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

六大关键词勾勒外媒眼中的中国

回首2011年上半年,外媒一如既往的热切关注中国议题,“中共建党90年”、“高铁”、“微博”、“李娜”、“中国崛起”、“海外豪购”等关键词,勾勒出外媒眼中的“与时俱进”的中国景象。   尽管仍有疑虑、警惕,但外媒对中国的关切中,积极、正面的文章愈多,倾听、解读的报道愈多,赞扬、惊叹的声音愈多。这些外国眼睛正在变得友善、客观,从“妖魔化”出走,正视真实的中国。       世界探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 ”与时俱进“获得大量认可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这个外国人眼中“中国最红色节日”的到来,勾起世界对中国执政党的最新审视。被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西方政治体制占主导的世界里,“社会主义政党倒台”就像电影里配角被主角战胜一样天经地义,但中国共产党不仅拒绝这样的剧情,反而带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众目睽睽下抢了西方主角的戏。由于中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唯一执政党,破解不了这个谜题,就无法真正读懂中国发展奇迹的奥义。   因此,国际舆论近期登出多个版本的“中共成功秘诀”,贴近群众、实用主义等都纳入其中,但在多数媒体眼中,中共永葆青春的秘籍还是在于与时俱进。韩国媒体甚至说,中共的DNA中都融入了学习。尽管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很喜欢大声宣读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但即使在西方舆论场,对中国独特发展道路的尊重也在增多。芬兰记者维拉认为,中共几十年都在信守对国家的承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外国人关注中共90华诞:昨天、今天与明天      6月6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战士在午门广场展示巨幅党旗。当日,一面90平方米的巨幅党旗在北京午门广场进行展示,并由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收藏。这面党旗是“沂蒙六姐妹”代表尹淑英、山东拥军模范红嫂朱呈镕、全国拥军模范贾美荣等亲手绣制的,作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送到北京,表达她们对党的满腔热爱与忠诚。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西方政党领袖和专家寄语中共:中共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强大领导力    中国发展的发动机   欧洲左翼党前主席洛塔尔•比斯基说,90岁的中国共产党依旧生机勃勃,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 “第一政党”。历史上,中共善于学习和把握自己的未来,她没有跟随、盲从苏联模式,而是选择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比斯基认为,中共是中国发展的发动机,只要中共继续不断学习,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鼓励各行业的创造性,就将一直保持其引擎地位。   欧盟智库欧洲亚洲问题研究所的格林• 福特教授说,中共做到了与时俱进,成为变革的推动者,中共领导的经济改革甚至让中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尽管中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也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但英国共产党委员会中央委员基斯•贝内特认为,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像过去90年总能战胜危险和困难那样,在未来有能力破解各种难题,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保加利亚前驻华大使顿乔•顿切夫说,中国不仅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同时还作为一个具有巨大经济潜力且能提出很多新思想的国家,正在并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所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创举。   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兰表示:“我认为中国领导人作出的选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最近20多年在教育、大学、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因为这些象征着未来。”   法兰西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士、汉学家玛丽安娜•巴斯蒂一布吕吉埃也认为,中国社会变化很大,富于创新精神,并且勇于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    外媒从京沪高铁看当代中国:为什么中国做到了 我们没?      6月30日,满载着旅客的京沪高铁G215次列车驶出天津西站。当日17:05,京沪高铁G215次列车在改扩建后的天津西站满载旅客,正点首发上海虹桥车站。京沪高铁天津西站至上海虹桥车站全程1213公里,运行时间5小时零7分钟。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被比作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京沪高铁昨天下午发出首趟运营列车。登上列车体验的记者们纷纷在300公里时速的显示屏前竖起大拇指拍照留念。两周前,他们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令铁道部官员难以招架的质疑。正如“美国之音”记者所说,当你坐上这趟“面向未来”的高铁列车,就感觉到中国完全有理由为它骄傲。当然,高铁不可能指望用一趟列车就扫清所有的质疑,尤其是高运营成本、施工质量等问题的确需要更长时间做答。但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中国,支持高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国家未来会更美好深信不疑,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目睹奇迹发生。相比于中国国内舆论的褒贬不一,外媒的评价反而更高些。也许,那些曾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公路而领先世界的西方国家,算的更多的是一本历史的大账。   法新社6月30日称,高铁被视为减轻中国交通系统过大压力的重要一步。京沪高铁可能对塑造未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转型意义,沿线所有城市也都将受益于此。   德国《柏林晨报》6月30日报道说,当记者乘坐京沪高铁时,餐车中正播放着影星成龙最新的功夫片。事实上,中国高铁本身也是一部功夫片,让西方看得目不暇接。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京沪高铁常被比作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但在两周前长达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有关安全和债务的连珠炮式的提问,令官员们难以招架。不过,当周一记者们踏上高铁体验之行的时候,他们只是在列车数字速度显示屏前竖起大拇指拍照,就连理应习以为常的外国记者都大为惊讶。CNN记者称,考虑到高铁时速达300公里,是美国最快列车时速的两倍多,在车上感觉真是平稳异常。