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颜昌海:谁在左右印度对华政策?

除了“改革之父”曼莫汉·辛格外,印度高层不断进行着人事调整。曾经口无遮拦的外交部长慕克吉转战经贸领域,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的克里希纳出任外长,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纳拉亚南如今身居国家安全顾问要职,从小在拉萨长大的前外交秘书梅农可能走进印度总理办公室……。印度政府走马换将的同时,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度继续传来复杂的声音。 有媒体报道说,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印度向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增调了6万兵员,使得那里的驻军达到10万之多;印度空军也在靠近中印边界的前沿地区修筑机场,并在那里着手部署两个中队的苏-30战斗机。而另一方面,中印双方同意,“中印两国必须和平共处,没有其他选择”。印度方面如此复杂甚至矛盾的言行,究竟体现了新德里怎样的对华战略?而又由哪些核心人物左右? 索尼娅·甘地 / 拉胡尔·甘地:传承尼赫鲁家族对华政策影响力 虽然尼赫鲁对于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尼赫鲁对中国的热爱近乎痴迷,这也深深地感染着尼赫鲁家族的每个成员。2007年10月,作为尼赫鲁的曾外孙,37岁的拉胡尔·甘地陪同身为国大党主席的母亲索尼娅·甘地访华,他们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以及温家宝总理一起共叙中印友好,更重要的是,索尼娅还正式地把尼赫鲁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有望领导印度未来的新一代国大党领袖拉胡尔介绍给中国领导层。 作为尼赫鲁-甘地家族后人,索尼娅和拉胡尔分别为印度国大党主席和秘书长,都没有在政府中担任任何公职。尽管如此,谁也不会否认,母子二人对国大党政府现行对华政策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母子俩在对华政策方面很少发表公开发表言论,不过索尼娅2007年访华时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她向中国师生传递了一种乐观情绪:“尽管双方观点不完全一致,但‘务实和共同利益’是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进行自由坦白的对话和讨论,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 曼莫汉·辛格:想让印度官僚学习中国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是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过印度储备银行行长和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正是他在1991年设计领导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挽救了当时正处于崩溃边缘的印度经济。 读书是辛格的最大嗜好之一,细心的印度人经常会发现他的身影出现在新德里的某个新书发布会上。2007年,在出席印度前商业部长纳特的新书首发式时,辛格曾出人意料地引述了一大段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辛格说,希望温总理讲话内容能成为“印度举国上下人人捧读的基础材料”。这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后来辛格的前新闻秘书巴鲁告诉笔者,辛格总理说这番话,其实就是想让印度的官僚开拓视野,向中国学习。 熟悉辛格的人都强调,他属于那种非常谨慎、不事声张的人。但辛格总是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对中印关系的见解:“中国是印度最伟大的邻居,两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对抗性”,“世界有足够的空间让中国和印度发展”。 普拉纳布·慕克吉:对华强硬派将打经济牌 在印度国大党内,很少有人能像普拉纳布·慕克吉那样几乎把政府中最重要的几个内阁部长都当个遍。由于资历颇深,他在国大党内具有很重的话语权。2009年国大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后,党内曾经考虑让外交部长慕克吉留任,但他以“年龄偏大、不适应频繁出国”为由婉拒,随后,辛格任命慕克吉为财政部长。 慕克吉行事比较干练,但有时说话口无遮拦。在对华立场上,慕克吉一向以务实和强硬著称。几年前,身为国防部长的慕克吉在一次国防研讨会上曾指责中国在1962年“侵略”印度,在中印外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8年,慕克吉直言不讳地在印度国防学院强调,“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邻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挑战”。 据了解慕克吉的印度圈内人士说,慕克吉与印度商界过从密切,他比较擅长于开拓商业和贸易市场。