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

美方提供消灭本.拉登的细节

美方提供消灭本.拉登的细节 记者: 罗宾逊 | 白宫  2011年 5月 02日 图片来源: AP Photo/GEO TV GEO的电视画面显示,恐怖份子头目本拉登被击毙的建筑冒起大火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的一次行动中被击毙的消息以后,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提供了更多的细节。 *特别行动详情公布,细节保留* 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奥巴马总统宣布这个消息以后,通过电话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就这次追杀本.拉登的行动提供了更多信息,不过官员们强调,他们不能、也不会讨论很多有关这次行动的细节。 官员们描述了他们所说的一次危险的“外科手术袭击”,是通过直升机运载的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北部的阿伯塔巴德一座大型综合建筑的特别行动。 美国官员说,这座建筑是5年前建成的,保安措施严密,厚厚的墙壁上带有铁丝网,窗户不多,两个大门被严密把守,没有电话和上网服务。 根据美国官员的描述,本.拉登负隅顽抗,在交火中被击毙。美方没有就战斗持续了多长时间进一步透露任何细节。 *追杀行动特别避免伤及平民* 美军特别行动小组在这座建筑物中滞留不到40分钟,没有遇到任何巴基斯坦当地官员。美国官员说,这次行动是要最低限度地造成附加破坏,不要伤害建筑物中的非战斗人员,不危及当地巴基斯坦平民。 美国官员说,在双方交火过程中,三名男子被打死,其中两名被认为是本.拉登的信使,官员说另一人据信是本.拉登已经成年的儿子。 在建筑物中还有几名妇女和儿童,美国官员说其中一名妇女被一名战斗人员当成人体盾牌时被打死,另有两名妇女受伤。 在这次行动中,一架美国直升机坠毁,因为出现了机械故障,美国官员没有具体讲述故障的细节。他们说,出于安全原因,直升机被机组人员就地摧毁,作战小组乘坐另一架直升机离开了那座建筑。 *拉登藏身巴基斯坦,美将追究*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几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说,美方采取了具体步骤,保证本.拉登尸体的处置符合伊斯兰的习惯和传统。官员说,这种事情上,美国会严肃地对待。 记者问到,本.拉登最终被发现隐藏在巴基斯坦,这是否证明他和巴基斯坦当局有任何联系呢,美国官员说,美国对本.拉登身在巴基斯坦这一事实感到非常关切,并说“这是我们和巴基斯坦政府要继续搞清楚的问题。” 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回顾奥巴马总统曾多次清楚地表明,说美国将对本.拉登的下落进行“可操作的情报”收集。这些官员说,这次突袭行动按计划按照预想得到结果后不久,就向巴基斯坦高级官员进行了通报。 美国高级官员说,有关本.拉登在这座建筑中的情报没有和任何外国分享,包括巴基斯坦,他们说,这对美方人员的安全和行动至关重要。官员补充说,美国政府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官员了解这次行动。 *奥巴马和中情局共评情报* 美国官员说,去年九月初,中央情报局开始和奥巴马总统一起经过一系列评估,最终让中情局确信本.拉登就隐藏在巴基斯坦境内的这座建筑物中。美国官员说,到今年二月中旬,经过一连串密集的会议,认为已经有了充分的情报基础据此展开主动进攻式的行动。 官员说,到三月中旬至四月底,奥巴马总统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制订了将本.拉登绳之以法的具体行动计划,并于4月29号早上发出了行动的最后命令。 至于本.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的打击,美国高级官员称这是“美国领导的扰乱、瓦解、战胜基地组织的战役中一个最伟大的胜利”也是“将基地组织最终消灭的一个主要而必不可少的步骤。” *拉登之死顺应中东民主风暴* 尽管这些美国政府官员说本.拉登之死将置基地组织于一条败落并难于东山再起之路,但他们仍表示恐怖主义组织不会立即土崩瓦解。 美国官员说,本.拉登之死恰逢自由和民主的风暴席卷阿拉伯世界,这是一个极好的时机。他们补充说,遍布中东和北非那些勇气十足的民众在冒着生命危险追求个人权利和人类的尊严。本.拉登的存在完全违背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愿望。 收听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16) 2011年 5月 02日 拉登死: 顺应民主风暴: God bless USA (USA) 本.拉登的存在完全违背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愿望! God bless USA! God bless those who did the job! 2011年 5月 02日 中国人 (中国大陆) 欢呼美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法西斯暴徒杀人犯被绳之以法大快人心!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一切反人类的罪行必然会遭到惩罚,大小法西斯们:请看清楚,要仔细了!