身旁的中国朋友更是骄傲地指着桌上的咖啡杯说:“看,一动都不动,厉害吧?”    美主流媒体称中国高铁显示了创新能力   穿梭于中国最大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铁通车,使中国“举国自豪”。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列车是目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最快地面交通工具,展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大型工程如三峡大坝、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的国家,高铁网有些类似于美国的太空计划。   京沪高铁通车前一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高铁网带给中国实际经济效益》一文。文章认为,这个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系统将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增强中国对美欧的竞争力。   文章还认为,50多年前,美国修建州际公路系统推动了国内现代商业的发展。如今,中国高铁发展计划也有助于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不同的是,中国高铁的建设时间要快得多。   文章说,高铁的建成将使中国的制造业更为高效。与此同时,客运向高铁的转移,将使原有铁路运力可以腾出来用于货运,更加方便物流。文章称,中国对高铁的巨大投资或许对美国有启发。    法德英媒体赞叹中国京沪高铁通车   法国《世界报》7月1日发表的文章指出,在宇航员步入太空、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后,一项新完工的大工程登上了中国人自豪的圣殿——连接中国北京和上海的高速铁路开始运营,位于该高铁沿线的地区正由此期待旅游业和商业大发展,一些城市正在建设连接高铁车站和旅游区的新路,往返北京和上海的航班机票价格则明显下降。   法国《回声报》7月1日报道说,一条1318公里长的高速铁路使中国南北两大都市相距不到5小时车程。这条高铁线路之长居世界首位,连接法国加来和马赛、1067公里长的高铁已失去头把交椅。中国在发展高铁方面的雄心总是让人吃惊。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建的高速铁路将达1.6万公里以上。   《有史以来最快的龙》——这是30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报道的题目。该报道指出,本周四,北京与上海之间开通了迄今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中国由此创造了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交通线。明年,中国香港将通过一条高速铁路与北京相连,全长约2240公里的该线路可在不到8小时内走完。中国现在看起来无法赶超。       外媒:李娜法网夺冠“创造历史”      6月4日,李娜在比赛中回球。当日,在2011年法网女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李娜以2比0战胜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徐亮摄   在4日晚间进行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直落两盘,以6-4、7-6(0)的比分击败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勇夺冠军。赛后,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比赛发表评论,盛赞李娜的不俗表现。   美联社以《李娜赢得法网,中国人首获大满贯》为题撰文,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美联社评论称,中国的对大满贯冠军的漫长等待在周六结束,在当日的法网据赛中,李娜以6-4、7-6(0)的比分击败斯齐亚沃尼,夺得冠军。   在得到最后一分之后,在年初澳网夺得亚军的李娜,激动得躺倒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场地上。“我很紧张,但我不想在对手面前流露,”李娜说。她在第二盘中的一段时间,曾经险些对比赛失去控制。“我有点儿发抖,”李娜说。   路透社则更加关注李娜的胜利对国际网球格局的影响。“李娜将亚洲放入大满贯冠军版图”,路透社评论如是说。他们评论道,中国的李娜击败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首位赢得大满贯单打比赛的亚洲球员。法网六号种子李娜,在今年早些时候曾输掉了澳网女单的决赛。但在决赛中,就如同“抢走意大利人的战术板,并用充满自信的力量和准确,将它撕碎。”    李娜赢得大满贯振奋中国人   【香港《太阳报》6月5日报道】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完成13亿人大满贯冠军梦!   接连跻身澳网及法网女单决赛后,“李娜热”席卷全中国,“为李娜加油”更成为互联网上的问候语,而且李娜的微博关注人数由年初澳网的60万暴升至现时的181万,人气有如火箭升空,关注度尽盖中国体坛两大天王姚明及刘翔。   赢球后李娜兴奋得躺倒在红土场享受胜利感觉,当中国国旗在颁奖礼升起之际,更激动得几乎流下热泪。现时李娜的世界排名升至第四位,追平日本名将伊达公子保持的亚洲人最高排名,并成为继1989年美籍华裔球手张德培夺得法网男单冠军后,首位华人球手捧走大满贯单打冠军奖杯。       微博改变中国人获取信息方式   24岁的清华毕业生王寅(音)经常使用微博。“我对当前事件、我朋友在说什么以及与健康和心理有关的信息最感兴趣,”王说,“我每天用电脑或手机登录超过5次。在线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   自从两年前中国各大网站广泛开展微博服务以来,他们已经吸引2.2亿多注册用户。如今,微博对公共舆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广告客户开始展开针对微博用户的宣传活动,而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都在竞相发展和改进微博服务。海纳国际集团分析师赵春明表示:“新闻媒体、名人和公司总裁都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它正在改变人们接收新闻和信息的方式。”   微博是一种强大的个人表达工具。“微博上能说的人太多了,”美国巴纳德学院副教授杨国斌说,“他们无所不谈,从马克思、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到私人关系和风流韵事。微博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此类闲谈提供了空间。”互联网分析师比尔•毕肖普表示:“微博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此外,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用于与知情者分享信息和联系。   “我的客户说,‘每个人都在微博,我们该干点什么?’”奥美中国首席数码长胡洁燕表示,“因此许多大公司都在微博上试水。”    外媒关注中国警方开微博 称促进警民交流      网友正在观看“平安太原”微博   【新加坡《海峡时报》1月31日报道】题:中国警察上线撒网 在类似于“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风靡中国之际,中国警察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全国至少有500个公安局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以便获取信息、提供安全建议和改善警民关系。   广东警方去年2月率先开设微博,许多地区的警方也纷纷效仿。   公安部长孟建柱上个月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鼓励更多的公安局也这么做。