在担任外长时,慕克吉便积极地推进印度经济议程,帮助印度商人走向国际市场。如今作为财政部长,虽然不会直接插手外交事务,但他将会更多地呼吁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打经济牌。 S.M.克里希纳:对中国很有感情 克里希纳被誉为印度内阁中三位“老人”代表之一,尽管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或许是曾经留学美国的缘故,克里希纳的气质与多数印度政客明显不同,他穿戴时尚,儒雅得像个大学教授。克里希纳是印度国大党元老之一,他曾经在以“IT中心”班加罗尔为首府的卡纳塔克邦担任首席部长、在以“金融中心”孟买为首府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担任邦长。“S.M.克里希纳是印度近年来最为出色的首席部长之一,他是印度为数不多的具有留美教育背景的政治家。正是在他的推动下,班加罗尔成为举世闻名的IT中心……”;在孟买,在班加罗尔甚至金奈,每当提及克里希纳时,许多印度朋友都会如此称赞他。 克里希纳对中国很有感情,2004年12月底和2005年3月初,笔者在班加罗尔和孟买两次专访克里希纳。笔者问克里希纳,目前印度领导人在口头上已经不再说“中国是威胁”,不知道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思想是不是真正从他们的头脑中消失了?克里希纳回答:“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哥,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伙伴,我们认为,中印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对西方发达世界将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可能不会在明天就出现,但在某些时候会出现……” 虽然曾经在国大党政府内担任过几次部长,但克里希纳没有任何外交经验。就在他走马上任外交部长之际,“中国威胁论”刚好成为印度媒体再次热炒的词汇。对此,克里希纳有自己的看法。8月11日,他对印度记者说,“印度与中国有着一种良好的关系,印度同中国的关系并不阴云密布”。不过,正如印度媒体所说,如何妥善处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还真是克里希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M.K.纳拉亚南:中印边界谈判的高手 大概是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缘故,74岁的M.K.纳拉亚南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总是不苟言笑。如今他身居国家安全顾问要职,更让人感觉十分强硬。 纳拉亚南现在已经成为中印边界谈判的高手,但是2005年围绕他能否胜任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问题,印度决策圈内曾有过一场大讨论。长达几个月的激辩之后,印度政府作出裁决:虽然纳拉亚南对中国的知识略显不足,但具有情报背景不仅使他适合担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还会在印度同中国的外交对话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印度外交官当时透露,对纳拉亚南的任命反映出印度政府的一种战略考虑。由于中印之间不仅有边界问题谈判,还启动了战略对话,而战略对话大多涉及国家安全利益问题,所以,印方需要一个特别熟悉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纳拉亚南正是这样一个人选。 出于职业习惯,纳拉亚南对许多事情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与他十分熟悉印度朋友说,“纳拉亚南是一位忠实的听者”。他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或接受任何观点。每当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他总愿意静静地在一旁倾听,却不多发表意见。据说纳拉亚南比较注意倾听自己所信赖的中国问题专家,特别是来自情报系统的专家的观点。 尼鲁帕玛·拉奥琪:多年分管中印关系的外交秘书 “外交秘书”是印度外交部里职位最高的文官。这不仅需要年龄恰好合适,还需要拥有被各方都认可的能力。尼鲁帕玛·拉奥琪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6月30日,她击败对手得到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位。 在印度公务员里,外交部属于最难考的部门,拥有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的拉奥琪不仅考取了,而且还在这个几乎被男人垄断的世界里干得出类拔萃。拉奥琪是印度外交部第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印度驻斯里兰卡和驻中国的首位女性大使、印度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外交秘书,因此,她被誉为“经常创造历史的印度女外交官”。 举止优雅的拉奥琪还是一位诗人,她非常崇拜中国作家王蒙。