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镇压

李鹏日记节选

赵紫阳已于5月1日给政治局写了一封信,要求澄清他两个儿子的问题。信中说:“我有两个儿子在公司工作。一个叫赵大军,在深圳市石化公司下面的技术发展公司工作;一个叫赵二军,在海

阅读更多

陈耀文:21张照片,21年心路

到19:26在菜市口地铁站拍摄下最后一张,历时21分钟。这都是照片上的内存信息告诉我的。 我按照自己的意愿从34张片子里选择、处理,中间没有计数做了多少张。制作完毕一数,正好21张。天意是否? 去年今天的前一天中午,我曾近乎神经病地 《在和谐的景象里徜徉20分钟》 , 前后的时间在没有精心控制的情况下近乎天意地是20分钟。唉,怎个了得呀,我的天。是我神还是天神呢? 下午下班的时候,心里刺挠的不愿意直接走回家的路。惦记呀,惦记去那个神圣的地界看看。下午倒是有些时间,但担心上班时间去干这件事被有心人抓到把柄,所以忍住了,坚决地忍住了。 绕远了十多公里回家,就为了去看一眼。看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或者说,我不敢说。说出来新路上的那些,在今天的中国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马王爷今天在新浪围脖上控诉说“连21都不能说,都删帖”呢,50岁的老斯基,有老婆有老人有儿子,还有一堆牵挂我冷暖安危的哥们姐们,咱就克制一下吧。 这一路,我记录的是21年前就有的那些地名和建筑。尽管在21年里它们都经过很多次粉饰,但我确信,它们内心的眼睛还在…… 19:05:56,木樨地立交桥上。21年前,没有这座桥。据说胡启立就住在右面的某幢楼上。 19:06:46,木樨地过街天桥。这地名21年前新闻里出现过很多次。 19:09:09,复兴门立交桥上。这地名当年如雷贯耳。远处金融街的大楼当年还没有。 19:09:48,民族饭店。临街而居,当年和今天每扇窗户里都该有眼睛吧? 19:10:05,民族文化宫。这里,故事,当年的,很多。 19:10:33,西单路口,东北角拆掉了很多老建筑呢。 19:10:59,电报大楼。接近天安门了,可想当年的…… 19:12:34,西长安街5号院,六部口西北角的一个建筑,这里有一个大家熟悉机构办公,我不说。 19:13:23,门洞里能看见“为人民服务”金色手迹的地方,海里的正门。 19:13:56,不远处就是广场了。红灯下,我静静地看。 19:14:45,国家大剧院东北角,荷枪实弹的特警立在长安街边。 19:15:25,看一眼夕阳下雄伟的皇城大门,我就在这里右转了。 19:15:42,从广场西侧驶过,发现新加了两个液晶屏幕,其余的看不清,只能匆匆一眼。 19:16:03,跟去年一样,纪念碑周围还是有大轿子车和面包车。画面上看游客真的不多。 19:17:13,等红灯,回头看,纪念堂西侧缺少了去年的几十辆遮住窗户和号牌的大巴车。 19:18:01,这时从倒车镜里看到巡逻特警的四辆摩托驶来。 19:18:16,四名全副武装的特警驾驶不知牌子的摩托驶过前门西侧。 19:19:05,我向南驶进煤市街,一个人行道口,我的眼睛从一片红色前掠过。 19:19:38,煤市街上的前门烤鸭店,门楼古色古香,但总觉得怪里怪气。 19:20:02,大栅栏西口,红绿灯的柱子旁边,能瞥见站的笔挺的武警士兵。 19:26:19,菜市口新建的地铁站东侧正在拆除路边的老旧建筑,一根老烟囱孤独地耸立。 汇报完毕。21分钟里的21张于车辆快速行进中单手拍下的烂片子,但我知道,这里记录的不是风景,而是我的心路一截,情怀一壶。    

