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

何清涟 | 美国法律如何对待政治公众人物的隐私? ——辨析雷政富事件引发的争议误区

最近,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被他人偷拍于五年前的不雅视频曝光,据说在63小时后就被免职。因为雷的事情牵涉到薄熙来2007年予以袒护,不雅视频的女主角亦被抓捕。由于有此背景,这次“反腐”引发了多重激辩,其中的辨题之一就是保护隐私与反腐败何者更重要? 提出这个议题的人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腾讯微博上一个较有名的博主,他本人也在媒体任职,平时思想开放。而反对保护隐私重于反腐说的人则认为,中国官场太堕落,腐败时按中国特色,保护隐私时按美国标准。 反腐与保护隐私何者重要这一说法,在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局长韩峰情色日记网络曝光后就有人提出;“保护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按美国标准”这一说法,更是对美国相关法律的误解,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就此做一解析。 美国是最早从法律上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国家,对隐私权保护也最为完善,但就在这个国家,十多年前,曾发生过前总统克林顿因与白宫实习生之间的“拉链门”事件,成了当时轰动世界的公案;在雷政富不雅视频流传之前不久的11月中旬,美国中情局局长(CIA)局长大卫·H·彼得雷乌斯(David H. Petraeus)因其婚外情曝光而辞职。 克林顿总统的事纯系私情,中情局局长的事情到目前为止,也只涉及到私情,均与国家安全无关;也没有当事人假公济私、利用公权为情人及其关系人谋利等类情节。既然纯属私情,为什么在保护隐私方面堪称最典范的美国,这两位大人物的隐私,居然被大曝特曝,得不到美国法律的任何保护? 还有一件事情也会引起国人惊疑:今年3月4日,美国畅销色情杂志《好色客》老板拉里·弗林特在《华盛顿邮报》刊登一整版大幅广告,征集美国高级官员 私生活不检点或贪污腐败的证据。弗林特称将为举报人保密,如果他们提供的信息经证实后得以刊登在《好色客》上,将可得到最高100万美元的奖金——这位老板要为杂志赚眼球,但他绝对不会为刊登一则侵犯隐私的消息而惹上官司。这是因为,政治人物的隐私在美国,远比普通人受到的保护要少得多。 美国法律史上,“隐私权”概念最早出现于1890年《哈佛法学评论》上一篇“论隐私权”的文章,作者是Samuel D. Warren和Louis D. Brandeis。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实践,《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版)确认隐私权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并规定了侵害隐私权的四种类型:不合理地侵入他人的隐私;窃用他人的姓名或肖像;不合理地公开他人的私生活;公开他人的不实形象。至20世纪60年代,隐私权逐渐成为一种宪法上的权利。当时,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的隐私权与普通人的隐私权之间应该如何区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诽谤法。196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布伦南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的判词中,首次提出了公共官员(Public Official)这一概念。他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阐述了判决理由:“公共官员的问题辩论应当是无拘束、热烈和完全公开的,可以对政府和公共官员进行猛烈、辛辣、令人不快的尖锐攻击。” 该案的核心是阐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主要内容——表达自由,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最高法院于此开始引导美国人注意公共官员的特殊身份,这是“公众人物”这一概念形成的基础。196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柯蒂斯出版公司诉巴茨案”与“联合公司诉沃克案”中提出“公众人物”这一概念,并且在其后的一系列判例中逐步确立了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反向倾斜保护机制,在隐私权制度中确立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别保护这一法律制度。 在美国法律中,政治家、官员属于三类公众人物当中的“完全目的的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 for all purposes)。由于他们的地位使其拥有极大的权力和社会影响,其活动和言行都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问题,因此对他们的隐私应当作必要的限制。 美国对待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实行弱保护的理由可简括如下:政治家与官员对社会具有管理职责,其个人隐私与最重要的公众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其私人信息纳入公众知情权范围;其道德修养与其健康状况决定其能否正确及时地解决公众的问题;个人财产状况说明其是否清廉,值得信赖。这类人物的道德和性格上的缺陷,是对公众和国家利益的潜在威胁。法律如果保护公众人物的所谓隐私权,实际上等于主动放弃了对公众利益的有效保护。 采取公众知情权高于政治人物隐私权,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政治公众人物随意侮辱、毁谤。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确立了“真实恶意原则”,政治公众人物因新闻报导中的内容有失实的部分可提出诽谤起诉,但必须证明媒体的报导存在“真实恶意”,并且还需证明自己的实际利益因为这一部分失实的内容还确实受到了伤害。 综上所述,可以说,中国国内一些人认为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属个人隐私,应予保护完全是错误理解。保护这种违背公德的所谓“隐私”,其实就是保护腐败。这类吃喝嫖赌、劣迹斑斑的人充斥着中国官场,是导致今天中国政治糜烂与政府对中国人基本权利的巨大伤害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在保护隐私权上中国面临的真正的问题是:平民百姓的隐私权几乎处于不受保护的状态,而对官员的隐私保护过度,甚至被随意列入“国家机密”范围。以前的两位政治局委员陈希同与陈良宇,包括今年的谷开来、王立军案,都没有公开审判,司法过程属于黑箱作业,禁止新闻媒体追踪报导,公众根本没有知情权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认为雷政富这类完全违背公职人员道德、牵涉到权色交易的不雅视频属于隐私,应予保护,就等于宣示保护腐败。

