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

扎西:孔庆东与凤姐之比较

  在这乱象横生的年代,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早已经失去了动笔的念头,对社会一些热点眼球事件缺乏关注的兴趣,对孔庆东了解也很少,在网上看过三两个孔的视频,阅读过几篇关于对孔三妈的评论文章,虽然孔庆东对贪官污吏的咒骂赢得了众多的喝彩,但这点并不能证明孔庆东的什么,因为贪官污吏如同过街的老鼠,任何一个正直的国人都会对贪官污吏说:NO,相反,对孔庆东众多出位的言行深不以为然,靠出位言行走红并非孔庆东的首创,当年的罗玉凤(凤姐)可与之有一比。   1、都属于曾经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出身,不同的是孔庆东是大学副教授,凤姐曾是乡村小学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二者出位的言行显然与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不匹配。曾经,人类灵魂工程师是那么美好、崇高的称呼,如今,品味起来似乎大大变了味道,顺便问一句:如果你有孩子,你会让这样的老师为你的孩子“传道授业解惑”吗?   2、两人的家庭出身不同:孔庆东出身于工人家庭,说自己从小到大从没有挨过饿,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从没有挨过饿”在那个年代还真是一个奇迹!凤姐出身于农民家庭,自爆出身家庭贫穷,想必肯定有吃不饱饭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工农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长大后,孔庆东以反帝反修为“己任”,在嬉笑怒骂中见匕首,刀刀刺进“敌人青红的苦胆”。凤姐长大后似乎走了一条与孔庆东相反的路:非国际视野的不嫁,亚洲人不嫁。。。。。。自信的凤姐在国内几经周折,钓金龟婿失败后,最后竟毅然决然的远赴“狼窝”,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其言行举止都属于人类食色欲望清洁器:孔庆东能让女人不再出墙,凤姐能让男人不再淫荡。如果让中国人在上床前必须都膜拜一下孔庆东和凤姐,中国各级的计生办都可以撤销了,这样就可为国家省下一大笔三公支出,同时,计生国策也不再是难事!如果国人都能在吃饭前膜拜一下孔庆东和凤姐。我敢断定每人吃饭肯定要少吃一两,这样不知道全国每年要节省多少粮食!   4、都有虐待偏好,不同的是孔庆东是以虐人为快感,凤姐是以自虐为高潮,虽然不少心理医生都好心建议凤姐去瞧瞧病。不管虐人还是自虐,因为二人皆是“公众人物”,其出位言行的实质和后果皆是虐待社会,危害社会。   5、同属于网络红人,都靠出位发财。与网络红人“犀利哥”相比,孔庆东、凤姐二人先天条件都很贫穷,至少“犀利哥”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的迷住了不少哥迷们,而把孔凤丢在人堆里可能就像风儿刮过一样,无影无踪;然而二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了贫穷的先天不足,通过出位的言语迷倒了众多的孔粉凤迷,赢得了众多媒体的青睐,并在不断的走穴中赚取了大把的出场费。至于二人是否自己相信自己说的话,可能只有鬼才知道!   6、在公共平台(电视、网络)都很率真,都喜欢“TMD”,不同的是孔庆东在tmd前面添加了3个形象生动的动词,所以,孔庆东的率直赢得了“人类都无法战胜的一朵奇葩”的“赞誉”。凤姐可能学识不如孔庆东,也或功能不如孔庆东,也或底气不如孔庆东,所以只能平淡的(也或习惯的)发出了这三个音。但凤姐的自信同样赢得了“信凤姐 得自信”的“美誉”。   7、都是数百年间才出一个的人物:北大500年出了一个孔庆东(为了加深众人的印象,顺带还拿毛泽东做了一个陪衬:中国1000年出了一个毛泽东)。中国600年出了一个罗玉凤。比较起来,孔庆东还在罗玉凤之下,比凤姐少了100年的修炼,这一点我还真为孔庆东鸣不平,至少孔庆东比凤姐多吃了20多年的干饭啊?!   8、2人的自我介绍都很醒目:孔庆东——孔氏73代子孙、北大教授,凤姐——中国最红的网络红人,中国30万男人都想娶她,还无一人适合条件。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爱看人文类的书,比如《知音》和《故事会》。。。。。。