他敦促警方“善于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平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   在警民关系日益紧张之际,警方在网络上露面的频率增加了。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研究舆论问题的学者表示,过去两年间,涉及执法人员和法院的争端是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他说:“警方开设微博在警察和民众之间建起了一个沟通渠道……也有助于缓和冲突。”   这也是要求政府机构与市民开展网络互动的更大行动的一部分。       国际机构评21世纪十大新闻 中国崛起高居榜首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美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4号就中美关系发表公开演讲。她表示,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有些人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威胁,也有人担心美国正在制约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美国反对这些观点。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评出21世纪十大新闻,其中中国崛起高居榜首。刚刚发生的拉登之死、英国王室婚礼等大事也跻身十大新闻行列。   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GLM)公布调查结果称,自2000年1月至今全球最大新闻要属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崛起。   有关中国崛起的报道迄今已出现逾3亿次,高举榜首。排名次席的是报道1.23亿次的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调查结果称,拉登之死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第三大新闻。   GLM公布的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   1) 中国崛起   2)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3) 本·拉登之死   4) 维基解密   5) 英国王室婚礼   6) 迈克尔·杰克逊之死   7) 美国遭遇9.11袭击   8) 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危机   9) 阿拉伯地区变革   10)全球金融海啸    美媒:美国应抓住“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把中国提前送上了国际经济领导地位,比北京战略家们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十年。这大大提高了使中国经济从低质量的出口模式走向更高价值的、国内驱动增长的紧迫性。   一个结果就是中国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加快。对于中国最大经济伙伴美国来说,这种新的多方向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由于最新的数字显示两国之间的双边投资在收缩,美国必须改变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以确保能得益于中国即将到来的国内增长时期。   还不清楚的是,如果目前错过中国持续国内增长和迅速增加的海外开支所带来的巨大机会,美国能否承受得住。虽然2010年一系列外交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中国投资减少的一个原因,但美中关系的制度安排总的来说未能跟中国经济的迅速上升。   华盛顿还可以学习欧盟的做法,欧盟往往能比较好地区分与北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经济政策方面的分歧。   对美国来说,核心难题是针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制定更加连贯一致、战略上更具建设性的反应。这需要在华盛顿开启一种模式变化——一种更关注如何得益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新机会而不是 “中国威胁”的模式。    崛起的中国要能承受一定的孤独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寻找外交平衡只是表面的,澳大利亚从骨子里是个亲美国家,中国的经济吸引力不可能让澳大利亚转为亲华。他认为中国可能是“史上最孤独的崛起大国”。   他大概没说错,中国的经济能力转化成政治魅力是相当漫长的过程,甚至中国当前的经济能力也仍处于积累阶段。中国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显然缺少亲密的朋友。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西方,不仅美国,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不认同中国“走自己的路”,在针对中国的人权指责中,他们众口一词。中国周边国家对华经济交往密切,并普遍受益,但“中国威胁论”在不少国家都有,他们愿意拉美国来“平衡”中国,这一切对喜欢和谐和热络的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开心的事。    美《时代》周刊: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7日发表题为《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显然中国的崛起,整体而言对全球经济是有益的。中国13亿人获得新的财富,意味着多了13亿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购物的人,为美国实验室和日本工业区乃至巴西的矿井创造就业。不再完全依赖于美国消费者的全球经济可能会更加稳定和繁荣。   但几乎没有人是这么看待中国的。许多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相反,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所带来的竞争或是许多人认为中国“偷走”的就业机会。不过即便是那些意识到、甚至直接受益于中国发展的人,也无法不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担心崛起的中国,却不担心崛起的印度?或者说,为什么一个经济强大的中国比一个更强大的欧洲更难以让人接受?   许多人对于中国崛起的矛盾情绪,正是我最近在《时代》周刊撰写的关注澳大利亚与这个“中央帝国”关系的文章的主题。澳大利亚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对于未来的启示。而对于我来说,在澳大利亚进行报道让我思考为何我们这么多人——不光在西方,在亚洲也是如此——对于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这件事如此忧虑。   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从中国迅速的经济增长中获得多于澳大利亚在经济发展方面获得的好处。由中国需求——尤其是对原材料的需求——猛增而带来的出口繁荣是澳大利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得以避免衰退的重要原因,甚至可能是决定性因素。对华贸易还刺激了投资和就业。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人对于他们和中国关系的发展开始感到不安。他们担心经济增长太过依赖中国。他们担心中国会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对澳大利亚施加政治压力,担心有利于他们钱包的那些事情会从政治上和战略上对国家造成伤害,而且中国越强大,潜在的危险就越大。       海外豪购 中国人真的不差钱吗?

