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

吴敬琏印象记

吴敬琏印象记 笑蜀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问结束时,将近晚上八点了,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去外边下馆子?老人家年过八旬,走路不方便,还不如就到学院的食堂就餐吧。 这时食堂大厅几乎已空空如也,剩下两三个服务员在忙着打烊。我们的突如其来,或许在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他们都熟悉老人家,见到我们是一路的,还是表现出了分外的热情。像这样到食堂大厅吃饭,在老人家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在大厅的角落里,拣了张小圆桌坐下。随随便便点了几个菜。吃完一结算,五个人,八十二元,也就懒得抢单了,让同行的美眉买了单。吃的档次不难想见。也难怪,这时哪还有什么小炒,有几样大锅菜就不错了。 半冷不热的大锅菜,老人家却吃得津津有味,安安静静。我突然产生一种错觉,坐在我身边的老人家,不是中国最顶级的经济学家,而分明就是我儿时最崇拜的那位民办教师。那么朴素,当然,更那么亲切。 真的,在我的眼里,老人家的显赫和荣耀,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的显赫和荣耀,都改变不了他的朴素。后来我带电视台的记者去他家拍片。电视台的记者走到楼下就犯嘀咕:靠,这地儿太平民了吧。进到老人家家里,他们更震撼了,那真的就是北京城最最普通的民居,一套最最普通不过的三居。甚至,几乎一件现代成色的家具都找不出来。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镜头,而是老人家几乎一生行状的真实侧影。他的生活就一直那么简单。在他声誉最隆之时,国家领导人见了他都尊称他为老师,那时他仍然一身布衣,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在物质上,他几乎完全没有要求。因为,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精神世界之中,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几乎构成他全部的生命内容。 他叫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1984~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列举他的名头和他的著述,将是一个很长的篇幅。但如果以他的个人思想史为脉络,其实也很简单。他曾这样介绍他的精神导师顾准晚年总结的历史经验: 实现社会变革,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激进理想主义的,就如1789年、到1871年、再到1917年的实践;一是英国式的经过改良,渐进过渡到议会民主。顾准老师认为自己经历的挫折就在于相信过第一条道路,然后发现它不可能实现自己原先的目标。现在的总体上的中国梦,就是要进行研究,弄清楚理想或者梦想和现实的关系,寻求一种办法让梦想能够实现。 这是顾准的思想史,也是吴敬琏等思想史。这位早年苏式社会主义的虔诚信徒,因为文革的炼狱,也因为老师顾准的耳提面命,而幡然醒悟。文革后负笈留美,知道了人类的真方向,从此以毕生之力追逐,追逐自己的新梦想,也是整个民族的新梦想。 那就是市场梦,法治梦,民主梦。总归一个梦,即转型梦。 对这种追逐,胡德平在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颁奖典礼上有过精辟的概括,他是这样说的: “虽然吴敬琏老师未必是市场经济最早的提出者,但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不管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还是风雨如晦的时候,他都坚持市场经济理论,而且是坚持得最有力、最执著、最坚强的一位。” 认定了真方向,从此不回头。什么叫知识精英?什么叫士?以精神生活为自己生命的主要食粮,毕生为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才叫知识精英,这才叫士。吴敬琏无疑是这方面的一个标杆,一个榜样。相形于目下惊涛拍岸的物质主义大潮,或许可以说他更是一个奇迹。 ——原载今天《南方周末》,发表时有删节

阅读更多

不要张维迎郎咸平要吴敬琏 做个坚定的市场改良派

不要张维迎郎咸平要吴敬琏 做个坚定的市场改良派   2010-8-11 东方早报       中国的市场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越来越多无法分享改革红利的人迁怒于市场,认为市场打发了公平,就像富人在大门口轻蔑地打发了一个乞讨者。       张维迎是市场派经济学家,近日再发数文为市场呼吁。文章指出,企业家的责任是创造利润,利润是对企业家承担责任的回报。但是政府干预使得企业家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家不再把心思放在创新和创造利润上,而是放在和官员搞好关系上。“因为你政府的权力干预之后,包括救市的政策,你控制资源,只要你控制资源,就有人来‘捣鼓’你,有人动这个心思,这样就使得企业家的能力、配置发生了错误。”       张维迎指出了一个事实,在权贵市场,权力与财富之间可以获得交换,一些企业家以金钱借用权力,而某些政府官员以权力换取金钱。政府官员以权力换金钱不算奇闻,被双规的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左手房产、右手上市公司,据报坐拥家族财产20亿。       但张维迎没有指出另一个事实,在剥夺煤老板产权、国进民退的争议之中,有不少人士对当地政府抱持同情态度,甚至连市场派的吴晓波先生都撰文认为是煤老板的“报应”。所谓报应说,往往是对商业伦理极度失望之后的痛极之语。       我们必须正视,目前所处的仍是初级市场阶段,诚信并未成为公认准则,法律常常成为外在力量的奴仆,市场被权贵所左右。