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20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习近平访美】 《华盛顿邮报》: 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在中国反应良好 ——从微博上面的反应看,至少中国民众对他的印象比对胡锦涛要好。 《纽约时报》: 习近平在洛杉矶展示亲民形象 ——他在洛杉矶面对高中生们讲话时开起了玩笑,与现任总统胡锦涛的木讷和冷淡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利益》: 习近平的摸底儿之旅 ——习近平的来访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互相认识了解的机会。虽然美国有些人觉得会谈没有实质性结果,但从互相摸底的意义上说,访问的效果应该是达到了。 《福布斯》: 中美之间求同存异 ——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没有引发什么风波,但是意义重大。他向美国人展示了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向中国人展示了自己坚定的立场。 MSNBC : 洪博培谈习近平,以及批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对华政策 。 中国见红博客: 陈光诚在华盛顿的身影 ——伴随习近平在华盛顿访问行程的,有不少抗议人士。在他们的抗议标牌中,陈光诚、高智晟、陈西等人的名字和照片屡屡出现。 《纽约时报》: 曾被中国政府关押过的博讯记者赵炎称,习近平的中国随员禁止他在白宫采访习近平 ——白宫发言人称这是误会,给赵的采访证本来就不包括对习的小范围采访。   【时政热点】 《卫报》: 周日又有一名 18 岁的藏族僧侣在川西一座寺院中为表抗议而自焚身亡 。 《卫报》: 有报道称中国政府在四川色达县拘捕了一位藏族作家 ——岗吉志巴加 《纽约时报》: 人权组织称中国拘捕数百名从印度返回的藏人 ——这些藏人是去印度参见达赖后返回的,他们被政府强制进行”再教育”。 《纽约时报》: 中国的模棱两可更增添了达赖喇嘛的魅力 ——记者采访达赖喇嘛的故乡,发现地方政府既想利用那里作为旅游资源,又怕大张旗鼓吹捧”分裂分子”。 《每日电讯报》: 薛锦波的葬礼在乌坎举行 ——上周五,乌坎村民代表薛锦波的遗体终于入土为安。 《大西洋》月刊: 中国日渐增多的抗议场面 【图集】——”焦点视野”的大图专辑展示了 30 多幅乌坎、西藏等地抗议的画面。 《商业周刊》: 被地库丑闻缠身的唐英年应该退出香港特首竞选 ——据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港人认为唐应该退出竞选。 《外交政策》: 国籍和民主 ——香港的一份调查显示,香港居民中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降至新低。北京当局通过喉舌媒体对此大加挞伐。 法新社: 中国指责外国记者发回海外的报道抹黑中国 ——在最新召开的中法媒体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表示中国不能接受西方记者带有冷战思维的双重标准。 法新社: 神舟九号将载三名宇航员与天宫一号对接 ——中国官方澄清了关于神舟九号不载宇航员的流言。 《大西洋》月刊: 中国与好莱坞的合作计划(很可能会触礁) ——中国通过金钱打造出一个站得住脚的文化产业,但是它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连近邻日韩都追不上,更不要说赶超美国了。 《名利场》: 中国的推特——微博的崛起内幕 :微博慢慢吸引来了一些西方人,但他们需要注意一些清规戒律: 1 )不要晒爱马仕; 2 )不要提西藏。。。   【国际外交】 《国家利益》: 新兴民主国家对中俄表明立场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和印度,与南方、土耳其、印尼另组了一个 BISATI ,特意与非民主体制的中俄撇清。   【经济金融】 《商业周刊》: 中国一月份的房价呈一年来最糟表现 ——在监控的全部 70 个城市中,房价均没有增加。 《商业周刊》: 为刺激信贷,维持经济增长,中国计划进一步减少银行的储备金率 。 《金融时报》: 中国的 GDP 数据没有准谱 ——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去年 GDP 数据出台,但是它们跟国家公布的总 GDP 数据对不上。。。   【生活百态】 中国外人博客: 越来越干涸的中国 ——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缺水,三亿多农村人口得不到安全饮用水。 《纽约时报》: 冀朝铸:在毛泽东的身边,在历史的中间 ——对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翻译、参与中美建交一系列大事的老人的报道。 《洛杉矶时报》: 中国女商人吴英的死刑判决引起反对声浪 ——她的支持者称,她的做法和其他许多企业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为了绕开青睐国企的银行获得资金。 《华尔街日报》: 为什么东亚的学生更优秀 ?——虽然上海的中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可能比美国同龄学生领先三年,但这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他们依然向往接受美国式的教育。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译者 | 美国国防部战略报告 《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

核心提示: 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建立强大、灵活和能力卓著的军队。 它将更小、更精干, 但将会机敏、灵活、即时反应、技术先进。它将拥有尖端能力,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联合与网络化的优势。它的领导层将是最为优秀的、经过战斗考验的专业人员。它将存在于全球范围内,重点是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同时仍然确保我们对欧洲的防务承诺,并加强所有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它将维持我们的能力,去完成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使命 。 原文: 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PDF) 发表: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 作者:美国国防部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奥巴马总统致词 白宫/华盛顿  2012年1月3日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转变时刻。感谢男女将士们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我们负责任地结束了伊拉克战争,将”基地”组织推上了败亡之路,将本·拉登绳之以法,我们还在阿富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让我们能够把职责开始移交给阿富汗方面。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让国内财政部门走向正轨,重建我们的长期经济实力。为此目的,2011年的预算控制法案规定,必须削减联邦政府的开支,包括防务开支。   作为总司令,我责无旁贷,我们要迎接这一时刻的挑战,使我们变得更为强大,从而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保持我们的军事优势,维持我们的部队、军人家庭和老兵的信心。因此,我要求这个回顾性报告明确我们的战略利益,为我们在今后10年里的防务重点和开支提供指南。   本报告依据美国的长远国家安全利益而制定。我们谋求维护我们的国家、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我们谋求开放与自由的国际经济体系所带来的繁荣。