阅读更多

纵览中国 | 刘柠: 钓鱼岛“国有化”的远因和近因

9月15日开始的一周,在中国内地近百城市,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规模空前。激愤的人群打着“还我钓鱼岛”、“抵制日货”等反日标语和毛像,朝日本使领馆内投掷鸡蛋、饮料瓶,袭击日系车辆和车主,焚毁日资公司和店铺……影响所及,不仅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庆典等两国政府计划中的一系列纪念活动被迫中止,舆论对峙、文化反制(如涉日图书下架、新书禁止出版,影视作品从相关视频网站遁形等)日益升级,已严重波及两国经贸,致中日关系大幅后退,甚至有“归零”的风险。 如此结果,当然不是中日两国的愿望,其巨大代价,更是中日关系难以承受之重。那么,日本何以会在四十周年的节骨眼上,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铤而走险,点燃钓鱼岛“国有化”的导火索呢?在笔者看来,日本之所以走这一着险棋,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远因、近因综合“发酵”的结果。其中,既有日本“内急”的因素,也有作为“外因”的中方的刺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先谈远因。日本作为岛国,对海洋有先天的依赖。一方面,大海是一道天然屏障,使岛国得以偏安于东海之一隅,远离大陆的兵燹战祸。“神风”的传说,既是民族记忆,也是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近代开国以来,海洋又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崛起提供了资源的保障: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均有赖于海上交通航道。因此,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所有对外的强烈主张,包括历次对外战争,无一不是在捍卫“通商国家”权益的名义下展开的。可以说,日本的海权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而不单纯是近代启蒙的结果。 同样,出于这种基因,日本对大陆邻国海权意识的觉醒极为警惕。甲午一战,日虽然大获全胜,信心大增,却也强化了维护海上霸主地位的心理负担,看待外部世界的心胸变得更狭窄。由于历史原因,日本一向极其重视台湾。在它看来,台海只要维持目前现状(即大陆对台湾不具有“实效控制”),中国便无法真正成为海洋国家,而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缺乏出洋口的大陆国家便不足以对日本构成威慑。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并没有那么焦虑,或者说心里其实比较踏实。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权意识却在猛醒。这不仅仅是源于近代以来备受列强凌辱的“伤不起”的近代史,过去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也使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并深受其益,从一个前工业化国家,迅速转型为“世界工厂”,对能源、资源及国际市场的依赖已成为不可逆的现实需要,且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视界越过大陆的边界,直抵海洋是必然的。远的不谈,八十年代末以降,受《河殇》洗脑的两代人已负笈重洋,学成归来,成为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的知识精英或权力精英,所谓摒弃“黄土地文明”、拥抱“蓝色文明”的说教,已不仅是主观诉求,借用日文的表达,更成了某种诉诸“皮肤感觉”的东西,直接而生猛。诸如突破第一岛链,确保通向太平洋的出洋口,从而在21世纪成为“海洋强国”的思维,早已突破精英话语的框架,成为政、军、财三界的共识。 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高度增长,对国际市场和进口能源的依赖加剧,对受制于内陆资源不足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担忧日益强烈,鉴于因人均耕地有限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因“世界工厂”的能耗剧增而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九十年代中期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不到二十年间进口依存度达到2010年的55.6%,已接近60%~65%的警戒线),及因环境破坏和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面临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人均淡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4,北京等大城市则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13)的三重危机的大背景,中国近年来确立了“向海洋要粮食,向海洋要能源,向海洋要资源”的战略方针,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明显提速。以海上石油开发为例,七十年代末,才开始与相关海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储量,1982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正式致力于油气开发,增长却相当快:1990年生产量达100万吨,1996年达1000万吨,2010年超过5000万吨,实现了“海上大庆”(即海上石油产量与大庆油田相当)的战略目标。至2010年,石油增产量的八成,是靠海上石油实现的。其中,虽然钓鱼岛所处的东海海域的开发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却引发了日本极大的担忧和警惕。 