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

自由亚洲 | 诸作家盲人日闯临沂再被逐 学者怒斥网民吁罢免残联主席(图)

网民及作家慕容雪村和王小山等人在国际盲人日到山东探访被暴力软禁的盲人律师陈光诚,都遭到暴力驱赶,学者指只要还存在政府支持的流氓暴力行为,中国就没有稳定和谐可言。律师刘晓原致信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要求关注陈光诚,网民则发起罢免张海迪行动。    图片:王小山一行五人 (王小山提供) 为抗议山东失明维权人士陈光诚被当地政府软禁,网民们发起的“探访陈光诚”行动在世界盲人节掀起高潮,超过五批网民先后前往山东省临沂的东师古村,希望探访陈光诚,包括一个50人的大型探访团。 但在村外10公里已有身份不明人士设路障阻挠,还恐吓说这是他们的地盘,任何外人不得随意进入。作家慕容雪村、王小山及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等四男一女,由青岛启程,前往临沂探望陈光诚也遭暴力驱赶。  王小山星期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村口的时候他们不让进,他们就把我们弄上一辆过路的长途大巴车,大巴车走了十公里我们便下车,他们的车也在后面跟着,下车后我们拦车也拦不到,我们就往回走,但不到一公里的时候,就开来一辆面包车,上面有七个人下来和我们争执了一会,他们也没有下重手就和我们推推搡搡,他们想把我们往车上推,就是那种威慑性的,但也没有动手打人,如果动手的话我们绝对不行,去之前也就说怎么打也不还手,但确实因为推推搡搡,有的人衣服被扯破了,手破了皮,而后就把我们推到另外一辆大巴车上,后来他们两辆车就一直跟着我,没办法后来就走了, 我们来的时候包了一辆车,后来就从徐州回北京了。” 记者:“其实你们也有预感会被驱逐出来?” 王小山:“对,都是这么说,但是也没有看到,我们就去看看。”  慕容雪村表示:“探望朋友,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或许我们几个人可以证明,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做这么一件事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陈光诚事件不断在网络中发酵,至今为止临沂政府并未出面对事件进行说明,也不断有媒体人影视明星甚至体制内官员参与发声。 星期天晚间,陕西省网管办副主任柯楚在新浪微博质问临沂政府,要求交代此事:“陈光诚到底是怎么回事?微博一直在持续关注并不断发酵,当地政府应该负责地说明情况!如果有错,就老老实实地认帐,认真负责地解决;如果政府没错,应该立即说明真相。这样一言不发,客观上是在给共产党抹黑、是在制造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在新浪微博上透露,日前有校内人员说,上层要他不要再插手陈光诚的事。他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干涉我在网上发帖,希望不要有第二次。  陈光诚自刑满出狱后已过一年,但至今仍然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家门前遭到重重封锁,自上个月起网友连续几波进发陈光诚居住的东师古村,都遭到暴力驱使。维权人士胡佳,在盲人节前夕被国保人员约谈三个小时,特别提到不准往山东看望陈光诚。  北京学者夏业良在推特上表示:陈光诚所在村庄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典型缩影,只要那里还存在着政府支持的流氓暴力行为,中国就没有什么稳定与和谐可言。无论胡温还是习储君,没有能力处置好这一事件,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家,连政客都不够格。 著名维权律师刘晓原上周六晚上发表一封就陈光诚事件致残联主席张海迪的信,表示张海迪作为残联的最高领导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及维护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陈光诚以及家人,这也是中国残联的章程以及《残疾人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刘晓原告诉本台记者:“作为中国残联,她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的,因为这件事在互联网上成了一个社会性的事件,网络上也传得沸沸扬扬,一个说他自由受到限制,网上还有传出说他遭到殴打,身体还有严重的病,全国各地有网友去临沂东师古村去探望他,也遭到了拦截,甚至殴打,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全国性事件,作为中国残联这个时候他应该出来讲话,把事件调查清楚了,搞清楚事实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据目前的情况,还没有网友进到村子里见到他,他本人跟外界也没有联系,这种情况下残联应该出面说清楚的。” 此前有网友要求张海作为残联主席必须尽自己的职责为陈光诚付诸行动,但一直没有获得张海迪的正面回应,近期更有网民发起罢免张海迪的活动,网友在上周五发起罢免张海迪的投票活动,但投票最终遭到管理员的删除,删除前数据显示,赞成票数占89%反对票11%,直到星期一本台记者截稿前,张海迪尚未对有关事件作出回应。 新浪微博网友李歆照表示:网友请张海迪关注陈光诚案,张主席非但不回应,还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称这是她的自由。作为残联主席,且以残联主席为名认证了微博,自动具有官方属性,不再只享有自由的权利,更有责任和义务。当公众要求你履行义务时,权利不可作为挡箭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诸作家盲人日闯临沂再被逐 学者怒斥网民吁罢免残联主席(图)