孔氏可是中国2000年来最知名的一个人物,至于其是否真是其孙子,远房与否等我们无法考究,但我想在中国喜欢孔氏的人不会多,因为孔氏向来都是教化顺民,为权贵说话的,而权贵们最多将其理论作为奴役人民的一种工具,权贵们其实也未必真喜欢。就算是其73代直系子孙,通过73次交配,孔老夫子的精血传到他身上的大约还剩下1.37%,真的是所剩无几了,近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北大教授(有文称之为副教授)的头衔则平淡了许多,在北大,博导数千,教授近万,教授多得一块砖能砸死一堆,不说北大教授不是一种稀缺资源,前不久,还有一道貌岸然的教授诱惑一小他26岁的中学生上床,事后还诬告其敲诈的恶劣事件在北大发生。。。   9、都喜爱与鲁迅相比:孔庆东很多地方都谈及了鲁迅,其行为似乎也在刻意模仿鲁迅,其笔名:周三、醉婴等可以看出其意欲鲁迅绝一高下的臆想。渴望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高度,还自比“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显然其文学修为与鲁迅先生相比差了不是一个十万八千里,虽然二者皆是北大教授文学的(鲁迅曾兼职北大)。凤姐更加直接,有人嘲讽说她写的散文像鲁迅的。凤姐回击说,“鲁迅没我写的好,比如他写的那个《故乡》其实不如我。他还写过‘血馒头’这些文章没我写的好”凤姐还说自己认为她的《读书记》就比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得好。”看后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与凤姐比较起来,无耻二字已然失去了意义。   10、都拥有众多的、疯狂的粉丝:凤姐最红的时候据说拥有数百万粉丝,有媒体称凤姐回母校怀旧被围观, 入厕时竟有粉丝蹲守据,可想之粉丝的疯狂。孔庆东的粉丝想必不少,据孔自己说,“三妈”后一夜多了数千万粉丝,如果凤姐见后可能不以为然,心想“如果老娘还在国内,你TMD能有那么火吗”,至于孔庆东入厕时是否有粉丝蹲守据,至今尚未见媒体的报道。   11、二人皆是社会畸形审丑(恶)的焦点人物:蒋成博在《凤姐登人物杂志 谁在丑化中国人》一文中说的非常精彩:中国人最大的丑陋在于不知道自己的丑陋,外国人贬低中国,我们忍了,因为那不是问题的要害,最主要的问题是丑陋中国人自己,他们不仅言行举止丑陋,心灵更加丑陋,丑陋到想方设法借助丑陋发家致富,扬名立万,教育子孙后代了,丑陋到满世界里去炫耀自己的丑陋,丑陋到用自己的丑陋去博得他人的笑料。说到底,是丑陋的中国人自己在丑化中国人,这才是中国人的悲哀。曾经,社会的畸形审丑爱好造就了凤姐的大红大紫(凤姐从某种程度上或许还赢得了大众的小小的谅解,毕竟凤姐还花费了10万大洋试图让自己相貌不再那么吓人。从这点来看,其实凤姐还是很为自己的容貌焦虑。但其出位的言行必将载入历史、遗臭万年),如今,以“王八蛋、带路党、汉奸、杀头、日(动词)、三妈”闻名的孔庆东,又堂而皇之的赢得大众的眼球,社会畸形爱好从审丑转向了审恶,可悲!   12、结局:凤姐最后被某政府部门认定为“三俗”的典型,并被全面封杀,最后不得不远赴他乡(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凤姐有目的的计划,但我想如果凤姐不被封杀,而仍然有在国内大把捞票的机会,她会舍得放弃这一机会吗)。孔庆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3、今后何去何从?如今凤姐象风儿一样,飘去了“人间地域”——美国,并继续受到了美国媒体的“关注”,据称还要上 《TIME》杂志封面(虽然绝大部分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件扬国威的好事)。令人嘲讽的是,当年的反美斗士,北大中文系女生马楠(同在北大中文系,不知道是不是孔某的亲传弟子),曾当面反驳克林顿对美国民主、自由、人權的解释,痛斥美国的人權状况恶劣。本科毕业后,却选择了到人權状况恶劣的美国留学。后来,又嫁给了一个蓝眼睛、白皮肤的美国人,还生了一个美国籍的儿子。有网媒报道,乌有之乡的大佬黎阳早就在美国。宣扬民族主义的《中國不高兴》作者,常在央视指点江山的爱国者——宋晓军,办理了美国绿卡,该书总策划张小波也移民加拿大。孔庆东呢?这个以“王八蛋、带路党、汉奸、杀头、日(动词)、三妈”闻名的北大副教授,今后何去何从?