对人民不要赶尽杀绝,给你们自己也留一条后路。 2011年 5月 02日 大快人心 (大陆) 拉登的死真是大快世界人民的心.但中国领导人却没表现出高兴的态度,而是说恐怖活动可能更剧烈. 其实中共的统治也是某种形式的恐怖统治.但这种恐怖统治却没有得到西方充分反对,有时还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还和这种政府进行”战略合作”. 2011年 5月 02日 天天向上 (中国) 拉灯算战犯,罪犯,还是什么?美国是根据国内法或国际法击毙的他?还是普通战争行为?美国政府是什么观点,美国之音应该报道一下,以正视听。 2011年 5月 02日 任思思 (CHINA) 本拉登之死确实给中东北非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一个最好点缀、锦上添花。它是基地恐怖组织走向败落衰亡的重大转折,但世人应更加警惕基地组织的困兽犹斗和垂死挣扎。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本拉登怎么能隐藏在与美国多方合作的反恐前线巴基斯坦境内(接近巴基斯坦首都)数年之久?是正常的疏忽遗漏还是巴方的不作为甚至的隐匿掩护? 2011年 5月 02日 龙丰 (中国) 祝福USA! 2011年 5月 02日 Kevin Long live America ! Long liv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 Long live American soldiers ! 2011年 5月 02日 AAA (中国) 不容易啊,追了有10年了总算是找到了。 2011年 5月 02日 GX (中国) 这才叫:天网恢恢…….!好! 2011年 5月 02日 正义 (大陆) 正义战胜恐怖! 2011年 5月 02日 A Chinese (China) 主的力量是无上的。主永远保护信奉他的子民,并给予我们力量。愿主保佑美国人民,保佑世界和平。 2011年 5月 02日 lanlande (china) 本拉登很明显是受到了巴当局的庇护,而巴基斯坦又被中国的一些人认为是铁杆朋友。 2011年 5月 02日 美国 破例去喝杯啤酒,庆贺美国的胜利。上帝祝福美国! 2011年 5月 02日 思考 (加拿大) 现在要看:一,巴基斯坦的态度,人们要怀疑,宾拉登的住宅就在巴基斯坦的军营旁边,巴基斯坦政府或军方会真的不知道?二,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战略伙伴’关系,因此中国知不知道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错,中国和很多国家都有‘战略伙伴’关系,现在开始明白,这是一个很暧昧的词。看吧,看中国政府如何表态。如果仅仅不阴不阳地说‘说恐怖活动可能更剧烈’这也是有双关的含义,一是叙述客观的发展,二是,带有威胁的意思。 2011年 5月 02日 liukai (china) 那个大魔头终于被绳之以法!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候。 2011年 5月 02日 网络 (自由) 美方提供消灭本.拉登的细节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Read More

奥巴马总统就击毙本·拉丹讲话(全文)

原作者: 来源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Osama Bin Laden 译者 obamao 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 即时发布 2011 年 5 月 2 日 总统就击毙本·拉丹发表讲话 东大厅 美国东部时间夏令时晚 11:35   总统:晚上好。今晚,我可以向美国人民和世界报告,美国执行了一次军事行动,击毙“基地”组织的头目、杀害成千上万无辜男女和儿童的恐怖主义分子乌萨马·本·拉丹 (Osama bin Laden) 。 近 10 年前,九月的一个晴朗的日子由于美国人民遭受历史上最惨痛的袭击而变得黑暗。“ 9 · 11 ”的画面深深地烙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被劫持的飞机划破九月的晴空;双塔倒塌在地;黑色浓烟从五角大楼滚滚冒出;宾州尚克斯维尔散落着 93 号航班的残骸,英雄的公民以自己的行动避免了更多人的心碎和毁灭。 然而,我们知道,最悲惨的画面并不为世界所见。饭桌前的空位子。那些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母亲或父亲的孩子们。那些永远无法再体验到被孩子拥抱的感觉的父母。近 3000 名公民从我们身边被夺走,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 2001 年 9 月 11 日,在悲伤之时,美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我们向邻居伸出援手,为伤者献出鲜血。我们重申我们之间的亲情以及我们对社区和祖国的热爱。在那一天,不管我们来自哪里、信奉何方神明、出身于什么种族或族裔,全体人民团结成一个美国大家庭。 我们也团结一心,决心保护我们的国家,把那些犯下这桩滔天罪行的凶手绳之以法。我们很快了解到,“ 9 · 11 ”袭击事件是由“基地”组织所为——这个以乌萨马·本·拉丹为头目的组织已经公开向美国宣战,并发誓在我国和世界各地残杀无辜。