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拉奥琪经常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向中国知识界阐述印度的中国观。在她看来,中国人认为印度“并不友好”主要源于中国对印度还不够了解。 由于在外交部多年分管中印关系特别是边界谈判,拉奥琪一直被印度同僚视为中印边界问题专家。8月初,拉奥琪首次以外交秘书身份出席了由辛格主持的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在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上,她向与会的重要人物通报了有关中国的情况。不过,正如一位印度外交官所说,“拉奥琪的主要职责还是执行政府政策。至于说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仍取决于最高领导层”。 作为外交秘书,拉奥琪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个是经验不足的外交部长,一个是比十年前在战略安全事务上更有分量的总理办公室。她需要更好地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沟通,以使得印度的对外关系更为顺畅。 希夫尚卡尔·梅农:印度外交部走廊里的“中国人” 梅农已经从外交秘书职位上退休。当年辛格总理破格把驻巴基斯坦大使梅农任命为外交秘书时,在印度外交界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印度外交部基本上是论资排辈的。然而,辛格却偏偏看重当时资历靠后的梅农,有的印度媒体揣测说,辛格有意通过此举加强中印关系。 媒体的猜测其实与梅农本人的中国背景有关。梅农出身于外交世家。他的祖父KPS ·梅农曾经作为首位印度外交公务员担任驻中国和俄罗斯大使,父亲P·N·梅农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出任印度在拉萨的总领事。父辈的耳濡目染以及童年时代在拉萨的几年生活,使梅农从小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汉语非常流利,其外交生涯也是从中国开始的,曾经在印度外交部负责领导中国科,并多次参加中印边界谈判。据称由于梅农十分精通中国事务,被称为印度外交部走廊里的“中国人”。 梅农在印度外交部算不上资历最高,其能力却在外交界有口皆碑。“他非常低调、平衡、成熟、说话温和,同时也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和方法。”由于辛格非常看重梅农,坊间一直盛传梅农退休后可能会加入印度总理办公室,因为辛格有意让他担任负责中国和巴基斯坦事务的总理特别顾问,或者直接接替纳拉亚南出任国家安全顾问。目前,梅农的去向仍未最后确定,但一位与他过从甚密的印度朋友肯定地表示,梅农将会在2个月的休假结束后加入总理办公室。 苏布拉姆尼亚姆·贾伊尚卡尔:驻华大使或许带来新气象 印度驻华大使的苏布拉姆尼亚姆·贾伊尚卡尔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会员,被公认为印度外交部里的战略思想家,他的父亲是印度著名安全战略问题专家K.苏布拉姆尼亚姆。在担任印度驻新加坡大使之前,贾伊尚卡尔一直在外交部负责美国事务的联系,是美印核协议谈判印度方面的六七个核心谈判成员之一。 不过贾伊尚卡尔获得驻华大使提名仍有点出人意料。因为这些年来的驻华大使多是印度外交部中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而贾伊尚卡尔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对象都不是中国。不过,一些媒体指出,考虑到中印目前正在进行许多战略问题的讨论与合作,或许由一个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出任驻华大使能够为中印关系带来一种新气象。 贾伊拉姆·拉梅什:“Chindia”的创造者 拉梅什作为印度环境与林业国务部长,职务看上去与中国问题不太沾边儿,但他却是国大党在战略事务上的幕僚级人物。他曾经创造了一个与印度和中国密切相关但却“从未申请专利”的英文名词,这便是被世界媒体和学界广泛使用的“Chindia”。 拉梅什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笔犀利而幽默,尤其擅长玩弄英语词汇。因此当看到媒体报道拉梅什创造出“Chindia”一词时,人们没有感到惊讶,惊奇的倒是他对中国的热情。在一般人眼里,China和India不过就是两个国家名,他创造Chindia希望表达何种意义呢?”拉梅什说,“我一直认为中国和印度有时在合作,有时各走自己的路,但总是在试图寻求相互之间的理解。Chindia意味着中国和印度共同前进与合作,两国都彼此明了相互之间的差异,两国总是会非常在乎彼此间需要和平与和谐共存。” 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的拉梅什其实是个经济学家,他曾经先后为两任印度总理以及两任财长担当政策顾问。也可能是考虑到气候与环境问题将是一个对印度来说非常棘手的问题,辛格把环境部长职务留给拉梅什。鉴于中国与印度在气候和环境问题上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未来拉梅什肯定少不了要与中国打交道。上任后不久,拉梅什已经组织了中印两国就联合监测喜玛拉雅冰川融化情况进行谈判。他表示,喜玛拉雅冰川事关两国利益。为此拉梅什已经制定了时间表:争取在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与中国就喜马拉雅冰川问题达成协议。 谁在左右印度对华政策?中国官媒列举的印度官员都是想让印度官僚学习中国、对中国很有感情、传承尼赫鲁家族对华政策影响力、甚至是“Chindia”的创造者等等人物,似乎中印关系,早就进入“同志加兄弟”的“血盟友谊”地步。由此看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越来越多。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屁民们是不用操心的。因为,一旦有了变故,当局亦可以否认它“从来就不是中国的老朋友,美国才是它的老朋友”。此外,除了谴责美国,还可以归咎于达赖。

