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

Co-China周刊 | dtrader99:现代金融的本质——欢呼“攻占”华尔街

“‘ 攻占 ’ 华尔街更是对全球的警示,发展中国家在高歌 ‘ 金融国际化 ’ 、 ‘ 创建金融中心 ’ 时,切莫忘记金融的魔性和掠夺性。 ”   前言 2007年,王小强先生在香港叫板现代金融,说全球化下的“新经济”不过是“投机”,“赌博”。因为现代金融成为“新经济“的主流和核心,而现代金融却是以投机为业,豪赌为生,所以“新经济”泡沫的湮灭不可避免。其时,美国金融业正创下对GDP贡献率高达34%的辉煌。话音刚落,一场由雷曼兄弟“赌输”出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至今全球经济还在苦难中挣扎。 但神州大地,无论是主流经济学家还是决策者,对于“金融”和“投机”“赌博”关系之说是不屑一顾的,那一脸的轻蔑,“甚至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相反,那个“金融的逻辑”正被人追捧,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旗正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又被10多个城市高高竖起。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创下天地间前无古人的交易金额,土生土长的“金融创新” – 什么艺术品交易所,文化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新技术交易所,钻石交易所之类的机构,争先恐后的在神州火爆登台亮相。 我们同时被告知: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跨时空实现资源有效分配的工具,是经济增长的“密码”,通向“天堂的阶梯”,简而言之,金融就是妩媚的天使。尤其是当金融可以增加GDP,这让其更具媚惑地方官员们的美妙和神奇。 但请容我也来制造点叫板现代金融的“噪音”. 一、现代金融的异化 金融 – 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本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分工和交换应运而生。然而,过去几十年,尤其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通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加上金融自由化潮流,从金融的构成要素看,现代金融体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1.金融对象换位 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中心,作为储蓄者和借款人的服务中介,经营的对象是存款和贷款。同时,从事一切与信用和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金融活动,从中通过服务费和存贷利息差获利。随着金融的发展,在货币和信用之外,债卷和股票成为金融对象。然而,过去几十年,在金融创新名义下各类金融产品被创造出来,成为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和交易对象。 首先是“点物成金”。过去几十年间,几乎所有可以交易的(即能实现空间移位的)矿产,原材料,甚至粮食,棉花,油料,咖啡等消费品,都被金融化,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品。 比金融化产品市场金额规模更为巨大的,是近年来通过“证卷化”和“金融创新”创造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近年又衍生出“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和 “抵押债务担保”(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等“创新”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是依赖于特定资产价值及其变动为基础的合同,其基本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而无需全额的本金交易,这就是成就暴富和破产的“杠杆”。兑现合同通常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同才需要买方交足全额资金。自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世界银行”在1981年引进全球第一份“掉期合同”(Swap)后,2009年全世界所有形式的“掉期合同”帐面总额达到近430万亿美元,是当年全球GDP的8倍左右。 在金融创新的招牌下,各类金融产品和衍生品通过金融制度和业务创新成为新的金融对象,成为信贷和信用及资本的新来源。而由于其金额巨大,成为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大佬”。而且,大多这些创新产品的交易不受任何法规和机构的监管。 2.金融主体变脸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投资人和企业是主体。银行是中心,通过资金借贷的运作,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经几十年的演变,现在金融系统中出现了很多强大到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新面孔,他们是投资银行,风险基金,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共同基金,主权基金,再加信贷基金,退休基金等等。虽然这些银行和基金的形成和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规则不有各自的特征,但有两点确实完全相同的:资金的规模巨大,追逐暴利动机最强。2009年底,全球各类基金资本总额近190万亿美元,是当年全球63万亿美元GDP的3倍。虽然对冲基金资本总额仅约2.2万亿美元,但也高于全球GDP第八名意大利(2.05万亿美元)以后的所有国家。 大多这些投行和基金不仅资本规模庞大,由于可以使用“金融杠杆”,从而其资本规模可以10倍,20倍的扩张。加之他们运作灵活,只要有利可图而无所不为,所以,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有“影子银行”之称。其创造资本、发放信贷的规模、速度和种类,是传统银行无可比拟的。因此,从资金运作和配置的角度,投行和基金远比银行更强势、更有影响。 3. 金融业务倒置 交易成为金融的主业。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爆发,反映在交易量,交易金额一飞冲天. 比如,1980年美国纽约股市平均每天的交易量是5000万股左右,2011年(1-9月)暴涨100倍到平均每天50亿股左右,交易金额从每天10多亿暴增到800 – 1200亿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美国另外两大股市,纳斯达克和美国股市的交易。 全球债卷的交易额平均每天近1万亿美元,股市平均2万亿美元,均在1980年代的100倍之上。2010年全球债卷和证据(股票)的交易总额超过750万亿,而全球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12万亿美元左右。 再如,2009年,除430万亿美元“掉期合约”外,帐面上全球主权债卷(各国政府的外债)总额82.2万亿美元。 2010年,平均每天全球外汇的交总易额约4万亿美元,比1988年的750亿美元暴涨53倍多。理论上讲,对外汇的需求是由贸易决定的,而全球2010年贸易总额仅为30万亿美元。 2010年,有25种农产品交易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每天合同交易数量超过100万个,是1990年代末的20倍。