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

OhMyMedia | 中国周刊:失信如柴 危机似火

2011年第11期【封面故事】  中国周刊记者 周昂 北京报道 信任危机从未像今天这样,让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新技术的发展,又为信任危机的熊熊大火添了一把干柴。 岳敏君作品《The Execution》 一段时期以来,被中国人反复温习的一个概念是,这个社会似乎充满了“陷阱”。 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包括: 2011年8月的一天,江苏一位名叫殷红彬的大巴车司机,发现一位老人倒在路边。他停车,下来搀扶。可一个普通人“学雷锋”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老人非但没有感激他,而且向他泼了一盆污水,指责他就是“肇事者”。 司机的清白最终被车上的电子眼证明。但在类似的事件中,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许云鹤等人均被法院判决赔款,引发轩然大波。遇到倒地的老人是否搀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问题从未这么难以抉择。 2011年7月23日,D301次动车与D3115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41名乘客遇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极为拙劣甚至荒唐,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也迟迟未出。 很快,新的动车驶过事故列车残骸,但它是否意味着更加安全?很多人恐怕会套用铁道部前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那句“名言”——“反正我是不信”。 2010年1月的一天,一位唐姓女士,花费了280万元,购置了四十余件达芬奇家具,她以为高昂的价格意味着高档的做工,但是这些家具自从送来,便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后来经央视曝光,人们得知这些所谓进口家具,不过是冒充贵族血统的劣质产品。于是,达芬奇家具的销量在两周内下跌九成,连其他进口家具品牌也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当然,你可能不会遇到讹诈的老人,不会登上出事的动车,或是消费高档家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会遇到别的“陷阱”。 也许你在商场中乘坐的扶梯会突然改变方向,将你重重摔落;也许你在街边饭馆中吃饭时,后厨的师傅正往锅里倒地沟油;也许你为某慈善组织的募捐箱投上十块钱,回到家中打开电视,发现刚刚捐出的钞票,可能正好圆了某个炫富女的玛莎拉蒂之梦。 “市场、政府、社会三个领域同时遭受信任危机的现象,前所未有。”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指出。 一则来自最高政府部门的消息,或许可以从侧面证明中国当下的信任危机严重到了何种程度,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将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这一切也许让人很难想象,中国曾是一个以“守信”为最高美德之一的国家。 失信没好报,这个道理曾经被中国的古人深信不疑。据明代笔记《郁离子》载:有一个商人坐的船沉了,见渔夫时呼唤:“我是济阳最大的富商,你救我,便给你一百两金子。”但获救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只给渔夫十两金子。还说:“你打鱼,一生都挣不了多少钱,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后来,富商又在原地遭遇沉船,有人想救他,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故事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说话要算数,不然后果严重。第二,陌生人难信,富商必须开出一百两金子的价码才确信有人救他。 从中可以窥见,正如费孝通所言,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石头丢入水中,在水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形成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一张张关系网。这种社会便是“熟人社会”。它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 可当人们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就必须从“家”中独立出来,频繁接触“难信”的陌生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社会强制方式对承诺加以监督、制约和实施,可以从制度上保证人们的互信。例如,一个人走在斑马线上,尽管对过往车辆中的驾驶者一无所知,但依旧可以信任司机会靠右侧行驶,而不会撞到他,这是由于靠右行驶是交通法规的规定。扶起老人不用担心被讹,因为人们天然认定,向善行为可以得到保护。 但是,随着僭越法律和规则的行为不断涌现,由公权力构筑的一道社会心理堤坝,已经日渐脆弱。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河北大学的一起轰动全国的车祸,当满嘴酒气的青年人高喊“我爸是李刚”时,他引爆的除了公众的愤怒,还有难以抚平的不安——如果有人能够肆意作恶,又逃脱制裁,还有什么法律可以切实保护自己,什么规则又可以确信不疑? 对郭美美事件的质疑,则更加直接地指向了公权力本身。 据报道,2011年9月22日,山东泰安彩民张鹏(化名)喜中双色球一、二等奖,获得863万元巨额奖金。他考虑将部分资金用来资助慈善事业,但想到“郭美美事件”后,决定把奖金的一部分用来给家乡修路。就连其他慈善机构也遭到了丑闻牵连,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志愿者在广州募捐时,甚至被市民直接询问其行为与郭美美“有没有关系”。这些慈善机构基本均被老百姓认定和公权力有关,是由政府行政命令建立的、不受监督的团体。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 而今,政府失信的后果体现在各个领域,无论是地震或高铁事故所报道的伤亡数字,还是某某政绩成果,抑或是与政府有关的慈善组织募捐,都备受质疑。一辟谣,人们就发笑。 一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漫画,颇能代表当下中国人的无奈心境: 一男一女相遇,发现对方还活着,喜极而泣。 男:“你没有被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毒馒头毒死真是太好了!你家的楼也没有着火!你家门前的桥没有塌吧?上班扶梯也没有故障真是幸运!太好了!我们又活了一天!” 女:“我真担心你上班路上遇到70码!或者被人连捅8刀!最担心的还是城管打人误伤了你!害怕你坐动车!也不敢给你打电话,怕你手机爆炸。” 这时,铁道部前发言人王勇平的声音传来:你们都是生命的奇迹! 这段对话中所提到的种种事件,几乎无一不是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新技术的发展,为信任危机的熊熊大火添了一把干柴。 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曾被广为诟病,而今天,那些曾掌握在某些人或者机构手中的信息渠道,正逐渐被网络瓦解。互联网公开、平等分享的特点,让普通百姓也可以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生产信息的自媒体。 2009年1月,24岁云南玉溪青年李乔明死在了晋宁县看守所。晋宁县公安局负责人对此事的解释是,李乔明是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而死的。这种离奇的死亡方式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激起强烈质疑。更猛烈的质疑来自无数的自媒体,他们挑战而且咒骂了看守所官方结论。“躲猫猫”一词成为当年的流行语。 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李乔明系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相关责任人陆续受到处理。 毫无疑问,新技术手段使那些见不得光的丑恶更迅速地曝光,激发了普通民众更多的情绪,与获得真相的信心。 2010年兴起的微博,是这场新技术浪潮的后起之秀。和美国的社交网络不同,它还主要承担了自媒体的功效。很多人改变了网络习惯,从此不看门户网站,而从微博上攫取新闻。 此前的郭美美事件正是这件技术利刃的结果。2011年6月,微博网友发现了一个网络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年轻女孩,挎着爱马仕包包炫富,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她真实身份的猜测,以及对她背后认证机构——中国红十字会不透明、官僚化的非议。不久前的723动车事故,也是典型的新技术推动结果的案例。从事故原因,到营救生还者,对各种官方说法的广泛质疑及全民讨论,其过程都在网络上时时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微博的流行,根本上是社会有这个需要:“微博是对传统媒介言路开放程度受到限制的补充性反弹。” 不过,新技术一方面实现了民间对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信任危机烈度的放大器。荷兰尼尔森公司2010年9月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古罗马政论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这样解说他的执政和思考结论。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认为,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在这个新技术来袭的时代,已经真切地摆在了中国政府的面前:“走出这种‘低信任度’的社会怪圈,首当其冲是重举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那么,一切又回到了一个根本的命题上——今天的政府,如何重建公信力? 原文点击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金融危机离中国有多远?