我们谋求建立公正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各国与各国人民的权利与责任尤其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得以维护。   实际上,在结束今天的战争之际,我们将会关注更为广泛范围内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从中东到北非地区的新生代要求获得普世权利,我们支持政治和经济改革,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地区安全。与暴力极端分子杀人成性的景象相对照,我们正与全世界的盟友们联合起来,以增强他们促进安全、繁荣和人的尊严的能力。正如成功地保护利比亚人民的使命所展示的,盟友们的实力不断增强,为分担重任创造了新的机遇。   应对这些挑战不仅仅是我们军队的工作。因此,我们强化了美国力量的所有工具,包括外交与发展、情报工作和国土安全。展望未来,我们还将记住历史的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那时我们的军队没有为未来做好准备。在结束今天的战争、重塑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时候,我们将确保我们的军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准备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特别地,我们将继续投入力量,增强对于未来获得成功来说至为重要的实力,包括情报、监视与侦察、反恐、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反介入环境下作战,以及在所有领域包括网络空间中取得优势。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保持部队、军人家庭和老兵们的信心,他们承受了10年的战争压力,使我们的军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虽然我们必须在财政上做出艰难选择,但是我们将继续重点关注受伤的战士们、心理健康和军人家属。在最新的一批老兵退役之际,作为一个政府和一个国家,我们继续承担一项道德义务,就是让我们的老兵获得关怀、利益和就业机会,那是他们应当获得的。   我们所面临的财政抉择是艰难的。但是不应有任何疑问的是,在美国本土和世界各地,我们都将使我们的武装力量继续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最好的训练、最好的领导和最好的装备的战斗力量。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承担领导职责,美利坚合众国仍将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维护自由与安全的力量。   贝拉克·奥巴马 国防部长帕内塔致词   1000 国防 五角大楼  华盛顿特区 20301-1000   2012年1月3日   我即将公布国防部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以阐明21世纪的防务重点,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一指导方针反映出总统对国防部的战略指导,其内容深受国防部的文职和军事领导层的影响。这一领导层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各个军事部的部长以及各作战司令。   经过10年的战争,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转折点。因此,我们正在缔造一支未来的联合力量。它将更小、更精干,但将会机敏、灵活、即时反应、技术先进。它将拥有尖端能力,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联合与网络化的优势。它的领导层将是最为优秀的、经过战斗考验的专业人员。它将存在于全球范围内,重点是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同时仍然确保我们能够保持对欧洲的防务承诺,并加强所有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它将维持我们的能力,去完成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使命:打败”基地”组织及其同伙,在目前的冲突中赢得胜利;阻止和挫败敌人的挑衅,包括那些试图阻止我们的力量渗透的对手;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网络空间、太空和所有领域中实施有效行动;保持安全和高效的核威慑;保卫美国本土。   联合力量将时刻准备面对和挫败世界任何地方的侵略。它将具有迅速扩展和重新恢复其力量与实力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人力投入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投入,确保我们能够应对任何未来的威胁。它仍将是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   莱昂·帕内塔    序言   65年来,在改造国际体系方面,美国扮演了主要角色。美国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为美国人民、我们的盟国,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创造了一个要比二战前更安全、更稳定、更繁荣的世界。最近10年来,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实施了范围广泛的行动,以给这些国家带来稳定,并实现我们的利益。随着我们负责任地逐步削减这两场战争中的军力,采取措施维护我国的经济活力,在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上维护我们的利益,此时我们面临着一个拐点。因此,鉴于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我们不断变化的财政情况,应当对美国的防务战略作一个评估。这项评估反映出总统对国防部工作的战略指导,并深受国防部的文职和军事领导层的影响。这个领导层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军事部门的部长和各作战司令。根据这项评估,我们制订了一项防务战略。这项战略使我们的防务事业从注重今天的战争转向作好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维护美国广泛的国家安全利益、推进国防部恢复平衡和改革的工作、支持通过降低防务开支水平来削减赤字的迫切需要。   这份战略指导文件描述了安全环境规划以及国防部准备完成的重要军事使命。它将成为2020年联合力量的一份蓝图,提供一系列准则从而帮助为决策提供指导,这些决策涉及后续项目和预算周期中的武装力量规模与形式,并揭示拟议战略可能带来的部分战略风险。    富于挑战性的全球安全环境   全球安全环境呈现出一个日益复杂的复合体,其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必须运用美国国家力量的所有要素。   本·拉登死亡,”基地”组织的其他许多高级领导人或者被捕,或者被杀,使得该组织的能力大大削弱。然而,”基地”组织及其同伙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门、索马里和其它地方仍很活跃。更为广泛而言,暴力极端分子将继续威胁美国的利益、美国的盟国、合作伙伴和美国本土。存在这些威胁的主要地区是南亚和中东。由于破坏性技术的扩散,这些极端分子拥有施加灾难性威胁的潜在力量,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安全与繁荣。在可预见的将来, 美国 将继续采 取积极的态度反击这些威胁 ,手段包括监控世界范围内非国家实体的威胁活动,与盟国和伙伴国合作建立对无人治理领土的控制,在必要的时候直接打击最危险的组织和个人。   美国的经济、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和东亚延伸到印度洋地区和南亚的弧形地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使得挑战与机遇混合在一起并不断演变。