回过头来看,应该承认,中国的经济崛起及在海洋开发战略上的高调推进,确实刺激了日本。但日方在不同的时期,却呈现出不同的反应。譬如,199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明确对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对此,日本仅以书面照会的形式表示“抗议”,却并未作出过激的反应。与此同时,反而率先解冻了对华贷款,海部俊树首相访华,开1989年后西方政府首脑访华之先河,力促中国“复归”国际社会。应该说,在彼时中日两国当政者的心中,尚存在并珍视对钓鱼岛的“搁置”共识。甚至在中日关系空前恶化的小泉(纯一郎)政权时期,虽然围绕靖国参拜问题和历史问题,两国严重对立,双方媒体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但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共识却并未被颠覆。 急转直下是在2010年。那一年,中国继北京奥运之后,成功举办上海世博,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扮演了“救市主”的角色,中日两国经济大国地位也历史性地易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老二”。9月,一只中国渔船在钓鱼岛周边水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海保)巡逻艇发生冲撞,船长詹其雄遭逮捕,并被日本那霸地方法院以“妨碍执行公务”的罪名起诉,遂引发中方强烈反弹,迅速升级为外交事件。中国外交部要求日方无条件放人,并道歉、赔偿;日方则坚持以所谓“国内法”严肃处置的立场,誓将詹姓船长付诸司法程序,送检、审判。后在中方强大的外交压力下,由执政民主党大佬小泽一郎出面,说服首相菅直人顾全大局、息事宁人。又由中央政府出头,对冲绳县地方政府和那霸地方法院施压。17天后,詹其雄获释,乘中国政府的包机回国。 一时间,日本列岛被一片悲情的海洋淹没:双方船只在经过短时间的追逃、对峙后,中国渔船掉头猛撞“海保”巡逻艇的视频画面被反复播放;赴任未久的首任“民间大使”丹羽宇一郎,在北京被中国副外长、外长连续五次深夜紧急召见、表达抗议等细节被放大;作为“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一向引为标榜的“司法独立”在外压之下呈露破绽,行政干预司法的“耻部”在中方的眼皮底下毕露无遗;不仅如此,詹船长前脚获释回国,对日稀土禁运等报复性措施接踵而至……羞愤难当的日本,造了一个新词来泄愤——“暴力中国”。 对日本来说,撞船事件是一个拐点。至此,曾长期为中国所奉行的“韬光养晦”的低姿态外交政策成为过去时,代之以“有所作为”的强硬姿态——中日关系从此进入“后2010”时代。日本最著名的意见领袖之一、《朝日新闻》主笔船桥洋一在2010年10月6日的报纸上,以《致中国友人的一封信》的形式如此写道:“不承想,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那个秋天祝捷的礼炮,竟然是对日禁运……”作为一路见证了邻国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左翼知识人,他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报复性措施与“韬光养晦”政策的“扬弃”联系在一起,并不无遗憾地指出:“……无论通货、贸易、海洋,对于曾给中国带来巨大实惠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合作体制,中国为什么不(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呵护、培育它而付诸更大的努力呢?”在文章的最后,他断言道:“如果中国的这种做派继续下去的话,我们将不得不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除了与其长期斗争外,别无选择。” 事实上,船桥的文章,成了两国关系“后2010”时代的宣言书。紧接着,2010年底,日内阁会议通过了《新防卫大纲》。作为民主党政权下出台的第一部“大纲”,与2004年出台的前一个版本相比,大大强化了西南诸岛的防御力量(包括增派驻军、增设潜水艇、提高日美联合军演频度等),并提出了旨在周边事态恶化的状况下,可与同盟国(即美国)密切配合,以灵活应对非常事态的“动态防卫力”(Dynamic Defense)的全新概念,其针对性十分露骨。 今年1月17日,《人民日报》首次将钓鱼岛列为“核心国家利益”区域,着实让日本大吃一惊。在日本政治精英看来,中方所谓的“核心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定位,此前只用于台湾、西藏和新疆。把钓鱼岛“核心国家利益”化,表明了中方在该问题上不妥协的强硬立场,给日本以沉重一击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右翼鹰派保守势力提供了一个在该问题上趁机制造事端的借口。 再谈近因。先说结论:即使上述远因统统成立,且无一不充分发挥作用,钓鱼岛问题也断无非得在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节骨眼上“发酵”的道理(包括两年前的撞船事件,可以说都蕴含着其他的可能性,可却偏偏导致了最坏的结局)。之所以导致这种令人遗憾的局面,除了两国关系中官方主导的“顶层结构”过于肥大,而民间交流的“低层结构”严重不足、基础脆弱的先天不足之外,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民主党政权的执政经验不足,对此前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的外交传统、思路和资源未及充分消化、吸收,而急于贯彻自己的外交路线和主张,结果不免捉襟见肘。 著名学者大前研一在比较民主、自民两党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应对时注意到,自民党的操作体现出一定的政策灵活性。说白了,就是面向国内舆论和中方的“两张皮”:对内,虽然它也从未明确承认过主权争端,但面向中方时,却比较照顾对方的立场和“面子”,大体恪守了“默认”的底线。而民主党则尚未学会这种狡狯的“政治智慧”,给人以比较“嫩”的印象。 其次是民主党政权鉴于过去自民党时期官僚集团过于强势,力主以“政治主导”取代“官僚主导”,即由选举上台的政治家(阁僚)说了算,而在身份上属于公务员的官僚靠边站。在外交口,则表现为外相直接指挥“民间大使”,被称为“中国帮”(China School)的、长期从事对华外交的职业外交官集团受到整肃,被边缘化,以至于外交官阶层的能力和智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被认为是民主党政权对华外交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是一贯反对任何旨在使日方的“实效控制”合理化、合法化的法律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都有化”,还是“国有化”,结果都一样——统统是“非法、无效”的。