市场不仅受到权力的羞辱,也受到普遍失信与行贿的羞辱。       我们可以轻松地把一切归咎于权力对市场的渗透,但这无助于改变以下事实,当民众遭遇不公最先呼吁的不是法律而是清官,当市场遭遇瓶颈,企业主呼唤行政力量破除瓶颈。中国市场经济因此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权力加紧对市场渗透,权力的市场溢价就会上升,腐败的土壤更趋肥沃;一旦实行急流勇进的私有化,大量权贵成为资产的攫取者,如同前苏联产权交易过程中的不公与可怕的贫富差距。       客观现实是,市场化过程中权贵攫取社会财富一直没有终止,通过反腐进行的抗争艰苦卓绝,只要中国市场化未获成功,这一过程就不会停止。在不同的时期,主要矛盾有所不同:在国进民退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可以借助于垄断获得高额溢价;在国退民进的过程中,国资成为权贵者的钱箱。       处于如此复杂的阶段,极左与极右都是可笑的——我们怎么可能不同情低收入阶层对于公平的呼吁,又怎么能够无视低效率国企对资源的浪费,对社会财富的隐性剥夺。       良知与理性会让大部分人选择成为坚定的改良者。       经历过中国经济数次变迁的吴敬琏先生对此有深刻了解。在题为《“左”“右”极端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的文章中,吴敬琏先生以《西班牙旅行笔记》提供的史料为佐证,表明西班牙19世纪末期开始的西班牙历史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不论是“左”的极端主义还是“右”的极端主义,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西班牙的近代历史表明,在重大的社会变革中,理想的模式是政治观点分歧双方温和派的结合。如果不是这样,只要一方出现极端派,另一方也必定分裂出自己的极端派,如果两边的温和派不能掌控局面而逐渐被边缘化,社会就会被撕裂而趋向极端,而在两个极端之间的震荡,“不走到绝路不会回头”。       西班牙的复兴是因为民族和解,因为理性的回归。占了主导地位的右派温和派和左派温和派都能够采取理性态度进行协商和博弈,为共同的利益达成妥协,使西班牙得以度过重重风波,在佛朗哥死后短短几年,就实现了民主转型,踏上复兴的道路。       同理,目前的中国,对权力自改革的幻想也好,对市场化前景的启望也罢,应落实到共同的立足点:公平的市场需要独立的法律护航,需要公平理性的博弈平台让各方利益有通畅交流渠道。只有拥有独立的法律,才可能有社会的规则与伦理底线,官员与企业主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之下行事,而拥有公平理性的博弈渠道,政府与规则代表各方利益,沉默的大多数才不至于将愤懑积攒到反社会的程度。       改良是必要的,是全球市场国家的共同选择。不仅在权贵市场,在大资本时代,垄断收益与虚拟经济的收益都足以促使财富严重不公,美国1929年大萧条前的大金融机构、大企业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华尔街巨富,无不如此,但每次危机后,有了法律与监管、市场的大改革,这才是市场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注:本人的市场立场尽在此。不是忽左忽右,不是极左极右,而是改良主义者的市场派。

阅读更多

茅于轼:房价高因为都买得起 经适房推高房价

茅于轼来莞参加明天在石排镇举行的“中国镇学习论坛”。   采写:南都记者 李月刚 黄超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   正文: 财富分配是个很难的问题,什么叫合理?每个人拿一样的钱就叫合理吗,那叫大锅饭。没有差距不行,差距太大也不行,到底应该差多少,没有答案。财富分配是没有答案的,但是财富创造是有答案的。 茅于轼81岁了。“就是耳朵不行”,他的妻子赵燕玲说。昨日,茅于轼在东莞市石排镇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他目光澄澈,谈吐清晰,过往因房价言论引起的喧嚣仿佛已经离他远去。听得记者提起任志强被人扔鞋子的事件,他立刻笑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我不赞成这种表达方式。”即使被人称作“书呆子”,茅于轼仍然自甘做一个理想主义者“有了理想才能奋斗,我还赞成全球裁军呢。” 经适房推高房价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任志强在大连被人扔鞋子,你知道吗? 茅于轼:(笑)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我不赞成这种表达方式。 南都:不过有人替他抱不平,认为房地产商要挣钱是天经地义的。 茅于轼:企业的任务就是挣钱,企业赔钱它就糟了,所有的企业都想卖高价的。 南都:你之前多次论述过房价飞涨的原因…… 茅于轼:很重要的原因,搞经济适用房,把房价推上去了,不是压下来了。因为土地是一定的,经济适用房一多,供给商品房的土地少了,商品房当然就贵了。我还是认为耕地红线政策没有道理,这次在成都更深地体会到。就是高压线,一碰就犯规,非常僵化。要物尽其用,人才、钢材或者土地都有流动性。一块土地被规定永远用来种粮食,这是非常荒谬的。 南都:如果没有经济适用房,如何解决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呢? 茅于轼:最关键的一点,要明白没有白吃的午餐,你占便宜一定会有人损失。低收入人群靠政府,靠全国的纳税人;中等收入的靠自己,靠改革开放。30年前谁想得起买房啊?现在的人又想买房又想买车,因为你收入提高了。但是跟美国日本比,我们还有10倍的距离。不要说10倍,提高5倍你就买得起房了。怎么提高收入呢?靠改革开放。 南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不少专家提出开征物业税。 茅于轼: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我没有研究过。