因此,虽然美军将继续致力于全球范围的安全,但是 我们 必须恢复亚 太地区的平衡 。我们与亚洲盟国和重要伙伴的关系对于该地区今后的稳定与经济增长至为重要。我们将注重现有的联盟,它们为亚太地区的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还将扩大与整个亚太地区新兴伙伴的合作网络,以确保集体实力和实现共同的利益的能力。美国还将投入力量与印度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支持印度有能力承担该地区经济的稳定和为更广泛的印度洋地区提供安全保障。此外,我们还将与盟友和该区域的其他国家有效合作,以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抵御正在积极实施核武器计划的朝鲜的挑衅。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地区,要维护和平与稳定、通商自由并保持美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实力和驻军的基本平衡。长期内,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崛起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美国的经济和我们的安全。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十分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建立合作性的双边关系也符合两国的利益。然而,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澄清其战略意图,以避免在该地区造成摩擦。美国将继续投入必要的力量,以确保我们保持在该地区的机会和按照我们的条约义务与国际法自由行动的能力。通过与我们的盟友网络密切合作,我们将继续促进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从根基上确保稳定,促进新兴大国的和平崛起、经济的活力和建设性的防务合作。   在中东,阿拉伯的觉醒不仅构成了战略上的机遇,也构成了挑战。政权的更迭、各国内部及彼此之间在改革压力之下的紧张局势,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它们在长期内也可能会产生出比较积极地响应本国人民合法愿望的政府,产生出美国更为稳定和可靠的合作伙伴。   我们在中东的防务工作旨在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分子和破坏稳定的威胁,并维护我们对盟国和伙伴的承诺。尤其关注的是弹道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美国的政策将注重海湾地区的安全,在适当的情况下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合作,以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能力,对抗其破坏稳定的政策。美国一方面将进行这项工作,另一方面将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以及中东的全面和平。 为了支持上述目标, 美国将继续注重美国及盟国的军事力量在伙伴国家和该地区的存在, 并对此提供支援 。   欧洲拥有美国最坚定的盟友和伙伴。其中许多国家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与美军并肩做出牺牲。在谋求全球范围的经济安全方面,欧洲是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如此。与此同时,在欧洲和欧亚大陆的一些地区,安全方面的挑战和悬而未决的冲突依然存在。在那里,美国必须继续促进地区安全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繁荣以及增强北约组织的力量与活力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北约组织对于维护欧洲及其以外地方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大多数欧洲国家现在都是安全的生产国,而不是消费国。加上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这创造出一个战略机会来恢复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投入平衡,把重点从应对当前的冲突转移到注重未来的实力。 与这种不断演变的战略局面相一致,我们在欧洲的姿态也必须随之变化 。与此同时,美国将会坚持履行我们按照第五条款 (译注:指”华盛顿条约”的第五条款,该条款阐明:北约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遭到武装袭击,都将被看作为是对整个北约的袭击。) 对盟国安全的承诺,提高联盟行动的能力与协同性。在这个资源受限的时代,我们还将与北约盟国合作,共同发展”智能防务”,按照需要汇集实力、加以共享和专业化,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此外,保持我们与俄罗斯的接触仍然很重要。我们将继续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促使俄罗斯在范围广泛的问题上做出贡献。   为分担全球领导的成本费用与责任,增强世界其它地方的伙伴关系也仍然很重要。在全球各地,我们将谋求成为安全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谋求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非洲和拉美国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些国家的利益和观点正在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由、稳定和繁荣的共同愿景。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都将制订创新性的、低成本的和低耗资源的策略,以实现我们的安全目标 , 这依赖于演习、驻军轮换和顾问能力。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贸易,美国将与全世界的盟国和伙伴合作,谋求维护全球公域的通行自由,这些公域在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外,是国际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联接部分。全球安全与繁荣越来越依赖空运或海运货物的自由流动。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全球公域的通行权构成潜在的威胁,无论是通过反对现有规范还是通过其它反对自由通行的策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都能够而且有意图对美国进行网络间谍活动,并有对美国发动网络袭击的潜在可能,从而可能会对我们的军事行动和我国本土产生严重影响。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数量增加,也导致了太空环境日益拥挤和竞争加剧,对安全保障构成威胁。 美国 将继续 与有实力的盟国和合作伙伴一起, 领导全球努力 确保全球公域的准入权和使用权 ,对此既要强化有关负责任行为的国际规范,又要维持相关的、 互相协作的军事实力 。   核武器、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技术的扩散可能会放大地区性国家行为主体所构成的威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挑战美国的利益。恐怖分子获得使用哪怕是简单核装置的机会都可能对美国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 国防部将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与一系列国内外伙伴合作,采取有效的行动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    美军的主要任务   为了在这种环境下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实现2010年的《国家安全战略》规定的目标, 联合力量将需要重新校准其实力,有选择地进行新的投入 ,以便成功地完成以下任务: 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正规战争 。