因此,我们向本·拉丹开战,以保护我们的公民、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盟友。 在过去 10 年中,由于我们的军人和反恐人员不懈而英勇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挫败了恐怖分子的袭击,加强了我们的国土防御。在阿富汗,我们铲除了向本·拉丹和“基地”组织提供庇护和支持的塔利班政权。在世界各地,我们与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共同努力,抓获和击毙了众多“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其中包括参与策划“ 9 · 11 ”阴谋的数名人员。 然而,本·拉丹逃脱了追捕,跨越阿富汗边界逃入巴基斯坦。与此同时,“基地”组织沿该边界继续活动,并通过在全世界的分支机构继续活动。 因此,我上任后不久即指示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帕内塔( Leon Panetta) ,在我们继续全面摧毁、瓦解和击败本·拉丹网络的同时,把击毙或捕获本·拉丹作为我们与“基地”组织作战的首要任务。 后来,去年 8 月,经过情报机构多年的艰苦工作,我得到汇报说查到了本·拉丹的可能线索。当时远远不能肯定,经过许多个月才把线索落实。随着我们就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内地藏身的可能性得到更多情报,我多次与我的国家安全团队开会。最后,在上周,我决定我们有足够的情报采取行动,并下令采取行动抓获本·拉丹以伸张正义。 今天,在我的指示下,美国对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 Abbottabad) 的那个院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一个美国小分队以非凡的勇气和能力执行了这一行动。美国人无一伤亡。他们谨慎行事,避免平民伤亡。经过交火后,他们击毙了乌萨马·本·拉丹并缴获了他的尸体。 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本·拉丹一直是“基地”组织的首脑和象征,并继续策划对我国以及我们的朋友和盟国的袭击。本·拉丹之死标志着我国迄今为止在击败“基地”组织的努力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 然而,我们的努力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终止。毫无疑问,“基地”组织还将继续伺机攻击我们。我们必须也必定在国内外保持警惕。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重申,美国没有也绝对不会对伊斯兰教发动战争。我早就明确宣布——布什总统在“ 9 · 11 ”事件发生后不久也曾宣布——我们的战争并非针对伊斯兰教。本•拉丹并非穆斯林领袖,相反,他是大规模屠杀穆斯林的凶手。事实上,“基地”组织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屠杀了众多穆斯林。所有爱好和平并相信人类尊严的人们都应当为他的寿终正寝而感到欣慰。 在过去几年中,我一再重申,如果我们确认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栖身,我们将采取行动。我们这次就是这么做的。在此,我必须指出,我们与巴基斯坦在反恐事业上的合作帮助我们找到并确认了本•拉丹及其藏身之所。事实上,本•拉丹早就对巴基斯坦宣战,并下令袭击巴基斯坦人民。 今晚我已经同扎尔达里( Zardari )总统通了电话,我的团队也与巴基斯坦同行交换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今天对美巴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未来,巴基斯坦继续与美国一起与“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斗争至关重要。 美国人民并不想打这场战争,它源于对我们国土的侵犯和对美国公民的无端残杀。经过将近 10 年的奉献、斗争和牺牲,我们深知战争的代价。作为美国三军统帅,每次在给阵亡士兵家人的信上签名时,每次看着身受重伤的军人的眼睛时,我都感到沉重的压力。 美国人民明白,战争会有代价。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容忍有人威胁我们的安全,也不能坐视我们的人民被杀害。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保护我们的公民、朋友和盟友;我们将永远忠实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晚上这样的时刻,我们能够对那些在“基地”组织恐怖袭击中失去亲人的家庭说:正义得到了伸张。 今晚,我们要感谢为取得这一成果而不懈努力的无数情报和反恐人员。美国民众看不到他们的工作,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在今晚,他们体会到这些努力的实效和追求正义的成果。 我们要感谢执行这次行动的人员,他们代表了所有为国效力者所具有的敬业精神、爱国情怀和无与伦比的勇气。他们属于自 9 月的那个日子以来承担起最艰巨责任的一代人。 