诸作家盲人日闯临沂再被逐 学者怒斥网民吁罢免残联主席(图) 2011-10-17 网民及作家慕容雪村和王小山等人在国际盲人日到山东探访被暴力软禁的盲人律师陈光诚,都遭到暴力驱赶,学者指只要还存在政府支持的流氓暴力行为,中国就没有稳定和谐可言。律师刘晓原致信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要求关注陈光诚,网民则发起罢免张海迪行动。    图片:王小山一行五人 (王小山提供) 为抗议山东失明维权人士陈光诚被当地政府软禁,网民们发起的“探访陈光诚”行动在世界盲人节掀起高潮,超过五批网民先后前往山东省临沂的东师古村,希望探访陈光诚,包括一个50人的大型探访团。 但在村外10公里已有身份不明人士设路障阻挠,还恐吓说这是他们的地盘,任何外人不得随意进入。作家慕容雪村、王小山及十三月唱片总经理卢中强等四男一女,由青岛启程,前往临沂探望陈光诚也遭暴力驱赶。  王小山星期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村口的时候他们不让进,他们就把我们弄上一辆过路的长途大巴车,大巴车走了十公里我们便下车,他们的车也在后面跟着,下车后我们拦车也拦不到,我们就往回走,但不到一公里的时候,就开来一辆面包车,上面有七个人下来和我们争执了一会,他们也没有下重手就和我们推推搡搡,他们想把我们往车上推,就是那种威慑性的,但也没有动手打人,如果动手的话我们绝对不行,去之前也就说怎么打也不还手,但确实因为推推搡搡,有的人衣服被扯破了,手破了皮,而后就把我们推到另外一辆大巴车上,后来他们两辆车就一直跟着我,没办法后来就走了, 我们来的时候包了一辆车,后来就从徐州回北京了。” 记者:“其实你们也有预感会被驱逐出来?” 王小山:“对,都是这么说,但是也没有看到,我们就去看看。”  慕容雪村表示:“探望朋友,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或许我们几个人可以证明,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做这么一件事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陈光诚事件不断在网络中发酵,至今为止临沂政府并未出面对事件进行说明,也不断有媒体人影视明星甚至体制内官员参与发声。 星期天晚间,陕西省网管办副主任柯楚在新浪微博质问临沂政府,要求交代此事:“陈光诚到底是怎么回事?微博一直在持续关注并不断发酵,当地政府应该负责地说明情况!如果有错,就老老实实地认帐,认真负责地解决;如果政府没错,应该立即说明真相。这样一言不发,客观上是在给共产党抹黑、是在制造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在新浪微博上透露,日前有校内人员说,上层要他不要再插手陈光诚的事。他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干涉我在网上发帖,希望不要有第二次。  陈光诚自刑满出狱后已过一年,但至今仍然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家门前遭到重重封锁,自上个月起网友连续几波进发陈光诚居住的东师古村,都遭到暴力驱使。维权人士胡佳,在盲人节前夕被国保人员约谈三个小时,特别提到不准往山东看望陈光诚。  北京学者夏业良在推特上表示:陈光诚所在村庄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典型缩影,只要那里还存在着政府支持的流氓暴力行为,中国就没有什么稳定与和谐可言。无论胡温还是习储君,没有能力处置好这一事件,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家,连政客都不够格。 著名维权律师刘晓原上周六晚上发表一封就陈光诚事件致残联主席张海迪的信,表示张海迪作为残联的最高领导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及维护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陈光诚以及家人,这也是中国残联的章程以及《残疾人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刘晓原告诉本台记者:“作为中国残联,她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的,因为这件事在互联网上成了一个社会性的事件,网络上也传得沸沸扬扬,一个说他自由受到限制,网上还有传出说他遭到殴打,身体还有严重的病,全国各地有网友去临沂东师古村去探望他,也遭到了拦截,甚至殴打,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全国性事件,作为中国残联这个时候他应该出来讲话,把事件调查清楚了,搞清楚事实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据目前的情况,还没有网友进到村子里见到他,他本人跟外界也没有联系,这种情况下残联应该出面说清楚的。” 此前有网友要求张海作为残联主席必须尽自己的职责为陈光诚付诸行动,但一直没有获得张海迪的正面回应,近期更有网民发起罢免张海迪的活动,网友在上周五发起罢免张海迪的投票活动,但投票最终遭到管理员的删除,删除前数据显示,赞成票数占89%反对票11%,直到星期一本台记者截稿前,张海迪尚未对有关事件作出回应。 新浪微博网友李歆照表示:网友请张海迪关注陈光诚案,张主席非但不回应,还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称这是她的自由。作为残联主席,且以残联主席为名认证了微博,自动具有官方属性,不再只享有自由的权利,更有责任和义务。当公众要求你履行义务时,权利不可作为挡箭牌。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瘦米中文网 | “中国模式”幻影折射的真实

瘦米网摘导读 :一些官员和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存在的,它的组成/特点就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儒家文化+高速发展的经济。而更多的学者和一些官员认为,“中国模式”是个假问题,为这个模式正名,其实是在掩盖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在为政府为党说话。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模式”真的存在,那么它值五毛钱。这篇瘦米网摘是9月1日“中国模式座谈会”的专家发言,有很多熟悉的名字: “中国模式”幻影折射的真实 地点:北京  主持人:张剑荆 中国经济30余年高速增长,确是极大的成就。如何解释这一成就呢?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论”,强调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观点。虽然温家宝总理曾明确表示不存在“中国模式”,但争论依然不断。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其特点如何,与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模式有何不同?这一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何在,是否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与中国经济成就伴生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关乎民众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均值得关注和探讨。