起步不久的中国的期货市场近年来更是上演着现代交易的疯狂,比如,在2010年棉花价格疯狂时,郑州期货交易所一天的棉花期货交易200多万手,合同的交易量超过中国棉花年总产量的4倍,接近全球棉花总产量。 这些事例只能说明,人们买的不是股票,不是外汇,不是债卷,也不是棉花,人们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仅仅是为了“金钱(价值)”- 通过交易产生和实现的价值。说句白活,就是可以通过交易“生钱”。10倍到40倍的杠杆不仅让人可以“以小博大”,还能让人“一夜暴富”- 当然也会一夜破产,这就是为什么交易可以成为现代金融的主旋律。 除了各类基金,投行这些本来就是以交易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规规矩矩以存贷为主业的银行,自从1982年里根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后,也通过自建或收购投行,积极参入各类金融交易。据跨国银行如“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财务年报,这些银行的消费者信贷等业务都亏损,但其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业务却为银行赚进大把大把的银子。比如花旗集团,2010年总营业额近900亿美元,经管着1.9万亿美元的资产。全年实现盈利146亿美元,但由于其传统的存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巨大亏损,约40亿美元,净利润仅100亿美元。同时还不得不为其近4000亿美元的房贷,预留407亿补亏空。银行的利润全是从其和“大摩投行”合资的“交易业务”,“资产管理”,“国际转移支付”等“新生意”实现的。银行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只有盈利的业务才能成为银行的“主业”。 理论上,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种交易的机制,使人们能够以最低交易手续费购买和出售金融证券(如股票和债券),商品(如贵金属或农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目的是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正是通过交易,金融市场为筹集资金,转移风险,货币需求等提供最有效,最方便的,最公平的无空间制约的市场。同时,交易还是发现价格的机制。根据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和套利理论,金融市场是最公平,最有效的市场。通过市场的交易,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功能,可以促进经济运行和增长。但同时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长时间中从交易中牟利,即靠交易不能持续获利,更不用提暴利。 但现实中,由于这些理论的假设前提都不存在,部分人在金融市场的交易就可以获利,甚至暴利。据高盛201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在61个工作日中,其有58天从交易中赚钱,其中35天每天赚1亿美元以上。“大摩投行”也只有4个交易日不赚钱,有31天每天赚进1亿美元。而按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统计,近年来股市上的交易有75%都是由于金融机构买卖发生的。计算机程序交易,尤其是新近创造出的“高频交易”更是威力强大。2010年5月6日,这一天道琼斯指数在没有任何股市新闻的前提下,在15分钟里暴跌700点, 约7%,并继续拉跌指数1000点,而其后20分钟又暴涨600点。最后查证,原因是一台计算机交易失误而引发了所有止损的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的后果。 虽然金融的产品,环境,参与成员,交易技术等等都创新了,发展了,虽然金融市场和交易的规模爆发了,但参与金融市场的资本和人的本性却一点没变:即资本对暴利的疯狂和人对金钱的贪婪。一旦交易商品,交易股票,交易债卷,交易外汇,等可以“钱生钱”,可以获取暴利,那么金融就不能不交易。为“钱生钱”交易的爆发性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需要完全无关。 二、现代金融的实质 当钱被大写,金融就不能不交易,交易就统帅现代金融。 据经济学词典,交易是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买卖,也就是各方之间价值的交换,涉及两种或多种以上有价之物,在协议一致的条件,协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换所有权。也定义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但专用于金融市场的交易,最佳定义应该是交易商和其他市场的代理商交换金融产品的行为。 有人说,“当大家都是为了交易而交易,这样的交易就是投机”,但这样来解读金融的交易稍嫌肤浅。投机是以概率为基础,象在赌桌上下注,靠的是运气(概率)。金融市场的交易是交易个人间相互的行为,是个人受认知和判断支配所采取的行动。因此,我将金融交易定义为:人们在金融市场上为金钱博弈。这样,因为现代金融的本质是交易,所以现代金融的本质也是博弈。 博弈,是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目的。个人之间交易,是个人间的博弈。国家间的贸易和金融交易,是国家间的博弈。因为争夺的是金钱,博弈就充满硝烟,也会惊心动魄。任“著名经济学家们”鼓吹什么金融的魔力,金融的逻辑,金融的文明,甚至金融发展的“天道”,一旦是人和人之间的博弈,集团和集团间的竟局,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因为应对选择空间广泛而变化多端,也壮烈,悲惨。不过,博弈的结果不是宿命,而是对局的选择。选择可能和阴谋无关,但没有智慧的过招,一定输得很惨。 三、当 50 的三分之二不等于 33.3 近年兴起的行为博弈设计了下面这个真实的实验: 几百人同时被邀请去出席一位好莱坞明星的生日宴会,进明星的别墅大门时,所有来宾都被要求参加一个猜奖活动。每人可以在0 到 100 之间,任选一个整数,写下来后,投进密封的票箱。如果猜奖者所选的数等于或最接近所有人选的数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二,此人将赢奖金1万美元。 如果要想赢,应该选什么数? 斯坦福大学一位教博弈论的经济学教授正好被邀请参加了这个生日派对,一看此题,她忍不住偷笑,认为她赢定了,因为这个猜奖是个博弈问题。博弈,就象下围棋,你走一步,对方走一步,在对方落子后你再下子,你的抉择取决于对方的抉择,对方的抉择也取决于你的应对。如此循环,直到最后下到双方都无棋可走时见胜负,或握手言和。根据博弈理论,有“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存在的博弈,是博弈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改变抉择,使自己更胜一筹的状态。这个猜奖题存在 “纳什均衡”,而且数学的解是唯一的(“纳什均衡”可能有多解)。而这唯一解,就是零。基本推导过程如下: (1)所有人都可以在0 – 100 间任选一个数,这样,选数是随机行为的结果。0 – 100任何一个数被选中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平均数就该是50多一点点; (2)50的三分之二是33.333。。。,整数是33; (3)因为这个计算一般人都会,所以大家可能都会选33。这样,大家选数的平均数就会是33,所以,平均数的三分之二,该选22; (4)按博弈理论,你想得到,对手也不傻,也想得到,就是说,对手也会选22,这样,平均数就成了22,要赢,你该选22的三分之二,即15; (5)这样,根据对手的选择而做出应对,一步一对应的继续推导下去,唯一能赢的数是 0。因为0是“纳什均衡”,在0时,双方都不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你选15,对方会选10,对方选10,你可选7,你选7,对方可选4,。。。,但你选了0,对方不可能有比你更好(三分之二)的选择)。 