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独立参选

不要让党背上“怕选举”的名声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谈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现象,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听得进去     又到了五年一次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地陆续涌现出多名独立参选人,这被一些观察家视作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的创新和补充。当然也引起了一些非议,例如 《环球时报》 就这样颇为武断地定性,“独立参选人中,最受互联网关注的,是那些一直在学习西方反对派的人。他们在试图把中国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文化,推向对抗性文化。现有体制对这部分独立参选人的不适应几乎是必然的。” 但在著名学者、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 看来,独立参选人的出现,既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的合法性,又能促使官方参选人和人民建立真正的联系,对训练国民的民主素养、拉近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都是大有好处的。 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地方阻扰甚至打压独立参选人,王长江呼吁地方政府,“要看到这是大势所趋。对民主发展的这种大势,挡是挡不住的。只有顺应潮流,学会在大风大浪里游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章文 :最近全国各地涌现多名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前所未有,你认为原因何在? 王长江 :独立参选人的出现,表明在市场经济促发人们权利意识、利益维护意识、参与意识和做主意识的大背景下,公众已经对“人民代表”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民主和参政议政已经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现在多地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人们的参与感普遍增强,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现有体制的框架内发展民主的路径。 章文 :目前社会上对于独立参选人,大多数还是肯定的,但也有非议,你怎么看? 王长江 :不管独立参选人的个人意图是什么,这种参与都意味着,人们更希望自己来当家作主,而不是别人代替当家作主。对执政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和考验。因为我们过去比较习惯的是由党来代替人民当家作主,习惯做人民的保姆,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其中包括对执政者的选择,和对自己代表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对不是由党组织内定的候选人持不友好的态度,甚至直接敌视之。其实,独立参选人的出现,既有利于提高人民代表的合法性,又能促使官方参选人和人民建立真正的联系,对训练国民的民主素养、拉近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都是大有好处的。 章文 :从目前看,有些地方并不欢迎甚至采取手段打压独立参选人。你有何评价? 王长江 :在竞选过程中,按照选举规则把参选人、其中包括独立参选人排除在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要说的是,在我国选举制度还不甚完善、执政党的个别组织动不动采取行政命令手段来解决问题仍然不时可见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把独立参选人排除在外,至少不是一种上策。因为, 或许该组织的做法具体而言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会对执政党的形象带来消极的影响。人们会以为执政党害怕选举。我想,即使独立参选人对党组织确定的候选人有威胁,也不至于为了保证个别人的当选而给我们党自己套上一个怕选举的名声吧! 章文 :以你对地方政府官员的了解,,你认为他们对待这些独立参选人将抱持怎样的心态?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王长江 :有了独立参选人的参选,意味着人民代表真的开始实行竞选了。这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新鲜事。地方党委和政府有的会很支持,有的会感觉心里没底,有的则会有排斥情绪,这都不奇怪。我希望他们看到这是大势所趋。对民主发展的这种大势,挡是挡不住的。只有顺应潮流,学会在大风大浪里游泳,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老是说,西方民主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就它们所训练的政治家都有很强的与民众沟通的能力和强大的鼓动能力而言,我们自愧弗如。 章文 :有人说,独立参选人现象是在用“选票”去拆除“炸弹”,你认同吗? 王长江 :我本人觉得这种比喻很有道理。建设时期和革命时期不同,各种利益相互纠缠,错综复杂,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都不可能使所有人都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独揽大权,往往也使自己担起了无限责任。民众对掌权者不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信任,而我们自己又没有这样一种至少在程序上获取信任的机制。让民众在真正的竞选中选择掌权者,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建立这种机制。独立参选人参选,使当选代表有了更多的民意基础,成为民众和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可以大大缓解因诉求爆炸而渠道又不通给政治体制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的民主的下一步发展,只有在竞争性选举上大力推进,才能使得掌权者向人民负责从政治空话变成政治现实。

阅读更多

微博精选 2011/06/02_

@李承鹏:“沉默的大多数”这说法并不公平,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你没俯下身去倾听。 @李承鹏:十三亿分之一股东 http://t.cn/ao6n8f 原文转发(18885)|原文评论(2936) 翟明磊在云间:请大伙关注郭玉闪。玉闪不仅古诗做得好。也是踏踏实实的有心人。如果我们多些力气在这种庖丁解牛上,累积起中国的选举经验。不相信中国人不配有民主的鬼话。也不相信天上掉下馅饼的童话,更不相信一天成就的神话。...

阅读更多

微博窗口:“独立参选人” 2011-6-1

@flyingpku: 说起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我03年在北大的时候和郭玉闪几个人搞了一回,感觉此事还是可以做的。当时我们没直接参选,但为愿意出来做独立候选人的同学当了把幕后黑手,也形成了一定声势。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参与,搞明白了某党这个选举制度具体是如何招摇撞骗的。...