我觉得,应该征收所得税。所得税是已经有法律规定,用不着再增加一个税。你买房100万,卖房150万,挣了50万就交20%的所得税。这是现有法律就可以征收的,不用再增加一个法律。 南都:以你现在的收入,你觉得北京的房价高吗? 茅于轼:任何一个东西的价格不会超过大家的购买力。为什么房价高?因为大家买得起嘛。问题在于不是买了住,而是空置的,这是扭曲的根本原因。有个调查说,全国有6000多万套房子的电表半年以上是没有转动的。为什么有钱人喜欢拿钱去买房,因为他们没有别的投资机会,不能让有钱人的钱生钱,这是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这说明我们的金融市场不好,是国家垄断。存款的利息还比不上通货膨胀,所以有钱人都把钱拿去买房了,房价自然就高。 贫富差距有点夸大 南都:你刚才说中等收入人群买房要靠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接下来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茅于轼:首先是向市场经济国家继续努力。我们的生产要素还不是市场配置,劳动力比较自由,但是资本、土地、外汇都是由政府控制;其次是要重视对财产的保护,现在政府经常侵犯个人财产,有钱人都跑到国外去了。外国人来国内投资,赚了钱也带到国外。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不愿意移民中国,中国人喜欢移民加拿大和美国。保护财产不是说光保护有钱人,而是同样的法律,同样的保护。只有这样低收入人群才有盼头,如果高收入的人得不到保护,低收入的人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 南都:说到财产,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社会的贫富差距? 茅于轼:最近我看了邓新华的一篇文章,给我极大启发,他提出一个不同看法:改革开放以前差距更大。贫富差距不能用钱来表达,而是应该从享受的效用来看。改革开放以前只有局级干部家里才可以装上电话,但是你看现在连农民都能用上手机了;再比如有钱人收入几千万,花20万买个表,普通人几百块买只手表,尽管两者有差别,但是效用差别不太大。我自己用的手表就只要1000元,我就觉得跟那种几十万的手表没什么两样。收入低的时候,一块钱的差别很大;收入高,少一块钱也没什么大影响。香港贫富差距比大陆还大,但贫富差距并没有成为威胁社会的问题。我们对于国内贫富差距可能有些夸大。从根本上讲,财富的创造与分配。财富分配是个很难的问题,什么叫合理?每个人拿一样的钱就叫合理吗,那叫大锅饭,大家都等着搭便车。没有差距不行,差距太大也不行,到底应该差多少,没有答案。财富分配是没有答案的,但是财富创造是有答案的。 经济学家的良心和学术 南都:你之前一直从事机械研究,怎么突然转到经济学领域呢? 茅于轼:道理很简单。我研究最优化的数学问题十几年,经济学也是最优化的问题。30多岁的时候对经济学有兴趣,那时候数学还不行。后来补了很多课,数学学好了,就转到经济学。 南都:你如何评价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的作用,经济学家的良心和学术哪个更重要? 茅于轼:中国的改革靠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否则就迷失了方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以前说市场是反动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就是吴敬琏、张维迎这样一批人提倡市场,才确定了方向。我觉得良心和学术是同样重要的,两者也是没有冲突的,没有了学术自然就没了良心,没有了良心何来谈学术。那些只说别人喜欢听的话的专家,是既没有学术又没有良知。 南都:你如何评价作为经济学家的郎咸平? 茅于轼:我最近看了一篇北风写的评论文章,写得很好。郎咸平能把群众的想法集中用很漂亮的话讲出来,有很多想象中的解决方案。真正的经济学家跟他的看法有很多不一样。郎咸平是个财务专家,不是一个经济专家,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是他的强项,这个领域他大有作为。有时候媒体喜欢问名人,不管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是你是名人就行,这点不好。我昨天家里就来了客人问我法律方面的问题,关于一个诽谤的案件。我又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为什么要问我,结果他说是想借助我的社会地位帮他们呼吁一下。 南都:你看待问题经常从自由和市场出发,没有顾及目前中国现实,比如产权保护、契约精神方面的不足。有些人评价你为理想主义者,甚至是书呆子。 茅于轼:三十年前看今天也是不可想象的。有了理想才能奋斗,没有理想就失去方向了。改革开放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要看得长远一点。乌托邦当然是不行的,但是完善一个市场经济是完全必要的。 理想主义……我还赞成全球裁军呢。这不是乌托邦,也许再过三百年全世界武器都没了。如果讲资源配置,最错误的就是做武器。干嘛要拿钱去做武器,一个阅兵多少个亿,可以盖多少套房子。 我很赞成和谐社会 南都:我读过你写的一篇美国游记,标题叫“和谐社会的切身体会”。 茅于轼:基督教国家和谐的基础在基督教,中国没有这个基础。但是有更好,没有我们也能做得到。我很赞成和谐社会的说法。 南都:在和谐社会除了自由、正义之外,独立包容的氛围是不是也很重要?比如尊重别人发表意见,而不是听不明白就开骂。 茅于轼:你说的这个非常重要。中国的民族性里头,这是非常大的问题。两个人吵架,一开口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比的是谁“了不起”,中国人看重的社会地位的差别。就是看谁官大嘛,好像谁官大就有道理。这样的话现在听得太多了,事情本身的是非却被扭曲了。 没有包容的氛围,更为根本的问题是自由、平等的思想中国人非常缺乏,总要控制别人,把别人管住。为什么大家都想考公务员啊?你是想管住别人,还是被别人管住,答案就在这儿了。 链接 叹东莞“舒适”又赞村落建筑 昨日下午3时30分,第一次来石排的茅于轼就提出要实地走访企业,了解一些企业的最新动态。当天下午,茅于轼和夫人一起走访了石排塘尾古村落和东莞雅居乐日用制品公司、华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在前往塘尾明清古村落,看着新修12车道的龙岗大道,茅老对东莞交通的“舒适”大为赞叹,随后在古村落内,茅老又对塘尾村建筑“螃蟹”形状的风水格局别有兴趣。随后在雅居乐公司的成品展示间内,茅于轼又像个孩子般看着企业生产的各式桌布、地毯等成品,好奇地问这问那。茅老说,正是通过到每个地方这样的不断走走,他才能够从实践中了解到中国经济的细微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博客管理员:陆思同)