通过与国家力量的其它部门协同行动,美军必须继续对”基地”组织及其同伙不断施加压力,无论他们可能在哪里。 这项工作的中心将是实现我们的核心目标,即阻止、解体和挫败” 基地”组织,防止阿富汗再次成为安全的庇护所 。由于美国削减在阿富汗的驻军,所以我们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的活动将会更为分散,其特点将是直接行动与安全力量协助相结合。按照过去10年来得到的经验教训,我们将继续增强和保持适应于打击恐怖主义和非常规战争需要的实力。我们还将对真主党等其它被认定的恐怖主义组织所构成的威胁保持警惕。 阻止和挫败侵略 。美国的军事力量能够阻止并击败任何潜在敌手的侵略。 可信的威慑不仅来自于让侵略者无法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来自于让侵略者承担无法接受的代价的补充性能力 。作为在多个地区拥有重要利益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必须在即使承担着其他地方的大规模行动之时,还能够在一个地区阻止和挫败一个机会主义敌手的侵略。通过在所有领域——陆地、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实施联合军事攻势,我们所设想的军队能够充分剥夺一个强大国家在一个地区实现侵略目标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 保障领土和人民的安全,促进向稳定治理的转变,在限定的时期内可以使用小规模的常备力量, 在必要情况下需延长时使用后备力量 。即使美军承诺在一个地区承担大规模行动, 它也能够剥夺一个机会主义的侵略者在另一地区实现目标的能力, 或者让其承担无法接受的代价 。 美军将计划在任何可能的时候与盟国和联盟军队共同作战。我们的地面部队将会在平衡调动、驻军和预先配置等方面迅速反应并提供资金支持,来保持在多个可能会发生这种冲突的地区常备不懈所需的灵敏性。 即使存在反介入或者地区封锁的挑战,仍能投射力量 。为了有效地阻止潜在的敌手,防止他们实现目标,美国必须保持在我们的进出和行动自由受到挑战的地区投射力量的能力。在这些地区,老谋深算的敌手将会利用非对称的实力,包括电子和网络战、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先进的防空能力和布雷等方法来增加我们对行动做出估算的难度。中国和伊朗等国将继续采取非对称手段来对抗我们的力量投射能力,同时,先进的武器和技术的扩散也将蔓延到非国家行为者。因此, 美军将投入必要力量, 以确保自己在反介入和地区封锁(A2/AD)环境下实施有效行动的能力 。这将包括实施联合作战介入理念、保持我们的潜海实力、开发一种新的隐形轰炸机、加强导弹防御力量,以及继续努力提高至关重要的太空实力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打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军实施一系列旨在阻止扩散和利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实施减少威胁合作(纳恩-卢加尔)计划,以及制订计划和采取行动来查找、监视、跟踪、拦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其相关的零部件以及制造这些武器和零部件的方法和设施,并避免其危险性。这还包括政府上下一致积极努力挫败一心要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的野心,包括阻止伊朗谋求获得核武器能力。在与美国政府其它机构合作的情况下,国防部将继续投入力量发展侦察、抵制和应对动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以防止预防性措施失效。 在网络空间和太空采取有效行动 。如果没有可靠的情报和通信网络,没有通向网络空间和太空的可靠通道,现代军队无法采取迅速而有效的行动。今天,太空系统及其支撑性基础设施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可能会使军事资源品质降低、遭到破坏或者中断。 因此, 国防部将继续与国内和国际上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 投入力量开发先进能力,以保卫自己的网络、 作战实力和在网络空间以及太空中的响应能力 。 保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核威慑 。只要核武器依然存在,美国就会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和有效的核武库。我们将部署这样一支核力量,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让敌人预计到不可接受的损害,既可以威慑潜在的敌人,又可以让美国的盟友和其他安全合作伙伴确信可以依靠美国的安全承诺。 我们的威慑目标有可能依靠一支较小的核力量来实现 ,从而不仅有可能减少减少我们武器库中核武器的数量,而且可能降低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 保卫本土和支持公民政府 。美国军队将继续保卫美国领土,使之免遭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直接攻击。我们还将在诸如安防失效或者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为国内公民政府提供援助,这可能是对十分严重的甚或是灾难性的事件作出反应。保卫本土和援助公民政府需要建立强大、稳定和常备不懈的国家军队,包括强大的导弹防御能力。在美军在国外与敌人陷入冲突之际,美国本土面临的威胁可能是最大的。 提供起稳定作用的驻军 。美军将在国外保持可持续的驻军节奏,包括轮转调配和双边以及多边的训练演习。这些活动使威慑得到加强,帮助增强了美军、盟军和伙伴国军队的国内外防御能力和竞争力,加强联盟的凝聚力,增加美国影响力。要减少所投入的资源,就必须提供创新性的和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以保持我们对盟军和伙伴国军队协同能力支持、增强伙伴国实力。然而, 随着资源减少, 需要在这些行动的位置和频繁程度方面考虑周全 。 维护稳定以及平叛方面的行动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将注重采取非军事手段和进行军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不稳定问题,减少投入大量美军执行维稳行动的需要。然而美军将会做好准备,以便在必要情况下执行有限的平叛等维稳行动,并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与盟友的力量协同作战。因此,美军将保持并继续总结在10年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平叛与维稳行动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专门知识和特殊能力。 然而, 美军将不再规划采 取大规模、长期的维稳行动 。 人道主义、灾害救援和其他行动 。国家经常动用军队来应对威胁到本国和别国公民的安全和福祉的一系列情况。美军拥有可以迅速部署的实力,包括空运和海运、监视、医疗疏散和看护,以及向救灾领导机构提供极其宝贵的通信支持,对受害者的扩展援助,包括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本土和国外。国防部将继续发展联合策略和军事反应方案,以阻止大规模的暴行,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应对措施。美军还将保持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海外美国公民实施非作战撤离行动的能力。   上述任务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联合力量形态。然而,美军的总实力将基于以下一系列使命之需求: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正规战争;阻止和挫败侵略;保持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核威慑;以及保卫本土和支持公民政府。   