可虽说如此,在持续半年之久的事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可检讨的空间。譬如,既然中方对日方单方面所实施的任何打破钓鱼岛“搁置”现状的法律操作,都采取“零容忍”立场的话,为何不在石原操作“都有化”的阶段做出比较激烈的反应,以强烈的信号敦促日方“悬崖勒马”呢?如此,是不是可以避免后来从中止“都有化”,到实施“国有化”,直到以极端暴力、反文明的反日运动收场的连锁反应呢? 最后一点,必须承认,石原对中方的发难,其对时机的把握堪称精准。他料到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庆事件及应对十八大的情况下,难以对其挑衅采取极端的反制措施,遂试水“都有化”。对石原父子来说,无论“都有化”本身成功与否,他们都不会是失败者。野田其人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以“国有化”取代“都有化”,既可牵制石原挑衅中方的“暴走”,又不失为对中方的“恻隐之心”,同时一举实现日本几代领导人苦心孤诣、念兹在兹的战略梦想,自己俨然可跻身战后最伟大的首相之列……然而,这幅看上去很美的构图,其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中方的承认,至少是默许。否则,一切白搭。

阅读更多

译者 | 中国的J-15战斗机在辽宁号航母着陆

原文: China lands J-15 jet on Liaoning aircraft carrier 作者:BBC 发表:2012-11-25 本文由Fish翻译。     星期天中国国防部长表示,在最近的试验中,中国的J-15战斗机成功降落在辽宁号航母上。     辽宁号是中国第一艘航母,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中国政府表示,该航母已经成功进行多次海上实验,计划将增加其能力以保护国家利益。     分析人士表示,航母在此刻投入使用,其目的可能是在领土争端中增加自身实力。     中国国家电视台中放出的演习画面中,中国的J-15战斗机在降落到甲板后,用钩子抓住甲板上的电缆使飞机减速并且停止。     法新社说,此前中国政府从未透露,其海军已经拥有舰载着陆这种难度很大的高技术。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援引匿名的海军消息来源说,J-15可携带反舰导弹,空对空和空对地的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   与日本争夺领海     辽宁号是中国从乌克兰买来的苏联船,整修后投入使用。     中国发展航空母舰,让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密切关注中国不断增长的海军实力。     中国与日本在中国海东部的岛屿争端当中争吵不休。     在中国南海,其他东南亚国家在领土问题上与中国也有纷争。     中国共产党花费数十亿用于更新现代化军事装备,这样他们就能在远离中国本土投放军事力量。     “浮动的赌场”     辽宁号,其前身为瓦良格号,是20世纪80年代为苏联海军建造的,但是没有完工。     苏联与1991年解体,瓦良格号被停放在乌克兰船厂。     中国解放军让一家中国公司去买这个船体,说是要将其放在澳门改造为漂浮的赌场。     2001年,瓦良格号到达中国。     中国军方在2011年6月确认,​​它已被改装成作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信孚电讯(11.26)——整体上来说,我国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作者: 信力建   1.近日有网文称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添加剂催肥催长,小猪养五六个月就出栏了。长期食用这些猪肉会诱发各种不适甚至癌症。对此农业部负责人回应称,目前从未批准激素类药物用于动物促生长,总体看我国动物产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2.25日,湖南长沙县县长张庆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将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支持驻县高校发展,规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此外,还将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力争为长沙县居民提供有条件的免费医疗服务。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仍处于一个扩大的趋势,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增大;尽快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为收入分配基础制度建设的关键。 4.2012年11月25日上午,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公共科目笔试,据央视现场报道,今年参加笔试的考生有111.7万名,此前报名人数是150万人,实际参考人数占报名人数的74.5%。与往年不同,今年“试考”、骗考、弃考等行为将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 5.昨天,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考点监考严格,为了防止佩戴微型耳麦作弊,参考的长发女生全部被要求扎起马尾。 6.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25日在多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个有限资源,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间过多占用了资源,他们理应为气候变化买单,为发展中国家腾挪出必要的发展空间。 7.埃及反对总统穆尔西自我扩权的示威浪潮持续,穆尔西所属的穆斯林兄弟会在布海拉省的办公室遇袭,造成1人死亡,60人受伤。埃及总统府25日发表声明,强调颁布新宪法声明扩大总统权力,只属临时性质。声明也承诺,将尽力与各方政治力量对话,就草拟新宪法寻求共识。 8.