阅读更多

对比新闻:作家龙应台北大讲话遭封杀

台湾海峡两岸知名作家龙应台日前在北大讲话,谈到了导弹、中国梦和一些基本价值观问题,相关内容海外华人世界广为流传,但中国大陆的媒体没有报导出来。 曾当过台北文化局长的作家龙应台,8月1日(星期天)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谈到了一些敏感话题。但是,中国媒体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这次活动,并没有提及这些话题及内容。香港苹果日报8月2日报导说,“龙应台北大演讲遭封杀”。 *龙应台:导弹和中国梦* 据报导,这是龙应台首次到中国大陆进行演讲。她是以获奖人身份到北大参加“中国梦饯行者”典礼并领奖后讲这番话的。据台湾中国时报和旺报报导,她开始演讲就说,来演讲之前曾想过,“ 有1000颗导弹对准我们(台湾),还想邀我去吗?”龙应台要求听众把握时间,因为听说北大可能会随时“断水断电。” 龙应台说,她真诚地希望有一个中国梦,这个梦希望中国崛起不是来自军事力量或经济富强,因为这样的大国很“危险”。她希望中国的大国崛起是根源于文明的崛起。“谁在乎大国崛起?如果所谓大国崛起,是人民引以自豪的军事耀武扬威,是经济的财大气粗,是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那宁愿它不崛起。这种崛起,最终带给人民的是灾难。” *文明与否看如何对待少数和弱势* 龙应台说,看待一个城市是否文明,要看它如何对待少数、不同意见、精神病人、民工、盲流;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国家如何对待弱势、怎么包容不同意见“当然包括 (大陆)13亿人怎么对待(台湾)2千3百万人。” 龙应台一年前出版了一本书《大江大海 1949》,主要谈国共内战和两岸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但是,北京并没有批准该书在大陆上市发行。龙应台在北大说,希望大陆能出版这本和平之书,“两岸都要有诚实的勇气,共同面对历史。” *龙应台谈台湾民主和台湾梦* 龙应台说,如今台湾民主乱像,包括蓝绿纷争、本省与外省,还有立法院打架,但这些都是表面,“大家不要被表面给骗了。”她说,不管台湾民主怎么乱,台湾人都有相同的价值观,这价值观就是从小被教导的“礼义廉耻”。 龙应台说,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 龙应台说,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讲我们想说的话:我们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台湾中国时报和旺报报导,龙应台说,台湾原有的中国梦在经历退出联合国、台美断交后,台湾人普遍认清事实与现实,并逐渐转型为“台湾梦。” 龙应台说,台湾梦虽有分歧,但不论蓝绿都有共识,也有基本的价值观,“因为权利侵蚀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个人权利、言论自由,是要每个人寸土必争,绝不退让。” 旺报援引龙应台的话说:“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如果两岸在文明价值观没有共识,血浓于水又算什么呢?” 马来西亚华文星洲日报报导,龙应台说,她的中国梦还包括: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没有看不到的书,没有看不到的电影。” *易中天谈恐惧和中国梦* 这次颁奖会,主办方也请来了知名学者易中天一同演讲。有与会者问易中天,“你今天(讲这些)恐惧不恐惧啊?” 易中天回答说: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曾经恐惧过。三十年前,他无论如何“不能想象今天能站在北大里面,与龙应台做这样的对话。” 台湾旺报还报导,易中天说,他的中国梦就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个人幸福。易中天说,20世纪下半叶最大的解放就是改革开放,赋予公民选择的自由。他说,如果没有人格独立、意志自由的个人,国家只是个人组合起来的机器,“要它干嘛?”。 *易中天:毛泽东的中国梦* 易中天还说,1949年之后,中国梦有了新的版本[人民公社],这里面也有相信大同理念的成分,但他说,毛泽东思想中是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秦始皇的法家思想,核心都来自斗争,但结果众所周知,带来的是民生经济的崩溃。 台湾旺报还报导说,易中天说,如今中国梦就是“抛弃做集体中国梦”。个人可以做梦了,可以有选择的自由、做梦的自由、可以选择什穿什么衣服,可以自由择业,甚至也可以“同床异梦”。 *中国媒体没报导龙应台易中天的敏感话题* 在中国的搜索引擎百度网查询,有关条目和链接多达几百个,但绝大多数是论坛和网站的转载消息,中国一些大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还有中国日报(中文版)网),主要是转载的中新社一篇相关消息,题目是:龙应台北大演讲谈“梦想”:想找个情人去旅行。而中新社这篇报导,主要消息来源也是台湾的中国时报和旺报。 