迈向2020年的联合力量   为了确保这些使命的成功,几项原则将指导我们的军队发展与计划的制订。第一,由于我们无法绝对有把握地预测战略环境的演变,所以我们将保持一个范围广泛的军事实力组合,它们将在整体上为执行上述范围广泛的任务提供普遍适用性。国防部将明确区分上述使命中涉及规模和形态的关键任务,并对这些使命领域和防务计划的所有其它领域加以明确的区分。基于历史的和规划中的美国军事力量使用情况,并考虑到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不加区别地剥夺执行任何任务的能力是不明智的。 类似地,国防部将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管理军事力量,即保护其实力再生的能力以满足未来的不可预见需求, 维持智力资本投入和层级结构,它们可能是扩充力量的关键要素。   第二,我们一直试图区别目前应当做出的投入和可以推迟的投入。这包括对我们改变方针的能力的考量,这种改变可能是被多种因素所推动,包括战略、作战、经济和技术领域中的冲击或演变。 因此, ” 可逆转性”概念是我们决策估算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概念包括在工业基础、人员、现役- 预备役部队之间的平衡、 态势和伙伴关系重点等方面我们所制定的方针 。   第三,我们决心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强大军队,即使我们降低总的规模。我们将抵制牺牲战备状态来保持军队结构的诱惑, 实际上我们将在某些领域恢复战备 状态,10年来我们由于必要的原因忽略了这些领域 。军队如果没有做好战备工作,其士气、新兵的招募和兵员的保留就容易受到侵蚀。除非我们做好准备,以便派遣胸有成竹的、训练有素的和装备充分的将士参战,否则国家将会使其最重要的军事优势——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的健康和素质——处于风险之中。   第四,国防部将继续降低”办事费用”。这要求降低人力成本的增长率、进一步改善营运开支效率和总部、商业活动和其它辅助性活动的效率,然后才是在满足战略需要方面承担降低开支的进一步风险。随着国防部采取措施减少人力成本,包括降低军饷和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率,我们必须保持将士们的信心。   10年来,全部由志愿者组成的男女士兵们显示出了多方面的能力、适应性和献身精神,承受着在两场同时进行的冲突中作战带来的持续压力和紧张。他们还承受着长期不断的军事调动。超过4.6万人的将士受伤,还有超过6200人的将士失去了他们的生命。在国防部裁减军队规模之时,我们将尊重这些牺牲,采取合适方式。这意味着采取具体的措施,为将要退役将士的生活过渡提供便利。包括对一些项目提供支持,以帮助老兵们把自己的军事技能转而用于民用劳作,以及帮助他们寻找工作。   第五,有必要研究这项战略对现有的作战和应急计划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便使更加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满足需要。这将包括更新在威慑和作战上需要强调采取全球联网化的策略。   第六,国防部需要研究最适合于这项战略的现役力量(AC)和预备役力量(RC)的组合问题。10年来,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始终显示出良好的战备状态和对国家安全持续贡献的能力。今天以及今后摆在美国面前的挑战将要求我们继续使用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在决定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的适当组合以及预备役部队的战备水平时,对今后10年行动节奏的预期将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第七,随着我们从伊拉克撤军和减少在阿富汗的驻军,我们将采取额外的措施保持和巩固网络化作战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在这些方面,联合力量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相互依赖。这必将对一系列国防部规则产生重要影响,范围从确立作战要求到我们的部队如何在一起训练。   最后,为调整战略以及相应的武力规模,国防部将尽一切努力维持充足的工业基础和科技的投入。我们还将鼓励行动理念的创新。10年来,美国和盟国、合作伙伴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在打击恐怖主义、平叛和安保力量援助等领域中采取了新的行动策略,最经常的是在没有争议的海洋和空中环境中行动。因此,需要进行类似的工作,以确保美国、其盟国与合作伙伴能够在反介入/地区封锁(A2/AD)、网络以及其它有争议的行动环境下行动。为此目的,国防部不仅将鼓励一种变革的文化,而且将在如何花费其”种子资金”方面采取谨慎态度,既要考虑资源压力必须削减投入,又兼顾维持重要创新流的迫切性,这种创新流可能会提供显著的长期收益。   结束语   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建立强大、灵活和能干的军队,其行动应当与美国国家力量的其它部分相协调。我们的全球责任举足轻重;我们付不起失败的代价。现有资源和我们的安全需要之间的平衡从未如此微妙。军队和国防部所制订的决策计划将以本文件所描述的战略方针为准则。本文件的制订是为了确保我们的武装力量能够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满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吴敬琏: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吴敬琏: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进入专题 : 南方谈话 现代化    ● 吴敬琏 ( 进入专栏 )        各级政府日益强化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了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使腐败迅速蔓延和贫富差别日益扩大,官民矛盾激化,甚至可能酝酿社会动荡。          马国川: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作为中国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您如何评价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吴敬琏:要认识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首先要理解谈话的历史背景。1988年的经济危机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把这次经济和政治动荡归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指责“取消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于是,发生了改革开放以后旧路线和旧体制的又一次回潮。     在两种思潮的激烈交锋和“开倒车”的活动积极进行之际,邓小平于1992年初发表“南方谈话”,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南方谈话打破了 “姓社姓资”的伪命题,为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铺平了道路。 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接着,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整套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方案。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中国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马国川:《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个目标是否如期完成?     