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

信力建 | 信孚要闻(11.27)——流浪者之歌:新时代版“妻离子散”

作者: 信力建   1、鄢烈山:最教我心有戚戚焉的是深圳市宝安区一位网友的话。他写道:“其实他们的父母//已经是成年流浪者了//然后//他们才是流浪儿童//为什么要流浪?//据说是为了一种树//它叫橄榄树//其实//橄榄树到处都有//没有的只是//指认橄榄树的人”。可不是吗?这些“留守儿童”为什么不能跟随父母成长而沦落街头?因为他们的父母到城市打工,也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于是,在新社会条件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社会的“妻离子散”。 2、近日的微博热传,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户籍不但已由山东青岛迁出,其迁往地还是日本的大阪。不过此前,张海迪也曾遭网友质疑是德国公民。所以许多人很想知道:“张海迪,到底是哪国人? ” 3、随着赴港生子政策收紧,赴美生子的诸多“利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孕妇争做“美国人的爹妈”。美国当地的华人老移民说,今年内地赴美生子得以万计。据悉,赴美生子不外乎三种情况:计划生育超生;移民,按美国法律,孩子满21周岁,父母可以办理依亲移民;给孩子弄个美籍,多一个选择。 4、公积金缴存差距有多大?记者对青岛多个行业调查发现,单位为员工缴存公积金从一两百元到五六千元,不同行业之间公积金缴存额度相差70倍。此前,山东2006年度审计报告显示,中国网通山东省分公司职工月人均缴存住房公积金6389元,而济南一家普通企业职工月人均缴存只有11元,二者相差600倍。 5、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日前在爱知县安城市为大选拉票时,因未能抓紧梯子,不慎从宣传车上摔下,幸得保镖及时在下面托住他,使其没有摔倒地上。野田在演讲中批评自民党党魁安倍晋三对中国的态度,认为安倍接二连三使用挑衅语言,将为日本外交带来麻烦。 6、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梁振英管治班子的整体表现评分为47.6分,下跌0.7分,仍处于不合格水平。其中梁振英评价平均50分,刚达到合格水平。三位司长的民望均较上月稍许改善。 7、读卖新闻于23日至25日实施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日本选民选择的第一政党是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第二是石原慎太郎和桥下彻领导的日本维新会,第三才是野田首相领导的民主党。有53%的选民还没有决定自己将投票给哪一个政党。 8、据俄新网消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访问巴黎前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关可能迁移斯大林墓的政治决定应该是经过权衡的,避免各类人之间的冲突,也应该考虑安葬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其他人的问题。 9、备受关注的李庄案上周再起波澜。最高检和重庆市一中院分别约谈李庄,就其申诉和控告事项了解情况。“李庄案第三季”由此拉开帷幕。李庄称出狱后曾四次去重庆搜“黑打”证据,公检法的一些人员私下里提供了很多消息,他们有的是受害者,有的是现任副局长、处长、大队长等,都看不惯“黑打”。 10、据了解,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最近将与大陆来台学生举行座谈,展开交流。由于时值民进党中央党部推动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敏感时刻,蔡英文此举也引起党内人士的关注。 11、第一爆料人朱瑞峰曝光“雷政富不雅照”后, 26日再爆猛料:据其了解,重庆一些工程公司为抢工程,会安排女员工公关雷政富等政府要员,女员工同雷政富上床后,公司内部会向前者支付300元加班费。 12、央行于上周下发通知表示,国务院已同意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方案,将于2013年2月25日起全面执行。此次刷卡费率总体下调幅度在23%至24%,其中餐饮娱乐类下调幅度高达37.5%。 13、目前我国并行的三种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险、城镇居民养老险、新农保,以后可跨制度“衔接互认”。三种养老险都规定缴费满15年为按月享受养老金的条件,参保者在三个制度间无论怎样衔接转入,个人账户全部金额均随之转移。 14、丈夫与妻子商定在途经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时交换驾驶。丈夫下车后想方便一下,顺手关上了左后车门。妻听到子关门声,便起步驶上了高速公路,跑了100多公里后才发现丈夫丢了。随后妻子在民警协助下找到了丈夫,此时他已徒步走了近13公里。(山东商报) 15、昨日是广州马拉松赛猝死选手陈杰的“头七”,而今天凌晨0时03分另一选手丁喜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ICU病房离世,年仅25岁。 16、为抗议牛奶的收购价格过低,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奶农26号聚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示威游行。据组织方介绍,总共有2000多名奶农和800多辆拖拉机参与了游行。抗议者用高压水枪向欧洲议会的一幢大楼喷射了15000升牛奶。据悉,欧洲奶农出售牛奶的平均价格只有每升不到0.27欧元,而他们的生产成本却达到每升0.4欧元。 17、香港医管局26日通过建议,拟于明年4月1日起向非符合资格人士(非本地居民)和私家病人加价,平均加幅45%,其中急症室收费更要由570元,加价至990元,预计调整收费后,医管局明年可多收1.3亿元。 18、韩国总统候选人登记11月26日结束,包括朴槿惠、文在寅在内的7人宣布竞选,候选人从27日开始正式展开竞选活动。韩国各大媒体的民调显示,朴槿惠与文在寅目前支持率基本持平,争取中间选民成为获胜关键。 19、德国公务员一直以高效廉洁闻名。不过,德国《世界报》11月26日却提出质疑,称柏林一家监狱有166名公务员,却只有两名犯人关在那里。7年前,这里曾住过180个犯人,有时甚至更多。但自从欧盟边界开放后,犯人越来越少。由于条件太好,很多非法移民称这里是“科彭尼克酒店”。 20、由于资金问题,葡萄牙决定退出明年将于瑞典马尔墨举行的欧洲歌唱大赛。这是继波兰后又一退出的国家。根据赛事规则,获得冠军的国家将自动获得下届歌唱大赛承办权。但承办比赛费用不菲。2009年,俄罗斯共花费2500万英镑。2010年,挪威花费2300万英镑承办比赛。去年外界猜测阿塞拜疆政府为比赛拿出5亿英镑。 21、据悉,俄罗斯正设计新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政府辖下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消息人士透露,俄国近两年来一直设计未来的重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将超过五万吨,可搭载约八十架舰载机,并会集指挥及打击能力于一身,既能指挥海陆空多兵种作战,亦能作为战斗群的一分子,预计2018年完成设计。 22、郑永年《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怎么办?》: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唯一能够防止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手段。如果中国能够在未来的20来年间实现中等经济增长,中国就会进入高收入社会。不过,要把国家带入高收入阶段并非容易。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展中经济体只有十几个成功地进入了高收入社会,而大多数则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3、新京报《改革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未来一两年,适应社会需求,尽快在收入分配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社会组织发展、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化、政府官员财产公开等方面,扎扎实实地一个一个突破,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地释放制度红利。在这方面,改革的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改革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更多

一五一十 | 轮椅上的梦想与信仰

