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标

宋志标

宋志标是一位中国知名的记者和作家,曾任《南方都市报》评论员,《中国财富》记者和《东方日报》旗下东方网的专栏作家。他的文章充满人文关怀,常常关注社会议题并触及多个敏感话题。

宋志标的代表作品包括《南方都市报》纪念5.12地震三周年的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澎湃社论——神性与人性之争》、《“推普废粤”的四年变迁》等。

然而,他也因为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遭到停职。之后,宋又因为为香港媒体《东方日报》撰写专栏而被迫离职。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宋志标可能是第一位公开的因触犯中国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最近公布的“不许记者为外媒撰稿”的规定而被迫离职的中国记者”。

在离开媒体工作后,宋志标经常以笔名“照相的宋师傅”在名为“旧闻评论”的公众号上发表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宋志标:常熟童工为何没有成为“事件”?

除了这些认识上的歧路、以及坑,还有的一个问题是常熟童工的展露并不充分。这是调查记者末路之后第N次暴露的后果。迄今为止,梨视频之后的跟进调查几乎为零,进展基本靠政府,报道无寸进,社会也没有蠕动式抵近,大事件的潜质就烟消云散。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社会有多弱势,几乎没有行动能力。搁在往常,会有民间机构进入调查,会有NGO介入,会有全方位的线上线下联动。但在现在都是空,不只是允许与否的问题,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禁止后,这些力量根本就没了,童工难见证了社会的围困,再一次!

阅读更多

宋志标:徐世平叫阵腾讯,为何抬出师承方汉奇?

方是中国新闻史的权威,他确立了中共的红色新闻史,为解放区、国统区中数量不多的党的宣传事业谱写了一曲“新闻史”的赞歌。徐世平提到要马化腾去看中国新闻史,其重点究竟是什么,也很清楚。

在1949年前后的中国新闻史上,除了以党的宣传事业确立新闻史的中心,还涉及到对民国商业报纸的改造——这部分不是红色新闻史的重点,但徐世平想必是要马化腾去读读这部分内容。用意很明显,资产阶级的新闻媒体是如何被党罚没、驯服,为党所用的。

这应该就是徐世平在第二封公开信中的潜台词,他在第一封公开信里将腾讯一统媒体江山的可担忧的前景,这是明线。而在第二封信里,他则从红色新闻史上对商业媒体的改造作为暗线——尽管在现有的管理格局下,引经据典不无迂腐,可剑指何方是清楚的。

阅读更多

旧闻评论|宋志标:真的都是因为体制

超越了阶级区隔的诈骗术否定了那些惯常的说法,比如被骗是因为穷,没用上智能手机,或者因为智商低、没有人生阅历,再或者说是缘于警惕心不够。但漫卷而来的信息展现了冷酷的事实:被骗无非是因为你活在这片土地上,骗子不是偶然的,而是结构性存在。

没有什么媒体明确地告知说,诈骗术的泛滥及其所以能频频得逞,必须公权力介入才能制止。批评到了委婉批评实名制就到顶了,就停止了。然后,警察微博带着怨妇一样的表情说,公众不了解打击诈骗的复杂程度,警察有多累——因为批评不自由,赞美瞬时无意义。

阅读更多

旧闻评论|宋志标:纪念在无纪念的时候诞生

眼下所见,纪念的解决方式无一胜出,哪怕是抒情作为方案,也被严厉拒绝。扭曲的纪念日心态,反倒创造出另一种纪念方式。也就是说,在禁止纪念的情况下,人们争相谈论纪念的缺失、匮乏、不能,俨然已有社会情绪的通感作用。纪念在无纪念的状态下诞生了。

不许纪念的动机很简单,生怕就事论事的埋怨波及一种存在的基础,动摇某种被许多人严密持守的根基。但是在那么多想要记住的人那里,纪念心态却也是迥异,有的无非是要求得一场痛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哪怕是最不相关的吊哭也成了禁忌,像皮鞭夺走滴蜡。

阅读更多

宋志标:港城反核事件——无信息,不交流,求对话

就信息匮乏的角度,希望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不是为了助长抗议,而是希望提供两下讨论所用——在将中法核循环项目当做洪水猛兽或高级核能技术之外,最缺的就是平等对话。从抗议事件中走出来站在台阶上讲话的官员发言看,依旧是用空洞的原则代替可靠信息的供给,用缺乏执行力的托辞来取代实际可行的民意测量,充满了陈腐的官僚气息,这很可能预示着事件的走向并不让人乐观。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