本刊整理并刊出“中国模式座谈会”的专家发言,供读者参考。——编者 “中国模式”真与假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中国模式”是一个假问题。我一直以为,中国是一个正处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体,具有现代性的制度和价值也正处于初步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中,以制度和价值支撑的“现代社会结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正在逐步显现,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特权腐败等诸多问题正在困扰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谈“中国模式”,确实有些“奢侈”。 我们不能仅仅以经济的快速增长来界定“中国模式”。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来看,经济增长仅仅是发展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因素,而正确对待、处理好和分配好增长的社会财富,保持社会的公正、稳定、和谐、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安排才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根本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对“中国模式”这一话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解析,并保持高度的清醒,不能文过饰非。要知道,我们自己正处于发展的“中国时刻”,不但要防止被他人“误读”,也要防止被自己“误读”,丧失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动力和方向。 蔡霞(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 应当把“中国模式”的问题放到一个大背景中去看,就是中国社会几十年来的变化,本质上是东方农业大国怎么走向现代文明。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这样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其实并没有超越发展中国家追赶工业文明这个大范畴。 有学者概括“中国模式”的特征,就是以政府权力为主导,推动市场经济。这一步,其实发达国家都走过,我们也正在走。所以,从文明发展规律来讲,我们没有更特别的东西。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规模大、国土幅员广,底子可能更薄。 所以,中国30多年的发展,恰恰是人类文明转型的规律在发展中的中国的表现。所有社会文明的变迁,都是从经济的变化开始的,中国的发展没有超越这个规律,也没有超越其他发展中国家采用的路径。因此,没有什么“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鼓吹者试图把模式固定下来,这会在客观上掩盖我们中国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因为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是光靠经济本身所能解决的,它需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一旦谈模式,便是要固化下来,使之变成静态的东西。 中国人要走向现代文明,这是个历史的进步过程,应该用开放的、发展的、过程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变化。中国要走向现代文明,中华民族要强盛起来,我们是在探索一条发展道路,所以应该讲的是“中国道路”。 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首先我要提一个问题,到底是不是存在“中国模式”?要形成经济发展中可借鉴的模式,它必须从理论上具备几个重要的构成要件,这样,既可以从理论上加以阐释,也便于其他国家应用或者借鉴。但是,我们看来看去,现在无论中国人说的,还是外国人说的“中国模式”,都含糊不清,没有很清楚的界定。 到底什么是“中国模式”?好像是把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绩都认为是模式的成功。但是,这个模式跟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路径都不一样吗? 前些年,“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很多人就想能不能把中国发展路径总结成一种模式,比如说过去“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际上非常推崇的发展模式,叫“东亚经济模式”。 目前看来,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意义来说,所谓“中国模式”都没有真正超越“东亚模式”,没有比“四小龙”的业绩更加显著。 诚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大,但是,从经济发展业绩本身去比较,同样的30年跟人家相比较,未必比人家业绩好。从这方面讲,如果“东亚模式”都不能肯定为一个成功的经济模式,怎么能证明“中国模式”是一个更加值得赞颂的模式?这本身在理论上就难以成立。 如果以更广泛的方式看待“中国模式”,不单单看成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模式,它的特色在于“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摸着石头过河”,从理论上总结,其实就是经济学里面常说的“试错”。哪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在变革、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试错过程,中国的试错是什么?一般先是发现一个典型,对这个典型展开调查研究,认为它值得肯定以后就开始试点,试点之后设立特区,特区之后再扩大特区,即模仿这个特区再建若干个特区。