作者: 罗博学   轮椅上的梦想与信仰 ——季康和他的《浮生若梦》 【轮椅上的梦】 季康与我,似乎是在某种无意识的状态下相识。是我关注了他,或他关注了我,已忘记了。我们交流不多,但几年走过,时常感到在远方,有一颗诚恳的心,总在默默低语。我们距离不远,他在天津,我在西安,却有着似乎相同的故事——青春年代,彼此在一间间病房度过,唯一不同的是,无法抗拒的命运,让1988年出生的季康,出生时便被检查出患有肌肉营养不良症,导致终生与轮椅为伴。 我无法想象,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季康是如何走过的?我深深了解,一个从小被病魔缠绕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意味着什么?当原本满怀期待的父母守候着一个生命的降临,那个生命将承担这个家庭日后所有的梦想和祝福,然而就在这理想斑斓的刹那,生命的噩耗突然降临,宣告了喜剧的结束,悲剧从此开始。此后数年间,这个家庭注定将在无望、困顿、以及无法逃避又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中生活。 如果要解释苦难对于个体、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将产生怎样的精神地震,我可以找出形形色色的理论根据,告诉受苦者:苦难是另一种祝福,苦难之后,将柳暗花明;也可以写长篇大论的讨论苦难的神学论文,然而对于我面前的这位生活无法自理,却拥有一颗海洋般博大心灵的季康,我的所有措辞和想法顿时烟消云散。我不知如何企及他的心,也不晓得用什么样的方式,告诉他生命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 阅读季康发布于网络上的文字,分明看不出他有丝毫残缺,换言之,他的文字丝毫显不出因为肉体的残缺而流露出对生命的质疑、对苦难的叩问、以及对命运的抱怨。他的思考,超越了同龄人,也凌驾于苦难之上。我分明看到了一颗身处苦难,却自由而光明的心灵,通过文学的方式,驰骋于古今中外,营造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城堡。 读者如我,只要有一颗悲悯的心,有一颗对苦难感同身受的心,便可以进入这座城堡。他不会向任何人封闭,他愿意向所有人敞开。季康的《浮生若梦》,是我进入这座城堡的第一把钥匙。 【生命,以文字的方式延续】 季康给我寄来他的处女作——诗文集《浮生若梦》,洋洋洒洒十余万字。我同时想起两个人,一位是《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一位是已逝的少年作家、《谁的青春有我狂》的作者吴子尤。 这三位,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个体的成长故事,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显示出了相同的关怀和趣味,这不是以知名度的高低而论。 和大多数中国传统的骚人墨客一样,清朝沈复出生于幕僚家庭,却颇多坎坷,生前遭遇多种变故,令沈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的,是他的《浮生六记》,他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人生困境中,淋漓尽致描述了内心真实的体验,并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痼疾;已于2006年去世的少年作家吴子尤,是典型的90后,正逢花样年华,却遭遇病变,在不可挽回的死亡面前,他写下《谁的青春有我狂?》,最终含笑离开人世;而《浮生若梦》的作者季康,同样被动地参与了众生的苦难,接受了命运无常的安排,同时也用最古老、最易于传播、最打动人心的文字,写下他生命的诗篇、心灵的轨道、思想的过程、以及灵魂的渴求。这种精神,不能不令我感动。 我不知道季康具体的生活细节,他生活无法自理,是否能如常地接受阳光的滋养?这不重要,他的心中有温暖;他行动不便,是否能顺利地活动关节,以期病情好转?这不重要,他的思考从未停止;他真实地告诉我,身边没有基督徒,或者说,没有能理解他、深入他精神世界的基督徒,他说自己没有教会生活,是个不合格的信仰者,这不重要,他始终没有转移对上帝仰望的目光,没有停止对信仰的深层思考。我总是在他的身上,看到史铁生的影子,也看到张海迪的影子。我知道,季康并不孤单,他的生活内容也不空缺。 翻阅季康的《浮生若梦》,我难以和他“88年”的实际年龄挂钩,也无法想象,在生活如此困窘的状况下,他是依凭着怎样的信念,敲击着一个个属于他的汉字,并且将这些汉字智慧地罗列在一起,化身为生命在宇宙间独特的转身?季康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他说:“能够把自己的部分精神生命融进并保存于文字中是一种幸运,我荣幸地获得了这样一份运气,为此就很值得感恩。”他说:“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除了你已奉献出的爱。” 《浮生若梦》分为五个版块,充分显示了季康深厚的文字功底、写作才华、阅读与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敏锐的触觉。其中包括“断笺格言”、“诗歌选集”、“杂思笔谈”、“遑论思想”、“读书随感”。 《断笺格言》是季康创作的格言录,我不知道和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是否有可比性,二人的差距太大。唯一相同的是,这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书。如果说,马克•奥勒留的政绩并没有挽救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命运,他以《沉思录》名垂青史,那么季康虽目前看来籍籍无名,却在睿智思考中勇敢地搏击,如同高尔基的那只“海燕”,飞翔盘旋于狂风巨浪之上。他的格言,常一针见血,直抵事物的本质。他写道: “有时候生活的不幸不在于它的无从选择,而是因为它的可能性太多。” “对于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而言,生活的困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希望是绝望的另一张面孔,信仰是这张面孔上的眼睛。” “真正的爱不是填补了孤独与寂寞,而是消融了死亡与生命。” “对痛苦感到麻木的人,也不会品尝到真正的快乐。” “人类的末日不会终于上帝的最后审判,而会始于科学用事实向世界宣布宇宙万物的诞生纯属偶然,并不存在一位永恒的上帝的那一天。” “微笑着活,流着泪爱,相信着死。” …… 诸如此类,令我拍案叫绝。这些问题,是多少健全之人,多少囚居象牙塔而违背学术精神的学者都未曾思考过的,在季康的心灵与头脑中,它们成为他的第二种生命,健全而富有生命力。 在《诗歌选集》中,展示了季康的诗性情怀。 “流浪在陌生的故乡 梦是他唯一的方向 现实的锁链缚不住 一颗走向彼岸的心。” ——《诗人的心》 “谁在此刻重新踏上征途 谁在此刻将祝福在心中默念 愿生者明天的路平坦 愿死者昨天的梦安详” ——《祭》 …… 季康的诗,是对灵魂的拷问,是直面内心的独白,也是有限的个体穿梭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的瞬息逗留,所以具有了宏阔的视野和角度。中国传统诗歌中,向来注重“天地”与“人”之间的遥相呼应,季康的诗,用满含情感的笔,书写着自己的独特感悟。他感受到了生之痛,却仍旧感知幸福;觉悟到死亡的现实,仍然寻找活着的意义和动力;看到黑暗,却更寻找光明。他用一首饱含激情、充满悲怆的诗,将后印象派艺术大师文特森•梵高的一生描绘了出来—— 色彩是你心中的烈焰 画笔是你手中的火把 燃尽你身体的河流里仅剩的血液 温暖这世上每一个孤独者的寒夜 用爱,用血肉,用阿尔的太阳 用对生命本身的崇拜和狂热的歌颂 和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疯癫 割掉右耳,送给妓女,祭祀 生活的最后一次欲望与死亡 ——与现实彻底决裂! 你用黑色的枪口对准自己 像麦田上扑腾鸣叫的鸦群 覆盖着你的身躯,像灵魂披着外衣 一声穿透时间的子宫的巨响驱散了鸦群 破碎在奥维尔安静泥土中的你 走出苦难的时间,与太阳和大地为一 留下呼吸的麦子、星空、向日葵和 一支在空寂的宇宙中永恒燃烧的画笔 ——致《文特森•梵高》 季康的诗,其技巧的娴熟、布局的规整、思想的深度,令我这个对诗歌无甚兴趣的门外汉刮目相看。在其后的《杂思笔谈》、《遑论思想》、《读书随感》版块,充分显示了季康多方面的关注和思考:他谈老庄哲学与个体存在之间的关系;谈佛祖的慈悲与基督的爱愿;谈绝望、信仰和自由意志;他读加缪,契柯夫,卡夫卡;读黑塞,果戈理,刘小枫…… 这些议题的论述,尽管个别角度有待商榷,却足以体现季康思想境界的高度,他的阅读范围远超越我之上,思考层面也使我望尘莫及。他虽然自认为不是合格的基督徒,却比一般的基督徒表现出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他善于从上帝普遍恩典的角度出发,审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类文明,并且放置在永恒的坐标上,得出自己的结论。他的写作没有功利性,也没有强烈的传教色彩,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写给自己的书。因为诚实,所以我相信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季康的写作努力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冰心曾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将生命划分为两次旅途:八十岁之前的尘世的生命,以及八十岁之后的彼岸的生命。如果生命不在乎长短,而在乎质量,我相信季康的生命质量远远超越于多少自认为健全、却失去独立思想的人。有一天,我们的肉体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无论是季康看似残缺的肉身,还是你我看似健康的肉身,然而我愿意满怀期待,就是有一种基于信仰而来的力量,将给予季康更完美的生命,事实上,他的生命如今正在趋向完美和成熟。 季康在他年仅24岁的生命中,用文字营造出自己的思想世界,并转化为不竭的生命源泉。我再次肯定了仓颉造字与上帝的创造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文字是上帝给每一位受苦者赐下的独特的礼物,只要你愿意、接受、并持之以恒地努力,生命将以文字的方式不断延续…… 【让理想扎根于现实中】 季康诚实地告诉我,他很需要有一份自己能参与的、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有没有报酬不重要,即使是义工性质,也能使生活的空间稍微富足一些。我深深地理解他的渴望。是啊,这个年纪的孩子,有多少风华正茂,肆意地挥霍自己的青春;有多少在玩弄感情,令至亲陷入困境;又有多少早早地步入社会,完成着一个社会人必经的路……而这些,与季康无缘。