有“北大人”在未名网站贴文透露,龙应台和易中天这次在北大的演讲,连北大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刊登相关消息和内容。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杭州网论坛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龙应台北大演讲遭封杀。但是,这个题目下的链接,点击进去也无法打开。 这次龙应台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接受“向中国梦饯行者致敬”颁奖,同时获奖者包括经济学家吴敬琏、记者王克勤、导演吴宇森、电影演员姜文、退休外交官吴建民,艺术家徐冰。 有报导说,上海作家韩寒去年今年都曾入选过得奖人选,但最后都没有能得奖。 *龙应台、韩寒、陈文茜* 台湾旺报报导说,今年5月底,龙应台曾在广州这样评价韩寒,“一个健康的时代,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韩寒。”她希望, 社会进入健康开放的时代,就应该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够发出来。 新加坡联合早报星期一发表文章说,在敢言方面,“龙应台和韩寒颇有相似之处。”文章说,韩寒日前曾在香港参加书展时说“禁书让社会进步。” 有新闻报导说,台湾政界和媒体人陈文茜曾尖锐抨击韩寒,说他“说话就像放屁。”北京晨报7月22日援引陈文茜在香港书展上的话说,韩寒的言论肤浅。不过,该报也援引韩寒的回应说,陈女士的节目“我看了很多,个人很喜欢她。”韩寒还说,他不和女生争辩,“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阅读更多

南周“中国梦”活动记录之二:语录和摇滚

来自: 可能吧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2日,  已有 6 人推荐 前天和昨天我参加了《南方周末》主办的“ 2010年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 ”系列活动,31号去了致敬仪式,1号下午去听了易中天和龙应台的“激荡中国:梦的解析”讲座。上一篇讲述了 不太愉快的取票 之后,本次首先带给大家的是 第一场致敬仪式的全程记录。 一、概述 本次“中国梦”活动有很多值得一说的话题,但是我查阅各媒体报道时,对活动中涌现的灵感火花却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没有现场参加活动的各位读者,要想了解活动全貌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东方卫视如何裁剪持续了3个多小时的晚会就是个难题,况且周日易中天与龙应台的演讲压根不会对外播出,甚至不让录音。 基于以上理由,我尽管也怕因为文章里某段某某行被揪小辫子,还是希望把我的听讲笔记和照片整理一下,和大家一同分享。 在这里我也 欢迎一同去了当天活动的读者和我联系,指出我记录不准确之处,或者补充更多的细节 。可能吧和我的twitter账号分别是 @ kenengba 和 @ lishuhang 。 观众进场的大厅 开始之前,嘉宾们先要拉着一个小孩走红地毯。 嘉宾们在展板上签名。 节目录制现场。 开场:奥运会表演过的读经片段(“朝问道,夕死可矣”等等)又重播了一遍。 二、吴敬琏 致敬嘉宾胡德平说:“虽然吴敬琏老师未必是市场经济最早的提出者,但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不管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还是风雨乌云的时候,他都坚持市场经济理论,而且是坚持得最有力、最执著、最坚强的一位。” 主办方的致敬理由:以“吴市场”著称的吴敬琏,对市场经济抱有毕生的信仰。但市场体制在中国落地之后,竟然遭遇一系列困境,也使他大梦初醒,“吴市场”从此升级为“吴法治”。 易中天:我个人要向你致敬,因为我的女儿是您的学生,您的老师顾准先生又是我的精神导师。我知道顾准临终前您曾经陪在他的身边,在当时那个年代,顾准先生有什么样的中国梦? 吴敬琏:在革命年代,顾准的心态是昂扬向上的,他的中国梦也是当时很多年轻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中国梦,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包括新政协的召开,等等一系列,都是向着 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独立的新中国 的。但是建国以后,慢慢地就发现事情的进展和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地上天国”是越来越远,因此也就陷入了苦闷。最主要的困惑是 一直在做一个梦,但梦醒以后,不知如何是好 。 易中天:您一直倡导和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总体发展,就是一种梦醒之后所寻求的出路。 吴敬琏:可以这样说。应该说顾准总结出来的主要经验是: 实现社会变革,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激进理想主义的 ,就如1789年、到1871年、再到1917年的实践; 一是英国式的经过改良,渐进过渡到议会民主。 顾准老师认为自己经历的挫折就在于相信过第一条道路,然后发现它不可能实现自己原先的目标。(掌声)现在的总体上的中国梦,就是要进行研究,弄清楚理想或者梦想和现实的关系,寻求一种办法让梦想能够实现。 幕间:一个不知名的钢琴师演奏了一首莫名其妙的钢琴曲,据说这是要阐述“捉摸不透的中国梦”,果然没人听懂。 三、王克勤 主办方的致敬理由:为中国新闻界竖起了标杆,昭示着中国新闻界可能到达的专业高度和精神高度。 白岩松给王克勤出了一道选择题,让他选择台上的两把椅子里的一把。一把是透明的,一把是黑色的。王克勤选择了透明的,理由是新闻记者的本质就是要透明。 白岩松:你面对的挑战里面,有多少属于全世界所有新闻记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属于只有中国新闻记者才会遇到的问题? 