最后,我要告诉在“ 9.11 ”事件中失去亲人的所有家庭,我们从未忘记你们的损失,我们的决心也从未动摇,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另一次袭击在我们这里得逞。 今晚,让我们回顾“ 9.11 ”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感觉。我知道,这种感觉时而受到过干扰。但是今天的成果表明了我们国家的伟大和美国人民的决心。 保障我们国家安全的使命没有终结。但是今晚,我们再次看到,美国人民能够实现我们所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这是我们历史的写照——无论是追求人民生活繁荣,争取全体公民的平等权利,勇于在海外维护我们的价值观,还是为增进世界安全作出牺牲。 让我们牢记,为我们带来这些成就的不是财富或力量,而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一个受主庇佑的国家,不可分割,全民享有自由与公正。 谢谢。愿主保佑你们。愿主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讲话完) 美国东部时间夏令时晚 11:44   添加新评论 相关文章:    奥巴马总统就奥萨马 本 拉登之死发表的讲话    奥巴马宣布本拉登死亡演讲全文    纽约时报 图集: 本·拉登之死    奥巴马总统对于拉登之死的演讲    救了实习生的佐藤充感动了广大大连市民

Read More

从拉登之死的报道看社交媒体的力量

反恐战争已经打了九年半,本·拉登之死无疑是 911 事件后最重要的政治新闻,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本·拉登的死讯公布后,白宫门口一片欢腾、半夜里起床的人 挤爆了 CNN 移动版网站 、《连线》杂志编辑 Spencer Ackerman 说自己写 相关报道 时高兴的哭了出来。 这样的头条新闻是媒体抢拼的焦点,各种草稿肯定早已在几年前准备完毕。但正如最近两年里的很多突发事件一样,最早发出这条消息的不是任何通讯社或官方机构,而是一位 Twitter 用户。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拉登之死相关报道的时间顺序: 21:47 / 09:47 (美国东部时间/北京时间)白宫通信主任 Dan Pfeiffer 在 Twitter 上宣布 : “美国总统将于东部时间 22:30 对全国讲话。” 白宫官方 Twitter 帐号 同步发布了此消息。NBC Nightly News 主持人 Brian Williams 称有些记者不久后收到一条非常简短的短信——“去工作”。 22:15 / 10:15 CNN 政治新闻编辑 Steve Brusk 在 Twitter 上称 : “我们(CNN)获悉总统即将发表的讲话与国家安全相关。” 此时已经有很多媒体人怀疑奥巴马的讲话是不是与本·拉登有关。 22:24 / 10:24 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参谋主任 Keith Urbahn 用黑莓手机 发了一条历史性的 Tweet : “有位声誉很好的人告诉我,他们杀了奥萨玛·本·拉登。” 22:30 / 10:30 白宫推迟总统讲话时间,CNN 报道称奥巴马正在亲自写讲稿。 22:32 / 10:32 CBS News 制作人 Jill Jackson 在 Twitter 上 称: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一位助手确认本·拉登已死。美国得到了他的尸体。” 22:45 / 10:45 ABC、CBS、NBC 电视台在全美中断电视节目, 插入本·拉登已死的报道 。 23:35 / 11:35 奥巴马终于进行被推迟多次的讲话, 宣布 美国的一支小分队在他的授意下,进入位于巴基斯坦内陆的 Abbottabad 镇 ,在交火中击毙本·拉登,并获得了他的尸体。 不过等到奥巴马对着镜头演讲的时候, #osama 已经上了 Twitter 趋势榜、他的死讯早已传遍全球——至少是新闻流通顺畅的地区。 地球的脉动 从时间线中 Twitter 字样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 Twitter 在此次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一直有人担心 Twitter 上的消息可信度不佳,但其实并不是只有新闻机构才可信,Keith Urbahn 作为拉姆斯菲尔德参谋主任的专业背景在涉及军政问题时同样具有一定可信度。 除了个人在 Twitter 上曝料以外,各路新闻机构以及包括 白宫 在内的很多美国政府机构同样通过 Twitter 同步自己在网站或电视上所发布的新闻,期待 ReTweet 机制带来快速传播。过去几小时里,刺杀本·拉登的种种细节正不断通过官方和非官方渠道流出,媒体搜集到新闻线索之后, 直接就在 Twitter 上发布 ,之后再去完善详细报道。 2009 年,TechCrunch 报道说 Twitter 公司 内部文件 将网站发展目标定为“地球的脉动(The Pulse Of The Planet)”,这个目标当时引来了不少质疑乃至冷嘲热讽。但不论是许久之前的 伍兹八卦 还是媒体们全力以赴的 日本大地震 和本·拉登之死,社交媒体的先行者 Twitter 已经一再证明自己已经成为突发事件中最为重要的报道阵地。今天还有人怀疑“地球的脉动”这一称号么? by @Logoutx on Twitter and 微博 题图根据 Ben Sutherland 的照片修改而来 | courtesy of Ben Sutherland © Logout for 爱范儿: 拇指资讯小众讨论 , 2011. | Permalink | 16 comments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SNS , Twitter , 新闻