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帮上什么忙,我只有诚实地告诉他:“上帝不会丢下你的,我试试看!你的文字打动了我,你的精神鼓励了我……” 所谓信仰,并非勾画出虚幻的彼岸世界的轮廓,信仰如果不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极有可能变为如今流行的网络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一个生活无法自理、却具有如此顽强毅力和写作才华的季康,我觉得自己渺如蝼蚁。季康说,他现在很渴望与更多人有思想和精神上的交流,因为行动不便,每日只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其实,我要告诉他:相对于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宅男,你要健康和幸运得多,因为你看似离群索居,却是精神上的贵族。当下的中国并不缺物质上的贵族,精神的贵族却寥寥无几。我为季康祈祷和祝福,期盼看到他下一部著作。倘若偶有相遇者,愿意走近季康的精神世界或现实生活,不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他取得联系,相信是上帝的爱,将彼此放置在同一个蔚蓝色星球。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周末:换一种腔调,讲点正能量 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朱晓佳 特约撰稿 孟雨蒙 彭军淋 发自:北京 抛向郎朗的问题是最尖锐的。制片人吴晓斌觉得观众最感兴趣的,就是郎朗背后的中国式教育。撒贝宁觉得,观众只要能从郎朗“这么厉害的人”的迷茫中感到力量,就够了。图为郎朗在节目现场表演用西瓜弹奏钢琴。 (《开讲啦》节目组供图) 拿王石今天的成功跟你换你的青春年华,你换不换? 《开讲啦》请来的演讲者是成功人士,而这是讲述的绝不是“你要成功”。 有年轻人说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被问的孩子想了想,说:不换。 企业家冯仑的演讲主题是“理想丰满”。 他讲二三十年前中国人能谈的只是领袖的理想、国家的理想,而现在,理想是个人的。比如高校学生毕业会有这样的场景,男生从宿舍挂下标语:三年变成“高富帅”;也会有女生宿舍不甘示弱:一定要做“白富美”。“这也是理想,你不能说这不是个理想。”冯仑说,有理想,人会快乐,生命会简单而不纠结。 15分钟讲完,主持人撒贝宁开始念手里的现场观众提问纸条。第一个问题是:您现在这么成功,您的太太是“白富美”吗? 虽然这是一档深夜时段播出的节目,但“高富帅”、“白富美”这种调侃式的青年网络流行语在央视一套当中出现,还是让人惊讶。冯仑鼓励的当然不是这种理想。节目名叫《开讲啦》,自我定义为“中国首台电视青年公开课”。第一季10集节目在2012年8月底开播,开讲的有邓亚萍、郎朗、陈坤、王潮歌、李少红等文体界名人,也有企业家王石、冯仑,还有教授葛剑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航天员杨利伟。第二季的节目正在制作,已确定的演讲者有奥运冠军陈一冰、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俞敏洪以及演员赵薇。 在《开讲啦》演播室里,围绕讲台环坐三百余观众,正对着演讲者还有一字排开的10位“青年代表”,他们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这种格局与流行的求职、选秀节目正相反——台上的人功成名就,台下评点、提问的初出茅庐。 欧美著名高校的公开课是近年网络上的热门资源,美国民间非营利机构TED(技术、娱乐、设计的英文首字缩写)的系列演讲风靡一时,《开讲啦》对这些形式都有借鉴。不过与TED等结合具体行业乃至概念产品的创意宣讲不同,《开讲啦》第一季讲的多是人生经验、理想、价值观,主流,励志,或者用流行得近乎泛滥的说法,传递“正能量”。 “《开讲啦》是‘央视一套’整体创新动作的一部分。”节目制片人吴晓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套是国家电视台的旗舰频道,目前仍是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但随着竞争加剧也面临很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还要坚持主流价值,整个频道的方向,就是在主流价值表达方面有创新。”同《开讲啦》一起归为这种创新努力的,还有崔永元的“高雅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和结合歌唱比赛、公益行动的《梦想合唱团》等,这两个节目刚刚获得了2012年广电总局创新栏目奖。 冯仑(右)讲自己在沙漠迷路,仅剩一点汽油和水,是探索出路,还是等?这让王晓亚印象深刻:“他遇到的困惑,也是我们会遇到的困惑。 (《开讲啦》节目组供图) 这个社会能找到您这样的女子实在不容易 “高富帅”和“白富美”是当下很多青年的追求。也许并非人人渴望,但如果白给你,有谁会拒绝吗?在王潮歌的“课堂”上,徐天星坐在青年代表席上,很帅,但不够“富”。他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学的专业是模具设计,因为妈妈知道这一行很赚钱;他不爱专业,梦想从事播音主持,常常逃课。他说,自己遇到动心的女孩却不敢爱,因为觉得自己没本钱。 王潮歌告诉他,自己当年和丈夫结婚,第一件家当是一张席梦思床垫,318块钱,借辆三轮车,丈夫拉着她和床垫回家,“今天我们依然很幸福。”“可是王老师,在现在这个社会能找到像您这么好的女子实在太不容易啦。”徐天星说。 那天王潮歌演讲的题目叫“我是谁”。这个话题不是专门为了节目琢磨的,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她常常眼见身边的年轻人很困惑,甚至很痛苦。 “现在年轻人认为,身家上亿和出了大名的,这叫成功,除了这个一切都不叫。几乎没有人告诉你,相夫教子比较好,一个好的发型师也比较好。你是发型师,别人马上就说你是不是该开一个理发店,是不是可以开连锁。”王潮歌说,“大家的幸福感特别差,每个人都奔着成功的目的去了。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名人呢?” “我是谁”,就是告诉年轻人,要设定自己的人生目的,“为什么非要把别人的日子和别人的目的当作自己的?” 徐天星2012年7月毕业,到录制这期节目的8月初,还没找到合适工作。播音主持的梦想离他有点远,他尽一切可能找机会去接近它。他和朋友去制作单位的另一档电视节目当现场观众,上台唱了首歌暖场,工作人员留了他的电话,后来请他到《开讲啦》做“青年代表”。徐天星觉得自己“坎坷的情感经历”能够打动人,可是他还没讲完故事,王潮歌快人快语接过了话头。 “我说最朴素的,人要繁衍。我不信一个上无片瓦的流浪汉在大桥洞底下,就不能跟他的爱人在一起,他就不能生孩子。我不相信那么多的农民,他没有车,没有房,他就不能结婚生子,生育的权利是与生俱来。非要把这个上边加那么多东西的话,那是你的事情,不是爱情的事情,你也别怪人家女孩,你要想是你有问题。”王潮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徐天星还是没有被说通。“我现在还是单身,看上一个心仪的对象,我拿什么追求她?看个电影吃个饭都没有钱,我让她陪我压马路吗?她愿意还行,如果不愿意呢?” 不过这堂公开课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人生的转折”。他把头发剪短了,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也是让自己吃点苦,人总要先苦后甜的。” 陈坤(右)和撒贝宁(左)在节目现场。青年代表王晓亚觉得,陈坤那场的气氛就是“崇拜”,在观点上大家和陈坤很少对抗,“有一点被他洗脑了的感觉”。 (《开讲啦》节目组供图) 站着说话不腰疼 冯仑的主题《理想丰满》讲完,撒贝宁让10位青年代表在面前的题板上写下满意与否。艺术专业学生卞雅雯写了句“没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台上的演讲者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真诚地感喟,然而即将或正在面对现实压力的大学生却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都是不可复制的。理想不像他说的那么神奇,有理想什么都解决了。”青年代表王晓亚是清华大学研二学生,在同台代表卞雅雯看来已经是“高富帅”了,但走出校园,他依然困惑重重。“社会上很多规矩、很多习惯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比如各种酒桌礼仪,我们从小就没接触过。上学的时候没人跟我们讲这些事,毕业后又一下子就接触这种东西,应对不过来,觉得挺违心的,觉得痛苦。”王晓亚说,“我们可能有追求、有理想,但这个路上还会有各种事情发生,你说我们是放弃自己的理想妥协,还是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然后被这个圈子给排斥?” 演员陈坤讲《人生路,莫慌张》,说到自己公司做的心灵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脚心,单纯地行走,感受内心的宁静。“我希望在我们无数的诱惑和欲望面前,学会笨一点、慢一点、二一点、傻一点。” 王晓亚旁边的青年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现在什么都有了,去追求你自己内心的那份平静了,但很多年轻人需要考虑需要打拼的东西太多了,这时候要谈内心平静,其实挺不容易,也挺不现实的。” 卞雅雯告诉冯仑,很多曾一起学美术的同学,实在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了在这条路上继续追梦。冯仑很激动,直接报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说愿意提供帮助。