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均衡 – 博弈的答案:有了人的互动,常识可以被推翻,严密的数学计算规则也会失灵,要在博弈中胜出,50乘以三分之二等于零!金融的博弈,就是这样的博弈。这个实验的原始根据是1930年代凯恩斯提出的“选美竟局”,说是人们在金融市场(股市)交易,就像是选美,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丽的标准就因人而异,所以要买到涨价的股票,关键是要买到股市上其他人认为“美丽”的股票。这就是说,金融市场上的产品并没有客观的价值,尤其是在短期中,其市场价值是由市场的共识,即多数市场参与者的信念决定的。 50的三分之二不等于33,充分展示了金融市场虚拟的基础,也指明了金融泡沫产生的内在根源。在博弈中当人成为主体,人的信念,行为就决定价格。而多数人都不是理性的经济人,这样,人的本性,好的,坏的,道德的,缺德的都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在为金钱竟局时,贪婪的人性主导一切。所以,我们才有1636年荷兰郁金香品种“琪尔德”(Childer)单株卖到了价值10头公牛;1719年,英国南海公司股价6个月翻了7番之后一落千丈,让大科学家牛顿也悲叹道,我能计算出地球引力,但算不出金融泡沫。我们也才会经历1920年代末的全球金融市场崩溃;2007年的世界金融海啸。金融泡沫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性对金钱的贪婪和恐惧引发和摧毁的。 在金融博弈中50的三分之二等于零,也昭示了金融和贸易的博弈中,总会有人被掠夺,因为多数人都不是绝对理性的经济人。非经济人有情绪,不精于算计,所以容易盲从,憎恨亏损,等等,这个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多数人不是经济人。 晚宴的高潮是开奖,赢奖的数竟然是20,因为全体参与抽奖人所选数真的平均数是30(有人在0-100间任选,很多人选33,也有人选22,还有人选14,15,教授是唯一的选0的)。这个实验说明,多数人都不是“经济人”,不能一步一步的推导出什么“纳什均衡”。这虽然有太精明了,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问题 – 如我们的教授,但也是大多数人在博弈中会被掠夺根本原因:因为不能在博弈中精明的算计好对方的策略,制定自己制胜之道。所以,我们才有1720年著名的“金融骗子”约翰•劳导演的“密西西比泡沫”骗局,1860年代杰•古尔德操控的美国黄金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布局,等等。人性的弱点,制度的缺陷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和“集团”通过金融和贸易实现对他人,他国的掠夺。当然,最恐怖的是资本和权贵勾结,在这种环境下,信息和市场被扭曲,平民们只有被屠宰的命。 四、现代金融掠夺人民大众 金融市场的交易和运作原本与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一般人收入有限,存点钱在银行是为了养儿防老。所以,无论那些有闲钱的交易者们在金融市场如何博弈,相互掠夺,对平民百姓是不相干的。但现实中,金融市场的交易却以掠夺平民为主。 首先是有闲钱的交易者们要从平民百姓身上搜刮金钱去作为交易的本钱,所以中国40万亿的GDP中工资总额才占30%多点,15万亿,而2010年仅仅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就突破300万亿,中国的“钱财”都交易去了,而这些“本钱”不是天上掉下的,而是百姓创造的。 第二,寻常百姓被诱惑参与金融交易而血本无归。没有人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尤其是被罩上“合理,智慧”的光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致富”都是充满“理性”的宣言。加上演绎通过交易暴富的神话,什么家喻户晓的巴菲特投资故事,“杨百万”们的传奇,更让人热血沸腾,所以,2007年中国个人股票帐户超过一亿。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投身股市的个人/散户,“自以为是”的多,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智商和决策能力高于一般人,因此,当明知股市是“赌局”,他们也喜欢,还相信自己能赢,输了一把,很难收手,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打败对手,把输掉的捞回来:“只要有坚定信念,就能赚大钱”。同时,和赢的快乐相比,人们对输的感觉更不爽,所以不愿认输,“长线是金”,就给了“不输”最好的借口,当然,结果是被“套牢”。还有就是“羊群效应”,追涨杀跌勇接最后一棒。当交易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交易就成了零和的竟局,有个一千万的赢家,就必然有个一千万的输家。交易本身不创造财富,只带来财富的转移。而要赢钱,市场上就需要更多的“有信念”的参与者。被套住了不服输,亏损了想捞回来的人会更加积极参与股市,更加喜好风险,甚至挺而走险,当然,也就更容易被掠夺。 现在的什么各式基金也是诱惑百姓被掠夺的方式。这些基金的经理是人而非神,具有人性的一切弱点,这就是为什么过去20年世界上所有的明星基金经理都是昙花一现。他们玩的是别人的钱,无论盈亏,管理费是一分不少的。事实上,作为金融创新的基金的出现,也是异化金融的重要方面。 第三,政府政策的胁迫下的间接被掠夺。我们的退休金,社保金是必须要缴纳的,在所有发达国家这些基金多和金融市场有染(谁在掌控中国的社保金?怎么管理的?月月有报账吗?),要是金融市场溃败了,百姓的退休金也发不出了。这可不是神话,希腊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少发20%的退休金。无辜的人承受金融市场上少数人败落的后果。 第四,金融市场通过交易炒作商品价格,制造混乱,危害国计民生。比如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的棉花,2007年美国期货市场的玉米,小麦。由于食品高价,2007年全球新增2亿人食品不足,但高盛等却净赚了近1000亿美元。前几天一个年轻交易员,今年34岁的Alessio Rastani在英国电视台(BBC)因揭金融交易的底而一夜走红。他说“全球市场将崩溃!世界领导人阻止不了这个局面!因为统治这个世界的不是他们,而是投资银行高盛,高盛才不在乎什么救助方案!”称所有的交易员都知道“股市要完蛋了”,“欧元区领导人到底在折腾什么,我们一点也不关心。他们到底要砸多少钱?到底要怎么救经济,我们根本不关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趁着这个混乱的局面,能捞多少是多少。就我个人来说,我三年前就在梦想着这样的时刻了。我必须得忏悔,因为我每天晚上上床时都在祈祷,赶紧再来一场衰退吧。” 看着被吓傻的BBC主播,Rastani再爆猛料:“统治这个世界的不是各国政府,高盛才是。不过高盛才不在乎那些救市方案,也不在乎什么纾困基金。” 这就是“金融的逻辑”?? 第五.民众存在银行的钱被银行用作交易本钱,赌输了银行破产。比如,1995年一个28岁交易员就搞垮了英国银行巨头-巴林银行。金融危机中,数百家美国银行破产。新近,瑞士银行交易员未经授权交易,又造成银行损失20亿美元 第六。在国际接轨中,中国政府代管的全民财富被外国资本掠夺。众所周知的例子太多,无须例举。 第七,第八,。。。。第一百。。。。金融掠夺平民之罪罄竹难书。 既然可以“钱生钱”,实在没有理由去种地,建厂。做利润率低的制造业,那有杠杆下的“资本运作”“给力”?但没了实业,一个雷曼兄弟出局,搞得2000万美国人无业,GDP减少近万亿,进而带来全球经济危机,这才是现代金融最大的罪过。 很多人盛赞金融市场融资的功能,中国的股市该是最好的典范。据数据显示,2010年A股市场实现了1.02万亿元的天量融资,其中首发融资4883亿元;再融资额5317亿元。结果如何?上证指数从2009年底的3277点暴跌至现在的2360点,跌28%。融资等于抽血。一亿老百姓被套,但却让胡润的百富榜凭空又多添了几百个亿万富豪,这是一种最合法的财富转移。 