过去发展的30多年里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确实发生了所谓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中性的,我并没有说这个奇迹是好的还是坏的。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有某种特点,这个特点叫做模式?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的确相当惊人,有人说这个数字是假的,有很多水分。 我要讲一个统计学常识,一个经济体假如以这么高的增长率增长了几十年之后,你可以怀疑它的绝对值,但是,它的增长率你就很难怀疑了。讲得简单点,改革之前不浮夸吗?一个浮夸的基数不断往上翻,假定说原来浮夸了一倍,第二年增长率翻了一番。你第二年的基数仍然是浮夸,你浮夸的量又翻一倍,第二年的基数等于是浮夸了两倍。如果我们30多年中国的浮夸是以几何级数往上翻,我们就会又看到“亩产13万斤了”。 大家知道,几何级数的浮夸是不能持续太长时间的,“大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高增长率持续这么多年,到现在没有明显的“烂包”,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确是事实,这个事实在历史上确实相当惊人。 东亚模式增长都没有真正长久,长达几十年的只有南非,也是一种很快上升的增长,而且,南非有很多经济指标非常惊人,人均耗电量居然跟英国差不多,高速公路占世界第三,而且它的制度设计跟中国很类似。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我认为有一个“中国模式”,不但有,而且“中国模式”接近完成,已经处于最后的完善过程当中。第一,这60年是一个整体。我们过去有一个框架,分改革前和改革后,实际上我们忽略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一致性。第二,这场改革叫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然后,本着这两点,我们看现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最近,有两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一件是福州大学实行恋爱实名制,就是谁要恋爱,就要登记,谁提出,谁负责,然后,出现问题找组织解决。第二件事,北京准备用手机定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情况。这两件小事非常让人受启发,表明了这样一个体制的空间是什么,在哪儿,这个体制内能做什么事。 怎么看30年的变化?这30年其实是很有限的变化,真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这个东西确实有着创新的过程,用体制和机制来说的话,就是体制没变,机制创新。其实,模式不是其他人能不能学,能不能做。我说的这个模式需要有自洽的逻辑,只要满足这一点,它就有特点,也叫模式。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模式”的概念有没有意义?比如说资本主义世界,别人可以总结出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东亚模式、莱茵模式。在中国,你可以说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内部可以分成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现在又有了重庆模式、广州模式等等。 从2008年起,由于金融危机,一下子让人觉得似乎有一种中国模式。很多我认识的金融界人士讲,中国能避开金融危机,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学会游泳,还没有下海,不可能被淹死,实际上中国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认定存在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模式如果是个中性的概念,其实是可以使用的。当然,我们首先要界定“中国模式”。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国际上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最大的敬佩和中国人自己感觉的差不多,就是走出匮乏:30多年前吃不饱肚子,抽烟的人一个月就抽一包烟,现在不太匮乏了。 对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同方式,暂且用模式的说法,我觉得是中性的,这是可以的。先不说中国,现在世界上确实有一种另类的国家。哪类国家呢?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那些国家,可能会有不稳定,比如利比亚;当然也有的国家多少年后才出现不稳定,如埃及;也可能靠石油超稳定,比如说沙特。东南亚还有一个特殊的国家,就是文莱,文莱人均GDP四五万美元,和西方是可以比一比的。我觉得可能存在一个依靠石油的模式。 中国最近对石油,包括官方和官商对石油的兴趣那么大,说哪里发现了油田,哪里发现气田,其实是对那种模式的一种向往。 另外提供一点视角。关于西方模式,我最近在翻译的一本书,它在欧洲和北美的范畴之内,把西方分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地中海模式,极化多元主义模式;第二种是中欧和北欧模式,叫民主法团主义模式;第三种是北大西洋模式或者自由主义模式。这是两个政治科学家,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美国人联合研究的结论,他们是研究媒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 我现在特别关注地中海模式,觉得中国某种程度上接近地中海模式,但是跟它又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是,它有一个极化多元主义,两个议政党,左的和右的。另外,他们这些国家相对来说和另外两个模式相比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少数人掌握资源,把资源送给老百姓,送给他的支持者,支持者反过来回报他。 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所谓的模式是一个样本,大家都可以照着学,可以推广。