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

利比亚战况之一: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正式加入行动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正式加入行动 档案照片:“戴高乐号”航母在地中海沿岸游弋 AFP / Phillippe Wojazer Le porte-avions Charles-de-Gaulle au large des côtes méditerranéennes françaises le 10 juin 2010. 作者 法广 西方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连续三天轰炸之后,周二战事有所停歇,只有小范围的空中行动。据法国军方参谋部发言人说,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现已正式加入了利比亚军事行动,两架“飙风”战机从航母起飞,在利比亚上空执行力侦查任务;同时,法国空军的7架战机继续在利比亚上空飞行,但没有采取袭击行动。而前一天,法国投入20架战机轰炸了卡扎菲的多处军事目标,而英美的潜艇也向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发射了20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 另外,罗马尼亚和卡塔尔昨天也加入西方联军作战行列。卡塔尔出动的2架幻影战机和2架C-17运输机,已部署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参与国际联军根据联合国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而罗马尼亚将派一艘驱逐舰进入地中海,参与北约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宣布,对卡扎菲当局的制裁扩大到包括利比亚石油公司在内的14家公司。美国财政部昨天在一份公报中说,现已查明,新列入制裁范围的14家公司是利比亚国营石油集团旗下的分公司。 另据白宫消息,有关北约介入问题,美英法昨天也达成共识,同意由北约在国际联军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扮演“指挥”角色,也就是将这次军事行动的指挥权移交给北约。有消息说,巴黎不想北约掌控这次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但最后被迫做出让步。 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昨天表示,国际联军在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取得成效,在人道状况方面“避免了最还的情况”。匈牙利外长马尔托尼认为,如果没有联军的行动,卡扎菲军队的屠杀将会造成成千上万的难民潮。 关键词 军事战略

阅读更多

直击:利比亚在燃烧!/组图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以来,战机连续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目击者称,的黎波里市东部靠近海边的一处海军基地首先遭到袭击,此处军营位于广播电视大楼附近。随后,离海军军营大约两公里处的沙阿卜港附近的一条输油管道在空袭中发生爆炸,目击者看到爆炸后引起的大火。此外,位于的黎波里以西大约30公里处的一个政府军营地也遭到了战机轰炸。   利比亚当地时间21日晚9点左右,西方国家战机再次发动空袭。记者在市区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的黎波里防空部队立即向天空中发射密集炮火予以反击。   爆炸发生后,利比亚政府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紧急召开记者会,对轰炸行动表示强烈抗议。他说,西方国家连续三天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而这是在利比亚武装部队已宣布全面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之后发生的。利比亚大部分民用机场和海港都在袭击中遭到破坏。   穆萨说,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仅在联军19日首日发动的袭击中就有46名平民死亡。   利比亚官方20日公布的统计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已造成6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阅读更多

网易:该不该空袭利比亚?