播出时当然剪掉了,一来涉及隐私信息,二来这也脱离了精神交流的范畴。 演讲者也许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某种优越,也会被平凡人尤为敏感地捕捉到。比如王潮歌说到自己初中时告诉妈妈自己不想高考想当作家,不久后她就收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王蒙的来信,说服了她的年少冲动。因此像邓亚萍这样的演讲者更能得到普遍的信服与认同。用一位青年代表的话说,邓亚萍的成功是从零到一,退役之后的转型则让自己从一到零,然后再次从零到一。 郎朗讲“指尖上的青春”,提到他18岁的时候在费城买下了一幢别墅——这显然是他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因为在那之前他几乎一直是住在简易房里的。但播出的时候这一段拿掉了,也许是担心有歧义。 抛向郎朗的问题恐怕是最尖锐的。24岁的姚呈呈在深圳大运会的时候就曾有缘与郎朗联弹,这次成为郎朗这堂公开课的青年代表。她同样学了二十年钢琴,妈妈像“郎爸”一样严格管教,但没有走上职业道路。她从某电力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在钢琴机构和银行的职位之间犹豫,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一样刻苦,一样努力,是什么造成了你我之间的差距?”她问郎朗。郎朗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姚呈呈也没有穷追不舍,而是上台与郎朗联弹了《匈牙利舞曲一号》。 “郎朗其实代表了中国当代青年成长的一个很特殊的路径,他的成长似乎是中国教育模式的一种成功,所谓‘虎妈’、‘郎爸’。观众最感兴趣的可能就在于此,难道真的是中国式教育成功了吗?”制片人吴晓斌说,“所以节目也是力图表现各种不同观点。” 演讲者都是事业成功的人,谈话也离不开“成功”二字,但《开讲啦》力图避免机场书店总在播放的那种“成功学”。“那些东西特别有市场,要是《开讲啦》不说平等、真诚、探讨、分享,而是就说‘十期节目改变你的人生’,那这个节目绝对能火。其实我们一定在回避,不是说这人特别成功他要教育大家,你们要听他的,而是平等,是探讨。”吴晓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撒贝宁更看重困惑和问题的分享,“原来郎朗这么厉害这么成功的人,也有过这么迷茫的时候,有过自己不知道未来该怎么样的时候。观众如果能够从中感觉到一种力量,或者能够感觉他的迷茫是正常的,别再为这个焦虑,我觉得就够了。” 《开讲啦》每集邀请十位青年代表。对演讲认同,就在小黑板上画圈,不认同的就画叉。青年代表何宇佳觉得,他们的演讲自己可以不同意,但只要合理,就尊重他的观点,不会觉得他是错的。 (《开讲啦》节目组供图) 励志并不是坏东西 “当年小崔做《实话实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撒贝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一个大家慢慢缺少倾听的时代,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他们四年里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之外,很少人能坐下来真正安安静静的去听别人讲述。接受信息的方式太多,大家都习惯上网看一些事件,有时候就是看一下标题,连链接都不点开,很碎片。“这种访谈类节目,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发现,除了鲁豫做的‘有约’、李静做的‘静距离’这种挖掘嘉宾故事的节目可能还能吸引年轻人,剩下的都比较艰难。” 讲述与倾听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传统。哪怕只说改革开放之后,也有曲啸、李燕杰等著名的“共和国演讲家”,有张海迪,有以徐良为代表人物的英模报告团;近年流行于丹、易中天这些自《百家讲坛》扬名的讲师,还有票房火爆的罗永浩演讲。 在主流价值取向上,《开讲啦》与传统的演讲一脉相承,向上、励志、讲真善美。吴晓斌认为励志永远是人们愿意接受的,只不过以前可能“励”的方式不那么好,所以大多数人不接受,“反过来就给了非主流的东西一些空间。” 固守主流价值,《开讲啦》的核心诉求点是语态创新,“就是你要能感觉出来,演讲也好,或者各种不同提问也好,这个语言、这种风格,跟央视一套的其他节目相比,有往前走了小半步的东西。” 另一个特点自然是直接互动,不再像二三十年前流行的那种大规模集体接受感动和灌输。倾听是倾听了,“我希望他们不是一边倒的角色,听完演讲以后‘太棒了,您说的太好了,我们太赞同了’——完全是请教式的那种。”撒贝宁说,“这是一个比过去更容易人云亦云的时代,你能听到太多的声音,太多的观点。怎么让年轻人真正能够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断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而不是在一种渐渐习惯的状态当中,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周围的人,这非常重要。” 新一季的《开讲啦》仍在筹备中,徐天星希望这个课堂能讲讲友情:“我现在出门在外,很多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朋友这个词。这是我最想找人谈的话题。”在读博士生何宇佳想看到马云等科技行业的人来讲课,也希望看到大家熟悉的政要,“我觉得如果能请这些人来讲的话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节目编导也和参加过节目的青年代表在网上聊人选,李开复、白岩松,还有在美国玩脱口秀的黄西都是他们想要的名字。姚呈呈则希望看到韩寒。 请问……对话开讲者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成功人士在台上讲,初出茅庐者在台下提问。《开讲啦》要讲的是正能量,而讲的方式并不是灌输。以下对话节选自《开讲啦》节目第一季。 王石:中国人对房地产商的偏见 现场观众 :在您“放下金钱”后,账户里还剩多少钱? 王石 :我知道他是在调侃。在讲“放下”之前,你不能情绪化。什么都没获得,你说放下,那还能有多少钱? 青年代表 :2011年中国财富榜前一百位有四十八位是房地产商,但作为国内房企老大的老大,王总竟不在其列。第二,是你自己故意做了一个切割,把自己和房地产商区别开来,还是因为你其实本身就没这个气质? 王石 :第一我不是没钱,如果我不放弃的话,现在也是百亿吧。第二,我觉得还是有对商人的偏见吧。就好像一个房地产商流的血液就应该是绿色的,因为美金是绿色的。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对房地产商的偏见。是这个行业的问题还是做这个行业的人的问题?两者都不是。 现在房地产价格高,行业是有责任的,我们自律不够。作为一个企业家,你的责任是什么呢?2002年,我去非洲乞力马扎罗登山,登山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我怎么没有看到雪。我问专家怎么回事,专家告诉我很简单,全球气候变暖。万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换句话来讲,你也是最大的木材消耗者之一。这就和我们有关系了,那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责任了:如何来减少木材使用,节省建造房子。 邓亚萍: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 青年代表 :我曾经是亚洲帆船冠军,现在在做城管,您对我这样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邓亚萍 :确实,你专心去训练,别人在读书。你一旦退役,又重新回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提前规划。我16岁拿第一个世界冠军,24岁退役。我一直在琢磨。我如果做一个乒乓球教练,我满足吗?不满足,我能做什么?我没法跟大学生竞争,除了打球之外,我什么都不会。那我要去学习。你必须理清楚,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怎样去努力。我坚信一点,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 赵启正:话语权实际上是话语力 现场观众 :遇到妈妈和女朋友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赵启正 :这个问题我就不答了。如果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答有利弊,一定要有取舍。这个取舍,要保留中国人的尊严,国家的立场要正确,但并不是不实事求是。 去年有个外国记者问,你们开一次政协大会花多少钱啊?我真不知道。我说你把我问住了,我想花的还是不少的——给他一点思想准备。我们的秘书长负责这件事情,他的责任就是又要把会开好,又要尽量节省。我知道后,用e-mail通知你。然后我们请专门的同志,算了好几天。也说明我们是有缺点,这时候才算。算完了,我又想,我为什么不先告诉中国呢?先外国,后中国,这有失尊严。我就上网,上完网给他发了封e-mail,请查某某网站,他很高兴。 青年代表 :您在向外国介绍中国时,外交辞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新闻媒体发言,更多是向老百姓,是不是这样的发言,应该更加朴实、直接呢? 赵启正 :外交辞令代表国家。对国内的透明,是指我们政务透明;对国际的政策,的确是有政治智慧。那么外交辞令是给外国人听的还是给中国人听的,我觉得内外兼有。不能你对外说一句话,对内说一句话,不一样,那还有什么信用?现在有句话叫话语权,如果你说一句话,人家会觉得可信的,他就有话语力量。所以话语权实际上是话语力。 青年代表 :我在美国搭顺风车,车主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就很直接地告诉我,他对中国的感受是“恐怖的”。