阅读更多

译者 | 《华尔街日报》印度在缅甸向中国叫板

核心提示:缅甸成为了中印两国商业角力的新战场。这两个区域大国都力图扩大影响力。不过,读者们的评论(我们摘译了几则)则批评这篇报道的视角太过偏狭,有耸人听闻之嫌。 原文: India Raises Its Game in Burma 作者:Tom Wright 发表:2011年10月18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中印两国在在资源丰富的缅甸的商贸大博弈越来越激烈了。 【图:B. Mathur/Reuters 路透社  上周,在新德里,缅甸总统登盛( 右) 与印度总理曼莫汉 辛格( 左)】 很长时间以来,印度在缅甸的投资都笼罩在中国的阴影之下。中国与印度一样与缅甸接壤,其投资占整个缅甸的三分之二,其中近一半都是双边贸易。 但是有迹象表明印度正更加积极的推行他的“向东看”政策来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缅甸总统登盛上周带领一个大型的部长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在这次访问前的几天,缅甸宣布暂停一个由中国投资的金额高达36亿美元的有争议的大坝的建设,印度评论员说缅甸为新德里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 一位在新德里的高级研究员,供职于智囊团政策研究中心的Srinath Raghavan,在周一的《印度商线》报上发文称:缅甸的的将军们担忧中国致力于资源开采而不提供就业岗位。 Raghavan写道,”缅甸不希望只与中国交往。“ 印度在发展缅甸的基础设施和在自然资源的获益方面的步伐已经慢于中国,但它似乎想扳回一城。 上周,印度宣布已向缅甸提供5亿美元用于帮助其发展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项目。 在新闻通报会上,印度外交部说其最终决定认真对待发展缅甸西部的若开邦州(Rakhine)的港口计划。印度2008年同意为这个项目拿出1.1亿美元,但直到现在资金还未到位。 印度ESSAR集团公司,最近开始在港口工作并疏通加叻丹河 (译注:是一条流经缅甸和印度的国际河流),政府部门上周表示这项工作计划将于2013年完工。 这个计划让印度船只可以很方便的从东部港口加尔各答到达缅甸的实兑,然后可以沿河而上,回到印度在东北部的边境或者进入缅甸。 印度也在推动一个由印度的曼尼普尔区穿过缅甸直到泰国的公路网计划,但这一计划已被延迟,因为印度担心其东北部躲藏在缅甸僻远地区的分裂分子利用这个公路网发动攻击。 这些措施中尽管很多没有实现,却体现了印度“向东看”的政策的复活,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致力于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发展,但其实从未真正地开展起来。 最近,印度已加强防卫来与同其他国家,例如日本和越南来共同抵御中国在该地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特别是在资源丰富的南中国海,这是北京和其他数个国家领土争端的焦点。 紧接着缅甸对印度的国事访问,在上周又访问了越南总统张晋创。在这次访问中,双方都坚定表示他们他们将继续进行在南中国海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尽管中国警告说这等于侵犯了其主权。 无论是在缅甸还是东亚的其他地区,印度在挑战中国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们曾在1962年,有过一次短暂的边境战争。 中国赢得了那场战争,它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有着巨大的谈判力量。去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双边贸易达到600亿美元,远高于印缅之间的12.8亿。中国出口通信设备给印度,促进其经济增长,缅甸则[向印度]提供豆类。 印度官员在上周强调,中印在缅甸的发展有足够大的空间,而这些发展绝不是零和博弈。 这个观点也反映了印度知道其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基础设施来获得缅甸资源。 中国正在修建一条输油管道从若开邦到中国南部来运输来自缅甸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还在皎漂港,离印度在实兑的工程不远修建一个深水港口。 印度公司在缅甸海洋勘探天然气,其中包括ESSAR和国有的ONGC Videsh,这些公司可能不得不使用这条管道运输天然气,然后卖给中国,因为计划一个类似的印缅间的管道目前停滞不前。 