王克勤:(前略)…… 我们有新闻管制,这是中国特色 。(热烈掌声) 王克勤:中国有很多年轻的记者,年轻也有干劲,但年轻往往又意味着幼稚, 我们需要一些足够成熟和老练的专业记者来处理中国问题。 (掌声) 白岩松:我更希望的是我们有一个环境,允许记者从年轻成长为老练。(掌声) 白岩松:我想你心中的中国梦,可以延伸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整体的梦想(大意如此)。 王克勤:不是,我所关注的不是国家或者怎样的梦想,而是每一个单独的人,当我看到那些受伤害的人, 那些被强制拆迁的,艾滋病患者,或是出租车司机,那些被权力所伤害的人,看到他们求助的眼神,这种眼神令你难以入眠。 所以我关心的是如何实现那些人作为个人的梦想。(热烈掌声) 白岩松:一个人面对批评的时候说“不”很容易,但是面对表扬的时候说“不”就很难了。克勤大哥做到了。谢谢王克勤。(掌声) 幕间:关栋天演唱了荡气回肠的《将进酒》,非常动听。主持人果然又把qiang读错了。 四、吴宇森 吴宇森带给大家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电影不要太“重武轻文”,希望中国电影的文化含量更高一些。 吴宇森:(一直希望在国内拍电影) 因为我一直都很爱国 。(笑声,掌声) 吴宇森谈到,他在大陆遇到的人和事给他的印象都很好,很少有事情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除了国内的天气。 白岩松:你的路是走对了, 你先去好莱坞拍片,拍完了再回大陆,你遇到的不开心的事就少了 。(笑声,掌声) 吴宇森:我特别希望能做一座桥梁,使用西方的叙事手法,融入中国的元素。外国对我们的了解还是非常少的,有一次一个好莱坞的导演我邀请他到大陆,他不去, 原因是他认为大陆没有手机 (笑),我那个时候真想给他放冯小刚的《手机》看看(笑声,掌声)。还有我的小女儿要回国的时候,也是有好莱坞的人要送她肥皂,因为害怕大陆没有肥皂(笑)。 幕间:新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扮演者李庆演唱了《游园惊梦》,主持人说到红楼的时候用了“宅女林黛玉”一词。 五、吴建民 虽然他提倡用“中国梦”去沟通中西方,但他不赞同西方人提出的“中国模式”。在当天的新闻会上,吴建民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要大讲输出“中国模式”,难道我们也要像美国一样向全世界推广它的那一套?“和而不同”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它非常珍贵! 吴建民回答选椅子的问题时说,他“按照惯例”坐在嘉宾坐的一边,回避了“是黑是白”的问题。 易中天:关于你为什么选择了外交事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你的班主任建议你去当外交官;一种是你从小就想当外交官,为了这个志愿还做过检查。哪一种是真实的呢? 吴建民:我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填写了北大的物理系,因为我特别喜欢物理。然后我的班主任找到我,他一开始不是建议我去学外交的,他是建议我去外语学院。说实话,当时我对外语学院没有好印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易中天:因为当时电影里的翻译官的形象都不怎样:穿着日式军装,一张嘴就是“刚才太君说了……”(笑声) 吴建民:虽然我自己不喜欢外语, 但我的班主任说的话,我是必须听从的。那个时候讲究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班主任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代表领导,所以那时候是必须服从的 。 易中天结尾时想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吴建民的品格,但是吴指出这种说法不能认同。 吴建民:虽然其他国家有时候也会有不讲理和耍赖的情况,但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外交官都是这个国家最出色的人。 一个国家尽管可以不讲理,可以耍赖,但靠这样的办法,是不能长久的 。 他以此说明,不能把国际关系比作“淤泥”。但易的原意只是想自然的引出幕间的《爱莲说》朗诵,所以没想到吴会较真。 幕间:濮存昕和一个小男孩一起表演《爱莲说》的朗诵。结束以后主持人献了花束,并告诉台下今天是濮存昕的生日。濮说他的生日梦就是要健康长寿。 六、龙应台 被致敬者龙应台,“其文字不动声色地传扬着普遍的价值观”。 龙应台的出场,以及她和陈丹青的对话,是全场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他们的讲话中,观众不时插入自发的掌声。 龙应台:(录像)我觉得最大的中国梦,应该是一个足够大的梦,大到 梦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只需要去做他自己的一个小梦就足够了 (不需要去思考国家前途命运这类沉重的话题)。 龙应台: 我的一个梦想,就是这个国家,能够不再有不能出版的书,不能上映的电影 (空前热烈的掌声)。 陈丹青:我读你的书里一个片段让我不由得流泪,就是你谈到年轻一辈听到父亲又谈起过去的事情,都躲开说自己不想听。这种两代人之间缺少一种共同的,可以分享的记忆,是很令人悲哀的。 龙应台:官方的历史从来都有不尽准确的地方,所以民间的口述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这段历史因为后辈不理解而不能被传承的话,那一代人就会不愿意说出他们的回忆,没有共鸣的回忆可能会变得廉价。 陈丹青: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台湾作家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但很少有像龙先生这样能够影响范围如此之广,跨度如此之大的读者人群,而且从90年代到新世纪 ,影响力从未衰退。