日前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发表演讲时指出,提升服务水平是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这方面我国银行业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阎庆民建言,银行对私时间延长一两个小时,民众可在下班后到银行处理个人金融业务。 9.俄罗斯国家杜马(下院)近日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修订案以监督公职人员的开支,包括配偶、子女的花销。受监督的开支项目主要是购买不动产、交通工具和证券等大额消费。每一笔超过最近三年家庭总收入的消费都需要上报。如收支不符,检察院将通过法院要求没收非法所得财产。 10.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将于27日打开阿拉法特棺木,以查明其确切死因。巴勒斯坦官方之前不同意开棺验尸,这样做有悖于阿拉伯人的宗教礼仪。阿拉法特于2004年去世,今年7月有媒体披露在其生前衣物上发现高剂量放射性物质钋,引发各界对其中毒身亡的猜疑。 11.新西兰房产市场正在上演一出中国富人主导的疯狂大戏。白天旅游,晚上抽时间看房,上千万人民币的房子当场就买下。一套政府估价约300万人民币的房屋,被一位中国人500多万人民币的惊人价格抢走。(新浪财经) 12.11月25日是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国际社会认为对妇女的暴力属侵犯人权的行为,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在这一天重申对这项原则的承诺。全球的纪念活动以为期16天的“制止对妇女施暴维权行动”开始,于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那天结束。 13.任建宇:重庆市劳教委谈让我撤诉有什么条件,我说有三个条件,第一,对我撤销劳教决定,第二国家赔偿,第三恢复工作,这是恢复身份的一种方式。劳教委:恢复工作可能不行,你不要认为你是清白的,你是有问题的,你应该被劳教。 14.伊朗数据统计管理局的统计发现,伊朗的离婚率是结婚率的两倍。伊朗青年不愿结婚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文化既使青年推迟结婚,也促使离婚率不断高涨。内贾德认为,伊朗男性的最佳结婚年龄是20岁,女性是17~18岁。但伊朗的法律规定,结婚的最低年龄是男子15岁,女子13岁。 15.24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洲债券监测》报告显示,中国截至9月底已发行债券3.7万亿美元,占2011年GDP的比重约50%。亚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主任伊万•阿齐兹称,本币债券市场存在诸多下行风险。短期资本流入突增以及该地区不断高涨的通货膨胀也是潜在的威胁。 16.一份来自中国贸促会的粗略估计,国内全年有大小车展上百个,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唯一认可的中国车展只有北京国际车展。现在很多车展应该叫“展销会”,多卖车是最终目的,绝大部分车展并不是在展示汽车技术。 17.尽管医学早已证明犀牛角不能治癌症,但仍有众多有钱人相信这种传言,并愿花高达3万美元去买。结果是这一濒危动物被猎杀情况日益增加,而偷猎者变得更加狡猾。公众教育对结束这一趋势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正与非政府组织及各国政府共同努力,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手段提高公众意识。 18.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近期表示,增收的最好办法就是炒股。他还指出,应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和中国经济相关公司的股票。他认为,股民信心是振奋股市的强心针,信心缺失是多年来证券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证券时报) 19.地铁里,洋人对乘客微笑,微笑的回报率99.9%,我朋友做一实验,连续多天进地铁就对人微笑,微笑的回报率0%。反应基本三种:1、报以警惕并厌恶的一眼。2、赶紧躲开。3、狠狠吐三字“干什么?”或“有病啊?”。中国人啥时候对中国人好了,中国就真正强大了。(池莉) 20.星云大师语录:1.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2.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3.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4.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21.张千帆《宪政民主是最高国家利益》: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不可能有真相,更不可能有真理。英国哲学家密尔在《论自由》这本经典中,为言论自由作了非常精辟的辩护。他提出了言论自由的三点理由:一是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垄断真理,主张自己一贯正确;别人也同样可能正确,因而要允许别人说话;二是任何人都不能标榜自己垄断全部真理,别人的主张一概错误;即便别人的主张有错,但一般也有正确合理的成分,不能一概禁止。三是即便完全错误的主张也有存在价值,因为所谓真理要靠谬误的挑战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力;一旦奉为正统、高高在上,马上就成为僵死的教条。对于这种现象,中国自己就有切身体会。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丛日云:当代中国激进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近十几年来,中国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它继续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中国政治的走向,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一、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表现这种民族主义作为社会思潮,其表达形式主要在三个层面:1   第一,社会公众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中常用的词是“爱国主义”。但是,爱国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并不是一种“主义”(ism)。   