还有人吹捧金融市场的预测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2007年美国道琼斯创新高,上证股指也冲过6000点,结果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011年3月棉花9月的期货价是3万/吨,现在9月了,棉花价不到两万,可见其价格发现机制也是忽悠。 五、 “ 攻占 ” 华尔街 从2011年9月17日开始,上千名示威者开始了“攻占”华尔街的“战役”。开始是游行,接下来一群年轻人开始在纽约证交所的阴影之下露营,现在登上了电视,“占领华尔街的行动,目前看来不但没有衰退的迹象,而且还变得愈来愈强大了”。周末有人又去“攻占”华盛顿。 无论“攻占”的成败如何(有人说这主要是由无业的年轻人集聚起来的乌合之众,各自意愿大不相同,关键是没有明确的纲领和目标,不可能成气候),但我以为其现实的和象征的意义却极为巨大。 虽然“那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呢?”讲述的金融鱼肉百姓的故事流传多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马来西亚总理气急败坏叹息:几十年的发展,被人用几十亿美元几个星期就毁于一旦;雷曼破产后,管制金融呼声不断高涨;但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将矛头直指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认定金融帝国为破坏经济的罪魁祸首而进行社会的和道德的“公审”却还是第一次。 “攻占”华尔街展示了人们对现代金融的认真反思:金融不该是巫术;金融不该破坏实体经济;金融不该劫贫济富,更不该掠夺无辜平民。 “攻占”华尔街也反映了人民对政府屈从华尔街金融权贵的不满,自己走上街头声讨现代金融制度的不公和华尔街金融巨头们的贪婪与无耻。 街宽只有 11米的华尔街,是全球金融要素的集聚地,更是全球金融掠夺的大本营。这些年来,以高盛帝国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寡头们都在此运筹帷幄,操纵财富,结算世界经济,所以,“攻占”华尔街也象征着平民与权贵和金钱的抗争。 “攻占”华尔街更是对全球的警示,发展中国家在高歌“金融国际化”“创建金融中心”时,切莫忘记金融的魔性和掠夺性。以人为本,为人发展和发展为人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决策者们需要从“攻占”华尔街中认真吸取教训,加强对以人为本的金融体系的建设,加强金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金融为全体国民福利服务,而不是少数权贵的“提款机”,胡润富豪榜的“造富器”。更不能让对金钱的贪婪左右执政的方向,让资本成为金钱分配的基础。绝不容许金融将利润置于大众利益之上,任贪婪凌驾于法律之上。 非结束语 几十年前,我们常被教诲要“一分为二”。用这个“一分为二”,对金融的博弈本质,可以有个充满希望的拴释:既然是博弈,如果应对正确,就可以胜出。那么参与公平的金融交易(不是资本和权贵勾结操纵的交易),就有可能“钱生钱” – 偶尔赚点零花钱,在看准胜出机会时“全力以赴(ALL IN)成为暴发富。这就是金融本质“一分为二”后给你的另一面。   (dtrader99:天涯经济论坛写手。原文链接: http :// www . tianya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克鲁格曼:占领华尔街,对抗作恶者

“ 过去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智慧并非西装革履者所专有,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其显摆的智慧可言。当电视上的评论者(比如,财经频道 CNBC )以嘲讽的语气称不要把这些示威者当回事的时候,我们要记得,有多少被我们当回事的人士言之凿凿地向我们保证,美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泡沫;艾伦 · 格林斯潘是传达神谕的智者;预算赤字将推动利率飙涨。 ” 美国出事了。它究竟是什么尚不完全清楚,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场群众运动的崛起。不同于茶党(Tea Party)的是,这场运动找对了愤怒对象。 示威者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多,示威活动正在向纽约之外的地方扩展。那么,他们哪些方面做对了,还有哪些不到位之处? 三周前,当占领华尔街抗议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新闻机构都采取了冷嘲热讽的态度,倘若它们真的屈尊提及这一事件的话。比如,当抗议活动持续至第9天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PR)还没有对此事进行过任何报道。 抗议活动不仅持续了下去,而且其规模最终发展到了不能被忽视的程度,这充分证实了参与者的高涨热情。随着各路工会和越来越多的民主党人开始向示威者表达起码说得过去的支持,“占领华尔街”现在看起来非常像是一件最终或许被视为转折点的重大事件。 我们可以对这次抗议活动发表什么意见呢?首先要说的是,抗议者对华尔街的指控——不管是就经济层面,还是就政治层面而言,华尔街都是一股破坏性力量——是完全正确的。 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一种认为正义永远也不会得到声张的信念,已经成为美国许多政治辩论的主调——没错,我本人有时也会屈从于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忘记美国经济陷于困境的故事有多么耸人听闻。倘若你已经忘记了,就让我重述一下这部分为三幕的大戏。 在第一幕中,银行家们利用去监管化的政策环境恣意妄为(并且支付给自己巨额薪酬),他们不计后果地发放贷款,进而引发了巨大的泡沫。在第二幕中,泡沫破裂,但银行家却得到了附加条件少之又少的纳税人资金的紧急援助——尽管普通劳动者还在继续承受银行家罪行引发的后果。在第二幕中,银行家们开始攻击昔日援助他们的人,将他们的支持(以及他们因紧急援助获得的财富)给予那些许诺维系其低税率,摧毁在危机之后建立起的温和管制的政客们,以此种方式表露他们的感激之情。 鉴于这段历史,你怎么能不为示威者终于表明态度的行为而喝彩呢? 诚然,一些示威者着重怪异,而且还喊出了一些听起来非常愚蠢的口号——鉴于抗议活动的开放性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那又怎么样呢?至少更让我火冒三丈的是那些衣冠楚楚,因政府的担保而持续获得财富,嘴里还抱怨奥巴马总统给予其刻薄评价的超级富豪们,而不是一群穿着奇异,谴责消费主义的年轻人。 还需要铭记的是,过去的经验清楚地表明,智慧并非西装革履者所专有,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其显摆的智慧可言。当电视上的评论者(比如,财经频道CNBC)以嘲讽的语气称不要把这些示威者当回事的时候,我们要记得,有多少被我们当回事的人士言之凿凿地向我们保证,美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泡沫;艾伦·格林斯潘是传达神谕的智者;预算赤字将推动利率飙涨。 具体政策要求的缺失,是一个对抗议活动更中肯的批评意见。要是抗议者至少能就几项他们希望看到的重大政策变更达成一致意见,那或许是有助益的。但我们不应过多地追究这点不足之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的参与者想要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填补细节的确是政策研究者和政治家的工作。 社会运动的资深组织者,历史学者里奇·叶赛尔森(Rich Yeselson)建议把对美国劳动者实施债务减免作为抗议活动的主旨。我对此表示拥护,因为这种减免,除了伸张经济正义之外,对于帮助经济复苏也是颇有助益的。我建议,抗议者还可以要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而不是更多的减税举措),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这两项建议都不会成为法律,但抗议活动的核心就在于改变政治环境。 此处存在真正的政治机会。