阅读更多

“无良教授”孔庆东应否被辞退?

“无良教授”孔庆东应否被辞退? 作者:叶匡政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11-18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19 10:14:53 阅读量:61次   孔庆东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三妈的”事件已过去数日,仍未停歇。不仅新华社发表评论,敦促北大解聘孔庆东,北大学生也发起辞退孔庆东的活动。有学生写公开信希望校长能辞退这个“五毛教授”,信中认为辞退孔庆东的理由不仅因他“爆粗口应受到谴责,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他多次在公共领域宣扬暴力。”信中称,孔庆东在第一视频中,常称要把某人干掉,这种对其他公民的暴力威胁,已远超言论自由范围。北大学生也因此分为两派,观点对垒。按“北大未名 BBS” 发帖数量计,“倒孔派”人数远大于“挺孔派”。   看到北大学生的这个举动,有些吃惊。因这些年来,一直觉得北大学生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能对本校教授有此番作为,确属不易。无论“挺孔”还是“倒孔”,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显然,孔庆东的那些出格言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对孔庆东了解不多,只知道他自称“北大醉侠”,早年看过几篇他写“烙饼卷大葱”的博文,曾以为他是性情中人。近年通过微博,才发现他习惯用歪话、狠话、大话、脏话雷人,俨然成了教授圈里的宋祖德。他的言论也多出现在报纸的娱乐版,可见大家并未把他的言论当真,只图一乐。我一直猜测,可能是他的脑前额叶受伤,导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否则的话,实难理解他身上这种以骂求名、以贱求敌的娱乐精神。   好玩的是,这个来自黑龙江的孔氏后人,常自称是孔子的第73代直系传人。孔子是强调“慎言”“讷言”和“非礼匆言”的,这位常把儒家挂在嘴边的孔庆东,竟喜欢以暴力言语示人,显然有违孔家的祖德祖训。说句玩笑话,最应处罚孔庆东的,当是孔氏家族。记得明洪武年间,当时朝廷曾赐孔氏族长一支藤杖,令其主持家族事务。据说藤杖至今仍在,孔氏族长如要维护孔家声誉,就该杖责这位有辱斯文门风的孔氏后人。   孔庆东的狂妄无忌,并非一日之功。很显然,他从谩骂中获得了乐趣、享有了名声,于是便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押在了这种粗口文化中。记得孔庆东当年开博客,还自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初犯我,我让三分。人再犯我,我回一针。人恒犯我,斩草除根。”看他今天的作为,这几句话倒成了扇向自己的嘴巴。他常称记者为“无良记者”和“国家公害”,在我看来,一个教授如此言行,才真称得上“无良”,任其恣肆漫延,倒有可能沦为“国家公害”。   在我看来,孔庆东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言论没有反响。所以,他把吸引媒体注意力,当作了自己发言的动力,哪怕是瞎说胡扯、大放厥词。