不过,在缅甸,印度想要取代中国的博弈已拉开了帷幕。 读者评论摘译: 10:12 pm October 18, 2011 jr wrote: 是的,游戏正在纸上“上演” 8:31 pm October 18, 2011 Peter wrote: 请不要把这一问题看成中国VS印度,西方媒体不知道怎么喜欢这种角度。 8:17 pm October 18, 2011 @Tom Wright wrote: 这只是两个国家间的正常贸易。你的报道是典型的耸人听闻 。tom,你得干得比这强啊! 相关阅读: 《时代》 印度 vs. 中国 谁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佳典范?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播客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下载需翻墙)。

阅读更多

华尔街日报 | [观点] 印度官僚不是乔布斯

SWAMINATHAN S. ANKLESARIA AIYAR 印 度政府推出了一款面向中学生的超低价平板电脑“Aakash”(意思是“天空”),售价只要35美元。这款平板电脑由一位印度裔加拿大人开设的公司DataWind设计,是政府低价平板电脑招标项目的中标者。这款平板电脑的成本为46美元,政府会补贴11美元的差价。印度教育部长西巴尔(Kapil Sibal)称,这款电脑将把低廉的计算带到大众中去。 不过,先不要开香槟庆祝。印度曾推出数款超低价产品,比如塔塔集团(Tata Group)生产的Nano汽车,售价不到3,000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款产品都会成功。如果由政府来选择中标者,就像Aakash的情况一样,则风险尤其大。 首先,便宜不一定就能吸引顾客。2009年推出的名噪一时的Nano目前为止表现一直令人失望。然而,很多政府官员却对Nano这样的私营项目引发的轰动震惊不已,再加上笃信印度人最看重的是价格(因为印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他们希望能够在公共领域复制这样的“成功”。不过,与任何顾客一样,印度人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 Associated Press 印度教育部长西巴尔(Kapil Sibal) 西巴尔看来忘记了政府过去在这方面的失误。2005年,新德里推出了使用免费Linux软件的200美元Mobilis电脑。2002年,政府对240美元的手持电脑Simputer大加赞扬,称其是一项重大突破。这两个产品都以失败告终。在官员们忙着考虑对更老式的产品提供补贴之际,电脑行业自身的创新已经把市场价格拉了下来。 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印度人认为平板电脑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科技。这种看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苹果公司(Apple)在西方的辉煌成就,但也折射出这样一种想法,即印度的低收入、高文盲率和电力严重不足将很难实现更大型个人电脑的应用。不过在人们印象中,印度私营公司还没能推出价格在99美元到265美元的平板电脑。原因之一是来自手机的竞争。 这些私营公司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加以纠正。但政府再次深受炒作影响,又把至少50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一件可疑的、未经检验的产品。这是来自纳税人的资金,而纳税人不应该交纳税款去支持印度政府像风投资本一样的爱好,这些税款可能会有去无回。 “Aakash”到头来或将归于失败。第一个原因是二手电脑能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到。第二个、也是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手机的惊人崛起。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可以做电脑和平板电脑所做的事情。 印度一部具备基本功能的手机仅售15美元,比Aakash偏宜得多。事实上,这种手机的价格只是略高于政府的补贴额,通话一分钟只要两美分。手机在农村地区少电或没电的情况下可以用电池供电。相比之下,Aakash因为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服务费就要高出一截。以这个服务费标准,最有可能购买Aakash的是日子过得更好的印度人,他们显然不是政府要补贴的对象。 这让Aakash项目的风险变得更大,更不用说这类政府主推项目一般都会存在的浪费和腐败了。在手机以其低廉得多的使用费大规模普及的时下,Aakash项目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政府力推平板电脑实际上是在下一个很可能输掉的赌注。 印度政府其实应该努力营造具有最大限度灵活性的政策空间,然后让市场来决定什么最适合消费者。官员们或许相信他们知道未来的需求在哪里,但他们不是乔布斯(Steve Jobs)。 本文作者为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全球自由与繁荣中心(Center for Global Liberty and Prosperity)的研究员。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中国官媒警告印度油企远离南海争议海域