这当然不是针对今日的共和党人而言,他们已经出自本能地跟那些“罪恶的大富豪”(西奥多·罗斯福语)站在一起。比如,米特·罗姆尼——顺便说一句,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能比许多美国中产阶级还要少——及时地把抗议活动斥为“阶级战争”。 但民主党人正在获得类似于第二次机会的事物。奥巴马政府因采取了对银行家有利的政策,而早早挥霍掉了大量潜在的善意。这些政策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复苏,甚至那些银行家也以怨报德,攻击总统。但如今,奥巴马所在的政党有机会重来一次。他们只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理应被严肃对待的抗议活动。 倘若这些抗议活动能够敦促某些政客着手从事他们本该做的事情,那么“占领华尔街”运动就将大获成功。   (克鲁格曼:美国经济学家,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译文来自东西网,译者:Kevin·Ren,原文链接: http :// dongxi . net / b 122 d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陶短房:对“占领华尔街”美国两党何以不同脸孔

“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 ‘ 占领华尔街 ’ 者喊出的,许多都是奥巴马想喊却不敢大声喊,想做却一直被国会和共和党牵制而不能做的事,如 ‘ 对富人增税 ’ 、 ‘ 给华尔街套上笼头 ’ ,及加强总统和政府干涉经济的职权等,他们甚至曾建议奥巴马成立一个超越国会的 ‘ 总统委员会 ’ ,以遏制议员们和捐款的华尔街巨头们间的利益关联。 ”   被称作“占领华尔街”或“愤怒日”的纽约示威活动自9月17日开始,至今已逾半个月,不仅从纽约一地蔓延到波士顿、芝加哥、坦帕湾、旧金山、巴尔的摩、奥克兰等地,甚至国外,且经历警方大拘捕和10月5日的“万人大游行”,已一洗最初“快闪艺术”的色彩,变成了令人不敢忽视的、大规模群众运动。 耐人寻味的是,对这一运动,民主、共和两党的态度差异明显。 民主党方面,许多大员近期都或含蓄、或直白地表示,对“占领华尔街”的动机表示理解或同情,加入这一行列的包括财长盖特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众议院内委会主席约翰.拉尔森,众议员劳尔.格里乔瓦、路易斯.斯劳格特和凯西.埃里森等等,甚至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抗议者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人民知道,并非每个人都那么守规矩,而华尔街就是不守规矩的典范”。 而共和党方面则截然相反,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公开指责“占领华尔街”者是“破坏公共秩序的暴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则表示,示威者既然打着“要求就业”的标语,就该去做工而非整天呆在祖科蒂公园,示威是“把矛头对错了目标”。 何以同一个示威,两党的态度差异如此明显? 这次行动的背景,是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日益蔓延的贫困化现象和贫富悬殊。在示威者看来,华尔街“金融寡头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垄断支配”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或如示威者10月5日的呼声“1%的贪腐者令99%美国人感到痛苦”。他们要质问政府“为什么华尔街大亨们闯了这么大的祸,新的刺激就业计划还要不断把钱给他们”。明年是大选年,美国将更换总统、1/3参议员和全部众议员,示威者觉得机不可失,必须趁此时机展现自己的力量。尽管组织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并声称效仿“阿拉伯之春”和希腊群众运动,甚至给自己起了“纽约之春”的名字,但实质上,这次行动的思路更类似与之立场截然相对的美国“茶党”运动,即通过民粹主义的宣泄,逼迫某个政党和部分政治家迁就自己的政治诉求,而“占领华尔街”组织者的目标,主要是民主党。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占领华尔街”者喊出的,许多都是奥巴马想喊却不敢大声喊,想做却一直被国会和共和党牵制而不能做的事,如“对富人增税”、“给华尔街套上笼头”,及加强总统和政府干涉经济的职权等,他们甚至曾建议奥巴马成立一个超越国会的“总统委员会”,以遏制议员们和捐款的华尔街巨头们间的利益关联。因经济低迷,奥巴马和民主党支持率下滑,最新民调显示,他们在明年选情堪忧。“占领华尔街”的民粹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既然去年中期选举前,“茶党”的右翼民粹,让一蹶不振的共和党奇迹般起死回生,夺回了众院控制权,那么如今“占领华尔街”的左翼民粹若利用得当,恰可将那些一直被杯葛的争议议案顺水推舟地强推出来,如果共和党再行阻击,便大可扣上顶“抗拒民意”的帽子,让街头的愤怒之火去焚烧。 近几日,15个工会的代表穿梭祖科蒂公园和游行场地,其中包括公共部门雇员联合会、运输产业联合会和教师工会联合会等“大块头”,不少工会甚至走在示威行列的前排,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民主党的心意——谁都知道奥巴马是靠工会的支持上台的。 与之相反,共和党的基本支持者是企业家、中产阶级和工商界人士,在他们看来,“对富人征税”会损害美国的竞争力,炽烈的左翼民粹,更会导致诸如“操纵汇率法案”等出台,从而引发全球性贸易战,而民主党对左翼民粹的操纵,则是在“政治玩火”,布隆伯格在讲话中直截了当抨击“浑水摸鱼的工会”,奥妙正在于此。 从近期看,这次民粹显然对共和党不利:尽管示威者鱼龙混杂,但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华尔街的不满是共同的,共和党对工商业者和“富人”的维护势必引火烧身,布隆伯格遭到示威者网上“群殴”就是典型范例。 但奥巴马和民主党的如意算盘也未必能打成。 一来,“占领华尔街”的诉求正在放大,参与者将原先单纯的针对华尔街富豪的不满,扩展到诸如反战、反关塔那摩虐囚、建设公正和可持续世界等内容,他们的成分也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人对奥巴马和民主党并不满意,还有更多的人则从奥巴马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正如一位示威者所言,鉴于一次次地许诺和食言,他们如今对奥巴马“感到很失望,因为他背叛了我们”。 二来,许多人并不认同“美国愤怒日组织”所开出的“大政府”和福利国家倾向明显的药方,认为这和“美国梦”的传统和美国人“抗税天然有理”的民风背道而驰。尽管经济不景气,但中产阶级阵容庞大的美国,对愤怒有同感者固然不少,认同愤怒者理念和做法者却仍是小众:美国拥有上亿人口,纽约也是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可示威者至今人数有限(最大的“万人大游行”,中立统计者认为实际参加人数不过2000),主要倾向多为中右或中左的美国主流媒体对“占领华尔街”也显得意兴阑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正因如此,尽管吞吞吐吐表示“同情”,奥巴马却迟迟不敢公开支持示威者,而以副总统拜登为代表的许多民主党政客也保持谨慎,对示威敬而远之:谁也不知道这场组织松散的运动将惹出什么意外,更何况,对“占领华尔街”的亲密姿态固可巩固基本盘,却足以吓坏那些重要的中间选民,就更不用说,迫在眉睫的任何振兴经济计划,都不可能离开华尔街大亨们的捧场了。   (陶短房: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现为《纵横周刊》非洲问题研究员。原文链接: http :// taoduanfang . blog . caixin . cn / archives /25335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杨恒均:“占领华尔街”冲击美国民主制度?

