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

夏业良 | “国进民退”对谁有利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自然可以消解产能过剩,只有计划权力的崇拜者和受益者才会不顾企业亏损地盲目扩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温总理指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批和相关项目用地批准等。 我们需要发问的是,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和产能过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认了多种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大力倡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此后又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国退民进”的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方针和战略在最近的六七年时间里如何演变为“国进民退”的计划复归模式?笔者以为从下例中似可窥一斑。 根据最新报道,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拟收购私有的日照钢铁2/3的股份。山钢集团是一家新成立的集团公司,由山东省政府控股。2008年3月,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七的山东济南钢铁集团和莱芜钢铁集团正式重组,挂牌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按照产能衡量,山东钢铁集团目前是全球第九大钢铁制造商。此后,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山东钢铁集团和日照钢铁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由山钢集团重组日照钢铁。 日照钢铁的多数股权所有人杜双华尽了很大的努力,以避免被山钢集团收购。在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杜双华名列第二位。据香港媒体报道,杜双华为阻挠收购,将日照钢铁大约30%的股份低价转让给了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根据山钢集团的说法,重组日照钢铁完成后,山钢集团将得以加速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如果济钢和莱钢各自完成整体上市,那么整合而成的山钢集团也将借势整体上市,变成一家A股超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山钢集团将向日照钢铁注入160亿元人民币新资本,换取其2/3的股份,剩余的股份由杜双华及其香港上市的新合作伙伴共同持有。 今年上半年,在许多国有钢厂亏损之际,日照钢铁盈利18亿元,而山钢集团(按产能衡量规模为日照钢铁3倍)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之后,仅今年上半年就合计亏损约13亿元。据《胡润百富榜》估计,去年底日照钢铁价值约300亿元,但山钢集团的投资报告却将该公司估价为80亿元左右。 政府的力量充其量只能让经济止跌,而经济复苏和长远的发展,则必须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靠社会投资而非政府集中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目前的金融体制环境对国企更为有利,这是造成 “国进民退”之倒退现象的主要因素。国家4万亿元投资,绝大多数给了国有大项目,民营企业几乎一分钱都拿不到。 另有民营企业家抱怨说:我们在银行的信贷记录很好,却贷不到款。经济危机来了,国有企业有保障,而民营企业将难以生存。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比重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类,居首位的是铁路建设投资,这是否会强化铁路部门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格局?另外国电在做硅材料,华能和大唐也想进入风机,如果他们建立起制造能力,我们民营企业报价再低也不会要我们的,这样国内能源市场的开放就永远不可能了,那将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垄断。 危机来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来救急是可以的,但长期来看,则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现在地方政府恢复“跑部钱进”,让我们想起了20年前的现象,感觉非常不好。按照以自由竞争为基调的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短期或长期动态变化而达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范围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国在经历40多年的艰难摸索与痛苦抉择之后才于1992年正式确定了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中国国民为此道路的确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和漫长的等待。 然而,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阻挠和叫嚣从未停止过,那些对计划经济和通过权力来控制和配置资源情有独钟的“计划权力崇拜者”和“计划机制复归者”们,千方百计地把自由市场经济“妖魔化”,甚至妄图否定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借助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试图彻底否定自由竞争市场这一行之有效的基本经济运行模式。国内一些所谓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并非赞同凯恩斯主义的全部主张,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实只是“权力主导和配置资源的经济”,并且力图用习惯性的计划思维推进有利于少数集团利益的计划机制复归。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轻信“国家利益等于全体国民利益”的官方理论恒等式,那么,“国进民退”的强力干预究竟给谁带来利益?! 本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夏业良 | 通胀压力下的宏观导向

