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

凯迪周刊 | 艾约:中国式尊严

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五年在二十八岁时就任近十万人口县属小镇镇长。三年后升任为该县宣传部长,而后副县长,配有专车和专门的司机。他的政治野心不小,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有一年回国我去看他,他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回国?中国应该有更适合你的专业的位置和机会。 我想都没有想地答道:为了有尊严地活着。...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两杆子的实质是暴力和欺骗

以下被新浪审查删除的微博来自自由微博网站和其它监测渠道,数字时代编辑整理: 慕容雪村:环球时报说攻击申纪兰无助于中国的政治文明,大概是希望人们无视、甚至包容“申纪兰现象”。事实上,正是通过对申纪兰现象的讨论,才让更多人明白了代议制的几个基本命题: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当代表?当代表要经过哪些程序、哪些步骤?怎样才算是合格的代表?假如这些都不能讨论,那还谈什么政治文明?...

阅读更多

徐贲 | 黄河浮尸与人的尊严

黄河浮尸与人的尊严 徐 贲   据报道,“黄河兰州段浮尸万具无人管理”的网络谣言曾引起兰州市民及下游群众恐慌。为了更好地处理黄河浮尸,兰州市有关县区将组建专业打捞队,负责辖区内黄河浮尸打捞处理工作。令人毛骨悚然的“浮尸万具”不是一下子发生的,是在过去 50 年里累积的数字(不是尸体),可见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而没有得到重视。今天,有关单位关注的只是浮尸是否影响了黄河水质,而不是这么多的浮尸曾经是哪些活人,活人又为什么成了黄河上的浮尸。 《 论语 • 乡党》说, “ 厩焚,子退朝,曰: ‘ 伤人乎? ’ 不问马。 ” 孔子在马厩失火后先问伤人乎而不问伤马乎,一般认为是因为孔子更重视人的价值。对照起今天某些领导和一些媒体的问水不问人,难免令人有今不如昔的感叹。然而,光有这样的感叹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觉得人很重要,那么需要叩问的是,为什么应该无条件地把人放在财物或其他一切人之外的东西之上 ? 现代伦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人有人的尊严( human dignity )。孔子的确是关心人胜过关心马,但他那个时代毕竟还没有关于人的尊严的观念。 伦理哲学家马格利特( Avishai Margalit )把尊严界定为一种对人的“道义上的尊重”( moral respect )。这种尊重可以用“贵族的尊重”来类比,“贵族的尊重是因为你是谁,而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你是谁则取决于你的家庭关系。就每个人而言,他的家庭可以说就是人类”。在这两个意思上,尊严都是一种“荣誉”, 但是,贵族的荣誉是等级的,是因为他有“不凡”的门庭和社会地位,而普通人的荣誉则是道义性的,因为无论一个人多么平凡,他都具有人的荣誉。马格利特还指出,社会的荣誉可以有纵的和横的两个维度,“比你等级高的人享有纵的荣誉,与你平等的人则享有横的荣誉”。在自由、平等的社会里,“道义的荣誉只有一个维度,那就是横的,这种尊重遍及所有的人,……连人的尸体也应该受到尊重。死者的尸体,就算是敌人的尸体,也不是动物的尸骸,也应该予以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便是尊重”。 就在“黄河浮尸”报道的同一天,美国也有一则报道,纽约市的一个离十年前 911 事件现场不远的地方,施工人员在两幢楼房间的狭窄夹弄里发现了一个波音飞机的起落架,这是当年袭击世贸中心大楼的飞机部件。但是,有关人员和新闻报道更关心的是会不会有遇难者的部分遗骸落在了那个夹弄里。如果有的话,那么查明是哪位或哪些死者的遗骸便是整个社会的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 维护人的尊严是就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的,因此,人的尊严与人们有时候笼统而言的一些“尊严”,如国家、集体、职业、机构等等的“尊严”是不同的。无视人的尊严往往正是以那些集体的名义进行的。尊重逝者的遗体,查清他们的身份,对遗体妥善安葬,这只是维护人的尊严的一个方面,而维护每个活着的人的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人们不能讲真话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时,当农民工辛苦劳作而拿不到报酬时,当有人在高房价压力下不得不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时,当人民的食品安全没有保障而高高在上者却有“特供”可以享受时,他们都失去了人的尊严。 尊严是一个陈述人的价值的概念,英语中的尊严是从拉丁字 dignitas 来的,原指尊重和身份,“人”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身份。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皮科 · 德拉 · 米兰多拉( Pico della Mirandola 1463 - 1494 )在《论人的尊严》( 1487 )中首先阐述了人的尊严。然而,一直要到 20 世纪 50 年代,在有了《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后,人的尊严才与人的权利和正义联系起来。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说,“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必须)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三年后,《世界人权宣言》在“序言”里更加清楚地说,订立这个文件的前提之一便是“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并将之作为“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在具体条文中,《人权宣言》“重申(人类)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 联合国这两份文件所述及的人的尊严在后来的许多国际文件中不断得到重申,如 1966 年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 1976 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又称 “A 公约 ” ), 1984 年的《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1989 年的《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宪章》所说的“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也在后来的许多国际文件中一再重申,如 1965 年的《关于在青年中促进和平以及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宣言》, 1969 年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 ,1971 年的《智障人士权利宣言》,等等。 人的尊严、人权和正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政治学家朱克特( Michael Zuckert )解释道,“有尊严”和“平等和不移的权利”一起作为“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处于同一个层次上,正义从属于这个层次,并由此推导而出的,正义以权利和尊严为基础,而尊严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人的尊严得不到承认或不受重视的国家里,个体的公民不可能真正拥有政治和社会的自由权利,整个社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正义和公正。黄河上漂浮的看起来是死人的尸体,但却也是被几乎整个中国社会丢弃的人的尊严的一具废弃皮囊。      