“ 不允许游行示威的苏联东欧解体了,而在美国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民权运动,却让美国民主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最终实现了美国国父当年就确立的价值理念与自由、公正、人权的政治理想,今天奥巴马能够当总统,本身就得益于那波 ‘ 游行示威 ’ 。 ”     读者来信。 读者一:姓杨的,美国人民终于觉醒,对那个虚伪民主制度不满,要抛弃它,我怎么没有看到你对美国人民“占领华尔街”的评论,你害怕了? 读者二:杨老师,看到美国人占领华尔街,我很困惑,美国不是有最完善的民主制度,为什么民众还要上街?莫非民主真的会带来混乱? 读者三:老杨,国内有人把美国人“占领华尔街”说成是中东“茉莉花革命”的延续,给人很多联想,你怎么看? 读者四、读者五、读者六、七、八……   这几天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想知道我对美国发生的“占领华尔街”的看法,鉴于长假刚刚结束,各位可能还不习惯看太长的博文,我力求提纲挈领,算是给诸位提供一些分析与思考的线索。 游行示威是民众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不但写进美国宪法,也几乎出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宪法里。虽然民主制度给了美国民众投票权与正常表达意见的权利,但在美国短短235年的历史上,游行示威几乎没有间断过,无论从规模与时间,都超过了其它国家。所以,对那些认为美国发生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就标志着民主制度的失败与不得人心的网友,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民主制度。 “占领华尔街”的政治、经济诉求是什么?简单地说,是美国人尤其是被边缘化的青年人对美国资本家的贪婪、拉大的贫富差距、财富的过份集中,以及政府倾向富人的不满,一开始只是青年学生、失业的工人以及生活在低层的人,很快吸引了不同阶层的人。但不管有多少人参与,参与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反对政府,没有要求政府下台,更没有要求改变政治制度的诉求,他们主张的恰恰是美国立国精神的价值理念,包括个人权利与公平、正义。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怪现象,一些国家发生了游行示威,政府与各界都出来谴责,可在美国呢,从反对党(共和党)到民主党,最后连总统奥巴马也站出来,说自己同情、理解这次参与游行示威的群众,指责有些人太贪婪,阻扰金融体制改革,并借此敦促反对党能够倾听群众的意见,支持他奥巴马的改革。 有些网友给我写信,想用“美国民主出问题了”来让我这位“民主小贩”难堪,殊不知,如果民主制度不出问题,那才是大大的有问题了。我写过不少类似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文章,就在两个多月前到华盛顿开会时,还写了一篇《我在白宫门前散步,给奥巴马提意见》,正如我文中所说,美国的民主出现了“疲软”的现象,我虽然只写了两件亲身经历,其实我也意识到有些更加严重的问题存在,只是我相信在那种制度下,美国人不会坐视不理。我没必要花时间与精力去研究美国民主存在的问题,还是更多关心一些没有民主的国家出现的那些问题。 对于民主国家出现的问题,如果超过了选票与正常渠道可以解决的范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游行示威。我们不妨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那波游行示威,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最大的一次有上百万人参加,几乎淹没了华盛顿,那是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民权运动,还有反越战运动。 那波前后持续了近十年的游行示威浪潮,不但席卷全国,也波及到全世界,曾经在当时处于冷战之中的苏联东欧阵营里引起了狂热的欢呼:你看,美国的民主就是混乱,就是无法停止的游行示威,美国人反对资本家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社会主义的苏联与东欧将会打赢冷战,解救美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事求是的说,苏联东欧的宣传没有全错,相比美国,当时苏联东欧阵营几乎没有什么游行示威,即便如“布拉格之春”之类的,也很快就被坦克扑灭了。 可结果怎么样?不允许游行示威的苏联东欧解体了,而在美国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民权运动,却让美国民主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最终实现了美国国父当年就确立的价值理念与自由、公正、人权的政治理想,今天奥巴马能够当总统,本身就得益于那波“游行示威”。 虽然这次“占领华尔街”的规模与气势要小得多,而且没有更加明确的诉求,但我真希望,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医好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政治痼疾”之后,会有一波新“游行示威”式的“群众运动”触动美国利益集团,医治美国的“经济痼疾”(包括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与一些社会问题。要实现这个理想,既要依靠美国有序的民主制度——例如正常的意见表达与用手里的选票说话,也要不时诉诸不违背宪法精神的游行示威等民主的手段。 虽然几乎每个国家的宪法都允许民众有言论自由与游行示威的权利,但不是每个国家的民众都能真正享受到这一权利——这是老生常谈,不再重复,今天我想强调的观点是:同样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游行示威”,在民主与非民主国家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民主制度下依照宪法而进行的游行示威,本身就是民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总会改善与发展民主制度,让民主政权变得更加稳固与和谐;而非民主政权下发生的游行示威,最终的结果几乎都会发展到推翻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制度。了解了这个民主与专制的ABC,就不会傻到把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同中东的“茉莉花革命”相提并论了。   (杨恒均:复旦大学法学学士,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原文链接: http :// blog . ifeng . com / article /13940550. html )

阅读更多

颜昌海:从“占领华尔街”看“温州失守”

自 2011 年 9 月中旬开始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现在已经席卷全美,据说还蔓延到了欧洲国家。虽说以往也多听说民主国家社会多元化,各类抗议活动不断,不过似乎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大范围。 初时,未感受这次抗议活动会有什么特殊性,尤其是看到一位号召者在抗议号召中竟然提醒参与者不要忘记带上乐器,更看到网络图片中面带笑容、怀抱宠物的参与者,到处贩卖食品的商贩、玩耍的孩童,更胜似一场户外节日活动。然而,随着事件的不断扩展,民众诉求的逐步清晰,各类公众人物发声支持,突然意识到美国人民这次是真的“较真了”。 每年 20% 的财富掌握在了 1% 人的手里、政府用纳税人财富为华尔街坏账“埋单”、政客被竞选捐款绑架的腐败残局——这些成了这次抗议活动的焦点,虽然这些现象仍未跨越法律的界限,却被美国民众认为是现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起因。而之所以此次运动能够席卷全美甚至远波欧洲,亦是因为“景气好时富人受益,危机来时民众买单”的现象并非美国独有。 然而在这一次的纷纷扰扰中,我们“伟大的红朝”似乎真的轻松了。虽说 CPI 在每天顽强的向上爬、虽然没长眼睛的也心里知道美欧的那些问题在我们这都是小巫见大巫,但至少大多数民众还没有因为基本生活水准走上街头!当然,别管这是因为真的不需要走上街头,还是专政机构太过强大,不被允许走出去。 于是,一众“乐于被代表”甚至喜滋滋的欢叫:西方列强比我们日子难过! 不幸的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最近,被视做“国内经济风向标”的温州,工厂倒闭、老板跑路、“巨富”跳楼,已经不是一两件。银行金融坏帐曝光、民间高利贷崩盘,已经震动“红朝”高层,中央调研组已经开进温州,放宽银根、补贴救市已经提上日程,只不过大多普通民众并未意识到“这是在拿民众的血汗钱去填补各类烂窟窿”罢了。 民间资本最活跃的中国大陆温州, 9 月来不断出现暴力讨债、企业老板出走和自杀事件。企业主逃跑欠下的债务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牵连所及,供应商、上下游都会被累得陷入绝地,此起彼伏的骚动惊心动魄。 温州老板大逃亡现象,仅仅是中国私人企业境况的缩影。在中国大量央企、国企与民争利,制度性歧视私人企业的前提下,私人企业倒闭潮恐愈演愈烈。 事实上,中国中小企业困境是全面的,而温州、东莞、上海尤为突出。 从今年初开始,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造成中小企业生存难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货膨胀,人力、原材料成本增加,内需不振,外部经济环境不佳,人民币升值,央行收紧信贷等因素之外,政府的各种费用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温州曾有着几十万家中小企业,温州的产品卖向世界各地,当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晴雨表。