长此以往,他把那个常在媒体上出现的极端形象,看作了真实的自己,被媒体虚构的那个形象所奴役。这是从好的方面揣测他的心理变异。从坏的方面推想,这种假扮的狂放不羁,倒显出了某种居心的险恶。他假冒醉侠也好,他佯装痴狂也罢,表面在攻击汉奸、记者,实际倒像在阿谀他心目中的主子。否则,他那些背离道义和良知的言行,确实有违常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狂士的表演家,竟有人追捧,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哀。   不过,我个人虽十分反感孔庆东的这类怪异言论,但并不赞同北大因此而辞退孔庆东。因为假如孔庆东因言论出格被辞退,明天就可能有另一位教授,因言论让另一些人不适而被辞退。这显然有违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老北大精神也不相容。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公众人物都能理性地发表言论,但如果有某些公众人物不甘寂寞,想剑走偏锋,愿意用一些肆无忌惮的胡言乱语来娱乐公众,我们虽有嘲笑、批判他的权利,却没有让他因言获罪的权力。因为他损毁的只是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只会让理性的人降低对其学术水准的评价,最坏结果就是沦为逗人一乐的小丑。讨厌这类小丑言行的人,可以选择不听不看他的言论,但要求权力机关来处理这类小丑,显然也很不妥。只要一个人的言论没有触犯“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原则,政府就应当予以保护。从目前孔庆东发布的言论来看,虽有暴力色彩,但似乎并未触犯这一底线。   言论自由肯定是有边界的,中国在这方面的案例和法理,几乎空白,所以只能拿美国说事。霍姆斯法官1919年曾为美国最高法确立过“明显和即刻的危险”的司法原则,指出了言论自由的边界,比如他认为法律肯定是不会保护一个在剧院高声谎报火灾,并造成公众恐慌的人。但1927年布兰代斯法官却对“危险”做了限定,认为“如果宣扬违法并未构成煽动,且没有证据表明这类倡议将被立即实施,那么无论在道德上应该受到何种遣责,宣扬违法并不能成为剥夺自由言论的理由。我们必须记住宣扬与煽动、准备与企图、集会与阴谋之间的区别。要发现明显和即刻的危险,必须证明即刻的严重暴力可被预期或受到鼓动。”也就是说,即便在宣扬违法,只要不会煽动即刻的危险,都不能成为剥夺一个人言论自由的理由,最多我们只能在道德上遣责这样的言论。   美国在1970年代后,对因言获罪有了更严格的限定,对言论采取了更宽容的司法原则,认为言论只有在对社会秩序已造成或极可能造成重大而实质危害时,这种破坏必须达到明显严重的程度,并具有立即性和可能性时,才可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或处罚。曾有一个三K党首领在电视里辱骂黑人,并扬言采取报复行动,但美国最高法院在1969年判其无罪,认为他的行为并不是在煽动或制造即时的危险行为,只不过在宣扬一种理念,与真正的煽动仍有区别。这些原则虽没有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但至少可成为我们判断此类问题的一个标准。   对大骂别人汉奸的孔庆东来说,可能只要来自美国的理念都会排斥。如果他坚决反对美国对言论自由的见解,而甘愿按照自己的极端理论,接受北大处罚,那就另当别论了。