导语: 盟军终于出兵利比亚,向卡扎菲的暴政“宣战”了。历史上,由西方发起的盟军对一个相对弱势国家发起进攻,没给人们留下太多好印象,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料到结局。至少到目前来看,由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组成的盟军的军事介入,是正当和合法的。[ 详细 ] 全球化以后,“绝对主权”实际上不复存在 随着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加深,最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全球化,早已给国家主权概念带来了变化。这个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主权和非主权的界限不像原来那么清晰了。而其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当一些领域的国际标准日益扩大的时候,有些事情到底是属于主权范围、还是非主权范围,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判断了。而过去以地域为标志的主权范围管辖(即国际法上所说的“属地原则”),也正在改变之中。[ 详细 ] “独裁者的内政”从来不被容忍 回想一下,伴随 “民族国家”而生的主权概念 最早诞生在欧洲。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主权领域事务”的定义一度非常明确,即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任何人和物都属于主权范围内的事。可是,就在主权概念诞生后不久的整个18世纪,干预主权、或内部势力邀请另一国军队进入或调停的事,实际上一刻没停止过——因为没有哪国的统治者能以主权之名在国内随心所欲,这样的国际秩序是被旨在结束战乱、建立和平秩序的“主权制度设计师们”所容忍的。[ 详细 ] 第一次海湾战争:国际社会对侵略性行为的遏止 利比亚在地理上与伊拉克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今天卡扎菲所面临的局面,也与20年前萨达姆所遇到的境况惊人的类似。不管当时舆论如何,今天来看,1991年那场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合法的:它有正义的目的(停止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且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战争最终迫使伊拉克接受了660号决议、从科威特撤军。 [ 详细 ] 第二次海湾战争:一个主权国家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 几乎在一样的地点、几乎一样的交战双方,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却是一场非法侵略。当时,联合国的核检和1441号决议的目标,的确是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美国出兵之时,不仅不顾安理会成员国反对,也没有提供证明伊拉克违反核查规定的证据。没有合法授权,尽管结果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独裁者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进入比较稳定的重建),伊拉克战争都不过是一个主权国家推翻另一个主权国家政权的非法战争。[ 详细 ] 安理会1973号决议获通过,构成盟军出兵的合法授权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已经不怎么看见西方集体对阿拉伯世界进行干预了。然而,无论这次进攻造成了怎样不好的印象,到目前为止,它都是合法的。就在上周(3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通过了有关利比亚的 “1973号决议” ,其要点为: 1:要求(利比亚国内)立即停火; 2: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保护班加西等反对派和平民集中的地区) 3:授权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保护平民(排除对利比亚领土任何形式的外国占领军)[ 详细 ] 卡扎菲同意停战协议后食言,军事介入是“采取必要手段”保护平民 根据1973号决议(有关停火)的规定,一旦卡扎菲没有遵守停火承诺、作出伤害平民的行为,他的(地面)部队就将遭到攻击。决议通过后,利比亚政权第一时间响应停火要求,可事实证明,它根本没有遵守承诺。卡扎菲的部队继续攻打反对派占领的地区,盟军发起的打击,是根据决议所履行的“义务”。 据3月19日班加西前方报道,就在卡扎菲承诺停火的不到一天时间,他的炮兵部队抢在西方力量介入之前对当地外围反政府军进行了打击。即使在西方开始空袭之后,效忠于卡扎菲的坦克和步兵依然继续进入首都的黎波里以东,深入到反对派军控制的城市米苏拉塔中,并杀死了一些平民。而在最近一次广播中,这名骄傲的独裁者还宣布了要打一场“持久战”。[ 详细 ] 盟军以空袭保证禁飞区设立,是否“用武过度”尚难评估 除了攻击地面部队,国际盟军也对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和机场设施进行了打击,而这则是出于联合国决议对于建立 禁飞区 的授权。禁飞区的设立,是在发生冲突时,某个、某些国家或组织可在冲突地区划定限制空域,以限制冲突相关方飞行器在其中飞行的措施。禁飞区只有得到国际组织授权(如现在的1973号决议)才具有合法性。 禁飞区的设立不仅为了给反对派一把“心理保护伞”,也是为了让更多平民免受战火袭击。因为有联合国的授权,军事介入本身并不非法。而从目前来看,盟军的空袭主要是为禁飞区的顺利设立创造条件。正如前面指出,联合国决议早就授权用“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平民,单靠禁飞区是不够的。目前还难以判断,什么程度的介入才算“用武过度”。唯一能确定的是,光是将利比亚的飞机击毁,还不足以保护利比亚平民免遭炮火和坦克的伤害。[ 详细 ] 人权与主权讨论渐入深水区,“不干涉原则”部分“溶解” 盟军对利比亚的介入伊始,由主权原则衍生出来的“不干涉原则”再次被提及。有趣的是,历史上对此最强烈的支持者往往是弱国、而不是强国。在1826年和1848年的两次国际大会,最愿意强调此条的是拉美国家。但绝对的“不干涉内政”可能是危险的。1960年代通过反殖民斗争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迅速抛弃了“人民主权”的架构、转向了威权主义。 在见证了诸多对主权原则滥用的危险后(如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国际社会没有及时介入导致100万人先后被杀),国际法领域就出现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声音,呼吁将特殊情况下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尽管一国有权决定其国民待遇、保护水平和保护模式,但人权问题并非与国际社会无关。[ 详细 ] 通过国际联盟、区域一体化和国际谈判进行主权让渡早就发生 尽管很多人依然认为国家主权是“铁板一块”,但 国家主动让与部分权力 的情况其实已经很普遍。在最原始的国际社会形态中,对主权有损的事情,国家基本不会干。可世界早已变得“扁平”,为了在全球化中获得一席之位,将部分权利转让给他国或国家组织几成“惯例” 举一个熟悉的例子。中国一直希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它为贸易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不是大多数人都注意到,加入WTO同样意味着服从这一国际组织制定的规则、甚至是国内法的修订。贸易协定如此,其他类似的双边、多边协约也如此。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国家对权力的让渡,任何国际组织的成立、以及它们的所作所为又将变得子虚乌有——而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详细 ]   结语:主权神圣,但它并不比人权更高;主权唯一,但它并不为特定政权所有。无论用什么手段,保护利比亚平民免遭独裁者的蹂躏,比维护一个屡屡作恶的政权重要得多。 © 维啦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22.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网易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王烁: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