Read More

打利比亚的代价

打利比亚的代价 2011年04月29日 08:12:15  来源: 《世界知识》杂志     整体而言,代价涵盖了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而同时,还有一个方面是潜在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这就是“榜样”轰然倒塌所生发的“止步”效应。     4月24日,在利比亚艾季达比耶西大门,一名反对派武装人员在检查站练习使用步枪。新华社记者李远摄     4 月 18 日 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以保护利比亚平民的 1973 号决议满月之日。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利比亚的平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绵延不断的利比亚战事却如火如荼。西亚北非,正所谓“既是国际政治大舞台,也是一个大陷阱”。对投入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当事国以及有关方来说,它们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收获”着代价。       阿盟:冲动之后的尴尬     当地时间 4 月 14 日上午,由阿盟、联合国、非盟、伊斯兰会议组织和欧盟五方参加的有关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在阿盟总部开罗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阿盟倡议召开的,在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各方强调立即停火、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利比亚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阿拉伯媒体评论说,这是阿盟为“修正”自己的过错而主动采取的一次行动。     利比亚事情越闹越大后,作为地区组织的阿盟不得不做出反应。 2 月 22 日,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领导人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这其实是回应阿拉伯媒体批评阿盟行动迟缓而采取的主动措施。接下来, 3 月 12 日,阿盟外长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本质上也是主动行动的继续,效果是积极的。     做出这两个行动本身,客观地讲,对阿盟来说已经是颇为不易了。因为,阿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组织,在对待自身成员国的问题上,还很少有这样“动真格”的先例。     然而,西方国家轰炸利比亚之后,阿盟感到触目惊心,阿盟秘书长穆萨随即强调,空袭的做法已经超越了阿盟的意图,甚至与阿盟原本希望的南辕北辙,阿盟希望保护平民,而不是对平民狂轰滥炸。对此,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认为,阿盟显然是被欺骗了,穆萨可能以为禁飞区就是禁飞区,熟不知,西方国家偷换了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甚至是吭蒙拐骗的下三滥方法,作为向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借口以及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掩饰。     为此,穆萨对阿盟建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表示“后悔”。不过其后,穆萨又说,阿盟支持有关各方旨在保护利比亚人民的行动。虽然他没提军事行动的字样,但给人的感觉,是穆萨似乎又站到了支持空袭利比亚的立场上。对此,沙特的《生活报》撰文称,这反应了阿盟以及阿盟秘书长本人在对待利比亚问题上的“矛盾心态”,尤其是在对待利比亚现政权卡扎菲和利比亚反对派之间如何掌握平衡的矛盾态度;同时,在阿拉伯民众强烈反对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压力下,如何对待西方的军事行动,从而既避免得罪西方大国,又及时、有效地安抚地区民众等,也令阿盟费尽思量。     事实上,阿盟面临着与美国等大国发展关系的现实考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动辄以“国际社会代言人”身份自居的形势下,阿盟也不得不融入所谓的“国际社会”,在不少重大事务中与“国际社会”合作,以凸显自身的存在、影响和地位,并从对外交往中赢得自身的利益。这也是穆萨多少有些收回和更正其批评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利比亚讲话的原因。     