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安邦咨询:北京城市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北京市当前处于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时期,在过去长期积累的城市空间问题、人口问题、交通问题等基础上,在国内外不利的经济大环境下,北京试图在强力行政推动下进行一场重大的城市空间调整、城市功能重构,这必将对北京的城市经济形成重大影响。第一,北京地方负债太高。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506.07亿元。与之相比,同期上海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5194.30亿元,广州市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1973亿元,深圳市截至2014年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313.5亿元。北京市地方债务在一线城市中最高,在全国省级地区中排名第二,但同时面临限购、扩容等被动因素,等于绑起手脚硬挨危机。与其他城市不同,作为首都的北京要承担很多国家级的城市建设与服务职能,这也加大了地方财政的压力。第二,北京的城市空间的固有缺陷无可挽回地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陈功认为,北京的城市空间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需要覆盖的空间也大,财政负担极为严重。举个例子,上海修50公里道路就能搞定的事情,北京因为摊子铺的太大,要修150公里才够用。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新机场建设等,就是明显的例子。虽然新的建设在面子上能拉动北京的GDP,但在“里子”上则给北京带来沉重的财政压力和投资压力。陈功强调,很多经济因素都是空间决定,只是北京市的经济管理部门没有认识清楚。第三,土地空间余地太小。北京虽然城市空间很大,但现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用城市土地空间实际上不足。陈功认为,现在的北京就别讨论什么土地财政、土地经济了,即使不限购,北京财政也濒临崩溃。在几个靠近山区的区,除非炸山开地,否则很快都接近最后的土地供应量了,至于老城区的几个区,更是完全没有土地了。陈功提醒,在财政依赖土地的模式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很快都会成为财政补贴的对象,张口向市里的要饭吃,成为北京巨大的财政包袱。第四,养老以及社会开支接近爆发时期。从上个世纪就开始研究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陈功表示,老龄化在中国扑面而来,北京市尤为突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到2030年,北京市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到205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迈入超老龄化社会,而且这种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将持续50年。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表示,北京市的老龄化引发的问题难有“解药”,这是老龄化被长期忽视的必然后果,不是什么社会化养老等简单措施就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社会化养老方面,北京未在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在资源上更没有做好准备)。举个例子,北京现在实际连死亡都死不起了,死个人买墓地都要5万到10万,而且要远至远郊甚至河北等地。第五,新城建设加重了财政压力。针对北京目前在“迁府”之下正在进行的新城建设问题,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表示,北京市的新城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投资需求量,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财政压力,水暖电气热路桥,摊子铺得越大,运营成本越高,越往后越要花大钱,这实际上是一个死循环。比如通州区全域906平方公里全部被纳入北京市副中心的范围,有人说这是重大利好,因为政府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投入将会加大,覆盖整个通州区域。但实际上,如此大规模的通州新城区建设也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土地收入虽然能带来一笔钱,但城市运营的成本则是永无止尽的。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未解除,而北京市又面临上述特别的困难,北京城市经济的未来十分堪忧,甚至不排除濒临崩溃的危险!如果说过去应对问题是未雨绸缪,现在的北京面临的则是在大雨中的绸缪,应对起来“急就章”不说,弄不好很快就面临暴风雨了。遵循智库学者的研究范式,陈功一如既往地给出了建议:北京短期面临的城市经济问题主要来自财政压力,应该建议中央提供一定的财政安排或者政策许可,比如发行城市债券,同时考虑结合绿色环境改造,争取让合作企业能够尽快上市集资,利用市场来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至于中长期的策略,则需要在系统研究北京面临的多种问题——城市空间调整、人口战略、产业发展等的基础上,才能寻找到系统解决方案。  

阅读更多

何艳玲:大国之城,大城之伤

(何艳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教授。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注:本文由网友根据何艳玲教授在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演讲整理。 大国之城,大城之伤 今天,我要用批判主义路径阐述我的思想,批判不是批评和怀疑,而是说我们不仅要看到事情正面,还能看到背面。事实上,对研究者和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去看到背面,所以,批判主义的路径其实意味着我对国家和城市更深层次的爱。 一、城市中国的逻辑就是转型中国的逻辑...