吴敬琏:经过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改革战略,中国在20世纪末期把一个对世界市场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建立起来。市场制度的初步建立,解放了长久为落后制度所压制的生产潜力,使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出口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位。与此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成亿人口脱离极贫地位。     马国川:但毋庸讳言,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问题也很严重: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腐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贫富差别悬殊,威胁到社会稳定。您曾把这种现象称为“两头冒尖”。近年来,这种“两头冒尖”的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敬琏:我觉得1992年重启的改革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只着重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而不再像1980年代初期和中期那样,将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并提。这不但延迟了法治、民主政治等体制的形成,也使政府的经济作用、国有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由于国有经济和政府部门的改革滞后,中国在20世纪末期初步建立起来的新经济体制,便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双重体制并存:一方面,商品买卖和货币交换已成为社会通行的交易方式,市场价格引导相当一部分资源的流向,这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经广泛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仍掌握着土地等最重要的资源和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广泛干预的权力;一些重要行业也保持着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这就意味着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国有经济仍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制高点(一般称为“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铁道、金融等重要行业中继续处于垄断地位;(2)各级政府握有支配土地、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流向的巨大权力;(3)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各级官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多种手段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直接干预。     马国川:现在,有一些人把这种以国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强势政府“驾驭”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制称为“中国模式”。他们认为,这种在强势政府掌控下的“半统制、半市场”的政治经济体制,能够正确制定和成功执行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和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北京奥运、高铁建设等种种“奇迹”,而且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狂潮中屹立不倒,为发达国家所争羡,足以充当世界各国的楷模。     吴敬琏: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既有市场经济因素、又有大量旧体制残余的过渡性的经济体制。它既可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前进到法治的市场经济,也可能蜕化为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正如前面所说,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来源于新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解放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靠政府强化行政管制和大量投入资源实现的增长不但不能长期维持,而且早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     第一,与强势政府控制整个社会的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在这种增长方式下,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依靠政府强制动员和大量投入社会资源,加上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来维持高速增长,但这只是一种短期效应。近年来,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内需不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曾成功运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经验,采取低估本币汇率等出口导向政策,用净出口需求支持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出口贸易刺激了沿海地区加工工业大量引进技术和雇用低工资农民工。现在,这些积极效应也已风光不再。和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最先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经历过的情况相同,中国在经历了10来年出口推动的繁荣后,21世纪初期在微观经济领域出现技术进步缓慢、效率下降等弊病;在宏观经济领域,则出现了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病象。所有这些都警示人们:如果不能尽快打破体制性的障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和社会灾难。     第二,各级政府日益强化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了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使腐败迅速蔓延和贫富差别日益扩大,官民矛盾激化,甚至可能酝酿社会动荡。     在1988~1998年,中国经济学家曾对转型期间日益抬头的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通过市场化改革铲除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防止中国上演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所说的“亚洲的戏剧”。1990年代初期商品价格自由化,曾经也阻断了通过商品价格双轨制寻租的“官倒”们的财路。然而,行政权力不肯退出市场,使寻租的基础在许多领域继续保持。