从更深层次看,阿盟缺乏一以贯之的立场,这也是这个组织当下分裂处境的写照。阿盟成员国多达 22 个,虽然阿盟章程规定的行动目标、发展方向和奋斗宗旨等是一致的,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在日常的来往活动中,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利益诉求,这使阿盟多年来很难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说话,也使阿盟的许多决议无法得到执行,最终沦为空头文件。有论者称,伊拉克战争以来,阿盟成员国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在对待包括巴以、伊朗等在内的中东问题上,彼此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现在,西亚北非国家持续动荡,阿盟成员国更是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各怀心事,其弱点和软肋再一次显现。     可以说,通过利比亚事件,阿盟的分歧更大了,这是阿盟付出的沉重代价。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主张“去卡扎菲化”,卡塔尔扮演了急先锋角色,不仅率先承认了反对派政府,同时派战机参与了军事行动,此外还允许并扶持反对派电视台“自由利比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成立。科威特和约旦与卡塔尔方面联系密切,对卡塔尔空军的军事行动和利比亚反对派的相关活动予以后勤、资金和装备上的协助。由于卡扎菲口无遮拦,特立独行,重非盟而轻阿盟,指责阿盟“没有前途”,甚至在阿盟峰会上公开指责、辱骂一些阿拉伯领导人,因此,利比亚在阿拉伯国家中比较铁心的兄弟不多,否则,事情会更加复杂。即使这样,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苏丹和也门等阿盟成员国,是反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更反对军事打击利比亚。即使禁飞区计划已经付诸实施,这些国家仍在阿盟内部会议中表达着不满。       西方:误判形势的代价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这次在利比亚问题上表现得异常积极、活跃,甚至出尽了风头。     北非是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欧洲内心深处的殖民统治者的情结和心态,使其总是觉得对北非的事不能“袖手旁观”。欧盟过去一直不断加大对北非的政治和经济投入,帮助其有效发展经济,维护政治稳定,以免沦为恐怖分子滋生的基地。同时,欧洲很看中北非地区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欧盟目前能源供应的一半依赖进口,而从西亚北非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很大比例。正因为如此,欧盟认为利比亚必须稳定,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然而,打头阵的法国,这次似乎是“打错了算盘”。法国之所以对利比亚现政权大打出手,是建立在它认为卡扎菲会很快下台的基础上的。特别是一开始,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攻势很猛,从东部起事,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法国见到这种情形,以为反政府武装一定会获胜,会很快推翻卡扎菲政权。于是,法国迫不及待地拥抱反对派,毫不留情地与卡扎菲“决裂”。事实上,是反政府武装一时间势如破竹的声势帮了法国的“倒忙”,使法国对形势产生误判。     当然,法国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也有一个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法国标榜注重民主和自由,对自己“管片儿”内国家反对政府的所谓“民主之举”,自然是格外看中,认为这是在这些国家普及民主、遍吹自由之风的最佳途径和表现,因此不惜一切予以支持。同时,在法国看来,如果利比亚反对派得势,掌管政权后,可以使自己在利比亚的利益重新“格式化”,通过扶植反对派上台,使重新“格式化”以后的利益分配格局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尤其是在以石油为主要代表的“能源蛋糕”切割上,使自己的份额达到“最大化”。     法国充当了“倒卡(扎菲)”急先锋。英国同属欧洲国家,其情形甚至是心态,一定程度上与法国相类似。不幸的是,事态的发展出乎它们的意料。面对利比亚僵持的局面,它们不得不付出代价。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北约上千架次战机的空袭,耗费了无数的钱财,但也只是摧毁了卡扎菲军力的 1/4 到 1/3 。狂轰滥炸更没有使卡扎菲屈服。 4 月 17 日,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在巡视法国驻阿富汗军队时,心里还挂念着利比亚。