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发展,有些经验是别人可以学的,但是,大部分经验别人学不了。 首先,中国是一个转轨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我们的经验跟其他转轨经济不同,就是我们用了一个“双轨制”。我觉得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但对外而言就没什么好学的了,除了古巴。 中国道路的特点 茅于轼 :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有共产党稳定的领导,所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领导人的过渡没有流血事件,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看看别的发展中国家,暗杀、流血不在少数,我们没有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个特点,因为有一个党的领导,有很多事情市场做不了的,政府能做,或者市场做起来很慢的,政府做起来很快就能做成。最典型的如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飞机、机场、电信,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里可以排第一。 但是,现在有点儿过头了,好多高速公路没有足够的车走。这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长期缺电、电力供应不足之类的事情。印度、菲律宾,几十年缺电,总也解决不了。印度更不用说,连高速公路都没有。我们比他们强多了,原因是我们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做这些事。 还有一个特点,可以说是我们能做的,我们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可以牺牲少数人。有没有这样的事?这可以讨论,我觉得应该可能会有的。按照市场的意义,多数人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大多数人得益了,然后整个国家的发展就快了,这个道理看起来是有点对的,但是,违背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理,即每个人的权利是相同的,任何人都同样受到保护。 但是,我们中国政府有时不太关心这一点。比如说三峡工程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有很大争论。在有些国家里头,要搞这么一个工程,根本就搞不起来,我们说搞就搞了。当然现在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无法辩论。 另一个特点,即改革的开始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那时,中国的情况非常糟糕,我们起点非常低,这个别人学不了。那个时候,农民吃不饱肚子。进城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再有几百元钱,更是满足得不得了。我们现在积累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靠农民工打工赚出来的。30多年来,中国挖了200多亿吨的煤啊,死了很多人,但是没有因此出现社会问题。中国的农民工非常能忍耐,这个别的国家学不了。 现在情况已经完全变了,现在进城打工的不是吃不饱的农民了,而是“80后”、“90后”,他们没挨过饿,知识比较多,受教育比较多,懂得维权,会用计算机,会上网,知道全世界的事情,这是很不一样的。 中国改革成功主要的特点是财富的极大增加,财富的增加有什么经验呢?有一条,可能大家不见得同意,叫做“闷声大发财”,我想来想去,觉得这句话很恰当地归纳了中国财富快速增加的道理。 比较改革以前的30年,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也想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国,走的是一种什么道路呢?就是不许你发财。走工业化,要劳动创造财富,要学大寨、学鞍钢宪法,就是不让你赚钱,一赚钱就是资本主义。 现在看起来这些都错了,发财是对的。发财是什么?发财就是创造财富,有了钱,许多问题都容易解决了。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炼了1000多万吨钢,现在中国每年钢产量达6亿吨。 秦晖 :现在中国的发展当然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人能不能学瑞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也不是说福利国家是中国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点上,经济学界的朋友有强烈的不同意见。值得思考的是,所有的这些国家的政府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探讨的结论是,政府的权力大,责任也很大,这就是所谓福利国家;政府也可能权力小,责任也很小,这就是自由放任。因为老百姓有不同的诉求,有的老百姓对自己的权利看得很重,害怕政府过多地侵犯他,就不同意给政府太多授权;有的老百姓更多地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他就更强调问责政府,因为要问责政府,所以要更多地授权于政府,但是,权力授得再多,也是可以随时收回来的。 在中国,权力不受制约,责任不可追问,这种权力无穷大,责任无限小的特点,和它的高速增长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今天,中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力全世界最大。 现在最怕是两拨人说相反的话,一部分人说政府就应该多收点钱,扩大国家的汲取能力,另一派人说政府就不管公共服务,老百姓就应该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方面政府收了大量的钱,一方面又不承担任何责任,所谓的预算公开有什么动机呢? 孙立平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在于它为体制新造了一种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现在我们用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语言来表达的这些内容。