最近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断。最初是国家审计总署披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巨额债务,相信有不少项目难以如期还贷;后来是浙江一些中小企业家因为负债过重而“跑路”,导致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开始加强对“影子银行”的关注,过去一年来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增长十分迅速,已经出现了一些财务损失甚至违约现象;一些城市房价开始下降,更令人担心未来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如果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失控,都有可能令金融危机由风险变为现实。 目前看来,还有几个方面的理由支持相对比较乐观的判断:近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一,目前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如企业倒闭和房价下降,其实是政策紧缩与行政限制所导致的结果,如果形势恶化政府一定会尽快回调政策;第二,迄今为止大部分问题还没有发展成为系统性的风险,比如民间资金链断裂和理财产品违约,基本上还是局部性的问题;第三,居民、银行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对于风险因素的演变有很重要的影响,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财政可持续性。 但金融危机其实是国际经济生活的常态,因此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说中国一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如果中国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幅度上升,起码存在以下三种可能性:一是个别目前已经出现的风险突然失控,比如信托融资违约事件导致普遍的赎回或者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二是政府难以抵制各个部门与领域要求放松的压力,为未来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埋下伏笔;三是随着金融体系不断开放,风险也将随之提高。要准确预测金融危机其实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必须随时有所准备,因为危机很可能已经在下一个路口等着我们。 防范金融危机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金融危机总会以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但这并表明政府将无事可做,其实有一些危机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吹起了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德国却以各种手段遏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即使不能完全杜绝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那也应该尽量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而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往往与杠杆化程度与泡沫程度成正比。而具体的政策措施则可以包括实行合理监管、消除激励扭曲、减少投机行为等等。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危机风险最大的时候其实是在1997-1998年。当时国家财政捉襟见肘,财政收入占GDP之比最低时只有11%;国有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企业三角债问题成为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疾,不断治理不断发生;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可能高达40%,资不抵债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学者估计每年外逃资本达到1000亿美元,而当初外汇储备的总量还不到2000亿美元。当时周边国家如韩国、泰国等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港币也连续遭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可以说,中国几乎与金融危机擦肩而过。 与当时的情形相比,现在的局面既存在一些有利的因素,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只有2%左右,存款保证金比例高达20%以上。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到17%,计入或有债务之后的总负担也不会超过70%。因此银行与政府都还有能力支持经济稳定。不过问题在于金融资产总规模已大幅扩张,正规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异常活跃。个别机构债台高筑,融资成本非常高,因此资产负债表相对比较脆弱。任何一个已经存在的风险因素的恶性爆发都足以在中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