阅读更多

杨恒均 | 如何评价为国权与民族尊严奋斗的前辈?

——读《国士牟宜之传》:有功岂必书之碑   虽早就知道牟宜之先生之名,但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官史对这种先辈是很少着墨的。这次能放下其他的书,用两天时间读完清秋子先生新作《国士牟宜之传》,主要是翻了不到十页,就引起了我的回忆与共鸣,感觉他是我熟悉的那种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由于小伙子还算勤快,领导经常让我陪同接待一些来自部委的老领导,大多已退休(有几位与牟老先生同代),有些过了退休年龄还被反聘回来“发挥余热”。他们都是从 49 年前走过来的,建国前从事过包括统战、情报等特殊工作,立下过功劳,建国后却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像牟先生一样,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与迫害。然而,他们身上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与事业的耿耿忠心,对磨难的态度,都给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多年,又在这本书中读到牟先生生平事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类人”当初教会我如何工作,给了我有关国家、政府与个人最早的启蒙。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算是阅人无数,且选择了同他们那时做出的颇不相同的选择,但我对他们的尊重却并未减少。当然,随着自己对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认识,也一直无法对他们在政治上做出明确的定位与评价。今天读到这本书,引起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牟先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对建立共和国的奉献,书中有详细的记录,不用我多言。我更关注的是今人如何对这一代有理想有贡献的革命前辈做出评价的问题,这显然也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几次提醒我们注意的。例如作者一开始就说:“他们那一代人,弃学问、仕途而不顾,投军报效,奋身救仁,其动机是无可指责的。无论何党何派,都是爱国青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应该为后来的种种荒谬负责任的,因他们自己也深受其害。”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波普尔说,每一代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老杨头恒均觉得,我们研究历史,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搞清现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弄清我们向何处去。当我们遇到了新问题,或者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选择时,我们向历史深处探寻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永远是对当代人开放的,没有结论,也没有定论。我们有权力根据今天解释过去,改写历史。   当我们回到牟先生的时代,我们真没有多少理由去指责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当时中国满目疮痍,列强环视,国破家亡、危在旦夕,爱国的热血青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强大、统一、民主的国家,争取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应有的民族尊严。如果我穿越到那个时代,我也会做出牟先生这样的选择,因为那也会是我的“中国梦”:争取国家独立(自由)、维护主权(国权),争取与捍卫民族尊严!   而当我们把牟先生拉回到现在,我们总是欲言又止。且不说后来的种种的荒谬,光是读这本书中牟先生的种种遭遇,就让人不忍卒读。一位为新中国建立付出如此之多的人, 25 岁的儿子也战死在朝鲜战场上,“解放后”却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打入冷宫,遭受歧视与折磨,革命吃掉了自己的儿子。