遇到这种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赵启正 :中国有几件华丽的外衣,如北京,如上海,或者说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但是你不知道我里面这件衣服,旧的。有的地方还有点脏、有点破、有点补丁。所以我们在请外国人参观中国的时候,不能只看北京上海,还要看看西北,看看比较欠发达的地区。你们的留学生同学,你们应该带着他们看看农村,这样了解的中国才是真中国。 陈坤:我不认为我是小地方的 青年代表 :你真的觉得行走是有意义的吗?公益在哪里? 陈坤 :第一,捐钱我没少捐过,只是增加了一个行走力量。第二,告诉我什么是应该的,比如说慈善就应该做,是吗? 有些人需要衣服,你把衣服捐过去,这是一个帮忙;有人危难的时候,我对他微笑说,你很棒,这是公益。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心灵平静。在行走的过程里,你们自己内心觉醒,这难道还不是心灵的慈善吗? 我到现在,不需要作秀了。我在做我心里觉得想做的事情。你说得对,我是明星我有钱,看跟谁比。但是没有一个人应该跟陈坤讲,说你陈坤的钱应该做这个,因为每一分钱,是我自己包里的钱。 青年代表 :你觉得在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迷茫之间,可以做什么改变现状? 陈坤 :我要送你三个词,也是送给我自己的。第一个是发现;第二个词是接受;第三个词是转变。发现你自己弱,你发现你自己会因为别人的鼓励和批判而难过,你要问你自己。然后开始接受,也许他说的是对的。别人说,陈坤你是个“二”,大部分时间我说我不是,你把同样说“不是”这一秒钟,变成“我是”。我能够给你的建议是这个,我也是小地方出来的,但是在我的脑子里面,我不认为我是小地方的,我们是地球人,你们大城市有什么了不起吗,我们小城市有什么不好吗,我们不都是人吗? (整理、节选:陈浩民、彭军淋、周鑫) 很难完全放开争论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自述 撒贝宁 采访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开讲啦》注定不可能大红大紫,它不可能会成为像《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那种,它毕竟是一个安静的节目。 我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但生活中还是会有困惑。 我问王潮歌,做第一个“印象”和第二个“印象”,到最后那么多“印象”,你的感觉还一样吗?王潮歌回答说自己小时候,可以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信息来源不是那么多,她说《人民文学》每次发行的时候她都会像举行一个仪式一样,洗个澡,舒舒服服地坐在床边然后摆上零食,就像年轻人现在买个爆米花跟自己最好的伙伴或者是情侣去看场电影一样。她说她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对这种艺术、创作带着一种膜拜心态,她的创作灵感和能量始终不会枯竭。 撒贝宁希望年轻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这就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代表青年群体。但“放开了讨论”的氛围还是很难实现。 (《开讲啦》节目组供图) 听完王潮歌的演讲,回去我反思自己,十几年做《今日说法》,一年365期,做了十几年,慢慢地,很多人问我,你做过那么多案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可能突然一下想不起来。 一开始做节目的时候,我把它们当成一个个故事,真正去揣摩故事中每一个当事人的情感,每做一期节目你会觉得生命得到了一次洗礼。会被里面的人物感动,鼻子发酸,眼泪快淌下来。为什么会慢慢变成了这样,是因为习惯了、更理性了,还是因为什么? 我现在有时候担心《开讲啦》这些青年代表,会站在年轻人这个群体的层面上来发问,而不是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上。这有点像寻宝节目中,每一个端着宝贝出来的人都说这是我朋友托我带来,来问问专家,其实可能就是他自己的,但他不好意思说,我特别希望他们说,这就是我的(问题)。 我也是一直在寻找自己在台上角色的定位:我是一个演讲人的同伴,帮他一起面对年轻人的问题;还是站在年轻人这边,和他们一块向演讲人发问?后来我慢慢发现我的角色应该像一个自由人,在两者之间充当一个黏合剂。 年轻人的问题问不到位,我也会帮他们。王石那期,有个年轻人问,您今天这么成功,我们怎么才能拥有您这样的成功。我当时补充:如果说拿王石先生今天所有的成功跟你换你的青春年华,你换不换?那孩子说那他不换,所以我说你现在知道你自己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有时候我也会挑事,来挑拨他们双方之间产生这种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欲望。这些青年代表,你让他们真的放开了和这些嘉宾争论,甚至像和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争论一个问题,他们可能不太敢,有时候为了这个效果,尝试了几次,我觉得可能还是很难实现完全放开讨论的那种争论的氛围。   原文:依次 点击     点击       点击 © 壳子人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2/09/28.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犀利公:痞气——后极权时代的文化特性

雷日科夫曾经这样描述后极权时代的苏共高层, “我们监守自盗,行贿受贿,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都谎话连篇,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而且所有人都在这么干——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1981 年进入苏共中央的雷日科夫,先后担任中央书记、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总理)等职务,亲历了苏联整整 12 年的后极权时代。 “ 后极权 ” 有多种定义,普遍意义上的解释是指极权后期。在《愚弄民众者必将被民众抛弃》一文,我将前苏联 74 年的生命周期,划为初、中、末三段,对应年代为:列宁和斯大林时期( 1917-1953 , 36 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前期( 1954-1979 , 26 年),勃列日涅夫后期至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0-1991 , 12 年)。将整个苏联时期都看作是极权时代,尽管与阿伦特和哈维尔的说法不尽一致,但还是符合阿伦特对极权主义所作的名词规范的。因为,即便是到了后极权时代,苏联上空仍然飘荡着极权政体所特有的两大魅影:意识形态与恐怖。说苏联,当然是为了说我们自己。对比自身最熟悉的环境,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否认这两样东西的广泛存在。为此,犀利公在那篇文章中,也大致给出了中国的前极权与中极权年代:毛时期( 1949-1978,30 年),邓至胡的前半期( 1979-2009 , 30 年)。 2010 年(世博会过后)以来的最近几年,从官到民,从经济到政治,中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痞子气。本文尝试涉足这一话题,以慰藉那些为痞气而焦虑的当代思考者,——这是后极权时代的文化特性。 雷日科夫的描述,生动地展示出一群官痞们在广袤的苏联大地上分赃、作秀的繁忙图景。“痞”是一个强度介于匪和赖,范围涵盖匪、氓、赖的跨界词。痞子通常称作流氓,轻痞叫无赖,重痞是土匪。三类习性混杂,突出一个痞性,是中国文化突出的一个时代特征。               1 、官痞·民痞·文痞 马克思的断代学说与阶级分类,与秦以后的中国并不相符。在中央集权制通行的 2200 多年来,中国人大抵可分官和民两类,今天更是如此。痞气不仅存在于官家,民间也很盛行。就当下而言,二者的区别在于:官痞偏重,近于土匪;民痞偏轻,类乎无赖。 市井小民之痞气,再怎么广见,也很难影响整个社会。对于社会道德由官家来规范的圣王合一的一党体制而言,党及党的各级干部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楷模。因此,官痞决定了社会风气的正邪、清浊。官痞少,痞气轻,则风气正,乾坤清;反之,则邪气弥漫,污浊横流。这不搞、那不搞,是二号人物的口头禅。薄熙来经常吟诵这样的诗句,“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王立军独创“双起论”——“凡是攻击我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公安机关起诉报社,民警起诉记者”。受贿 2 亿元日均挥霍 4 万元的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曾经发出这样的豪言:“作为共和国长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省部级以上高官,不管怎么痞、怎么匪,多少还顾及身份;而中低级官员,则不屑于遮掩,通常直抒胸臆。 王银峰(重庆江津区委书记)说:“与政府作对就是恶,就会被打(黑)。 ” 林嘉祥(深圳市海事局党组书记)说:“我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 郭东波(辽源市环保局局长)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 逯军 (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 ) 质问“中国之声”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文永东(毕节市政府驻贵阳办事处办公室主任)质问贵州电视台记者:“你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党服务?” 