阅读更多

BBC | 英国报摘:经济危机使执政党失去女选民

伦敦街头也出现了因经济危机引发的抗议示威 《泰晤士报》星期一(10月17日)在头版报道说,英国执政的保守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比男性选民更多的女性选民认为经济正在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对自己子女的未来感到担忧。 调查结果还显示,许多妇女对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感到怀疑,并且正在疏远保守党。 英国政府的一些顾问对首相卡梅伦发出警告说,他赢得2015年大选的唯一希望在于像美国总统克林顿1990代中期那样去争取女性选民。 报道援引保守党内部消息来源的话说,男性和女性选民都认为需要解决目前国家陷入的债务危机,但是女性选民更关心削减赤字背后的“动机”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位保守党人士说,卡梅伦上台时被认为是一个新型的保守党人,更现代,更有活力。但是,他现在面临着丢失这一形象的危险。 欧洲电价将持续上涨 《金融时报》星期一引述一份泄漏的欧盟报告的内容说,欧盟企业和个人将至少面临20年的电价持续增长。 这份报告还说,风力发电将大幅增加,这会把电价推向更高。 这份主要讨论欧洲如何实现使用清洁能源目标的报告说,到2050年,风力发电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力来源,可能达到49%,远高于目前的5%。 这份报告预测了欧洲未来使用能源结构的五种情况,并且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会出现电价的强劲上涨,并将会持续到2020年至2030年。 中国“不干预”政策受到挑战 《泰晤士报》星期一刊登记者刘易斯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活动将导致其改变目前奉行的不对外干预的政策。 军事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活动正与自己“不干预”的对外政策相互抵触,会最终导致北京的军事力量进入非洲。 报道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过去10年增长了10倍,达到去年的800亿美元。保守的估计认为,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有100万。自2006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为非洲提供的贷款比世界银行还多。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奉行不军事结盟,不在外驻军和不干涉别国政治事务的政策。这项政策让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但是现实的情况促使中国反思。 报道引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与非洲关系问题专家奥尔登的话说,“人们说中国正在改变非洲,实际上是非洲正在改变中国。”他认为,中国现在必须面对在非洲遇到的复杂现实。 刘易斯的报道还提及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其中包括试飞J20隐形战机和试航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的行动。 报道援引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梅德卡尔夫的话说,中国海军目前仍然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阻止台湾独立上,但是正在增加新的视野,包括保护油轮航行、远程威慑、远距离救援本国公民和财产等等。 梅德卡尔夫特别提到了2008年中国参与亚丁湾反海盗行动的决定,并且指出这是一项国际行动,而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但是他说,中国未来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军事存在。 梅德卡尔夫还说,也不排除中国以其他形式加强武力参与的可能,例如,中国的私营镖局可能进入非洲,保护中国矿业公司的利益。

阅读更多

时寒冰 | 欧债危机通向天堂or地狱之门?

