只是不作指望。第二,喊着哈维尔,想着洪秀全的,必定是文人,不会是其他,请不要胡乱对号入座。第三,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还有谁被韩寒气炸了肺,我愿诚恳地表示幸灾乐祸!     当然,还有几句话,也得说清楚。第一,革命在本质上,是制度的根本变革。所以,辛亥革命是革命,改革开放也是革命。这样的革命,我们都赞成,反对的只是暴力。第二,国民素质不能成为反对民主的理由。恰恰相反,国民素质越是低,就越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专制的结果,只能是国民素质更低。只不过,在国民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我们的期望值也不能太高。第三,革命也好,民主也罢,决不能依靠那些“走台的文人”。不信你看那个白衣秀士王伦,才当了个山大王,就容不得林冲了。因此我赞成韩寒的话: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我还要补充一句:真民主一定容得下反革命。容不容得“反革命”,是真假民主的分水岭!     另外,为了不让脑残犯糊涂,五毛钻空子,我还愿意耐心说明:一,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不等于说“革命一定不能带来民主”,更不等于说不需要改革开放这样的革命。恰恰相反,没有这样的革命,就一定不会有民主。二,真民主一定容得下反革命,不等于说你可以杀人放火打砸抢。对不起,那叫“刑事犯罪”,不叫“反革命”。     我的话,说得够通俗明白了吧?     最后要说的是:指责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是很无聊的。你读书多,你学术好,你非常专业,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相反,正因为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才用不着硬要找件时装披在身上。他的新衣就是什么都不穿,坦然地裸露出自己的真实。当然,也就他能这样。我要跟着学,那会影响市容的。     原以为2011乏善可陈,但有了“韩寒的新衣”,我们好过年了。    进入专题: 韩寒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文艺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858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 1
  • 2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