近年来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市场化程度和经济自由度的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从12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 率0.5个百分点,达到18.5%(世界范围的罕见高位水平)。这是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五次分别是1月28日升至16%,2月25日升至16.5%,5月10日调整为17%,11月16日增至17.5%,11月29日升至18%。而第四、五、六3次调整时间不到1个月,是过去较为罕见的现象。显然,这是在通货膨胀压力日趋严重情况下的一种被迫反应。 不久前国家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当前通胀压力的解释,值得关注。这位负责人认为,以往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局部短缺造成的,而今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品种与以往有所区别,食品价格上涨并非短缺所致,而是在于流动性过剩。官方给出的四大原因第一是货币发行过量,尤其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第二是临时性因素,如灾害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第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迫使农产品的成本有所提高。第四是热钱炒作特定商品,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  近期,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把国内经济出现负面后果的责任,部分归咎于美国经济政策的负面扩散效应,反映出中国宏观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美国第二阶段量化宽松(QE2)被中国政府视为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美国经济政策有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恶果,中国货币当局被迫反复实施冲销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可能继续提高,但加息空间则相当有限。 美国实施第二阶段量化宽松政策是希望进一步刺激仍旧疲弱的美国经济,这样势必形成美元的贬值,客观上迫使人民币升值。倘若中国坚持人民币不主动升值,或在压力下做出微幅上调的应对,就会面临货币供给严重过剩的棘手难题,从而面临通膨的更大压力。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强调加大农产品供应,打击囤积、哄抬价格等行为,鲜菜运输车免交高速公路过路费、检查费等,重申“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要求在年末和明年年初(元旦、春节期间),都将严控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包括水、电、油、气四大类以及公共服务收费。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每年达到9%以上,但老百姓的“幸福感指数”却并不高,城乡居民确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和实际福利水平也远低于官方统计数字。就业机会、教育性价比、医疗服务、养老保障、食品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1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澳门表示“调控房价确实很难”,随后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也表示“国家房地产调控十八般武艺都试了”,“调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自9月29日掀起第二轮楼市“猛药”调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限购令、限贷令、限价令、限外令等政策相继出台,剂量愈来愈大,“药效”却愈来愈小。但政府调控决心未变,平均房价水平不出现明显下降,政府誓不罢手。 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价格问题,土地所有权误区、垄断供给与分时投放、权力配置与寻租现象、行业准入“玻璃天花板”等实质性问题,扭曲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供求性质,如果不能从根本层面上解决利益冲突的矛盾和“逆市场化”运行机制,房地产问题将会演化为中国经济无法克服的长期隐患。 笔者以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仍然保持在8.5%以上的高位,但通胀水平将接近5%,就业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当前应当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严格控制政府支出和公共工程的规模,着重经济增长质量与当前实效。 此外还要积极改变出口结构和导向,调整出口市场重心,通过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和发展家庭服务业增大就业空间。应停止出台对房地产价格的直接干预政策,下决心根治土地供给与出让环节中的腐败、垄断和“逆市场化”弊端。 近年来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市场化程度和经济自由度的降低,因此,坚持市场化的方向、更多采用市场机制而非权力配置,应当成为“ 十二五规划 ”实施的核心导向,否则可能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  发表于: 财经国家周刊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夏业良 | 立足整体个税制度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 大家都很关注这一权威信息。在过去五年里,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一直此起彼伏,从未停息。也有两会代表和委员透露说准备在两会中公布自己的提案,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000元或3500元左右。 过去十年来,笔者曾写过一系列有关个人所得税制的时评,强调目前中国尚无较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制,仅关注和调整个税起征点,而不立足于个人所得税整体制度的建立,是个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一个以家庭为主体征收单位、包括被赡养人口扣除额以及其他可扣除额的个人所得税制。现在,笔者想借这次个人所得税修正案的东风,再谈点想法。 目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是累进式的,其政策含义在于收入越多,税负越重,最高一级达到45%的高位。然而在现实中,大家已经注意到,对个税贡献比重最大的,并非政策所针对的高收入阶层,反而是收入微薄的普通工薪阶层税负沉重,工薪收入阶层通常无法偷税漏税,而高收入阶层却有办法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税收,或只是象征性地纳税。 财政部2009年曾发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报告,对“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上调”争议给予正面回应,表示大幅提高起征点后,高收入群体受惠多,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受损。遗憾的是,对于这样关系重大的结论,至今却未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经验数据和翔实的理论分析。 另外,这份由财政部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撰写的报告还披露,2008年全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万人(从这一数字就可看出,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人口群体显然被大大低估了,或者说实际自行申报的人口数量可能不到应报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一),约占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3%;缴纳的税额为1294亿元,占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35%;自行申报人员多集中在电力、金融、石油、电信等部门和公司股东、企事业高管等职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31日申报期结束,全国共有2689150人到税务机关办理2009年度个税自行纳税申报,与上年同期相比,申报人数增加287573人,增长12%。纳税人人均申报年所得额34.78万元,人均申报应纳税额5.24万元。申报已缴税额1384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增长9%。 把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白领工薪阶层定为高收入群体,显然大可商榷。如今,大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生活、工作过的居民都知道,在这些大都市里年收入12万元的白领工薪阶层生活和工作压力沉重,再加上针对性较强的税收负担,其实际效用函数值或幸福感指数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笔者的政策建议是,立足于构建以家庭为主体征收单位、包括被赡养人口扣除额以及其他可扣除额的个人所得税制。在此制度建立起来之前的过渡阶段措施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全国大致划分三类税收地区(为节约税收成本,这一划分应较为粗略以便于实际操作),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苏州等城市(可定为税收一类地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一次性提高到一万元,而青海、宁夏、西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定为税收三类地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两万元,这样可以使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不再直接纳税,形成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的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差距,从而产生税收优惠激励,从税收角度鼓励各种资源、技术、资本和人才向落后地区转移。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其他地区,或可定为税收二类地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一万五千元。 其次,还应考虑调整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的不同层级,比如把最高一级从45%降低到25%(考虑到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积累水平,与美国最高的35%和法国最高的30%相比较,仍然属于相对较高的范畴),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第一层级(初始纳税比例)为5%,第二层级为8%,第三层级为10%,第四层级为13%,第五层级为16%,第六层级为18%,第七层级为21%,第八层级(即最高层级)为25%。 限于专栏的篇幅限制,笔者在此仅略述政策建议要点,具体分析思路和依托数据将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竭诚欢迎各界批评指正与讨论。 (2011-03-03  上海证券报 )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夏业良 | 人民有权买“北京的房子”

2011年04月28日 16:38 分类: 未分类 阅读: 369 推荐 8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上一篇: 立足整体个税制度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19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