他在接受法国《巴黎人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法国英国等国空军在利比亚的城市作战中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成为一场“持久战”。隆盖坦承,这场战争“很可能久拖下去,因为卡扎菲和利比亚的情况并不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正因为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将导致它的漫长”。     利比亚的局势充满不测,未来怎么样,卡扎菲能否稳住阵脚,谁也无法绝对断言。利比亚政府发言人多次强调,那些不友好的国家将会后悔,今后利比亚的对外经济合作大单将没有它们的份额。     非法难民,也是卡扎菲手中对付欧洲的一个有力工具。过去,在与西方国家关系和好时期,卡扎菲为解决欧洲的非法移民问题做出许多贡献,以后倘若卡扎菲继续执政,他很可能会动用难民这把“杀手锏”,纵容甚至资助大批难民向欧洲涌进,以扰乱欧洲的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     美国这次对参与“奥德赛黎明”行动并不十分积极,它甚至交出了军事指挥权。说到底,美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美国现在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苦苦脱身不得,除了伤亡外,还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财政和军费开销,使国会议员和民众对奥巴马政府多有诟病。再开辟一条利比亚战线,对美国实在是“不堪承受之重”。     4 月 16 日 的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说,利比亚战事进行不满一月,英、法的激光制导炸弹库就已告罄。尽管美国有大量激光制导炸弹库存,但美国的这些激光制导炸弹与法、英国家的“不匹配”,无法适用于在利比亚执行任务的英国制造和法国制造的飞机。这种尴尬让利比亚的情报人员暗中窃笑。     黎巴嫩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拉贾·赫里认为,联合国 1973 号决议下的“奥德赛黎明”行动的过程必然充满血腥,结果无非两个,其一,利比亚分裂为两部分,其二,北约地面部队介入战争,但这两种结果导致的必然结果,都是西方国家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位阿拉伯学者还认为,北约内部和北约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随着奥巴马为了连任而继续“淡出”利比亚战事,剩下的事情都将由欧洲接管,双方的矛盾升级在所难免。     奥巴马 4 月 15 日无可奈何地说,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成果有限”,利比亚问题已经“陷入僵局”。 4 月 16 日,中东媒体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美国正为卡扎菲寻找庇护国,好让卡扎菲“体面地下台”。阿拉伯语媒体“中东在线”网站在报道中透露,这更多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因为卡扎菲宁愿坚持到最后,“拼光最后一颗子弹”,也不愿向美国低头。文章说,与其说是美国在为卡扎菲找出路,还不如说美国在为自己找退路。         朝鲜伊朗:触动下如何“坚守”     西方国家“倒卡”的代价,整体而言,涵盖了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而同时,还有一个方面是潜在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这就是“榜样”轰然倒塌所生发的“止步”效应。     具体地说,一度孜孜不倦致力于核武器研发的卡扎菲是一个被成功“改造”和“招安”过来的对象,他不但主动宣布不再发展核武,而且还积极配合、支持美国等国家的反恐行动,打击“基地”组织分子。现在,把这个主动举起白旗的人再置于死地,“榜样”轰然坍塌,势必对与利比亚有着相似拥核梦想的朝鲜和伊朗等国家产生严重的负面警示作用:“榜样”都被打倒了,今后谁还敢主动放弃核研发计划?     朝鲜就从利比亚的例子“悟出了很多”。 3 月 24 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高丽大学一位兼职教授认为,“当朝鲜高层领导人观看利比亚受到军事打击时,他们定然感到震惊,但也深深地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核武器)。”他还表示,朝鲜看到苏联当初决定终止军备竞赛,做出“放弃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政治选择,伊拉克接受联合国核查,以及利比亚招安,认为这三个国家都很愚蠢”。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位教授的主观臆断。外媒报道,在利比亚战事爆发后,朝鲜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利比亚终止核武器计划,为外国对其进行军事干预敞开了大门。朝鲜官方通讯社还在 3 月中下旬发表了一位资深外交官的评论,抨击西方国家针对利比亚的空袭,同时强调指出,利比亚真愚蠢,它在放弃核计划以换取援助和改善与西方关系的承诺中被骗了。     