第二,在全球化对中国影响日益深入的时代维护民族利益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要求。   第三,极端的或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其特点在于:(1)以对本民族、西方民族(包括日本)、中西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片面认识、虚假信息和由此而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为其判断、情感和态度的基础;(2)以过时的、僵化的理论来理解当代国际关系;(3)以排外仇外(主要针对日、美)的方式表达对本民族的忠诚;(4)极端的、非理性的、好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2   在前述三种表现形式中,前两者基本上是健康、理性和温和的民族主义,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后者虽然也打着前两者的旗号,并且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前两者的内容,但它的特点在于远远超出了前两者的范围。它属于好斗的、排外的、非理性主义的民族主义,即激进的或极端民族主义。3它是当代中国社会民族认同加强、民族意识上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畸变,是民族主义误入歧途的表现。   从社会分布来看,这三者似乎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结构:第一种民族主义弥漫渗透于社会公众中,是庞大的基座;第二种主要存在于有国家意识或国家感的社会公众中,其主体是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第三种民族主义者的中坚是青年知识分子。它是金字塔的尖项。我们这里所说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主要指这种激进民族主义的出现。因为它最为活跃,在舆论界占有明显的支配地位。绝大多数民众和官员不是激进民族主义者,但他们的思想也程度不同地受到激进民族主义病毒的传染,并容易被后者所左右和利用。   从20世纪末起,这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做了许多事情,让人们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这种形式的民族主义。我们要回答的是,这种新民族主义为什么会出现?或者说,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或激进的形式?   二、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对几种解释的回应   在解释民族主义兴起现象时,人们经常谈到几种一般原因:4   其一是说,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因为全球化带来的对中国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威胁。如果这种解释成立,前提必须是中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处于危急状态。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民族主义者经常耸人听闻地宣传的所谓“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有意夸大甚至臆想。当代中国不存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半叶那样的民族危机。事实上,一百多年来,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安全,如Edward Friedman所说:“中国是一个强大、安全和崛起的大国,没有人要侵略中国,或挑战其主权。对这些的恐惧是令人不安的狂想。”5实际上,在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受益者,这些年中国迅速的发展就是证明。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中国,利益驱动的民族主义是比较弱的,而宣传导向的民族主义是很强的。青年学生是最缺少利益基础的群体,但他们却成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坚。而全球化受损最大的群体,其民族主义情绪并不特别强。这是因为,在中国,没有独立表达公民利益的公民组织,没有信息的自由流通,所谓“利益”是主流媒体宣传中的国家利益,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自己在对外关系中的具体、真实的利益所在。而激进民族主义者想象中的国家利益经常是偏离实际的。他们的许多做法实际上是损害民族利益的。6   一些学者将其归结为文化或文明冲突的产物。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世俗文化,没有宗教信仰的支撑,所以对外来文化的拒斥并不会特别强烈,更不会产生好斗性的反应。既使中国传统的宗教,也是具有宽容性特征的多神教,而不是排它性的一神教,所以对以其它宗教为母体的文化不会产生很强的敌对情绪。中国人一向对外来文化持比较温和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合西方文化比较成功,也较少麻烦。7所以,尽管如亨廷顿所指出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深刻的冲突,8但这种冲突不应该在政治领域产生激进和极端和反应。9事实上,单纯的文化民族主义不会在政治上采取激进的民族主义立场。   有的人按其他民族的经历,将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解释为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的增长。但是,中国并非典型的民族国家,也就是说,不是按民族边界建立的国家。10中国是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和复杂地域的统一体,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华民族”。人们也可以在多民族和地域辽阔的意义上称其为“帝国”,是世界上一系列帝国解体后仅存的“帝国”。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美国专家派伊称,中国是“装扮成国家的文明(a civilization pretending to be a state)”。