中国的市场不是一个完整的体制,而是一个零散的机制。现在用这个零散的机制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地下的资源挖出来了。第二,盘活了土地。我们这些年有钱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把这么多地给卖了,卖了地还得建点东西。地还是那块地,实际上财富没增加,但是钱确实是增加的。第三,最充分利用了人口的红利。 蔡霞 :中国内外有两个“时空交错”,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当我们工业文明这段路还没有走完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走向信息文明了。这是外部的时空交错。 内部的时空交错,就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相当于工业化的后期,乃至于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但是,往中部走的时候,到河南、安徽、山东,你可能看到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是跑到云贵川的非省会城市,你就看到它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然后你再往广西、贵州、云南的大山里走,完全是田园风光、农业文化。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权力对市场经济介入的范围和强度,比其他国家可能还要再强一些。 还可以再加上一条: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用将近200年走过的路子。反过来说,西方国家200年之内积聚的矛盾,我们30年当中全部遇到了。西方国家有200年的时间来回旋、解决问题,我们没有。 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新老矛盾交织,各种矛盾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传播出来。 吴思(《炎黄春秋》副社长兼执行主编) :我认为是有“中国模式”的。在经济方面可以先从历史上谈起。中国经济历来就是多了一个权力要素,权力介入市场,而且分量非常大,除了税费之外,还有各种敲诈勒索、垄断的方式,这个东西是中国特色。 我们可以把它量化,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不能局限在西方经济学的模式中,要引入新概念,真实描述中国经济的概念。 现在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状态,出现权力市场或者是按照古汉语所说的“官市”或者“杂霸市”。 在经济上,“杂霸市”、“官市”仍然有可能凭着自己的比较优势持续一段时间:第一,我们劳动力便宜,在国际上有优势;第二,我们向西方学习模仿各种新技术、新制度,还在学习过程中,可学的东西还很多。于是,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可能发展得不错,这仍然是“杂霸”模式经济的成绩。 现在中国存在的权力市场,不能长久持续,未来必须继续提高市场自由度。 中国的未来与对策 茅于轼 :中国的问题是现在钱无孔不入,当官可以买卖,踢足球可以买卖,文凭可以买卖,渗透到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在一点原则没有了,完全被钱控制了。 改革30多年,我们往往看成一个阶段,其实30年是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代人的时间,里头的变化非常大,现在的情况跟改革开始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讨论财产登记问题。30年以前,领导干部刚刚从“牛棚”里放出来,什么财产都没有,要他们登记也没有必要,没什么财产,登什么记呀,一定要登记,也没有什么阻力。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说了20年也登记不起来,阻力非常大。 最后,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宪法》上讲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可以置身于法律之外,都要守法。大家看看,马路上的特权车就公然跟《宪法》挑战,交警不敢管,老百姓习以为常。这些事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是个特权社会,几千年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特权,特权的反面就是法治,有特权就没有法治。 竹立家 :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展,关键还在于未来几年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于改革是否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真正有效地消除贫富分化和特权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幸福和尊严,让人民满意。 在统观中国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基础上,寻求重点突破的、关键性的“改革顶层设计”,是从制度和价值层面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的结果,对未来五至十年的中国社会稳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健康,只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合作和社会团结,才是一个人民幸福和尊严得到保证的稳定和谐社会,也才有资格谈论所谓的发展模式这一“宏大叙事”。 未来,中国必须推进社会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宪法原则实践社会体制安排,按照“民主、民生、公正、和谐”的“新发展共识”追求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把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引入一个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 “十二五”期间,国家面临非常艰巨的社会体制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任务,改革的结果直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相关联,当然,也与中国未来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相关联。 