阅读更多

建设有良心的城市

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100 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 1000 立方米的人均缺水警戒线。对这个城市来说,下雨实在是大好的事情,可是,这个城市的下水道似乎在排斥这样的好事,因为一下雨,它就会给久旱逢甘霖的市民们制造麻烦。 6 月 23 日傍晚开始的这场雨,又使北京这个首都城市,沦为一片“泽国”。是的,这场雨,太痛快了些,它竟呈倾盆之状,骤然使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超过 100 毫米,紧接着,积水没膝,地铁进水,车辆被淹,寸步难行,整个城市毫无悬念地进入“瘫痪模式”。之所以称其为“模式”,实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很不陌生,它会周期性地重复,以至于北京市民以及到北京来办事的人,都必须学会与之相处了。     北京的道路积水问题,在 2004 年有过一场大折腾,那一年的 7 月 10 日,同样是一场暴雨,就让这个城市“停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立即拿出修改版的《北京市交通行业 2004 年防汛抗旱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交通应急对策。可数日之后, 7 月 29 日的一场已预知的中雨,就让北京西南方向的马家楼桥下严重积水。也是在那一年,北京市领导提出要对城市建设进行反思,做好应对再次发生强降雨的各项准备工作。 6 年下来,政府部门对市区积水点的整治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终不能让这个最需要水的城市遇水而安。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话值得中国的城市深思,不独北京。近一段时间,武汉、杭州、南昌等南方城市也与北京一样——大旱之后遇大涝,皆因下水道乏善可陈。排水设施是城市必须为市民提供的最为基本的公共品,它如同一个人的德行不事张扬,却始终默默地支撑着那些天大的事情——衣、食、住、行。可是,有的城市管理者更在意的是那些整日在街头吆喝、非要人家说好不可的形象工程,而不懂得一个城市的力量更多地蕴藏在人们看不到却始终能感觉到的方面,市政管网就是这一类。有的官员更在意他们的“几年大计”,而不是市政管网这样的“百年大计”,尽管有论者说这是官员考核体制在作怪,可是,这就是放弃良心的理由吗?     城市的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北京市近年来在整治积水问题上屡战屡败,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这更说明发展良善的基础设施是多么重大的责任。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将决定我们的子孙后代未来在城市里获得何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这一代“决定者”,必须是最有良心的一代中国人啊。我们必须去建设有良心的城市,而建设有良心的城市,又必须从下水道开始。   刊于  《 瞭望》新闻周刊  