11所以,中国的民族认同并不需要通过厘清民族边界来增强内聚力,不需要刻意区分“我族”与“他族”,更不应与对其它民族的敌视相伴随。12这种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类似宗教上的多神崇拜,它不像一神教那样强烈的追求内在纯洁单一性和排外性。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对不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区分并不太在意。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比较模糊,族群区分的意识很弱。13普通中国人,即使那些民族主义者,在私人的交往中一般都能与外国人和平相处,不会因为某人的民族身份而产生歧视或敌视。   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伴随着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产生了对民族主义的社会需要。在笔者看来,这是将国外民族主义理论机械地套用到中国而产生的对中国现实的误读。的确,在欧洲和其它非西方国家,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的民族建构并不是要按民族的边界建立国家,而是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的国家。14从长的过程来说,中国远自秦汉时代就已经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世俗国家,而这个过程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是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5从近处来说,中国自1945年起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过程,而1949年后,又建立起强大的集权型政权,其国家权力的动员和控制支配能力之强,在当代世界上也是罕见的。16所以,机械地照搬西方的民族建构理论对中国是文不对题。目前遗留的台湾问题使民族主义者关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知道,民族主义者关注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远远超出台湾问题本身。仅仅台湾问题远不能解释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人们还经常谈到历史的原因。的确,自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中国受尽了外国的侵略和欺侮,这种历史经历给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留下深刻的创伤。但是,如果说现在的民族主义者只是在算历史老账的话,他们为什么不痛恨俄罗斯而痛恨美国?17因为俄罗斯对中国的伤害至少不比日本差,而美国在这段历史中,是帮助中国最多的国家。人们都会记得,在1950年代~1970年代,中国人是国际主义者而不是民族主义者。那一代人都高喊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都熟唱《国际歌》,誓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也深信马克思那句名言:“工人阶级没有祖国”。18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与美国、日本还有过一段蜜月时期。为什么那个时期人们就忘记了历史上的仇恨,而1990年代以后怒火又重新燃起呢?19   最为常见的,是将民族主义的兴起归咎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民族主义者也不断渲染西方的遏制战略,将中国描绘成美国霸权的受害者,不断申诉着从历史延续到今天的所谓“民族悲情”,并把自己打扮成反对西方遏制战略的斗士。的确,上述外部因素对刺激中国人的民族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反应却远远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就目前形势而言,中国在与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上所出现的所有冲突和矛盾,都没有超出和平交往的范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理智、克制、灵活和耐心。那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因为这些麻烦而将日本和美国视为仇敌,不断想象着一决生死的战争,这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反应范围。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民族主义者整天挂在嘴上的所谓美国的霸权、西方的遏制战略、日本右翼势力的表现等,只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另一部分是被夸大的甚至是想象和编造的。而真实的那部分,又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言行为西方和日本右翼势力提供了依据,助长或刺激了它们的发展。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与日本的右翼势力、美国的对华鹰派是相互激发的共生关系。   更有人认为,民族主义产生的情感基础在于伴随着国家强大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人进一步引申:这一代民族主义者意欲展示中国的富强,将中国推到世界领导者的地位。20首先需要指出,这种欲求或感觉与国家的实际地位和影响力是不相称的,这本身就说明,它的产生不是国家发展实力增强的必然产物,而是另有原因。其次,即便国家真正强大到那个地步,也不一定会产生那样一种领导世界的欲望和独步天下的自豪感。21   实际上,这种对国家强大的认知、对国家地位和未来使命的认知,都是长期宣传教育的产物。我们的历史教育告诉人们,古代的中国如何天下第一,有无数的发明创造都比西方早N百年。人们应该记得,数十年来,中国人从来都充满着自豪感。22从“要解放全人类”的使命感到“21世纪必然是中国的世纪”的信念,就这点而言,1980~1990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民族主义者并不比他们1950~1970年代的先辈更强烈。这一代民族主义者还在要求西方平等对待中国,满足于与美国并列为G2,领导世界只是他们的期待。