阅读更多

北大学生发起辞退孔庆东活动 “倒孔派”占上风

连日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的事件(简称“三妈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并持续发酵。新华社11日发表评论,敦促北大解聘孔庆东。围绕该不该解聘孔庆东?北大学生俨然分成两派,观点对垒,但以在“北大未名BBS”网站上发帖数量计,“倒孔派”人数远大于“挺孔派”。

阅读更多

郭宇宽 | 微薄式的“自激系统”

作者: 郭宇宽  |  评论(0)  | 标签: 原子化 , 孔三妈 微薄式的“自激系统” 郭宇宽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微博型社会:民粹主义和庇护主义滋生的良好土壤》一文中讲过,微博在中国的成功绝非偶然, 中国社会原子化的结构,恰恰符合微博这种有金字塔特点的传播模式。但我最近还注意到了另一点,就是微博的技术架构,也反过来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像诺斯讲的那样,制度是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选择的。 引发我这种思考的原因是,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如果是面对面讲话,挺讲道理的,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我在观察之后发现,微博的功能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民粹性,在真实世界上像孔庆东一样,开口三妈,是很没有教养的体现,不会有太大市场,但在微博上,孔三妈因为这种下流语言,反而一下子粉丝暴涨好几万。 微博不像QQ和人人网那样有主流的分群和分组的功能。尼克拉斯•卢曼认为,社会需要系统分化。一个社会会分裂出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会形成独立的沟通媒介。从当下的社会现实来说,越是这样分化的社会权力结构比较分散,相对来说是不容易被集权所控制的。而在微博的技术构架中,没有分裂出完整的子系统、话语圈以及兴趣组,这意味着整个微薄是一个平面的、联通的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需要公共空间,但若整个社会都变成公共空间,而没有专业空间,即我们所说的“小圈子”,也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问题,哪怕是一些带有专业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也都会被拿到公共空间让大家点评,所有人都可以对某个专业问题评头论足。 我并非是说民众不可以参与专业问题的讨论,但如果这种方式变成主流,结果就很可怕了。在这种平面的传播平台上,语言的辨识度与其激烈性呈正相关关系。这就像打广告一样,只有最动感最具色彩性的广告才会吸引别人的眼球。这种信号机制鼓励了带有极端色彩的言论的传播。若要使自己的言论被大众所识别,你的言语就要非常出格。若是像孔子一样用中庸的态度讲话,“中庸之道其至矣乎”,讲得平和中正,大家就不会注意到你,即使你讲得很对,很有道理,问题是它没有特色。 微博的这种传播机制,促进产生了一种带有微博色彩的话语方式。当这种语言被传播圈所识别,并形成一批拥趸,也即所谓的粉丝以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话语激烈的精英群体高高在上,并与大量匿名的,很少有人关注的草根网友相结合。这种形式的结合是非常具有法西斯主义特色的。 我并非说微博就是法西斯主义,而是说这种精英和草根在话语上的相互鼓励和结合,是具有法西斯特点的。这种社会结构不是鼓励以话语质量取胜,常常会导致鼓励以人多势众和话语的暴虐来取胜。有时候对一个专业性问题的讨论,是可以非常冷静的,甚至是两三个人就可以讨论清楚的,但在在微博上,理性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少,谁的话语更出格,谁能裹挟更大批的粉丝,谁就能取胜,而这批粉丝往往会用唾沫星子把一个很冷静的专业问题淹没。这种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残缺的、不健康的社会讨论空间。 在会议室开会时,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喇叭里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这种现象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叫“自激”,是由于喇叭的声音传到麦克风里,再经过扩音器百倍的放大,在喇叭中传出更大的声音,然后这些声音又被送进了麦克风,又经过数百倍的放大,又在喇叭中播出来……这样一直重复下去,最后就形成了尖叫声。微博也是如此,其技术架构与民粹主义相互刺激,将非理性的话语方式不断放大,使微博上的言语出现越来越暴虐的倾向。 卢曼和哈贝马斯是德国思想史双峰并峙的两个巨人,卢曼强调社会系统性分化,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但这两者没有否认对方的认知价值。一个社会没有公共领域不行,没有专业性系统分化也不行。所以我并非觉得中国有微博这样一个公共领域是件坏事,微博就像海德公园的“演讲者之角”一样,让谁都可以在公众前作演讲,这是完全符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但让我忧虑的是,如果微博的话语方式成为社会主流,演化为比谁嗓门大粉丝多,这种传播结构假如成为甚至是压倒性的主流以后,就会抑制“圈子”的形成,也就是卢曼所讲的系统分化。 这个社会除了公共领袖以外,还需要有小的兴趣共同体,以及被某个专业领域所认知的话题,可以在某个“圈子”里面比较冷静认真地探讨。 因此,微薄的技术架构和它的传播模式相互影响,并与中国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它既展现了其建设性的一面,拓展了公共空间的话语权力,但也展现了它或许是破坏性的一面,因为一个长期话语被压抑的社会常常太渴求话语的释放,而不能注意到其实一个缺乏专业系统的公共空间也是危险的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郭宇宽的最新更新: 警惕“广场式审判” / 2011-11-01 12:27 / 评论数( 5 ) 宁可错误,不要猥琐 / 2011-10-23 11:04 / 评论数( 4 ) 网络暴虐情绪的社会土壤 / 2011-10-12 22:40 / 评论数( 4 ) 防治精英民粹化 须建设有教养的社会 / 2011-10-09 11:55 / 评论数( 2 ) 慈善的钱该有多“干净”? / 2011-10-03 23:30 / 评论数( 9 )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高人:一场严重损害国家形象的闹剧