欧债危机通向天堂or地狱之门?        时寒冰      诚如《九月的棋局》中所言,9月,欧元暴跌之月,美元大涨之月。原文是:“当下,如果华尔街想让欧元出现一轮崩溃性下跌,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下周起,美元将被走强。”根据我写作的时间,“下周起”,即从9月5日起,美元一举突破盘整区域,开始强势上行。     欧元与美元的趋势,在9月的棋局中,可谓完美对应。     其实,美元从2011年5月1日晚奥巴马宣布拉登死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筑底阶段。下面的视频是我在2011年5月在深圳演讲时的一个片段。图中分析了美元在各个转折点时的趋势变化,特别强调,2011年5月起美元开始筑底。而从9月5日起,美元最终走出了这个底部盘整区间。 击毙拉登,美元步入筑底阶段     下图是美元从2011年5月开始的盘整区间,一直到2011年9月的趋势演化。值得一提的是,在《九月的棋局》中,我特别强调美元是“被走强”,之所以用“被走强”,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元走强乃外力所致,而非其自身内在力量所推动。因此,这种上涨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美元自身力量释放出来,外在的影响因素将被轻易忽略,美元将随之走出独立趋势。     下图是9月棋局中,欧元/美元趋势图,在2011年9月,欧元大跌。     9月棋局的演变,惊心动魄。     而9月棋局结束之时,即10月初,欧元结束跌势反弹,美元则出现调整。而另一种棋局的演变——国际格局的演变,与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的推导也在一一对应。利比亚卡扎菲被逼向死亡之路后,轮到了叙利亚,现在,奥巴马又把矛头指向伊朗。美国《时代》周刊10月12日刊发的评论文章,题目就是《华盛顿刺杀事件会否让奥巴马对伊朗宣战?》。大棋局的演变越来越快。     本来想在9月底写一篇《十月的棋局》,但因种种事情耽搁了。     10月初,默克尔开始表现出强硬的一面,她与法国联手打造的解决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方案,既让狙击者联想到了2010年5月决战时的场景——即使投机大鳄也对默克尔心存敬畏之心,也给更多追风者无限的期待。     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在9月的棋局结束之时,趋势发生变化。虽然至今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欧债危机似乎已经被淡化了。人们对默克尔亮剑,充满期待。10月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德法共同打造的“一揽子”方案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10月23日,注定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通向天堂亦或地狱?     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们确信,默克尔将不负众望,欧债危机将出现转机。     而我关注的则是另外一个方向——那通向地狱的大门,更宽敞地张开着……     默克尔还能亮出什么剑?     1.德国国内: 默克尔已非2010年5月决战时的默克尔,她在德国国内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者,在救助欧元国方面,理当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民众显然无法理解和接受,因为德国等国家的人的勤奋与希腊等国的民众的好逸恶劳形成的对比实在太鲜明。这意味着,默克尔在国内处处受限。默克尔所属的党派基督教民主联盟接连在地方选举中惨败。默克尔在竭尽全力维护德国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民众的感受、自己所属党派的感受,这意味着,她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远比不上她在2010年5月时的处境。     德国不是没有能力救希腊,而是必须在欧元区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作为回报,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德国需要强化它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如果得不到这一点,德国是不可能有动力去拯救欧债危机的,其国民也不可能支持。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已经分析过了,德国不怕欧债危机失控,大不了它主动退出——这尽管不是一个好选择,但德国至少有这个底线作为其信心的支撑。     2.欧元区内: 各方声音的不统一,是制约欧元国协调行动的一大障碍。斯洛伐克一个小国,轻易就把EFSF给废了,尽管二轮投票通过了,但这凸显欧元区“盲目扩招”的危害性。一个EFSF的通过就浪费了整整三个月的宝贵时光。如此效率,对其寄予厚望者情何以堪?     而且,欧元区内自命不凡的政治家太多,谁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方法能够挽救欧元,内耗之大,令人扼腕叹息。现在,处理欧债危机的,既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两大核心国的领导,又有欧盟主席巴罗佐、欧元区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总统”范龙佩和欧盟经济与货币委员雷恩,这七大名医面对一个病人,都拿出了相应的方案,而每一个方案一公布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批评。