阅读更多

北京湾欢迎你

俗话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一下雨,北京就变成了北洋。前一句出自尹丽川。她说下了雪到后海,就穿越到了明清。如果北京夏天的一场大雨后,她一定会觉得是穿越到了威尼斯。6月23日的那场大雨后,再说苏州是水乡,北京人民一定会笑:甭管您有户口没户口,一律北漂。 如果《未来水世界》还想拍续集,直接来这儿,连棚都不用搭,直接开拍。网友上传的各处照片,看得人目不暇接胆战心惊。街道早已变成河道,用主席话说,那真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立交桥上飞流直下,老远看以为三峡开闸泄洪,挂个匾可以写上“水帘洞”。一片汪洋之中,持伞的路人在马路牙子上面面相觑,似乎在码头等远方的船。有一张照片是几只大飞机在水上漂着,粗看以为在海上迫降,仔细一看这是首都机场停机坪。 北京人民不用去青岛大连买海景房了———推窗就是白茫茫的水。有的网友居然在窗台上发现了一条鱼,是的,是鱼,不是螃蟹。大家在微博和豆瓣上狂贴照片,展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各种欢乐。北京终于提前启动了2012的海洋模式。前几天被淹的武汉人民看得不以为然,拿旧照出来攀比,被北京网友嘲笑:你们那儿皇宫能看海吗? 往常北京的交通即时示意图,最堵的地方是红线,表示时速在5公里以下。那天变成了黑线,堵到凝固,或者是传感器已经失灵而爆表。这河道里恐怕只有骑马靠谱,汽车全搁水里泡着,露出车顶。车主都坐在路边或者树上叹气,有的人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有些车主一脸悔意,图省钱没加天窗,险些淹死在里面。有些地铁也停了,因为每一站都叫“积水潭”,这还是在下班时间,所有的交通设施都在添堵。 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7月10日发生过一起,满城尽是潜水艇。不过显然,这次更为严重。这七年来,北京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可谓无数,唯独这下水道什么样子,到底是能过去坦克还是仅能过去老鼠,却无人见过。赵丽华说西交民巷的路面未曾积水,因为下水道用的是清朝的。事实上二环里的胡同的确很少积水。我要严厉谴责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多年之前就开始给我们添堵埋钉子。 下水不畅的唯一原因就是管道设施有问题,不是因为遇到了百年一遇或者千年一遇的大雨,而实在是我们遇到了百年一遇或者千年一遇的市政设施。网上有个帖子一到下雨的时候就被顶出来,说是青岛现在还能收到德国方面关于下水道设施的产品维护材料———咱就不跟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比了,免得被人说别有用心。 其实我挺想论证下水不畅水淹七年的历史合理性、现实必然性以及思想先进性的。我也很渴望某环球大报能够告诉我纽约巴黎伦敦波恩惠灵顿奥斯陆都被水淹过,这样在他们宣布这些原因之时,我不会过于吃惊。不过话说回来,万年一遇的东西,这几年来见太多了,朋友们,请淡定吧淡定吧。 原文地址: http://gcontent.oeeee.com/f/8a/f8add58ad672b610/Blog/311/98a14a.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2 个评论 贾葭的最新更新: 水下的历史 / 2011-06-22 17:18 / 评论数( 1 ) 发自肺腑的歌唱 / 2011-06-21 12:37 / 评论数( 8 ) 古風 風箏之春 / 2011-06-03 16:46 / 评论数( 5 ) 林楚方在贾葭沈亮小姐婚礼上的发言 / 2011-04-28 13:59 / 评论数( 2 ) 徐友渔先生的证婚词 / 2011-04-24 02:20 / 评论数( 4 )

阅读更多

巴黎下水道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不过,你千万别以为我又要揭发出臭烘烘,脏兮兮的各种惨痛现实,事实上,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事实上自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介绍冉阿让背负自己的未来女婿穿过了一段危险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下水道博物馆Tips:交通:坐地铁9号线或RER C线, Pont de l’Alma 站下车;开放时间:5月1日到9月30日 11:00 – 17:00;10月1日到4月30日 11:00 – 16:00;每周四、周五,以及一月的第2~4周休息。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我当年去巴黎参观这个下水道博物馆的时候,票价学生3.5欧,非学生票不记得了,好像是4欧多,贵不了多少。两种票都带法语或英语导游。我选了法语的,一个胖胖的女孩,讲得很有意思。不过我后来也看见导游里有中国人模样的,各位最好进去的时候问问,说不定也能选中文。里面不大,仔细参观一圈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法国首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哪里是下水道?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统能够顺利排水。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奥斯曼是在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之后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多数人大概不知道,在巴黎,如果你不小心把钥匙或是贵重的戒指掉进了下水道,是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的。下水道里也会标注街道和门牌号码。你所需要的,只是拨个电话,这项服务是免费的!(只可惜,我当时没能记下这个号码。)完备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着从高卢罗曼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现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模型,并配以英、法两种文字说明。通道终端是一个大厅,放着3台电视机,播放一个长约20分钟的介绍巴黎下水道情况的短片。 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介绍,雨果在撰写《悲惨世界》前,曾通过时任下水道督察的好友埃马纽埃尔·布吕内索亲临下水道,并绘制了管道图,从而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在下水道中与警察周旋、逃脱追捕的情景。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5351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