张国良(鞍山市铁西区信访局局长)对访民说:“别说强迁了,就是强奸你们也得配合。” 后极权时代,官痞还呈现出规模化表演形式,即官媒与官府亲自上阵,集团式作业。 动用国家的财力,送女星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唱会,租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屏播放国家形象片,到处建孔子学院……以此来提升国家形象、展示软实力,效果适得其反。有尊严的文化一定是自由的。受尊重的文化一定要经得起人类良心的拷问,特别是不分种族的每个人的心理评估。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前院长阿克曼先生说: “光走出去并不能制造影响力,倒可能引发恐惧感和反感。”(《文化中心能够“建设”吗?》) 上个月,《北京日报》骂大使,引起众怒。北京日报连续发表贬俭褒奢的痞文,公然亵渎社会恨腐盼廉的良好愿望,侮辱民众分辨美丑的基本智商。雷锋,一个彻头彻尾的假典型;焦裕禄,一个被无限拔高的虚模范。这些连初中生都不再相信的道德范式,官媒仍旧卖力地倾倒,一副“话筒在我手、任由我自说”的痞腔。 证监会提印花税搞半夜鸡叫,发改委调油价升多降少,住建部打房价越打越高,红十会只接收捐赠不接受监督……这些官府、准官府部门,沉溺于玩痞子手法而不能自拔。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向是,最高行政机构也在玩。货币政策所谓“稳健”,实为积极。四万亿刺激,将物价砸高一倍,国统局说只有 8.5% 。官谣可能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最严重、最有特色的一定是中国。在今年春季重庆事件沸腾时期,中央高调发起了一场打击谣言运动。然而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已经被证实了的两条谣言,却全部是由官方发布的。一是 2 月 8 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王立军同志在接受休假式治疗”;一是 2 月 9 日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说“这是个孤立事件,已经顺利解决”。国人知道,到今天为止,王立军既没有接受休假式治疗,事件也远没有得到解决,更谈不上顺利。 陈光诚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的热议,普通民众不再沉默,勇于出手相救,不在于盲人所特有的悲悯引力,而在于人们看到了官府集体作恶的可憎。从临沂市到东师古村,市县乡村四级政府,合伙维稳一个盲人,千人作恶,群痞横行,亘古未见。 在官和民之外,单独列出文痞,是因为这些或官、或民、或亦官亦文的文人,在痞气浩瀚的后极权时代,显得异常突兀。最近,我们见识了上百个“价值一千元的灵魂”(荣剑语)。这 100 位“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唾手清点完一千元润笔费之后,纷纷用各种字体抄写一页 70 年前毛用王实味的鲜血来奠定其圣经地位的那篇著名《讲话》,为自己做稳了文奴而涂抹一层神圣的光环——做“党的文艺工作者”的无上荣光。如果说四年前的“秋雨含泪”和“兆山羡鬼”,做文奴的背后多少还存有天灾因素的话,那么,这一次“手抄《讲话》”事件,则凸显出某一类文人那无耻的集体无意识。 文痞中危害最烈者当属亦官亦学的文人。那些逞威在极权主义盛行时代的官身文痞,如戈培尔、高尔基、郭沫若、康生,已经为世人所熟知。而生活在后极权时代的官身文痞,尤其是拥有“海归”身份的活跃在当下中国的一些文痞们,颇能惑众。号称是中国最高学府的一所大学的校长说“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尽管他本人在美留学多年,并获得美国大学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他所在的大学是人人皆知的中国最大的“留美预备学校”,但都不能阻止他罔顾事实地美化中国那糟糕之极的现行教育。表面上看,这位部级学者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性,实际上却是一种为士人所不齿的痞性。另一位从事国情研究的海归先生,最近几年频频与“绝不论”、“五个一工程”、“六个为什么”相唱和,发表高论,《“三权分立”西方也少用中国绝不能搞》、《从制度上看中国为什么能够超越美国》、《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等等,用陈旧的理论框架和文革时流行的语汇,对权力者关注并托付的当代重大课题,进行迎合性解释,痞性十足,读起来,恍若隔世。 文痞中的另一类,是所谓的左派理论家。如年初赴美探亲时不幸在华盛顿机场被电梯夹住脖子的司马先生。这位惯常以浑厚的男中音演绎反美段子的理论家,于今年四月中旬应邀赴朝观摩“光明星三号”的发射。在四月网授权发表的注明有“未删节版”字样的题为《司马南朝鲜之行》的足本报道中,我读到了司马先生对极权主义的最新感受。尽管话说的很克制,也采用了一些他惯常使用的兜圈子的手法,但还是能读出他对强权的极度不满,以及对社会主义政制的恨铁不成钢式的复杂情愫。可悲的是,即便是感受如此之深,他还是要为“主体思想”美言几句,诸如“要吃泡菜,到朝鲜去;要戒网瘾,到朝鲜去;要减肥,到朝鲜去;要不堵车,到朝鲜去……”之类。犀利公也算是党的人,并一度是优秀党员,有过对强权不满却还要强作欢颜的痛苦经历。精神分裂,忍耐一时,常人也能做得到,并不鲜见;但像司马先生这样,装这么久,装这么像,却很少见。曲啸先生,当算此类高手,但在汪荣祖教授的一语电击之下,还是没能装下去,当即精神崩溃,最终瘫痪病故。不知要到第几号“光明星”陨落,最终才会点醒司马。   2 、痞气的成因 对后极权社会有独到研究的瓦茨拉夫 · 哈维尔( 1936-2011 ),认为“良心”是极权社会进入后期之后,人们开始说真话的动因。李慎之先生对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人们有权拒绝为适应政治需要而压抑自己内心深处感到的道德要求。”(《后极权主义时代的人生哲学—— 序》) 那么,人们敢于说真话的动因又是什么呢?在界定苏联人开始说真话的日期时,我关注到一场重要的战争,并把这场战争开启后的第二年( 1980 年)作为苏联进入后极权时代的起始年份。 1979 年冬,八万苏军闪击阿富汗,一周之内占领全境。苏联的强权行径,遭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也包括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部分成员国,以至于半年后在莫斯科举办的第 22 届夏季奥运会遭到了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抵制。不仅如此,苏联人民也从短暂的“爱国”狂喜中清醒过来,对这场糜费巨万的不义之战,产生了强烈质疑,进而增强了对权贵腐败的愤怒情绪。勃列日涅夫迅速衰老,两年多后病亡。伴随着勃氏衰落的,还有社会管控,即极权政体的两大特征之一的“恐怖”。因此,后极权时代,人们敢说真话的主要原因还是恐怖的不可阻止的自然减弱。 后极权时期,社会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言论环境有所放松,人们开始说真话、敢于说真话,这在哈维尔生活的捷克、索尔仁尼琴生活的苏联,等诸多斯拉夫种族的极权国家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中国,情况却发生了某种扭曲——中国人开始说、敢于说带痞气的真话。这是由民族特性决定的。 “说谎、自私、狡黠等人性中负面的东西,各民族都有,但中国人更顽固一些。”(拙作《从两起事件看中国病》) 基于上述铺垫,下面尝试对几种痞气的成因,进行分类分析。   官痞:一种忘形或被动     有一点需要厘清,真话与雷语并不矛盾。前文里,我例举了 10 位官员的名言,有 2 位是国家级, 2 位省部级, 2 位厅局级, 2 位处级, 2 位科级,挺全的。民间称他们的话叫“雷语”,含假话之意。我以为,准确的说法应当是“雷人的真话”。他们 10 位说的全是发自内心的痞话。 官员说痞话,多数情况下缘于忘形,因为他们深知已经腐朽掉了的组织,不可能真正处分他。上述 10 人之中,除了薄、王二人尚无定论外,其他人不是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就是处分之后换个马甲,很快复出。 还有一种情形,叫“被动”,它来源于景凯旋教授的《后极权》一文,“在后极权时期,意识形态神话和领袖神话已经破灭,奇里斯玛的代际递减规律使得权力者没有了前辈的权威与严酷,只是为了合法性而 被动地 延续意识形态。”这符合国家级人物的痞话情形。在《“绝不论”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分析》一文,我曾经说过,“坚持‘绝不’观点,有吴的对党真诚的成分”,就是想表明,他在被动地讲痞话。“被动”还有另外一种情形,近乎无赖,如中山市长李启红。她在法庭上哭诉道:“我是从骨子里热爱党的”。 《讲话》之所以需要被反复纪念,是因为极权主义有一种个性—— “异常的可更改性和缺乏延续性”(《极权主义的起源》第 10 章)。 汉娜 . 阿伦特还分析了导致这一个性的原因,是“群众的反复无常”、“朝三暮四和过于健忘”。进入后极权时代,宣传的作用力越来越弱,有效期越来越短。增强宣传功效的唯一手段是重复与怀旧。为了将过世的革命家由事实上的劣迹斑斑,描绘成德高望重,就必须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事关执政党道德根基的重要人物,甚至要年年祭。 “极权主义宣传只有在常识失效的地方才能大量地侮辱常识。”(《极权主义的起源》第 11 章) 阿伦特的这一论断,是针对极权主义存在的初期或中期。到了后期,继续侮辱常识,则会遭到群众的嘲讽和反击。 “极权主义到了后期,民众中的大部分已经觉醒,任何欺骗式宣传,可能会得逞于短暂的一时,但很快就会被大多数民众识破,纵然预作宣传,也无济于事。