比如温州市鹿城区黄龙一间皮鞋厂的老板章女士已经在鞋业拚搏十几年,她表示,除了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相对国内的消费量来说,产能太大,市场无法消化。“我去年在全国各地消费旺盛的地方开了四家店,但都没做下去,只剩下一家”;“生产 100 双鞋,可能只有 30 双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 70 双压在零售商手里,市场消化不了”;“放在手里就是亏,在国内处理都处理不掉, 50 元出厂,处理价 15 元,还得是有人要的情况下。”温州双屿一间鞋厂的老板吴先生也表示,市场比起去年差,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都压迫了利润,外单也并不好做,内部外部经济环境都不好,“融资成本也在增加,生意现在越来越差,外销的欧元汇率在跌,也不合算。” 在市场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企业被淘汰。日前,网路流传一张《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将近几个月来媒体上报导的众多“跑路”温州老板加以罗列。《清单》称,不包括一些小企业。《清单》从今年 4 月份开始罗列,当月,温州三家老牌企业倒闭,老板“跑路”。随后的 6 月、 7 月,每月均有两位老板“跑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近日透露,在跑路“重灾区”温州龙湾区永强镇,仅 8 月份就发生了 20 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 10 亿元以上的借了高利贷的人,跑了三人。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规模的跑路实属罕见。《清单》截止 9 月 22 日, 9 月份罗列了近 20 位“跑路”老板,负债金额上亿的不在少数。其中仅 22 日当天,就有 9 位老板“跑路”。在众多中小企业老板争相失踪之时, 9 月 27 日,正得利鞋业老板沈某从住所的 22 楼跳下身亡。这标志着当地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从“跑路”升级为“跳楼”。 大的企业倒掉往往会牵连一批小的企业。信泰的倒掉使两百多家眼镜配件供货商没能收到货款,只能拿到一张白条,当地眼镜商会称,十几家供货商已经停产。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最重要在于 2008 年市场环境宽松时,银行追着企业贷款,导致企业大范围扩展业务。而到了 2009 年,突然银根收紧,只收钱不借钱,企业的投资步伐一下子刹不住车,结果只能跌落万丈悬崖。周德文还透露,温州 36 万家中小企业中已有 20 %歇业或停业,若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政策方向在下半年依然没有改变, 40 %中小企业在今年年底将停产、或倒闭。 珠三角同样是大量中小企业的聚集地,而东莞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东莞市茶山镇贝乐园玩具厂揭老板表示,现在企业没有什么利润,经营很困难,“订单不多,玩具来说,往年这个时候是旺季,但今年这个时候还是淡季,整个行业都是这样。”除了税收高,原材料也涨价很多,进货成本提高了 10 %左右,除此之外,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工人工资已经涨到 2500 至 3500 元人民币,去年才 1800 至 2500 元,上涨在 30 %左右”;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国家没有贷款,“不想贷给中小企业,怕老板跑了”;而民间融资风险太大,“有些企业贷了高利贷,想维持下来,后面就倒闭了,债也欠了一屁股。大家都在苦苦支撑,利润很低也在做,维持生存。”揭老板说,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基本上都这样”,在东莞经营困难的最少 30 %,经营不下就倒闭了。 紧邻中国东部出海口的是上海和杭州,当地也有大量加工型的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状况也并不理想。上海一间中小企业的高管陈女士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的负担很重,这些负担让中小企业很难生存;首先是 17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税率很高,如果有些小企业进来的发票,不一定有进项,不能抵扣,是很高的,导致生意很难做,而且还有企业所得税等。”除了税收之外,一些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还很严重,“上次当地工商分局罚款我们企业 10 万元,开了 5 万元的白条,上面盖了一个很模糊的财务专用章,不是他们单位的,这根本就是‘智能套现’。”而对于工商局对郑女士所在企业的乱罚款开白条,举报的作用并不大。陈女士说:“我告他们,可写了举报信给上海市工商局,最后这举报信反而转到被举报的单位——上海闵航工商分局去了,还派人到单位来找我……” 为了在政府机关办事能够顺利,中小企业还要不断的给政府机关送礼,“平时过年过节,那些购物卡呀、东西呀都不能断的送,断了马上有脸色看了,办什么事就卡住了。”除了这些之外,企业还要应对赞助、授课之类的:“有一家企业被当地镇政府要求每年赞助多少多少,说是为解决当地贫困户的问题,最后给一个白条。”而最令陈女士心中憋屈的是,相关单位“不去整央企、国企、政府机关,专门整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现在融资很难,不得不通过一些担保公司融资,“我有一个企业,现在融资的年利率达到 22 %。”为了生存,一些企业不得不开始靠造假来降低成本。 而大陆金融业是党掌管的国营垄断行业,银行利率的调控不是由市场经济自发决定,而是由官员人为制定。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确保 GDP 年增长不低于 8 %的稳定底线,政府推出了 4 万亿的投资和 9 万亿的放贷,结果官方大量印刷钞票,使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最后引发全球性的通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泡沫经济的崩溃,中国大陆官方又人为地采取极端强制手段,不断提高银行储蓄的准备金,把大量资金收回来。银根紧缩的最大受害者当然是大陆私企的中小企业。银行为了减低风险,贷款对象常年都是国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贷款的支持,若不想自生自灭,就得向民间借款。特别是 2010 年以来,私企普遍原材料涨价 10 %,工资上升 30 %,税收也提高了,而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很难提高。于是在上下游的同时挤压下,私企被迫选择向民间高息贷款。在大陆,民间借贷从借出钱的这方看,叫“高利贷”,从借入钱的企业来说,叫“非法集资”。早在 1990 年代中后期大陆就出现很多非法集资案,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如 2007 年在辽宁沈阳爆发的“蚁力神”非法集资案,至少骗取了 30 多万户的近 200 亿资金。目前大陆官方的基准存款年利率是 3.5 %,贷款年利率是 6.5 %,而民间借贷最低也要 3 分的月利息,年利率是月利息的 12 倍,等于贵了 10 倍多。不过私企主面临的困境是:不借钱公司马上就得倒闭,借到钱才存在转机的可能医。 比温州更厉害的是内蒙古最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几乎家家放贷。外界估算其民间借贷规模在 2000 亿元以上,且年利率普遍在 60 %以上,这些资金主要流入当地房地产市场。不过疯狂过后,当借贷大户一夜间“失踪”、停止付息后,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除少数人一夜暴富外,更多的人已是血本无归。 面对近日不断曝光的借债人“逃跑躲债”现象,有人说是民间高利贷导致了企业破产,不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反问道:“企业借到了钱反而破产了,难道借不到钱倒能不破产吗?事实上民间借贷避免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说因为民间借贷而造成更多企业破产是毫无根据的。”他建议要放开民间借贷,从政策上加以规范和引导,光堵是不行的,越堵,借出钱人越少,民间高利贷的利息就会越高,引发的悲剧就越多。经济评论家草庵居士表示,如今大陆民间借贷利率高达 60 ~ 100 %,没有一个传统制造产业可以支撑 30 %以上的年利率,更不必说年利率 100 %的高利贷了。大陆出现这么众多的高利贷现象,这说明现在大陆私企被逼上了绝路,他们的资金链断裂了,“借钱是找死,不借钱就是等死”,反正都是面临死路一条的绝境了。他同时指出,中国一方面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把钱借给美国、欧洲等富裕国家,同时国内资金又面临严重缺乏,这在经济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现象。大陆私企面临的困境,主要还是政府的责任。 