阅读更多

译者合集十:透视八九学运 导读

译者合集十是为了纪念和反思21年前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多城市爆发的、由大规模学生与市民参加的“亲民主”请愿运动的专辑。 在这个专辑中,我们先按照21年来出现的几份重要文件综合整理出 《 “八九学运”过程逐日概览 》 ,并汇编了其中重要的标志性的文件 和宣言、声明等,少数能找到现场视频的则增加了视频链接,希望这些整理后的文档能够帮助不了解“八九学运”的读者重现为时48天的“八九学运”的全过程。 在 分析的部分,我们首先推荐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先生的专著 《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和1989北京学生运动(节选) 》, 赵先 生以“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来解释“八九学运”。他通过“国家的性质、社会的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和观念上的联系”重点解释这一问题:为什么学运积极分子、知识精英和政府领导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都曾经寻求过妥协之策,但运动最终以血溅天安门收场?赵先生不认为党内的“派系斗争”可以解 释国家在处理“八九学运”上的政策摇摆,他认为,政策的变动并促成整个运动的发展动态,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家控制手段失效;而国家控制手段的 失效,则归咎于当时国家高层精英、运动积极分子和其他北京市民对国家合法性基础的相互冲突的理解不一致。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邹谠先生在 他所写的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中为“八九学运”开辟了专门的章节《 天安门: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节选) 》,这篇 在1990年完成初稿的论文也开了以政治理论来阐释“八九学运”之先河。可惜的是,虽然在书中有所提及,邹先生尚未能够全面利用“博弈论”进一步深化这一 阐释便溘然长逝。因此在本合集中我们首先介绍了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案例“囚徒困境”来看“八九学运”中的两方:政府方面和运动参与者方面,在“不完 全信息”下,由于过去已经形成的规律和习惯,都选择了不相信合作、妥协、长期对话的激进之路,双方都认为“退就是败”,并且会“一败涂地”,因此“天安门 悲剧”错过了许多可以缓和的机会而成为唯一的必然结果。 在“横向对比”《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生运动 》中对比了两地学运在所面临的政治机会结构,限制组 织、动员的因素上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以及两地学运与其他国家的抗议与社会运动存在哪些不同做出了分析 。在收集这个维度的资料中,我们发现,虽然在民间讨论中,“八九学运”经常用来和“东欧剧变”、“颜色革命”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是“八九学运”促使了其他 “前共产主义政府”的“良心发现”而束手待毙。但是稍微更深入一些地对比这些国家/地区的社会状况,就会知道和这一结论是很不严谨深入的,我们期待着将来 可以发掘出更多这方面的 比较研究 并介绍给大家。 在讨论“八九学运”的时候,还有一个无法回 避的问题是:八九的血腥镇压无疑将执政党的道义表现推到了边缘,当时国内外都有很多人都在想的是“中共还能统治多久?” 但事实却是,中共的合法性从民众感受到的最低谷却缓慢地回升了。这是为什么?又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将用一个完整的合集来讨论“八九后的中共策略调适和社会 抗议的新特征”,在这个合集中,我们只选择了一篇《 天安门屠杀的长期阴影 》作为承上启下的引子。 二十一年来,如何评价“八九学运”?同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答案。 “改变世界的四十天”、“中 华 民族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最光辉的一次民主运动”……等等不一而足。 要回答 这个问题,似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检验。在“八九学运”过去仅仅两年之后,李泽厚、刘再复以对话形式发表的《告别革命》在知识分子圈中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批 评者和推崇者各持一辞,争论直至今天都未平息。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的是《 永恒的造反?中国式抗议中的延续性与断裂性 》,这篇文章将中国的抗议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待,明确地指出了“革命”与“造反”的不同。 如果把“革命”定义为大规模的使用暴力的群众运动形式,目 标在于推翻现存的政治制度,那么,“八九学运”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可能不是最辉煌的一次,在它之前就有牺牲更多的、过程更惨烈的“革命”;如果把“革命”定义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或者是邹谠先生明确提出的要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和解”,那么“八九学运”前期出现的理智的成分:非暴力不合作、对话与协商、呼吁人权和自由的“人的觉醒”……,未尝不可看作是一场真正的“革命”的发轫。2089年再次回顾,想必答案会更明确。而写就这一答案的,要取决 于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如何塑造属于我们的公民社会。 是以纪念“八九学运”二十一周年。 点击 这里 查看并下载《 译者合集十:透视八九学运 》 本期合集目录    I. “八九学运”过程逐日概览          1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