每个领导者都得到相应的利益主体支持,有些冲突极其尖锐。即便德国和法国打造的“一揽子”方案,也令其他国家不爽:你们两个说定就定了,搞的啥名堂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把我们当什么了?     3.国际社会: 支持欧元国解决债务危机的声音很大,但除了此前中国主动购买了一些欧元国家的债券以外,人们看不到任何实际行动。10月14日到15日在法国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唯一被寄予希望的亮点,是向IMF注资,以扩大它的救助能力。但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明确表示反对。最终自然不了了之。     唯一可能拿出真金白银帮助欧元国的国家,是大傻中国。此前,在为欧元国雪中送炭的同时,中国却不断遭到欧元国日益升级的贸易战的打击。中国这种窝囊透顶的遭遇,即使别人不斜眼看我们,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提出只要欧元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帮助欧元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条件。这是合情合理的。而欧元国以前得到中国的帮助从来都是无条件的,面对中国突然提出的条件,不仅不回应,甚至都是嘲讽和轻慢,不理不睬,中国再没有自尊,也不可能再去自讨没趣了。     于是,中国也开始打官腔——弄这个是我们的强项。于是,G20财长会议很热闹,大家都很热情,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于是,欧元国成了独家寡人。     欧元国的主帅默克尔其实也是孤家寡人。     4.制度之碍: 欧元国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走到一起来的。这些规则,制约了欧元国在处理危机时的政策选择。比如,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追求的是Hierarchical mandates即阶梯目标,欧元国的总体经济政策只有在不与物价稳定冲突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支持,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欧元区领导人再强势,也很难抉择,除非直接修改游戏责任,而这又会导致新的副作用。相比之下,美联储的Dual mandates即双重目标则更具有灵活性,所以,人们才对美联储的选择高度关注,而美联储也一直声称自己还有更多选择。很多人将这些归于某种阴谋,其实是规则不同使然。     综上,当默克尔亮剑时,可能带来的不是即将升入天堂的快感,而是期待破灭后的沮丧——除非德法的方案完美到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瑕疵,能够彻底根治欧债危机。     必须强调的是,在这段时间,意大利、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接连被下调,法国、德国的主要银行评级,也开始出现下调,这意味着,火力已经集中对准欧元区四大核心国,这意味着欧债危机的全面深化。虽然,这些密集下调评级的消息此前都被人们对德国解决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方案给掩盖,但这些杀伤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快速累积。 一旦释放出来,其副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相应的,欧元、相关国家的股市、绝大部分大宗商品还将走出一波跌势。具体到中国股市,我个人认为,到11月份将基本完成筑底过程。     10月23日这个重要节点,默克尔亮剑,不是通往天堂就是通向地狱。而我更倾向于,欧债危机还可能经历一次更痛苦的洗礼(其实,10月15日闭幕的G20财长会议,已经有了不祥之兆,这或许意味着节点的提前),只有在达到某一临界点,欧元国才能真正放下各种小盘算,真正为解决欧元齐心协力,最终作出正确的选择,化解掉这场大危机。     本人所有分析仅为一家之言。由于很多事物千变万化,随时可能影响到趋势的逆转。因此,这些分析并不代表实际趋势,不作为任何人的交易依据,仅为支持我的朋友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以帮助朋友们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判明趋势。     顺便给自己的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做一下广告:大趋势不可逆,一切尽在棋局中。              匆于2011年10月16日中午 链接:揭开油价涨多跌少之迷 链接:强烈谴责美国苹果公司网站“盗窃”本人作品 链接:伯南克会说什么? 链接:九月的棋局 链接:从美联储的宽松到中国泡沫 链接:债务危机·泡沫·命运之战(新浪) 链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链接:曹建海:我以我血荐轩辕(新书序言) 链接:刘广元:在震撼中感悟大爱之美(新书序言)   链接:周洛华:深怀悲悯的金融战略家(新书序言)     链接:乔良:悲壮的先知——序时寒冰《经济大棋局》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