吴思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邓子恢鼓吹“四大自由”——“租地自由、借贷自由、务工自由、贸易自由”。我们可以把土地看做资源,借贷就是资本,务工就是劳动力流动,贸易就是产品的自由。邓子恢想推动这“四大自由”,推动民间的市场经济的自由度。 改革开放后,“四大自由”都恢复了,租地自由是恢复成了大包干;借贷自由目前还是个半开放的市场,金融市场半开放,主要还是国家垄断,但是,民间可以部分介入;雇工自由基本放开了;贸易自由,现在处在半开放的领域,比如电信市场不能完全开放,有些资源还是国进民退,但是,绝大部分开放了。 凭着市场自由度的增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由度增加多少?按照2008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的评比,世界平均自由度62分,排名最高的香港92分,最低的朝鲜3分,倒数第二是古巴27分,中国大陆是52分。 我们从得3分的朝鲜那个状态增加到52分,自由度增加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了,企业家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因:市场自由度提高,财富自然就增加。 展江 :前几年,领导人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各国的资源、模式、体制和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正在飞速变化,西方福利模式也好,自由主义模式也好,也都面临着一些危机,同时“中国模式”目前留下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多。 未来怎么做,我觉得秦晖的观点非常对:我们应该在两个维度上去努力,一是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营造更多的公平,另外一个是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提高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和社会自由度。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阅 (来源: 《中国改革》 ) 查看评论(1)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AV,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AV,请移步原文页面享受 更好的阅读效果 FROM 瘦米中文网:做一个有态度的青年! | BY 瘦米网摘 | 查看评论(1) | 投稿 | 官方 新浪 / 腾讯 微博 | CC. 阅读完本文的她/他还阅读了… 秋风:中国自由主义二十年的颓势 (3) 《朱镕基讲话实录》到底在骂谁 (6) 刘瑜: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4) 廖亦武:走出中国 (4) 杨恒均:911是美国政府干的 (4) 林达:9·11事件十周年回顾 (0)

阅读更多

章文 | 监督,还是监督!

2011年06月30日 23:52:00   刚看到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接受新京报的专访,虽然比之前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傲慢姿态强不少,但仍然是在为自己辩护。竟然说出“公众仇富仇贪,我们很冤屈”这样的屁话来,实在是脸皮太厚了!     尤其是看到下面这段对话,估计有人要忍不住开骂了。      新京报:总会正在研发的”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信息管理系统”特点是什么?      王汝鹏: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过去我们能实现捐款人在线查询,查询捐款是否到账,但还很不够,捐款人更想知道钱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上,这些即将在中国红十字会得到实现,我们争取在7月底前推出。     从郭美美事件爆发到王秘书长承诺的7月底,总共不到两月而已。也就是说60年来没做到的事情,两个月就可以完成。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事本来就很简单,可这帮家伙硬是拖着不办,收了爱心捐款,却不告诉人家钱用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不公开?还不是为了方便行某事么?如此暗箱操作,还要说无腐败,简直是把人当三岁小孩或白痴了!     我在微博里痛斥他们“比衙门还衙门,可恶至极!”但显然这只是一时激愤之语,因为衙门毕竟是衙门,可恶起来那是红十字会所不能比的。     就拿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说吧,都是从老百姓头上“课税”过来的,一年动辄数万亿,今年据说要突破10万亿。照理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到今天,老百姓既没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到政府财政收入的照顾,更不清楚自己被收上去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上周去沈阳录制凤凰大讲堂节目,我、北大教授夏业良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三人,对阵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所长刘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和刘尚希三人,虽然两派在关于财政收入多了还是少了的问题上有分歧,但都同意应该加强对政府财政开支的监督,确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监督,还是监督!