阅读更多

王小峰 | 封山育林

今天见到了老六,上次见他还穿羽绒服呢。 老六这段时间变化可大了,天天坚持游泳跑步,酒也不喝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京城饭局交际花,常年的酒腻子,居然戒了酒,这毅力实在令人佩服。现在的老六,身材苗条,面色红润,看上去年轻了六岁,坛子脸也不见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老六正在封山育林,准备造人。看着他对未来的憧憬,我的思绪也飞到了2019年,那时候,老六的儿子小六已经7岁了,他问老六:“爸爸,你们都叫我小六,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那五个哥哥呀。”老六拍了拍小六的脑袋说:“其实当时你游的不快,排在第六个,但你很幸运,赶早不如赶巧。” 对于老六封山育林,朱德庸老师一直劝老六:“你不要上火,一上火反而怀不上。”没错,刘翔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的时候就不上火,后来压力太大,结果不就掉链子了吗。精子这东西也是这样,你越想让它弹无虚发,它越是跑偏。相反,你不当回事,它百发百中。你看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去医院做人流,就是太放松了。不信你回忆一下。是吧? 实际上,我周围适龄男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想要孩子了,赶紧改变生活习惯,平时的恶习、不良嗜好都暂且收起,做一个健康的人,天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次遇到这样的人,我都想,其实我们平时都太放纵自己的身体了,总觉得这副身板还可以,怎么糟蹋都不为过。过度相信自己的潜能。有时候,我发现熬夜有点受不了了,就想到五年前、十年前熬夜的情形,才知道,岁月这东西,真他妈的不饶人。可是年轻时却总觉得身体里有挥霍不完的东西。 我对老六这种行为艺术颇不以为然。烟酒这东西对生育的影响不大。身体变化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而是从小日积月累出来的。据说,现在男人精子的成活率只有30%,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和食品污染,谁都逃不掉,除非在造人之前到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田园中生活一两年。在城市,就别指望靠短时期改变生活习性来改变精子了。突然改变生活习性从心理上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我观察周围很多烟酒无度的人,生出来的孩子也欢蹦乱跳的,都知道二三得六。 老六一旦不喝酒,就不好玩了,连莲花指都不表演了。也许我过去看到他都是在酒过六巡之后的那种口吐莲花或直勾勾地盯着某处怀疑人生的样子,今天他从头到尾一直清醒,真让人不习惯。赶紧的赶紧的,把人造出来。

阅读更多

为什么总是有人威胁我们的政权?

