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

漫画讽刺中国当局打压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是指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曾评选“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历史学家秦晖和媒体人胡舒立等人上榜。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公知这一群体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家喻户晓。

然而,2012年南方周末献词事件之后,中国当局开始全面打压公知,迫害言论自由,并且动用宣传机器将“公知”一词污名化。公知这一群体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2021年,凯迪网被当局整肃,“猫眼看人”等栏目被封杀,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公知”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行动馆真理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海边的西塞罗|“公知”,你到底有什么用?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将凝视你。当你满足于共有知识、习惯于沉默,“黑暗森林”就会降临,猜疑链不能被打断、社会协作无法进化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就真的永无终结。想结束这种负和博弈,让阳光照进“黑暗森林”的唯一方法,恰恰那是被蔑视和惧怕已久的,对公共知识的广播与言说。

阅读更多

浮蚁|致我“理中客”朋友的一封信

朋友你好,你肯定不会喜欢我用“理中客”这个缩略词来形容你,理性、中立、客观,分开来看都是很正面的词汇,可是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贬义词?就如同当年的“公知”一词,这其实也是我长久以来比较纳闷的一个问题。

阅读更多

海边的西塞罗|​骂杜甫是“唐代公知”的人,愿大慈大悲加特林菩萨普度你

那些没有脚力登山,只能幻想、意淫自己有一天“会当凌绝顶”的人,总会都把“一览众山小”想的很蓬勃大气,把他人都当成和自己“比惨”的标靶,和可以为了“大局”消耗的代价。可是一个真的如杜甫一般的攀登者,如果他在登高望远时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良心,谁又不会“凭轩涕泗流”?谁又不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更多

一只猫的折叠花筒|司马南大行其道,背后是知识分子整体从公共空间退场

在话语上,司马南们实际上与胡锡进大同小异,都是满嘴的谎言,各种的矛盾,充满矛盾的话语….而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中国现在的公共话语的主流。当然这主流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实际上整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从公共空间退场、消声了,这才有这些人的空间、流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二月之声(2025)——“哪吒,我八百里加急去给你送百亿补贴”

【404文库】“到底是谁更需要这些社保?”(外二篇)

【CDT关注】“我又激动又担忧,彭载舟怎么样了?我能做什么呢?”(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