打利比亚是不是为了石油?我认为不是。但为了把事说清楚,姑且假设打利比亚就是为了石油。这个假设纯粹基于利害,所以推导也会基于利害,不掺杂道义:一切从石油出发。记住了,千万别跟我讲道义!     先看看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情况,下面摘自我以前博文 《油价的利比亚因素》 :      “利比亚重新成为石油出口大国,是晚近的事情。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利比亚有探明石油储量440亿桶,在非洲国家中最高。卡扎菲1969年上台,对欧美 保持敌对。1988年利比亚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泛美航空103号因炸弹袭击坠毁在苏格兰洛克比,270人死亡。美欧联手制裁利比亚,跨国石油公司被禁投 资利比亚石油工业。利比亚石油工业趋于衰败。2003年以后,卡扎菲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向受害者家属支付数十亿美元赔偿,并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利比亚才得以恢复与国际社会接触,重启对石油工业的国际投资。2005年,跨国石油公司重回利比亚。目前利比亚每日出口石油约150万桶,排名前十大 石油出口国,但仍未恢复到制裁前出口水平。”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那推翻卡扎菲政权后会发生什么?     国际政治没有实验室,无法做实 验。幸而就在中东,在另一个产油大国,已经有先例。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的石油储量比利比亚更大。同样有很多观察者认为 美国发动伊战的真实目的也是石油。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拉克产生了新政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2009年以后,伊拉克重启石油招标,全世界石油公司云集。谁拿到了最大的项目?中石油。欧美能源公司也跟,但不如中石油进取。详情可以看《新世纪》周刊这两篇文章: 《中石油伊拉克历险记》 、 《石油铁娘子》 。      绝不能说中石油就是捡到了便宜。伊拉克政府不仅开出严苛条件,还改变了招标惯例,由过往的分成变成桶油报酬,石油国家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模式为之一 变,国际能源公司获利大幅减少。中石油愿意接受现实,玩这个新游戏,占了一定先机;在认清形势后,其他国际能源公司正在猛跟。游戏变了,所有人还得接着 玩。     美国发动战争不是为了石油吗?为什么伊拉克傀儡政权在石油上还能这么自主?为什么石油开采权还会落到非美国公司手里?     阴暗的解释:伊拉克现政权不能 脱离美国的支持而生存,但这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彻底控制伊拉克现政权。在石油这个对伊拉克至关重要的议题上,伊拉克政权保住了决策权和控制权。隐含的推论 是,石油是伊拉克的最大利益,却不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最大利益;为了换取伊拉克现政权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更重要利益,美国容许伊拉克行使对本国石油的决策权 和控制权。     好绕,就算是这样阴暗吧,咦,不是为了石油才打仗吗?     回到正常解释的轨道:美国的石 油安全战略,不在直接控制石油资源本身,更不在美国石油公司去采油,美国航运公司把油运回国,并由美国炼厂炼化,甚至也不在石油价格上。美国的能源安全战 略载明在各种能源战略白皮书里:全球能源供给稳定,不受扰乱(disruption)。     美国能制定这样的能源安全战 略,底气使然:不论谁把石油采出来,投放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就有能力以市场价格获得它。这一战略不是出自利他动机,却有利他效果。美国会致力于维持产油国 稳定,会维护海运线的畅通。是的,这就是世界警察的本义:提供安全,有正的外部性,非世界警察的其他国家可以搭便车,中国在伊拉克就搭到了便车。这些国家 当然有理由担心警察翻脸,但这个游戏也只能跟。如果如许多人所愿望的那样“XX必有一战”,海运安全、油气管道安全、油田安全、炼厂安全,都是空中楼阁。     有了对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认知,有了伊拉克先例,如果卡扎菲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支持下上台,会发生什么就很清楚了:     ——新政权会恢复执行与国际能源公司达成的石油协议,其中当然包括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协议,不然你以为中国从60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利比亚一举撤出3万多人是干什么的?时间间隔越短,协议恢复出现变数的机率越小。要是像伊拉克这样等上六年,好多事就可能推倒重来了。     ——新政权会启动新石油项目招标。我想很可能采取桶油报酬方式。中石油将不出意外地成为最激进的竞标者,有其斩获;中石油能不能重现伊拉克夺标第一的场景,当然还要看其他国际能源公司包括美国能源公司有没有吸取伊拉克招标教训变得同样进取了。     ——利比亚从2005年以后重启的石油公司再投资会提速,不论谁拿到开发项目,产能都会大幅上升。这对石油供给的紧张状况是一个缓和因素,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绝对有利。     这些可能的好处,都建立在卡扎菲政权垮台的假设上。如果卡扎菲保住政权。国际社会必将经济制裁,利比亚石油投资必受重创。这对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进寻找油源的中国能源公司不利,对提升石油供给不利,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不利。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利害关系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现在,你是不是想讲讲道义?        补充     在思享家发了这篇文章后,思享家“七个习惯”有评论,我有回答,对全文是很好的补充。    7个习惯 : 如果不是为石油,那为什么不打也门,不打巴林,不打叙利亚?为什么不打朝鲜?      王烁 :打什么是为了什么,是分析收益。但分析收益只是一半,还有一半同样重要,是分析成本,为什么打这不打那,在成本分析里找原因吧。房子肯定防辐射,为什么抢盐不抢房子?      7个习惯 : 您帮我分析分析?朝鲜就算有人照着不谈。分析分析也门巴林,杀平民的比例比利比亚高吧。叙利亚够恐怖主义了吧。为啥不打?打这几个鸟国家成本比利比亚高?      王烁 :炸卡扎菲,实在太容易了,人道主义收益重不重要见仁见智,但因为成本低再小也划得过。叙利亚政局根本没动,海湾国家政局动乱沙特不答应,成本都很高。成本收益核 算是动态的,在埃及就是这样。话又说回来,不要因为一个国家有现实主义的算计,就置其理想主义的行动于无睹。人道主义无须首尾一致,有点成果就很好,求全 责备不必要。 相关日志 2011/03/21 — 韩寒:独裁者没有内政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