请你对你的读者——上到中年母亲,下到年轻人——说几句话吧。 龙应台:有些读者看了我写的东西(《不相信和相信》等文章),可能会变成什么都不信,但是 我们必须有一个自己相信的大道理,否则社会就不能往前走。但是这个你要相信的道理,需要你自己寻找 ,需要找到一个健康的道理。这就要经过不相信的过程,最后找到自己相信的,可以教给自己孩子的道理。我想如果经过摩擦找到了愿意实践的道理,解决两岸问题的钥匙也存在于这道理之中。两岸的问题从来不是政府推动可以独自解决的,更需要民间的每一个个人的力量。(掌声) 谈话完毕,陈丹青起身和龙应台拥抱。很可惜这个动作太突然,我没有拍到拥抱的瞬间。 幕间:女声对唱《西厢记》的片段。想到张生翻墙,不由得默默一笑。 七、姜文 姜文秉持了一贯的幽默,对话嘉宾陈丹青夸赞他的电影有“男人味”,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拍得很有“质感”。 南方报业集团的总编首先颁奖。 总编: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你最新的片子。 姜文:《让子弹飞》,讲的是土匪抓骗子,骗子把土匪骗到黑社会的窝里去了。(掌声) 总编:我觉得你不常看报纸之类的媒体。 姜文:我是不常看,就你们这个(南方报系)看的多。(笑声,掌声) 陈丹青:姜文拍的片普遍反映:看不懂。 但是虽然看不懂,大家还是去看了,另外有些片特别容易懂,但是没人去看 。 姜文:这次是说的中国梦。梦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不能完全读懂的东西,你可以去解梦,用封建迷信或者弗洛伊德都可以,但你永远也不能完全弄明白梦的含义。但是观众的要求是要看懂,我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就说了,我要努力拍能看懂的电影。本身要做一个定义上不应该读懂的东西,又要做的能看懂,到底能做出个什么来我不知道。 顺便一说,和其他嘉宾比起来,关于姜文的本次活动相关报道最多,因为首先姜文是娱乐名人,其次涉及他的任何话题都可以毫无顾忌的说。 幕间:某男子念了《龟虽寿》和《观沧海》——确实是念的,因为说上两句就要看一看手心。 八、徐冰、易中天VS陈丹青,以及崔健 被致敬者、现代艺术家徐冰,“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对当代中国保持着自己的观察和批判”。他用建筑垃圾焊接而成的世博会装置艺术《凤凰》,得到广泛认可与好评。 徐冰和陈丹青两人聊得主要是为什么他们一开始都出了国,后来又选择回国的问题。艺术家之间的谈话谈的非常艺术,艺术到让人抓不住重点。所以重点还是放在徐冰谈话以后,崔健上台之前。 然后易中天和陈丹青在幕间对话时,又提到了两把椅子。陈丹青坐在透明的椅子上,易中天坐在黑椅子上。 易:“其实丹青的意思是他比我透明。” 两个人互相谦让了一阵,都不知该说什么好。陈丹青试图挑起话头,结果易中天问出了我很想问的问题。 易:我要先问一个问题,你现在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陈:是美国人。国籍是美国。 易:是美国人对吧? 陈:对。这是不能撒谎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徐冰也是。 易:他也是美国人? 陈:我不知道。 易: 所以说这是——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梦”。 (笑声,掌声) 易:中国梦就是——中国梦就“像”红楼梦,因为你是美国人你应该知道,对不?(笑声) 陈:我拿了不同的护照,我甚至还拿过台湾的护照,为了去看我的祖父。国民党驻纽约的办事处说:“你们中共的护照我们不能接受,你是不能进关的,你得放弃这个护照,拿我们这个护照。”那我又跑到中国领事馆,我说有这么回事,我祖父在那儿呢。中国领事馆很通情达理,说可以啊,你可以放弃护照,只是你不能再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这是我后来申请美籍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然后我就拿了中华民国的护照,回到中国的时候,我拿的是“台胞证”,第一次回大陆探亲拿的是“台胞证”。这个故事我在我的小文章里已经写过。 易: 你是“台湾同胞”。你以前是中国公民,后来是台湾公民,然后变成了美国朋友。 (笑声) 陈:我只能说我有三个护照。我不会说我是哪里人。我从来认为我就是一个上海人,不太强调“中国人”这个词。 易:我们敞开一点,啊。 (两人相对无言,众人笑声,掌声) 两人:谈点什么好呢?台下观众提问吧。 台下:教育!信仰! 易中天:让我们在北大谈教育这不是…… 陈丹青:那谈信仰吧, 易中天:信仰我们也不够格啊, 我们两个都是“三无”——无党、无派、无信仰,所以没有资格谈信仰。那信仰就不谈了。 (笑声,掌声) 易中天:我问你好了, 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 (雷鸣般的掌声,起哄) 陈丹青: 你问的这个问题里面已经包含答案了啊。 (掌声)……那就这么回答, 中国足球有多大希望,中国教育就有多大希望。 (雷鸣般的掌声) 陈丹青:(说到中国的教育) 中国只有一所学校,那就是党校。 (雷鸣般的掌声)其他都是分校。 易中天:你刚才说中国只有一所学校是党校,其他都是分校,但是党校他不归教育部管啊,那教育部是干什么的呢? 教育部好像什么都在管,又好像什么都不管。老见他四处都负责,但什么都没有负责。 (掌声) 陈丹青:总是我在这里说了,要不易中天老师来一段说三国吧。(热烈起哄) 易中天:要我在这里说三国还不如让我学崔健呢。 (台下:那就学吧!) 易中天豁出去了,开始唱《一无所有》,台下鼓掌打拍子,唱完一段正好舞台也搭起来了。于是自然过渡到崔健表演。 7月31日的北京告别了前几日的酷热,这天的气温不算太高,但是崔健的出场,就像一团火,引燃了现场上千名观众的热情。从崔健的心声里,似乎能够感觉到他的摇滚梦依然飘缈。 崔健的表演我有录像,但回去整理的时候全都放不出声音,照观众席也是漆黑一片,都废掉了。