而他们的父辈红卫兵那一代,已经陶醉于世界革命中心的地位,认为自己正从事着解放人类的事业。   可以说,所有上述因素都在以不同方式推动着中国人民族认同的增长和民族主义情感的复兴,但仅仅这些因素,不能解释激进民族主义的形成。也就是说,上述种种因素是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但并不是激进民族主义者形成他们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充分原因。   要理解中国这一代民族主义者,不能机械地照搬一般民族主义理论,对中外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研究也很少帮助。因为正如许多学者所理解的那样,这是一种“新”的民族主义(郑永年语)。我们需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了解到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掌握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观察到他们的心理或人格特征,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想、那样说、那样做。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主义   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从而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立场态度和价值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教育,就不理解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的认识和判断从何而来,他们的悲情或愤怒从何而来。23   这种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宣传两个方面。   在1950~1980年代的学校里,无孔不入的强大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居于主导地位,爱国主义与之相配合。但进入1990年代以后,宣传教育的重点转向爱国主义,以填补官方意识形态失去影响后形成的思想和信仰的真空。24   1991年9月,一篇名为“苏联巨变之后中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的报告,透露出官方“民族主义”倾向的某些思路——该报告的作者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丧失拉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际环境恶化的警钟,“我们必须现实地承认过去的意识形态至少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号召力已经很低,强化老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往往引发的是逆反心理”。——该报告的作者明确提出,要以国家民族主义来填补官方意识形态衰落导致的信仰真空,运用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以及整合儒家价值的文化保守主义,从而形成一种有凝聚力的、反西方的力量。许多论者认为,这一报告乃中共若干高干子弟共同创作,是中共面对苏东共产制度垮台的备用政治纲领。这些“红色后代”比他们的前辈更实用更加无所顾忌,随时准备脱去意识形态的外衣,果断地翻过共产主义这一页,以维护党的绝对权力。25   1992年,何新在给邓小平的一份题为“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的上书中,鼓吹:“特别应当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应当着重向全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和国家公务人员灌输以国家民族利益作为崇高精神本体的爱国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何新还建议:“我国应开动宣传机器在中国人民中揭露美国志在灭亡中国的意图,培养全国人民的敌忾心理,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26   上述建议的确成为1990年代以来官方宣传教育的主导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虽然延续着,但它远不如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打动人心,从而产生效果。这种教育不仅由学校中从小学直到博士研究生普遍开设的政治教育类的必修课程来承担,它还广泛地渗透到历史、中文、地理、音乐等其它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还通过其它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而得到加强,由学校里的党和共青团组织以及受他们领导的学生会组织的大量活动,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新一代民族主义者就是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   一个国家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很大的缺陷,它没有完整、客观、准确地阐述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和现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如同伊斯兰的极端分子产生于清真寺,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产生于中小学的课堂。27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题材是中国的现代史,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中国受列强侵略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但这种教育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按政治宣传的目的加工过的,因而是片面的、歪曲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