阅读更多

“独立候选人”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独立候选人”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滕修福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5-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5-31 22:34:56 阅读量:204次   各地独立候选人在区县人大换届期间微博助选:5月25日,作家李承鹏在微博上确认,自己将于今年9月正式参选人大代表,在户口所在地成都,组成参选班子,严格遵守我国宪法参选相关规定。他表示,愿为选区人民表达他们之合法愿景,监督政府,推动社会。同一天,作家夏商也在微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昨天,更多的统计信息出现在了微博。来自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老师吴丹红、江苏常州的企业员工何鹏、浙江杭州的徐彦等多位人士,均表示将参选所在区的人大代表。(《第一财经日报》5月27日)   媒体所称的“独立候选人”实际上是指:在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过程中,非经政党和团体提名推荐,经过自身努力获得选民联名提名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严格法律意义上,人大代表没有“独立候选人”一说,除“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外,还有“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选举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独立候选人”一说,源自于西方选举制度,就是不代表任何党派参选的候选人。媒体所称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规范用语应为“选民十人以上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为便于表述,在此笔者也顺大流引用“独立候选人”一说。   据报道,独立候选人的出现,并非新鲜事。过去十多年,北京、深圳等地一直都有独立候选人竞选人大代表的案例。他们当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都有过独立候选人当选人大代表的先例。而在今年,随着微博的兴起,独立参选人大代表的人士多过了往年,表现也更为活跃。微博,为他们表达自己的参选意愿、凝聚人气提供了一个平台。   那么,“独立候选人”竞选人大代表应注意哪些事项?笔者认为,毛遂自荐参选人大代表不可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确定选区,主动依法登记选民。首先,要搞清选区划分情况。选举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一般情况下,选区划分按居住地进行划分,如:农村以村为基本单位划分,城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划分;但也有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的系统选区,如:将区域内大中专院校单独划分选区,有利于选举产生知识分子类型的代表。如果你有意参选人大代表,就要了解清楚选民登记时你应该或可能被登记到哪个选区;或做到心中有数,你应该在哪个选区参选更有利。其次,要主动登记选民。搞清选区划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你参选的选区去主动登记选民。选民登记一般按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进行登记,如果你不主动去登记选民,你就有可能被登记在户口所在地的选区;如果你计划参选的选区既不是户口所在地又不是居住地,那么你就要取得户口所在地的相关证明材料,到你参选的选区主动进行登记选民,因为每一公民只能登记一处选民。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法律没有明确候选人必须是本选区选民,但作为“独立候选人”来说,还是变被动的“选民登记”为主动的“登记选民”为好,到你参选的选区去依法登记选民。   (二)选择选举委员会认可合法的参选方式。选举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主持选举的机构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选举委员会作为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主持机构,不仅有对选举异议的处置权,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有对参与选举行为是否合法的解释权和认定权。“独立候选人”的参选行为,实际上就是竞选行为,而竞选暂未被写入我国的选举法律之中,如何界定“独立候选人”竞选行为是否合法,一定程度上选举委员会“说了算”。   (三)要有“铁杆”的联名推荐人。选举法规定,提名推荐直选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候选人,需要所在选区的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方有可能成为代表候选人。这里所要说的是,寻求选民联名推荐签名要尽可能多一些,以防止出现联名人不符合条件或“临阵退却”而不足法定联名人数,以确保足够的法定联名人数;同时,选民联名不能一“签”了之,还应该要不遗余力的助选。这里要注意,联名推荐签名不要“算自己一个”,虽然法律没有明确可否,但还是要避免“毛遂自荐”为好。   (四)要有让选民熟知认可的代表形象。“独立候选人”参选人大代表,不是靠微博上的“粉丝”多少来决定,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选票来论成败。网络名人,凝聚人气的受众是网民,而网民不等于现实中所在选区的选民,很可能你所参选的选区选民是网民的只是“冰山一角”。因此,“独立候选人”要寻求选举委员会支持,争取尽可能多的与选民见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所在选区绝大多数选民熟知认可,这样才有机会。为什么说要寻求选举委员会支持呢?因为关于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问题,法律是有明确的限定。选举法最近一次修正将原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调整规定为“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这一调整,实际上是在限制代表候选人主动要求与选民见面,以防止出现选举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关于这一点,选举法在修正过程中就有过讨论:选举法第五次修正时,草案一开始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或者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应该说进步不小;然而,最后定稿还是删除了代表候选人要求与选民见面的规定,法律的调整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人大常委会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