我只能说:能让全场衣冠楚楚的斯文绅士和学生们都站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鼓点一起打拍子,一起摇晃,一起挥手——对于我们而言,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致敬了。向着一个摇滚乐坛的传奇,表达我们的致敬。 崔健诉说他的梦想。做摇滚20多年,真唱运动8年。 主持人问他,他会做摇滚做到什么年纪。崔健说,只要还活着,就会一直做音乐,做摇滚。 (乐队没有拿乐器就退场) 全场:Encore!Encore! 全场:崔健!崔健! 全场:(有节奏的鼓掌,就像小学生在“热烈欢迎”一样) (乐队回到场内) 全场:(热烈鼓掌) 最后一首歌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歌词记不住了,但是扯着嗓子吼出“一二三四五六七”谁都知道,于是全场那一刻的声音最响亮。也正是在那一刻,我想, 允许全场的观众,有一点点小小的时间和自由,去做一个大家一起做的梦。忘记梦醒以后会如何,至少身在梦中的这一刻,请让我们尽情的释放自己。 近几天我还将整理1号易中天与龙应台讲座的笔记并发表。在此之后,将会有一篇“可能吧式”的条理清楚,易于扫描的文章,来阐述我自己参加完活动以后的感受。此间欢迎各位读者 投稿给可能吧 ,参会的读者欢迎你们补充细节,或是对我叙述不周的地方给予指正。 相关文章 在这里列出的一些相关文章里,你可以找到更多现场对白和图片。本文的一些引用也出自下述文章。 中国梦,陈丹青的尖锐以及崔健的摇滚 一个老男人的梦想 致敬“中国梦”——南方周末2010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印象记 腾讯新闻专题 免责声明的分割线 本来我是准备马上把我整理的讲话文字稿发上去的,但我的双手颤抖着停下了。在此之前,我曾经有过一次教训。在国内,如果你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你写出来的东西和人家当时说的, 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差 ,即使你清楚准确的记录了当时谈话的每一个重点环节,发出来还是有可能被视为诽谤,因为他可以说 “我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你这样记载我的话是歪曲了我的原意”。 后来我花了好长时间打算弄一个足够完备的免责声明出来,写了下面这一堆: 我没有对本文所提及的活动进行全程的录音和录像。现存的录像片段不足以让我根据片段听写出逐字逐句的谈话全文。以下文字记录是根据我在会场所做的文字速记整理出来的。文中对话格式的排版仅出于阅读方便之目的,不代表文字即是现场对话的真实记录。 有鉴于此,我不能保证文中出现的对台上情形和嘉宾言论的描述,是一字不差的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况。 我只能保证我记录了他们谈话的要点,并承诺主观上是本着真实还原,而非扭曲原意的目的进行记录,我个人并无任何形式的借篡改活动记录达到自身目的之期望。 如果我的记录和记忆过程中出现了失真或损耗,导致文字阅读或理解上的偏差与冲突,本文中的文字记录不能作为论点或者支撑论点的依据。由本文衍生的任何形式的评论和意见,其因为采信了本文中文字记录出现的风险由评论者自行承担。同时,根据下条,不允许在评论中转载、引用或链接本文的文字记录。 任何个人或群体(即2人或2人以上的集合)严禁对本文中的文本部分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或链接(请注意:RSS阅读器的采集和分享、Retweet和即时通信工具、微博客等的转发行为、社交网站的分享行为等也视为引用,属于禁止范围之内)。引用本文中提到的文字是我所不认可的行为,我不能为引用了本文中的文本部分所产生的纠纷承担责任。 如果在某处出现了和本文内容一字不差,但并没有说来源就是本文的文章(也就是“如有雷同”),请认定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贴那篇文章的人,除非他给出其他来源;但如果他说来源是我这里,那么他在说谎。我没有授权给他转载本文的资格。 本文中出现的图片和视频片段允许转载、引用或链接,但请依照知识共享协议(by-nc-nd)标注来源,且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进行修改。 如果担心自己的评论被曲解或被利用,可以声明评论部分沿用此免责事项之规定,也就是评论同样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或链接。 不就此问题和本文做出任何形式的后续回应(包括可能的采访、约谈等)。 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不花心思去想什么免责的问题了。回想当年,龙应台没有今天的名誉和荣耀加持,仍然有足够的勇气站在当年台湾的窄小讲坛上,正是这份勇气给了她现在“零风险”地坐而论道的资格。 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形,我都深深地嫉妒有着 “实际的恶意”原则 保护的美国新闻人。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留下了这样的遗产:就算报道里面提到的数字人名地名等细节不完全一样,只要每一个智商情商正常,又在场的人都绝不会弄错谈话者的意思,想以诽谤为记者定罪的人就不会得手了。而在我国,一个月前刚生效的 《侵权责任法》则是起到了正好相反的作用 。 面对很多时候突如其来的线索,能够勉强抓住并记录下来已经很不容易,还要留足证据保全自己一般就更难做到了。记者们还是每天都开着录音笔,随身带着针孔摄像头比较好;要不然,就选择像这次做着“中国梦”的各位一样,都 先跑到国外再做梦 吧。 至于今天的文章,你们随便转吧。 相关文章: 南周“中国梦”活动记录之一:糟糕的组织 占领手机平台 “谁是我们的001”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推荐:中文网志年会、TEDxBeijing 如何对付中国电信的弹出流氓广告? 极客公园 © 可能吧 | 查看原文 | 进行评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