宣传机器进入流氓化阶段,不再搞也不屑于搞提前洗脑,而是事到临头,仓促上阵,凭借独霸舆论阵地的优势,强行指鹿为马,肆意颠倒黑白。”(拙作《愚弄民众者必将被民众抛弃》) 明明知道痞子化宣传的作用有限,但也要持续地被动地搞下去。因为聊胜于无,总比不搞要好。   民痞:一种绝望或宣泄 言论环境的有限宽松,并不能立即实现民众渴望的种种社会蓝图,如分配公平、机会平等、司法公正等。相反, “(后极权时代),制度还是大体上照原样运转,消费主义日趋盛行,腐败也愈益严重。这个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稳定’。而为了维持稳定,它赖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恐惧和慌言。”(李慎之《后极权主义时代的人生哲学—— 序》) 这就容易造成体制外的民众产生绝望感,随之而来的是部分绝望者的痞子行为。重者,危害社会;轻者,玩世不恭。在不能讲真话和不愿说假话之间,讲痞话,似乎是一种不错的宣泄方式。   文痞:一种出卖或堕落 “手抄《讲话》”工程中,出现诸多省军级们,实属正常,如王蒙、贺敬之、张平、翟泰丰、高占祥、周巍峙、田华、王晓棠等。出现一批紧跟政治的“党的文艺工作者”,也不稀奇,如王昆、阎肃、铁凝、二月河、余秋雨、于蓝、于洋、秦怡、冯骥才、张海迪等。他们出卖着什么,当然也就参与着什么、收获着什么。他们早已挺过了灵魂拷问关。奇异的是,一些原本不靠政治而靠国故、哲学、色情、谍战之类挣钱的作家,也欣然加盟,如梁晓声、周国平、莫言、陈忠实、贾平凹、苏童、叶兆言、麦家等。唯一的解释,如前文所言——“无耻的集体无意识”,亦即堕落。基于羞耻感的未泯,事后,周国平、叶兆言分别作了一段聊以自慰的浅浅的反思。 文痞们拿灵魂做交易,在前极权时代,民众通常感受不到太多的异样,因为民众自身也陷入到癫狂之中。到了中期,一小部分文化人渐渐拉大与体制的距离,焕发出不一样的精神光芒,给民众以强烈的对比感。进入后极权时代,文痞们的表演,几乎很难再遮盖住白花花的光腚,被喝倒彩几乎是家常便饭。今年的“手抄《讲话》”事件如此,去年的“脊梁奖”事件也是如此。 “本是党的金话筒,却偏要说是百姓的代言人;本是官府的小棉袄,却偏要说是百姓的贴心人;本是劝民做羊的狼外婆,却偏要装作百姓的好姥姥”(拙作《无脊椎动物》)。 余杰说,在后极权时代,文化精英们大都“宠物化”了, “中国现实生活的戏剧化,超过了任何一个戏剧家的想象;从学术、教育界到娱乐界各类文化精英整体性的堕落,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个国度。”(余杰《后极权主义时代文化精英的“宠物化”》)         3 、痞性溯源 行文至此,首先想到了高华先生。作为历史溯源的大家,他已经将执政党文化痞性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延安整风,缕析得清清楚楚。 在创党初期和幼年时期( 1921-1936 ),共产国际、苏共和斯大林个人的一些恶习,如残酷内斗、红色恐怖、家长制、篡改历史、谎言宣传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共自己的文化习性养成。然而,这些影响与一个人相比,都算不上中共习性的主要来源。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作为执政党文化特性的主导者和奠基人,毛泽东的文风、思想与行为,无一不在影响、定型着这个庞大组织的文化走向。可以说,中共文化习性中最负面的那一部分,即痞性,主要源自毛本人。因为,自 1936 年年底,张国焘的家底(红四方面军 – 西路军)败完,西安事变发生,毛当上了军委主席,他即成为影响全党的第一人。而到了延安整风第一阶段即思想动员阶段结束( 1942 年 4 月),毛则成为影响全党的唯一一人。毛的行为充满了痞性(毛自称是猴性),是可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事实。毛的文风(思想)同样如此。要想全时段追溯毛的痞气,则要上溯到 1927 年。要想完整地探究毛的痞性,则要全面考察毛的著作。限于篇幅,本文选取五篇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仅做简要分析。 第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写于 1927 年 3 月,是官方认定的经典篇章之一,赞美的就是痞子运动。“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的家里,一群人涌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他们举起他们那粗黑的手,加在绅士们头上了。他们用绳子捆绑了劣绅,给他戴上高帽子,牵着游乡。”毛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一年之后, 36 岁的毛泽东带着农民队伍进入井冈山,杀猪出谷,杀人放火,上小姐少奶奶的牙床,无所不干。痞性在男女关系问题上的表现,是苏共和中共历史上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革命是大节,“作风”(搞女人)是小节。据孔庆东统计,十大元帅平均婚恋 4.9 次,人均娶妻 5 个(《脍炙英雄》)。为李德、白求恩等国际友人配临时妻子,是正常的组织安排。即便是在异常严酷的延安整风时期,搞女人也不算大事。 1943 年春,李锐被关押,组织上派邓力群去“抢救”他的妻子范元甄,两人便睡到了一处。最严厉的批判,也就是田家英说:“你们算什么爱情,是打游击嘛!”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第二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毛氏党文化观形成的标志性文章,也是屈服知识分子的扛鼎之作,高华先生作了细致的史学辨析,这里全文摘录其结论部分: 1942 年 5 月 2 日 ,有一百余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正式开始,毛泽东发表讲话, 5 月 23 日,毛又在座谈会上作总结性发言,是为有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文几经修改,发表于次年 10 月 19 日的《解放日报》,毛泽东的这篇报告,标志着毛氏“党文化”观的正式形成。 毛氏“党文化”观直接师承斯大林,与具有极其强烈的政治功利性和反艺术美学的日丹诺夫主义一脉相承,作为有中国特征的“党文化”观,毛的文艺思想则较俄式的“党文化”观更加政治化,表现出更浓厚的反智色彩。 毛氏“党文化”观包含下列五个核心概念: 一、文艺是政治斗争的工具,革命文艺的最高目标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利用文艺的各种形式为党的政治目标服务。具体而言,中共领导的文艺的基本方向是“工农兵方向”,文艺家只能,也必须以此方向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和创作内容。“创作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虚伪口号,革命的文艺家应心甘情愿地做革命的“齿轮和螺丝钉”。 二、和工农兵相比,知识分子是最无知和最肮脏的,文艺家的主体意识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无稽之谈,因此知识分子必须永远接受“无产阶级”的改造。 三、人道主义、人性论是资产阶级文艺观的集中体现,革命文艺家必须与之坚决斗争和彻底决裂。绝不允许描写工农兵在反抗、斗争之外的任何属于非阶级意识的表现。 四、鲁迅的杂文时代已经过去,严禁暴露革命队伍中的阴暗面。 五、反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遗留下的文艺表现形式上的欧化倾向,文艺家是否利用“民族形式”并不仅仅是文艺表现的个别问题,而是属于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重大问题。 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从创作主体、文艺功能,到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文艺学的所有领域,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党文化体系。从表面上看,毛氏党文化观竭力强调文艺的社会和政治功用,与中国文学中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文以载道”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文艺的审美功能,将文艺等同于试帖课和八股文。毛泽东在这里将“文以载道”夸大到极端的地步,同时又吸取了明清颜习斋等鄙薄读书人的反智思想,结合斯大林主义,最终建立起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共官方文艺路线。一言以蔽之,毛氏文艺思想的实质是将文艺视为图解政治的宣传工具,将文艺家看成是以赎罪之身(身为知识分子的“原罪”)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战士”。 (以上摘自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 年复一年地纪念《讲话》,官方给出的堂皇理由是继承毛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精神,实质上是在知识分子身上重烙一遍甘做文奴的党文化印记。从高华先生的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讲话》以及《讲话》出台的前前后后,没有一丝为人民服务的影子,《讲话》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引导、告诫知识分子:文艺只能为党服务、必须为党服务;做党的文奴,是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 因为《讲话》担负着这样的引导功能,所以才需要搞常态化纪念,以将其打造成党的文艺圣经。