高人:一场严重损害国家形象的闹剧 作者:高人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1-18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18 14:22:34 阅读量:30次     一   11月13日,由“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主办、贵州茅台镇国珍酒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红锦堂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孔子和平奖”评选揭晓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山艺术区隆重举行,由16位专家学者担任的评委经过投票,决定俄罗斯总理普京获得2011年“第二届孔子和平奖”。   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2月9日在北京东单新闻大厦举行,获奖者将获得一尊孔子金像和获奖证书。   二   多亏我留了一手,将“荆楚网”上述报道复制后存入文档——因为,所有网站现已将有关消息删除;如此“行动一致”,估计是“奉命行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结果;似乎也印证了我曾在“选举网”转载的另一篇有关报道后留言所表示的“担心演变为一场外交纠纷”——莫非俄罗斯真的向中国提出了交涉?   三   因为,同连战获得“第一届孔子和平奖”后佯称“不知情”一样,据悉普京闻讯获得“第二届孔子和平奖”后,也感到十分尴尬,他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网站称该奖“一钱不值”,还不无鄙夷地说“越来越多的一些不知名的小奖项,‘死皮赖脸’地想尽办法黏上普京”。   普京的尴尬还在于,他并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把“孔子和平奖”奖给他,恐怕连他自己都觉得“滑稽”乃至“无功受禄,受之有愧”。   四   普京自1999年接替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后又担任总理期间,俄罗斯多次发生拘留驱赶华人、没收华商货物等排华事件,并击沉中资货轮造成1人死亡7人失踪,在中俄油气谈判和供应中一再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我们上赶着把“孔子和平奖”送给他已经是荒诞不经,而这厮非但不领情,反而恶语相加,更令我们无地自容。   如此自讨其辱,丢的是全中国人的脸面,即使不能说这是“爱国贼”们的“汉奸”行为,但此举“爱国”乎,“辱国”乎?   08年,我游曲阜,在“三孔”,眼瞅着许多小贩追着老外推销纪念品,被斥以“讨厌”轰赶——16位评委形同这些小贩。   五   既然“孔子和平奖的宗旨是和为贵”,那么,按照“修齐治平”顺序,尤其是在国内官民严重对立,贫富极端分化,社会戾气充斥,群体事件不断的当下,当务之急也应该是设立“孔子和谐奖”,奖励包括“维稳”“安定团结”者在内的和谐人士以“安内”,然后再去“和谐”“大同”世界,唯此,“孔子和平奖”方具感召力,获奖者才会以此为荣,不会出现评委会已经预料到了的“获奖人可以不接受甚至拒绝该奖项”尴尬事。   六   更重要的是,孔子曾在“五四”和“文革”中两次被打倒乃至被掘墓,前不久其雕像又遭被尊百日便黯然退出天安门广场的变故,可谓一再受辱;好在借改革开放东风,凭宣传机要费不差钱,孔子终于乘桴浮于海外建院办学,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以“动漫”形式向世界弯腰打躬作揖,成为新时代的“圣之时者”,崛起了的中国代言人,堪称来之不易。   如今,草率拿他当奖品派送却被拒绝,这岂不是对孔子的再次羞辱?   七   况且,“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以“中国”和“国际”招徕,实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10月20日刚刚注册,“学术”根本无从谈起。   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形同儿戏,使得该奖分量大打折扣,大幅贬值——我曾在《 又一个中国“故事” 》一文中说,唯有“‘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名气大,并因契合‘和平奖’而名正言顺”。   再看该机构的名誉主任和主任,奖项评委会主席,顾问,以及16名评委,恕我孤陋寡闻和大不敬,除了孔子后人孔庆东大名鼎鼎之外,多是名不见经传,更是鲜有国际专业者,给人不务正业的印象;而赞助商,也是做酒和卖茶叶的,档次也不算很高。   八   文化部叫停了其下属“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所属“传统文化保护部”开展的“第二届孔子和平奖”颁奖活动后,有报道说评奖活动又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启动了,如今,却是“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在大操大办——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这些人何以如此自不量力,乐此不疲,乃至不惜出乖露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