【温家宝:一个解放思想的民族才是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 温家宝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薛涌:中国体育为什么要走出举国体制

薛涌:中国体育为什么要走出举国体制 (2011-06-15) 早报导读 [人物面对面] 赌管局局长拉惹古玛卸任前夕专访 [中国政情] 中国崛起与中国外交原则的困境 [塑化剂风波] 我国当局:确保食品药品等的安全 [中国早点] 教育偏差应积极面对 联合早报网招聘 Freelance网络新闻编辑 中国聚焦 薛涌 李娜2008年脱离“举国体制”而“单飞”,2011年创造历史,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的第一个单打冠军的人。对于我这个八十年代就力主突破“举国体制”的人来说,这样的突破为中国体育创造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其意义值得反复玩味总结。 我不妨把我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的观点概括一下:“举国体制”在体育上,并非没有效力。恰恰相反,其效力可以说大得非凡。在冷战末期的奥运会中,美国不仅不敌苏联,甚至被东德超过。考虑到后两者在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规模上,都远不如美国,这样的业绩即使把兴奋剂的因素算进去也相当可观了。中国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同样显示着“举国体制”的效力。 但是,效力不等于效率。看看金牌的含金量就明白。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还是业余的。虽然经历了商业化的洗礼,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上的奥运选手都是业余选手。以百米这一极端人气且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来说,十几年前美国短跑名将格林,在破世界纪录前一年还在餐馆打工。“举国体制”的效力在于,通过公共投资、在全国范围内选材、从小系统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自然能够以专业的压倒业余的。另外,“举国体制”可以采用计划经济式的金牌战略,专门在冷僻的项目上投资。比如,划艇、射击、冰壶等等项目,大多数中国人碰都没有碰过,一般也不知道规则,很难欣赏。但是,因为是冷门,搞的人少,我们用追加公共投资的方式就能培养出许多奥运冠军。 这也不奇怪,“举国体制”在越流行的项目上表现越差。比如田径的热门项目和足球等等,中国运动员很少有所表现。刘翔可以拿跨栏金牌,但是中国培养不出一个百米能进决赛的选手。而在商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即使把苏联东德算上,“举国体制”也缺乏令人信服的表现。直到冷战末期,篮球、网球、拳击、足球等等项目,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选手基本都是不参赛的。其业余选手大体也能和“举国体制”的专业选手维持同一水平。俄罗斯是在“举国体制”被突破后,才迎来了网坛明星辈出的时代。换句话说,“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以快马和人家的中马或慢马比赛。真到了和人家的快马较量时,就不太行了。 李娜的意义在于,她赢得的不仅是国际上流行的项目,而且是最商业化的项目之一。她是在和最快的马比赛时赢的。这已经超越了“举国体制”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商业体育的竞争力。 但是,“举国体制”有效力而无效率,更体现在社会层面上。我曾把体育上的“举国体制”比作前苏联的军工体制。这种比喻在冷战时代特别贴切。当时苏、美不仅在奥运会上竞争,更在进行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有论者指出,冷战末期,苏联提供的军火在中东的阿以战场上面对美国的武器不堪一击。这种危机也是逼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五十年代苏联卫星上天,让美国人惶惶不可终日,但二十年后就不是对手了呢?原因在于,苏联的军工体制是“举国体制”:把全国最好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起来,通过大量公共投资,发展先进的武器系统。因为这种尖端技术涉及到国家的竞争力,所以高度保密,和民用产品隔绝。这样,军工和一般的民用工业,就形成了你赢就是我输的零和游戏:军工越发达,占用的资金和人才就越多,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源就越少,民用工业就越落后。最终,苏联的整个工业体系在军工的釜底抽薪下衰落,军工最终也成了无本之木,丧失了竞争力。美国的军工,则和其体育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体制。政府的国防建设,是建立在到私营企业订购产品的基础上。大部分军事技术都是私营企业开发的。联邦的投资,也必须通过私营企业产生效率。而这些私营企业,如波音公司,大多是军民并用。要知道,冷战中的每个尖端的军事技术,都属于极端烧钱的项目。苏美最终没有开战的事实,似乎意味着这些武器都没有派上用场,钱都白烧了。在苏联确实如此。因为高度保密的军工技术对民用工业没有提供什么帮助。但是在美国,私营企业可以把许多军工技术迅速转为民用,并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军工产业得以刺激整个工业的发展。 “冠军搓澡工”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