由于体制的演进会有路径依赖,一旦进入政府主导的路径,从寻租活动中得利的特殊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力求推动“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向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蜕变。如果没有步伐较大的改革阻断这一路径,使之回归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正途,就会锁定在这一路径中。而一旦路径被锁定,就会像诺斯(Douglas North)所说,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就很难退出了。     马国川:两条路径泾渭分明,前景更是完全不同。问题在于,新经济体制向哪一个方向继续发展:是逐渐消除旧体制的遗产,向规范的市场经济过渡,还是巩固乃至扩大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形成一种扭曲的经济体制?     吴敬琏:这就是20多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经济改革的目标有过不同的设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种: 一种属意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即“东亚模式”;另一种属意于“自由市场经济”,即“欧美模式”。大致说来,官员钟爱“东亚模式”, 具有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学者向往“欧美模式”。不过,在改革初期命令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得十分突出。而在命令经济已被全面突破,市场的规则又还有待建立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分歧就日益突出了。对于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们来说,改革的目标还远未达到。他们要求坚持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符合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而不是极少数寻租者利益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对于持前一种观点的人们来说,改革的目的已经达到。特别是对于其中一些要求维护从寻租活动获得的既得利益的人们来说,最合意的做法乃是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官员不受约束的权力,以便扩大寻租的可能性。     马国川:所以,就像您在上世纪末期多次说过的,在这种半统制经济、半市场经济的双重体制下,中国社会一直存在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重商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     事实说明,当市场化改革大步推进,商品市场寻租的可能性大大缩减时,腐败被抑制,大众满意的声音也居于支配地位。反之,当进一步的改革受到阻碍时,官商一体、“权力搅买卖”的寻租和设租行为得到加强,“官商”、“官工”、“官文”、“官学”等五花八门的“红顶商人”和贪官污吏犯下种种罪孽,贫富差别因而扩大,社会上不满的情况则会变得强烈起来。     吴敬琏: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缘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权力变本加厉地压制和干预民间经济活动,造成广泛的寻租活动基础的结果。大众对这些丑恶现象的正当不满,正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继续前行、填平陷阱、扫除腐败的重要动力。然而,如果听任改革开放前旧路线和旧体制的捍卫者利用这种情势蒙蔽和误导大众, 把反对的目标从权贵既得利益者转移到市场化改革的一般受益者——企业家、专业人员等的身上,也可以把大众引向歧途。     近年来,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腐败蔓延加剧、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的讨论中,一些改革前旧路线和旧体制支持者极力要使人们相信,目前中国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腐败猖獗、分配不公到看病贵、上学难,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矿难频发都是市场化改革造成的。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扩张政府的权力,加强行政机关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工商业实行“国进民退”的“再国有化”;农业重新“归大堆”,实现“再集体化”,甚至要求重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旗帜,“再来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马国川:这些旧路线和旧体制支持者虽然也与大众一起声讨腐败等丑恶现象,但是他们找错了病根,也开错了“药方”,显然只能适得其反。可是,借助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言说,他们的主张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吴敬琏:这是最值得警惕的。如果任由这种思潮发展,中国社会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中断现代化的进程,陷入新的混乱状态。从人类在20世纪进行的将近100年改良社会的历史大试验中看得很清楚:如同先贤顾准所说,不管立意多么真诚美好,沿着1789(法国大革命)—1871(巴黎公社)—1917(十月革命)的道路,能够获得的决不会是人们曾经许诺过的地上天国,娜拉出走以后又会回到原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起义—新王朝—新的暴政—再起义”的历史怪圈里轮回。在1949年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我们许多人都认为,问题已经得到彻底的解决,历史的“周期律”将不再重复。但革命取得胜利后不久,中国又卷入“反右派”、“文化大革命”等“人对人的战争”。用顾准的话说,“人们以烈士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为什么激进的革命道路没能带来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进步,相反却转化成了雅各宾式的或斯大林式的专制主义?顾准的回答是:这一潮流的主导者设定了建立地上天国之类的终极目标,于是自认为是“人民”或“公意”的化身,因而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极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不论是“左”的极端主义还是“右”的极端主义,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中国改革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中国离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一些重要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迟滞,一些社会矛盾变得尖锐起来。人们由于社会背景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往往对这些矛盾的由来作出不同的解读,提出不同的解救之策。在这种社会矛盾凸显、不同政治诉求之间争辩趋于激化的时刻,如何防止各种极端派的思潮撕裂社会,造成两端对立,避免“不走到绝路绝不回头”的历史陷阱,就成为关系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马国川:有些人认为,在暴君与暴民之间二者择一、一治一乱,是中国历史的宿命,只能听之任之而无法逃避。