中共打下江山前,黄炎培和毛泽东就曾在延安窑洞里有一番后来流传甚广的对话,主题就是“监督”,毛泽东当时说: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后来的事情演变,根本就是逆着毛泽东的话。众所目睹,不用多说。由于缺乏监督,政府越发“坏起来”:渎职严重,暗箱盛行,腐败丛生。由于无力监督,民众越发“不耐烦”:群体事件此起彼伏,社会怨气深重。     就连红十字会这样一个最应该公开透明的机构,竟然也玩起猫腻来。本来很容易建设的追查款项去向的平台,拖了几十年,直到郭美美事件引爆了民众的监督向其施加了巨大压力才开始行动,并且其实只要两月便可建成!     由此可见,没有监督,连善人也变成魔鬼,而有了监督,魔鬼会变回善人。明天就是中共90岁生日了,全国都在唱颂歌。本人五音不全,只能以此文献给中共了:你们实在太自由自在了,太欠管了,现在90岁年纪大了,再随心所欲下去会出大问题的!         上一篇: 红歌与红会   下一篇: 德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阅读数(1388) 评论数( 4 ) 4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夏业良 | 合理房价在经济学上不成立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8月26日表示,目前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但经济学家夏业良就此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理价位在经济学上是不成立的,房价总体上还会上涨。 “住房是一种激励” 时代周报:房价多少算过高?合理价位应该怎么定位? 夏业良:也许标准是就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但这是错的,因为国民收入是有差距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在倒退,是在搞一种“计划回归”。房价本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然波动。但在中国,土地是国有的而非自然开放的供给,政府每过一段时间放一批土地,这是他们自以为很高明的手段。但是再好的手段都不如市场经济本身好。合理价位在经济学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很少有中国人懂得这个基本常识,总是想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住房。住房永远都是一个看得见、但可能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一种激励。 时代周报:最近又有传言说银监会口头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第三套房贷政策,第三套房贷政策将继续从严吗? 夏业良:我认为一些白领迫于压力做一辈子房奴,这本身就不值得鼓励。我尤其反对限制二、三套房贷的谬论。哪有一个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限制人家只能买一套住房?你怎么不限制一个家庭只能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冰箱?政府整天以为自己在给穷人办事,但是连最基本的经济常识都不懂。打个比方,有人家里有个50平方米的住房,现在两个孩子大了,需要买第二套第三套住房,他们就成了政府政策打压的对象了,其实他们正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个政策就得改变。 时代周报:有人说限制贷款就是限制供应,最终不仅不会压低房价还会推高房价? 夏业良:老早就说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所以曾提出要提高自有资金比例。但是这无法严格限定,有些企业有能力,以小博大,自有资金20%,借80%,但发展得非常好。也有人自有80%,最后可能都还不起那20%的款。所以这个不能用公式简单去套。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不做这个限制。银行有它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不应由政府来整齐划一地规定。现在限制贷款肯定会推高房价,越是这样,地产商越觉得资金紧张,相对成本就越高,最后这个成本就会转嫁给消费者。 “房价总体还会上涨” 时代周报:“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仍然过高”是否意味着下一步的目标是降价? 夏业良:他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目标,因为一个国家他的房价总是有高有低的。说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按照他的思路,他有生之年都打压不完的。 时代周报:对7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中,7月份房价环比持平,但是对36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却显示,7月份房价环比上涨1.61%,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夏业良:首先,在中国房地产数据是不可信的,因为没有一家具有完全公信力的机构并且具有这个专业能力做这样的调查。基本上数据都是根据政策的趋向变化,比如说政府希望这段时间是什么样的数据,它就往哪里靠。其次政府的目标是多变的。之前是要“防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现在又说“部分城市房价仍过高”。政府针对一个目标采取一个对策,这对他们来说就很满足了,最终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结果是怎样他们往往不是很在意。 时代周报:下半年对房价上涨的市场预期如何?调控的任务是否更为艰巨? 夏业良: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果没有遇到金融危机的话,那它总体还会继续向上涨。政府的打压只能是短暂的遏制,因为总的来说需求是大于供给的。(2010年9月2日《时代周报》)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 1
  • ……
  • 6
  • 7
  • 8
  • ……
  • 19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