《讲话》被神化的过程,也是知识人被去脊椎化的过程。   第三篇,《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篇又名《八一三指示》的文章,是 1945 年 8 月 13 日毛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演讲词,是开启第三次中国内战的动员令。该文有两个主要观点(目的)。一是贬低美军消灭日军主力和摧毁日本本土战争潜力的功绩,尽可能地夸大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以鼓舞与苏联在同一条线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士气。二是抹杀正面战场国军抗日的功绩,抹黑抗战领导人蒋介石,为中共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寻找合法性借口。污蔑蒋介石躲在峨眉上消极抗日,一担水不挑,如今却“下山摘桃子”,完全无视 22 次大会战的英勇抗争,以及 300 多万国军将士的巨大牺牲。历史的难欺之处也在这里。毛和毛的队伍究竟是怎样抗日的、怎样“挑水”的?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反倒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毛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写道:“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二百多万民兵。”而抗战爆发之初( 1937 年 7 月),中共控制的红区,人口不到千万,军队不满十万(一年前刚到陕北时只有 3 万)。每一次拜读这篇文章,我都为毛泽东那气吞山河的匪气和红口白牙说假话的痞气,而深深地震撼。文章的前半部分,毛还用大段的语句谈论刀的重要性,“例如陈独秀,他就不知道拿着刀可以杀人。”文章的后部,毛鼓励部下抢回整只“桃子”,“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     今天读这样的文章,一个理性的史学家,很难相信中国的第三次内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第四篇,《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这不是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而是毛的一段即席讲话。选评这段讲话,是因为这段在没有任何准备、修饰和遮掩的情况下,急就的一段发言,恰恰反映了毛做“马克思加秦始皇”的真实内心和残暴品性。 1958 年 5 月 8 日,毛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说“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林彪插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似有异议。毛当着近两千名与会代表的面,发表了这样一番高论: “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骂我们是独裁者,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可惜的是,你们说得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 冯锡刚先生在《毛泽东为何说“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一文中,对毛的这番言词做了心理因素和历史渊源分析,是充分的、可信的。需要补充的是,毛深谙斗争哲学:只要理直气壮,就能够把正义拉到自己一边。讲这段痞话之前几年,毛刚刚结束血腥的镇反与反右,手上的鲜血尚未洗净,而朝野上下已经开始出现了反弹的声音,毛如此理直气壮的辩解,反倒让党内人士确信了毛的正义。   第五篇,《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是 1966 年 8 月 5 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毛亲笔所写的战斗檄文。全文仅 203 字,指斥刘邓这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对革命派“实行白色恐怖”。你不得不佩服毛的痞子文风,他可以将自己的红色恐怖描画得无限崇高,也可以将别人的红色恐怖诬陷为白色罪恶。此后三年,经过漫长的折磨,刘终于被自己一手捧上神坛的毛,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了。这篇官方羞于将其收入毛选中的短文,毛自己是相当看重的,是毛有生之年所写的最后一篇雄文,也是给中国社会造成最大伤害的一篇痞气十足的恶文。以它为标志而开启的十年文革,造成上千万人被斗杀,经济崩溃,文化传统被连根拔除,余毒至今未消。            4、结语 (一)根除痞性,任重道远。这种从娘胎里带来的痞性,要想根除,殊实不易。与中共一样在中华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国民党,也积衍下来不少恶习,如暗杀。自 1894 年底兴中会创立,历经同盟会整合、国民党执政,再到败退台岛、疗伤自救,暗杀之风从未断绝,直到 1984 年 10 月江南命案发生,才告终止,前后延续整整 90 年。自 1949 年建政以来,中共还没有经历国民党所经历的丢失大陆政权、遭民进党逼宫等诸多大的变故洗礼,缺乏改过自新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拥有八千万党员的超级大党,组织体系过于庞杂,痞气渗透进每一个组织细胞,找不到清洗整个组织和透析周身血液的灵丹妙药。 无论是体制内的救党派声称执政党有能力实现自我更新,还是体制外的民主派从善良的愿望出发等待执政党自觉进步,都是不切实际的。拒绝求变和死不认错,是诸多痞性中尤为致命的两点。从历史上看,中共的每一次大的革新,都是在酿成重大灾祸之后不得已才为之。如终止大办食堂、大跃进,是在饿死三千多万人口之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在斗死上千万人、经济濒临崩溃之后。守旧,已经成为这个 90 岁老党难以摆脱的顽症。守旧(左),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每一次改革博弈,守旧派总是占据政治制高点,令改革派难以突破。即便是侥幸绕道成功了(如先期的农村改革——包产到户),也不敢将守旧派从制高点上果断拉下来,任凭他们一次次地反扑。今年的重庆事件,令高层棘手难办,根本原因就是聪明的薄站到了教义上还承认的政治高处。中共未来的改革型领导人,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改变这种政治高点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像毛那样理直气壮地、大声地告诉守旧派:你那个高点是违背民意的,是逆世界潮流的,是反人性的! 痞性的消失,并不取决于执政党的自觉革新,而取决于极权主义何时消亡。 “极权消灭了社会,因而难以长期存在;后极权则不得不让社会缓慢生长,它的消失也将取决于社会的壮大。”(景凯旋《后极权》) (二)有决心革除痞性的标志,是与毛做彻底切割。除了前面点评过的五篇,毛的大部分文章(思想)都已经变成执政党的负资产。上个月大张旗鼓地操办《讲话》发表 70 周年庆典,只会加剧民众的失望情绪,拉大与世界文明的距离,一步步错失自新的良机。 (三)重构政治道德支点。全面放弃毛的痞子哲学的同时,怎样构建新的政治文化道德支点呢?我以为,必须放弃等待一个新的理论型领袖再世的幻想(也不可能再现),大胆吸收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普世价值和竞争机制。在普世价值于党内尚难形成共识的现阶段,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第一步,党内竞争,即越共现行模式。第二步,党际竞争,即台湾模式。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接受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而中共也声称“继承了孙中山的遗愿”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一个难得的基础。  

阅读更多

贺卫方 | 抄写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者

抄写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者 贺敬之 铁 凝 陈忠实 王 蒙 莫 言 二月河 张 平 翟泰丰 高占祥 李存保 严良堏 贾平凹 吉狄马加 冯骥才 李希凡 海 岩 玛拉沁夫王 昆 周巍歭 刘大为 朱 奇 冯德英 丹 增 黄亚洲 蒋子龙 唐浩明 叶兆言 周克玉 梁晓声 黄济人 秦文君 赵 玫 周大新 范小青 毕淑敏 张海迪 何 申 李佩甫 关仁山 刘醒龙 刘庆邦 陆文虎 白 刃 叶延滨 朱向前 叶文玲 王树增 韩少功 周梅森 赵本夫 顾 骧 苏 童 徐光耀 叶 辛 刘 恒 周国平 张笑天 马识途 池 莉 陆天明 张 洁 刘玉民 柳建伟 谭 谈 王巨才 葛 文 杨益言 严 阵 冯苓植 熊召政 陈祖芬 郑伯农 孟伟哉 苏叔阳 黎 辛 邓友梅 王朝柱 徐贵祥 杨红樱 徐怀中 束沛德 王 火 麦 家 谢铁骊 阎 肃 胡 可 汪国新 田 华 王晓棠 刘兰芳 郭汉城 李国文 徐沛东 梁 衡 于 蓝 于 洋 秦 怡 何建明 卞毓方 王立平    秀萌宝照片,酷赢“拉比盒子”    “警告:您的主城已被占领!!”    发现兴趣所在,玩转新浪Qing!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