牟先生失去了个人自由、人权与尊严,而这一切,正好发生在牟先生的“中国梦”实现之时,发生在国家统一、国权得到保护、中华民族重拾尊严之际。这一切,能不引起重燃“中国梦”的国人深思?   如果我们的“中国梦”是国家自由(独立),主权得到保障、民族尊严得到尊重,但千万不要忘记,国家自由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公民的自由,收复国权是为了保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平民百姓的人权,中华民族的尊严归根结底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尊严!是为“中国梦”,是为习主席所说:“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不可站在今天的高度否定过去的一切。如果我们这代人总是怨天尤人,一味质疑甚至否定牟先生那几代人开创的事业,总有一天,后人会更加彻底的否定我们,他们会质疑我们:牟先生那几代人为了国权与民族尊严至少付出过,你们为了自己的人权与个人尊严,又做了些什么?我们当今的青年人,能否像他们一样,有理想有激情有奋斗精神,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个人尊严与人权,完成他们开启的追求国权与民族尊严的事业?   牟宜之那代人的努力与奋斗可歌可泣,不容否认,但对他们的历史定位则要等“历史终结”的时候。他们为了国家自由(独立)、主权与民族尊严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要对他们开启的事业做一个盖棺论定,得要看他们的事业是否被延续,是否能够在历史上开花结果,用鲜血换来的国权与民族尊严是否能够最终导向人民富裕与每一个人的人权与尊严得到保障。   我曾经多次用这种方法分析台湾国民党转型。大家知道,无论是学界、知识界甚至网上民间,在读到蒋介石与蒋经国那代国民党前辈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肯定,甚至出现了“以前骂蒋介石是因为他当初给力剿匪,现在骂他则是因为他当初剿匪不力”的黑色幽默。对两蒋的重新评价,绝不能简单地解读为获得了更多的历史真相以及情绪上的宣泄,而应理解为:由于他们当初开启的事业后来终于开花结果,从军事独裁到威权,最终走上了民主宪政之路,这些导致大家对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重新评价的主要原因。   蒋介石还是同一个,蒋经国也没变,他们在位时的“独夫民贼”、贪污腐败的事实没有变化,威权时代的“白色恐怖”同样令人发指,然而,由于最终蒋经国同他的继任者顺应历史大趋势,松开了紧握绝对权力的双手,还权于台湾人民,结果改变了民众对他们的历史定位与评价。   历史没有终结,历史甚至可以改变!台湾这面镜子拿到同根同种的大陆同样适用。红二代记录前辈的历史,弥补被官方故意或者无意遗忘的历史细节,但也应认识到,老一辈开创的历史并没有结束,对老一辈历史地位的评价也还没有到盖棺论定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价,不但涉及到前面三个三十年,还有未来的“三十年”:中国向何处去?所以,在座的红二代,还有不在座,包括在海里的红二代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你们比普通的老百姓更有责任引导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继承老一辈为争取国权与民族尊严而开创的伟业,为每一位中国人的人权与个人尊严而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对得起老一辈,对得起中国人。   牟宜之先生没有活到改革开放,没有看到为自己平反的那一天,没有看到中国经济世界第二,没有等到国家强大的今天,但我从他留下的 200 余首古体诗中读到的了一位忧国忧民爱国者的情怀,我相信,如果他能活到今天,依然会像《示儿》篇里所说的:“一腔热血勤珍重,两袖清风亦率真。要居庙堂勤为政,退隐江湖善为身。”   我有一种假设,如果再给那些曾经为了国权与民族尊严奋斗、建立了共和国,却在共和国里遭受到人权被剥夺、个人尊严扫地的老一辈一次机会,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他们没有选择了。但,你们有选择,我们也有选择!   杨恒均 2013.4.26 北京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25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