而私企,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大陆城镇 70 %的就业由私企提供,中国经济过去 30 年真正最重要的推动者是中国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 近年来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并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活力含糊地归功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但英国《经济学人》在 2011 年 3 月刊登的《竹林资本主义》一文中称:“中国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自上而下的决策,还取决于自下而上的活动。就像德国有其强大的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一样,中国也有很多欣欣向荣、私有化程度很高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竹林资本主义。” 2011 年 1 月 18 日 ,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表示, 2005 至 2010 的“十一五”期间,大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840 万户,年均增速达 14.3 %,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 54 %。据估算, 2010 年底中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 1.8 亿,成为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管道。 从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上看,这五年间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年均增速 20.1 %,总额超过 19 万亿元。个体工商户超过 3,400 万户,注册资金超过 1.3 万亿元,较 2005 年底分别增长 41 %和 133 %。从对外贸易来看, 2010 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 4,500 亿美元,高于国有企业出口总额 1 倍以上,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 30 %以上,私企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主体;另有数据显示, 2009 年大陆私企在具备较高营运效率及竞争力的支持下,期内盈利增长 17.4 %,大大超过国有企业 -4.5 %的负增长。如今超过 300 家私营企业已在香港、新加坡及纳斯达克等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超过 3000 亿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李宁、国美电器、玖龙纸业、中国蒙牛、中国旺旺及腾讯等大型民营企业。 从税收上看, 2010 年个体私营企业完成税收总额 1 万 1,173 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达 22.2 %,分别高于全国和国有企业 2.0 和 12.7 个百分点。 前不久,官方首次公布《国务院国资委 2009 年回顾》,称 2009 年央企上缴税金 1 万 1475 亿元,“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税负均值为 27.3 %,是私营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的 5 倍多”。不过有学者更正说,“国企的利润来源于不缴租金”。在政策性歧视私企的大环境中,国营企业占尽所有好处,但给国家的贡献却那么少,国资委还有脸来回顾!在过去十多年间,大陆注册私企的数量以每年 30 %的速度增长;有学者推算,大陆未上市私企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比国营企业有限的 4 %高出至少 10 个百分点。目前连外国学者都认识到,大陆城镇 70 %的就业是由私企提供的,中国经济过去 30 年真正最重要的推动者是中国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 而 大陆官方一直对私企带有制度性歧视。在中国 80 个行业当中,目前私营企业仅能参与 42 个行业。直到 2010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才颁布“新 36 条”,允许本土私营企业投资于能源、金融、物流、社会服务、通讯、国防及科技、公共房屋以及其他基建工程等行业。然而这个纸面文件还很难具体落实。 最早大陆官方对私企实行“睁只眼、闭只眼”政策,听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多少法律监管,也就出现了各种乱象,如私企克扣工人工资福利等。不过最近一两年,中国大陆官方打着保护中低收入者、保护私企员工利益的旗号,推行《劳动法》的“最低工资制”,“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制”、“裁员比例控制”等,表面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无形中把本应政府做的事推给了企业,给私企经营者带来巨大压力。据悉, 2010 年以来,随着富士康等外企加薪 24 %,全国各地私企工人的工资都上涨了 20 ~ 30 %,加上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私企的制造成本都大幅上升,而产品价格却由于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无法上涨,这令许多私企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巨大困境。 在西方国家,政府只是在宏观上确定经济发展大方向,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通过征税进行转移支付和再分配;而在中国大陆,国家设立的大量央企与国企,实质是“与民争利”;比如高房价的本质是政府利用土地向消费者征收高额的税,政府把自身承担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不加选择的推向市场等等。国营企业按理是由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国企的高额利润应该平分给全体人民,把钱用在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险上,如今北京当局却把这些重担都推给企业主,政府表面上是名利双收了,但最终还是会由企业转嫁给员工。 没有法律监管,也就没有法律保障,这令私企的正规募资成为泡影。在《中国经济缺什么》一书中,作者朱敏汇集 20 位主流经济学家和高层智囊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指出中国存在政府“定位分工上的错位,管理执行中的越位,对内保护上的缺位”。他说:“中国的很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实都绕开了国企,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最低工资、社保、失业、审批、索贿、劳动纠纷等等这些反映经济问题的名词似乎变成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专利。对于国企,行政和司法都绕着走,对于私企,政府却是又爱又恨的紧盯不放,因为它们既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又是政府的财税源泉,甚至是官员“私房钱”的保障。国企不改,一半的经济已陷入泥潭,私企不放,另一半的经济必将奄奄一息。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全部问题。” 有人说,我国有数万亿外汇储备,便是全球经济再危上几分亦不足惧,现在不仍有外国政府在“求”卖国债吗?却未曾想一想,一则那真金白银是“国”的,再说白了是“党”的。“国”能不能用上都是问题,更何况你我之“民”了。二则看看“占领华尔街”运动,人家国情虽危,但最终发展必是良性,体制使然。 现在,“占领华尔街”只不过是政府、财阀、民众三者之间在寻求平衡点的问题,且此种平衡点在其体制内实现决非难事。这和“北非动荡”正是两极之态。 然而,中国大陆的现状是在哪一极?难不成真的能站得那么恰当吗?仅看“温州风暴”,温州商团打遍天下,从最初的小商品制造业到现如今插手各行业投资运营,尤其是近年来的“温州炒房团”更是名扬天下,其实不过是搭上了“政府土地腐败”基础上的“房地产经济”的“死亡列车”罢了。经济环境自有的制约规律一旦开始反噬,在“红朝”伟大国情之下,这些“烂窟窿”又要靠多少“血汗钱”能填得满呢?!“温州失守”,正形象地说明,“北非动荡”和中国大陆,处在同一位置上,和“占领华尔街”有着本质的差别。 当然,“红朝”的中央集权力决非他国可比,倾“党国之力”平复一两地的“经济火灾”自然容易。然而,便是在正常经济框架内,仍为民众、政府视为大敌的“财富分布失衡、劫贫济富、官商腐败”问题,再结合上“红朝”自身“(党权)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方针,如若“温州风暴”席卷全国之时,党权、得利者、普通民众三者间的平衡又复如何寻求?! 现如今,也许仍有国人笑看着“华尔街”。只想提醒一下列位同胞,经济规律决非“维稳”能“稳”住的。当我们现时安坐家中,笑看“北非风暴”、“华尔街运动”之时,是否也该思量一下,在这两者之间,自己该如何选择?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去选择?最终还能有机会如何选择?!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