这位外交官最后得出结论,利比亚危机给国际社会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就是军队强大是不受欺负的保证,朝鲜的军事强大思想是朝鲜半岛和平的惟一保证。人们完全可以想像,在利比亚之事的教训下,再让朝鲜放弃核武器建设,是何等之难。     同样的情形还有伊朗。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 4 月 18 日报道,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当天庆祝伊朗军队日的集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核技术是我们完全应该拥有的权利”,“伊朗在这一问题上不会有丝毫让步和妥协”。他强调说:“犹太复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已经过去”,他指责美国在中东地区挑拨事端,制造分裂。     中东媒体评论说,美国和欧盟集中力量打击利比亚,使伊朗有了难得的“战略喘息期”,使本来炽手可热的伊核问题似乎骤然间凉了下来,使伊朗摆脱了风口浪尖的可怕处境,正可腾出手来加紧搞自己的核建设。可以断定,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遭遇的“示范”下,本来就强硬的伊朗更不可能把它的核计划向美国等拱手相让。  (   黄培昭 )  

Read More

德国联邦议院主席间接要求关闭“启蒙的艺术”展览

德国文学馆星期三邀请了联邦议院主席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两位高知名度人士参加了相关讨论。讨论的题目是: ” 文学与道义或政治有多大联系? ” 。在讨论会上,联邦议院主席拉默特间接要求关闭在北京举行的”启蒙的艺术”展览。拉默特认为,对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拘留破坏了展览的意图。关闭展览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极大影响。联邦议院主席是德国议会的决策人,从形式上来说,也是联邦德国的第二号人物。有3家德国博物馆参加的”启蒙的艺术”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作品。 赫塔·米勒再次批评北京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也对中国政府提出尖锐批评。她说,对艾未未的逮捕是”绑架”,北京领导人采用了”强盗的作法”。米勒重申终止”启蒙的艺术”展的要求。她在自问,西方还要天真到何时,为什么德国的文化政策是必须与中国政府合作。赫塔·米勒一直对中国政府进行尖锐批评,不断地为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获释奔走呼号。在罗马尼亚出生的赫塔·米勒本人在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就受到过罗马尼亚国家安全局的压制迫害。由于谈论罗马尼亚的专制体制太危险,她开始拿起笔进行写作。 德国关于停止展览的讨论 自从艾未未四月三日被逮捕以来,德国政界和文化界就开始讨论停止在北京举行的图片展。负责人权政策的绿党议会党团发言人,沃尔克·贝克( Volker Beck)在艾未未被逮捕不久后呼吁联邦政府, 敦促北京领导人允许艾未未公开出席展览 。如果中国政府加以拒绝,就必须停办展览。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人权政策发言人阿诺德·瓦茨( Arnold Vaatz,)支持绿党的要求。在北京参加举办展览的3家德国博物馆的馆长则通过德国媒体公开表示希望继续举办展览以及与中国开展对话。而主管文化的德国国务秘书诺伊曼(Bernd Neumann )再次严厉指责中国政府监禁艺术家艾未未。这位基民盟政治家周二在柏林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释放艾未未。他说, “他的突然被捕使我们看到,人权,法治,特别是艺术在中国被严重侵犯” 。诺伊曼对提前关闭展览的要求表示可以理解,但是他认为,停止与独裁政权的文化交流是错误的做法。他说, “改变只能通过对话实现”。 德国外长反对关闭展览 德国 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反对以关闭”启蒙的艺术”展览作为对北京 政府监禁 持不同政见者艾未未的回应。韦斯特韦勒在柏林”每日镜报”表示,联邦政府已经对监禁艾未未进行了强烈谴责。但是中止展览将剥夺几十万中国人了解欧洲启蒙运动史的机会。关闭展览的结果相当于禁止展览,此举只能削弱而不是加强社会的自由潮流。德国外长的表态反驳了联邦议院主席拉默特关闭展览的主张。 “启蒙的艺术”展览受到德国外交部的大力资助。这项为期一年的图片展于4月2日在北京开幕。联邦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主持了开幕式。开幕一天之后,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逮捕,至今下落不明。中国官方对艾未未的指控是涉嫌经济犯罪。 作者: Christoph Ricking  编译:李京慧 责编: Ana Lehmann 、文山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