路透北京10月16日电—《中国能源报》周日评论称,印度宣布将与越南在南海争议海域合作开发油气,正滑向非常危险的漩涡,印度油企应远离南海争议海域。 印度国家石油企业ONGC(ONGC.NS: 行情 )周三表示,旗下海外投资部门已与越南国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签署为期三年的油气开发合作协议。 而中国和越南刚刚就妥善解决两国海上问题签署协议。 人民日报报主办的《中国能源报》称“印度的能源战略正滑入一个非常危险的漩涡。” 报导称,中国和印度在维护各自能源安全上有同样的迫切需求,走出国门找油是中印两国共同的选择,在哈萨克斯坦、印尼等国石油项目的收购上,中印企业间有过激烈竞争,也有过协调合作。 “但石油企业的行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要符合现有国际法,尊重现有国际关系格局。在与越南合作的问题上,印度企业的底线就必须是不进入南中国海争议海域。” “为深海之下未知的原油挑战一个崛起中大国的核心利益,不仅会让印度石油公司折戟沉沙,而且极有可能严重损害印度整个国家的地缘能源安全,打断印度经济发展进程。” “印度石油企业决策者应该为本国利益计,及早转舵离开南中国海。”(完)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 here )开通此服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印度的“教育券”

印度的“教育券” 茅于轼 2011-09-09 核心提示: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印度也是政府拿钱办义务教育,但也有普遍问题。主要是官办学校校长缺乏自主性。人员委派、经费审计、教材购买、基建计划等,大一点的事都要上面管理机构决定,效率低下浪费巨大。有的地方还有贪污腐化。比如政府请的老师自己不教课,花一半工资另请一名不合格的人滥竽充数,自己留下一半工资,其中分一部分给政府的教育督办,帮助他掩盖这种不法行为。政府钱没少花,但村民享受的教育质量很差。 印度有个非政府组织,称为“公民社会中心”,想出了一个改革方案。该方案巧妙之处是把政府教育拨款印制成“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挑选自己认可的学校上学,并把教育券当学费交给校方。学校以收取的教育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学生可上公立学校,也可上私立学校。教育券可在公立学校里用,也可在私立学校里用。公立私立一视同仁。学校之间有了竞争,教育质量就得到改善,一定量的钱发挥出最大效用。 印度这项改革还没完全付诸实行,但正在声势浩大地宣传推广。“公民社会中心”已通过社会募捐筹集到一笔资金,印制成教育券,发给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教育券的有12万人,由公民社会中心分发的教育券只有四百多张,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这么多人申请,说明非常受大家欢迎,这是对政府的一种压力,要求改变现在的拨款方式。如果政府接受这样的观念,把教育经费用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全体学生,经费使用效率可成倍提高,教育事业将完全改观。 但这样做不容易,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是放松对民办学校管制。在菲律宾,办学校不需要政府批准,在印度还不行。还要允许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的成立(印度不允许以教育谋利)。在这方面中国比印度走得更快些。2002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已允许民办学校赚钱。近年来我国农村民办学校欣欣向荣,发展十分兴旺。过去大家以为只有城市高收入家庭才会有对民办学校的需求,农村收入低,不会有民办学校出现。其实不然,甚至比较贫困的地区也有民办学校兴建。城市里为打工子女办的民办学校更是需求旺盛。 如果通过教育券使公办民办公平竞争,肯定会有一批公办学校被民办学校取代,造成公办学校关闭,教师会失业。因为就学儿童总数不变。多一所民办学校,就会少一所公办学校。从宏观着眼,应该让民办学校通过竞争吸收高质量的老师,包括公办学校里的。公办学校办不好往往不是老师不行,而是校长缺乏自主权或管理混乱,人不能尽其才。 在印度,有关部门曾研究和比较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结果明显说明在同样办学条件下民办学校的优越性。但按目前资金条件而言,民办学校竞争不过公办学校,因为他们没有政府拨款支持。如果教育券方案能通过,两种学校都能从竞争中得益。最后得到好处的是学生(可能也包括民办学校的老师,工资能有所增加)。公民社会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方案得到印度国家计划部门赞成,但教育部门明显反对。因为如果发放教育券,教育主管把拨款权力交给了学生,决定学校命运的变成了学生,而不是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我国浙江省也试办了政府拨款的教育券,成绩良好。印度的改革更为我们试办教育券增加了信心。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