因为目前改革迟滞,所以这种悲观论调很有市场。     吴敬琏:我认为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轮回,是传统社会结构的产物。近代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间力量主导社会发展趋向成为可能。新中等阶层成为追求自由、平等和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目前,主要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新中等阶层,正在中国迅速壮大。假以时日,随着新中等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是有可能跳出历史“周期律”,走上新的道路的。     马国川: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除了法治市场经济和权贵资本主义哪个跑得更快的问题以外,我们还面临一个改革与革命(暴力革命)赛跑的问题?如果延宕改革,不是没有发生暴力革命的危险。而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的唯一办法,只在于加快改革。     吴敬琏:是的。当务之急,是排除特殊利益的干扰,重启改革议程,切实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改革,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并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舍此别无他途。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南方谈话 现代化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专题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0045.html    

阅读更多

BBC | 王立军事件后重庆市进行人事调整

新上任的重庆公安局党委书记肯定了王立军领导下的重庆公安工作 重庆市公布了王立军事件后不久进行的部分人事调整,包括免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丁先军的职务。 中国媒体18日纷纷报道了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了13日人民政府会议决定的部分人事任免。 有关决定包括任命2011年从北京的中国国家公商总局调到重庆工商局的邰展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 稍早前,接替王立军的重庆党委书记关海祥上任后,即部署春季打黑行动。 关海祥以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的身份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肯定了王立军领导下的重庆公安工作和打黑成果,强调“春季攻势要打出声威、打出成效”。 外界揣测 前重庆副市长王立军兼任任重庆公安局长、党委书记,各方消息称:他在2月6日曾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后离开,此后被带往北京”。 自那以后,中国官方没有发布王立军的任何消息,引起外界揣测。 有媒体猜测说,王立军“因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能试图在美总领事馆寻求庇护”。 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致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信函中要求解释美国是否拒绝给予王立军庇护。 法新社报道,该信函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王立军是否曾向美国提出庇护申请?如果有的话,当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王立军的人身安全?”

阅读更多

译者 |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17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 《译者》   ( iyizhe@gmail.com ) 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 邮件组 、 Google Reader 和推特( @yigroup , @xiaomi2020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习近平访美】 外交关系委员会: 习近平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实录 《华尔街日报》: 习近平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说:简短、客气、没有废话 ——习近平参加”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午餐会,并发表了 20 分钟的演说。他的发言完全按照讲稿进行,没有透露出中国的政策会有什么大的变动。(另, 奥巴马和习近平在会谈前的发言实录 ) 《国际先驱论坛报》: 中共对美国说:别再唠唠叨叨了 ——拜登在欢迎习近平的祝酒辞中提到了人权、被囚禁的作家、操纵汇率等问题。虽然习近平脸上仍然不动声色,但是随后《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的社论却不答应了。(另, 拜登和习近平的发言全文 )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 外国记者在中国村庄的骚乱中被打 ——西方记者在浙江泮河采访当地抗议农民时,被便衣警察殴打。 《今日美国报》: 被百般刁难的中国纪录片拍摄者坚持自己的拍摄活动 ——”我们不想要对抗,我们只想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纽约时报》: 为什么中国的政治模式更优越 ?——这是李世默的又一篇文章。这位上海风投资本家简直就是海外版的胡锡进。 《经济学人》: 中国太子党:黑暗中的较量 ——中共领导人的交接计划笼罩上了乌云。(另,《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 称薄熙来的仕途升势基本结束了 ) 《洛杉矶时报》: 好莱坞明星们在中国要学会走政治路线 ——好莱坞制片商如果批评中国政府,要冒着电影被中国禁发的危险;如果不批评,则要面临人权团体的指责。 《经济学人》: 披着猪皮的狼 ——香港特首候选人唐英年和梁振英被媒体比做猪和狼。北京在这两人之间的取舍对自己都有不利的一面。 《华尔街日报》: 香港特首候选人唐英年因私建酒窖受调查 ——身为北京所青睐的候选人,此事引发的公众质疑对他的特首竞选非常不利。 法新社: 神舟安全吗 ?——中国最近宣布下次发射的神舟九号将不载宇航员。这一突然变化令人怀疑,神舟和天宫的对接技术可能存在严重问题,会危及载人飞行。   【经济金融】 《经济学人》: 中国贸易顺差的显著缩小 ——这说明中国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正在被调整。国内消费占 GDP 比例下滑的趋势已出现扭转。 《纽约时报》: 人民币悄悄地升值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 12% ,促进了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长。但美国财务部官员表示不会就此停止促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生活百态】 《时代》周刊: 为什么林书豪不可能在中国出现 ——首先他的身体条件不突出,而且中国式的训练也不允许他那样创造性地自由发挥。 《国家利益》: 中国没有占到上风的一个领域: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在生产人力资本方面远超中国,这也是美国最大的竞争优势。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